(培优篇)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暑假分层作业4.2笔算乘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小明的脉搏平均每分跳动75次,1小时一共跳动( )次。
A.7500 B.750 C.4500
2.超市购进了48袋大米,每袋的质量是26千克,超市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大米?下面是小智列竖式计算的过程,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表示的是( )。
A.4袋大米的质量 B.8袋大米的质量 C.40袋大米的质量
3.□2是一个两位数,要使□2×42的积是三位数,□里可以填的数字有( )个。
A.4 B.3 C.2 D.1
4.两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可能是( )。
A.三位数 B.四位数 C.三位数或四位数
5.张老师买了6支同样的钢笔,花了90元,她打算再买12支,还要花多少钱?下面列式错误的是( )。
A.90÷6×12 B.90×(12÷6) C.90×6÷12
6.下面各图中,箭头所指位置上的数与52×61的积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7.苗族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称之为“蜡颂”。蜡染艺术在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以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一。如图是一块蜡染方巾,每块蜡染方巾14元,李阿姨买了12块。小丽在计算14×12时,是这样想的:14×2=28,14×10=140,28+140=168。下列能表示她的思考过程的图是( )。
A. B.
C. D.
8.在做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目时,小李把一个因数中的个位数字5看成了8。由此可得乘积为980,那么原来的乘积应是( )。
A.875 B.875或950 C.950
二、填空题
9.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10.某水果超市批发购买苹果。
箱数/箱 20 30 40 50
质量/千克
11.在括号里填上“>”“<”或“=”。
( ) ( ) ( )
( ) ( ) ( )
12.35×4□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乐乐的计算结果是1337,我认为乐乐算( )了,我的理由是( )。
13.毛毛在计算一道乘法算式时,把其中一个因数48看成了8,结果得到的积是96,正确的积是( )。
14.19个18比20个18少了( )个18,20个18是( ),19个18是( )。
15.静静在计算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乘数12错看成了21,这样计算出的结果比原来多了405,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 )
16.填上合适的数字。
17.我国明朝时期的《算法统宗》里讲述了一种“铺地锦”的乘法计算方法,是利用方格来计算的。图1是计算62×37,先把乘数分别写在方格的上面和右面,然后把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分别和另一个乘数相乘,积写在相应的方格里(如6乘3得18,写在左上方格里),再从右下方开始,把斜对着的数分别相加,就得到相乘的积2294。图2是计算86×74的铺地锦方法,请你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三、判断题
18.计算12×15时,可以这样算:12×10=120,12×5=60,120+60=180。( )
19.两个乘数的末尾各有1个0,积的末尾一定只有2个0。( )
20.一个两位数乘一个两位数,积一定是个四位数。( )
21.两个两位数相乘,积最大只能是四位数。( )
四、计算题
22.口算。
23.计算下面各题。
125÷5÷5 40×(50÷5) 24×(23+19)
24.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最后三个脱式计算。
637÷7 496÷8 ☆558÷6
26×35 87×16 ☆92×65
56÷7+47 63÷7×36 (127-78)÷7
五、改错题
25.我会判。(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 )改正: ( )改正:
六、解答题
26.买11件衬衫和10顶帽子,各需要付多少钱?一共应付多少钱?
27.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月背展国旗!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为中国航天点赞!某校举行航空航天手抄报比赛,6个年级全部参加,每个年级都有11个班,每个班选出13张手抄报参加比赛,全校一共选出多少张手抄报参加比赛?
28.小明一家去云南自驾游,前6小时一共行驶了588千米。照这样计算,还需17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小明家到云南有多远?
29.林场要种植500棵槐树,每排至少要种36棵,种了13排后,槐树还没种完。每排可能种了多少棵槐树?
《(培优篇)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暑假分层作业4.2笔算乘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C C C B A B
1.C
【分析】根据1小时=60分钟,用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乘60分,即可求出1小时一共跳动的次数。
【详解】1小时=60分
75×60=4500(次)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及应用。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
2.C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
据此可知,箭头所指的数表示的是104个十,即1040,是26乘40得到的,表示的是40袋大米的质量。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表示的是40袋大米的质量。
故答案为:C
3.C
【分析】在方框里依次填上1、2、3、4进行计算,直到得数为四位数为止,找出得数为三位数的,即可解答。
【详解】12×42=504
22×42=942
32×42=1344
□里可以填的数字有1和2,共有2个。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4.C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用最小的两位数10乘最小的两位数10得到最小的积;再用最大的两位数99乘最大的两位数99,求出最大的积,根据积的范围进行解答。
【详解】10×10=100
99×99=9801
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故答案为:C
5.C
【分析】根据题意,用买6支同样钢笔花的钱数除以6,求出购买1支钢笔的钱数,再用购买1支钢笔的钱数乘她打算再买的支数,即可求出还要花多少钱;先求出她打算再买的12支钢笔是买了6支同样的钢笔的几倍,即12÷6=2,用购买6支钢笔的钱数乘她打算再买的12支钢笔是买了6支同样的钢笔的倍数,即可求出还要花多少钱,据此列式,即可解答。
【详解】A.90÷6×12
=15×12
=180(元)
B.90×(12÷6)
=90×2
=180(元)
C.90×6÷12,列式错误。
张老师买了6支同样的钢笔,花了90元,她打算再买12支,还要花180元钱。列式错误的是90×6÷12。
故答案为:C
6.B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据此先求出52×61的积,再进行解答。
【详解】52×61=3172
A.箭头所指位置上的数大于4000,不符合题意;
B.箭头所指位置上的数大于3000,接近3000,符合题意;
C.箭头所指位置上的数大于3000,接近4000,不符合题意;
D.箭头所指位置上的数小于3000,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A
【分析】根据题意,小丽在计算14×12时,是这样想的:14×2=28,14×10=140,28+140=168;将横着的14个点看作长,竖着的2个点看作宽的长方形;将横着的14个点看作长,竖着的10个点看作宽的长方形,最后将面积和相加等于168个点。
【详解】A.横线上面有两排,一排14个点,横线下面有10排,一排14个点,符合题意;
B.横线的左边有两列,一列有12个点,横线右边有12列,一列有12个点,不符合题意;
C.两条横线划分出了四部分,不符合题意;
D.两条横线划分出了三部分,每部分都是三排,每排14个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仔细观察算式。
8.B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个数的个位是8,所得结果的末尾是0,而0×8和5×8的结果末尾是0,所以另一个因数个位是5或者是0;如果另一个因数的末尾是0,那么这个两位数乘两位数就是□0×□8=980,经计算得10×98=980,所以原来的乘积是10×95=950;如果另一个因数的末尾是5,那么这个两位数乘两位数就是□5×□8=980,经计算得35×28=980,所以原来的乘积是35×25=875;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原来两个因数分别是10和95:10×95=950,或者是35和25:35×25=875,则原来的乘积应是950或者875。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关键是明确另一个因数个位上是几,再分情况计算解答。
9. 三 四
【分析】要确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就需要找出最小的两位数相乘的积以及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的积,通过观察这两个积的位数来得出答案。
【详解】10×10=100,积是三位数;
99×99=9801,积是四位数;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最大是四位数。
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10.720;1080;1440;1800
【分析】用每箱苹果的质量×箱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6×20=720(千克)
36×30=1080(千克)
36×40=1440(千克)
36×50=1800(千克)
箱数/箱 20 30 40 50
质量/千克 720 1080 1440 1800
11. < < > = > >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分别计算出左右两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即可。
【详解】50×20=1000,30×40=1200,1000<1200,50×20<30×40;
12×30=360,21×20=420,360<420,12×30<21×20;
80×70=5600,60×90=5400,5600>5400,80×70>60×90;
40×30=1200,60×20=1200,40×30=60×20;
22×70=1540,20×72=1440,1540>1440,22×70>20×72;
23×70=1610,300×5=1500,1610>1500,23×70>300×5。
50×20<30×40;12×30<21×20;80×70>60×90;40×30=60×20;22×70>20×72;23×70>300×5。
12. 错 35的个位上5与4□的个位上□相乘,不管□是什么数,5×□的积的个位上要么是5,要么是0,不可能是7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两个数个位上的5与□的积个位上的数是算式35×4□积个位上的数。5乘任何一个一位数的积的个位只能是5或0。因此35×4□的积的个位上要么是5,要么是0,不可能是7。乐乐的计算结果是1437,个位上是7,则乐乐计算错误。据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乐乐算错了;
理由:因为35×4□,35的个位上5与4□的个位上□相乘,不管□是什么数,5×□的积的个位上要么是5,要么是0,不可能是7。
13.576
【分析】用96除以8,求出另一个因数,即96÷8=12,用因数48乘另一个因数12,即可求出正确的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96÷8=12
12×48=576
所以正确的积是576。
14. 1 360 342
【分析】19个18可以表示19个18相加,20个18可以表示20个18相加,据此即可得出19个18比20个18少了几个18。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分别求出20乘18与19乘18的结果,即可得出20个18和19个18分别是多少。
【详解】20×18=360
19×18=342
即19个18比20个18少了1个18,20个18是360,19个18是342。
15.540
【分析】由题意得,本来应该算第一个乘数乘12,实际上计算的是第一个乘数乘21,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知,就多出来9个第一个乘数。而题目中计算出的结果比原来多了405,所以直接用405除以9即可算出第一个乘数。然后再用这个乘数乘12即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详解】21-12=9
405÷9=45
45×12=540
故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540。
16.见详解
【分析】第1个因数十位上的3与第2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积是9,可以试算第2个因数的个位是3,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与第2个因数的个位上的3相乘的积是6,第1个因数的个位上是2。第1个因数个位上的2和第2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得的积是6,第2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是3。第1个因数十位上的3与第2个因数十位上的3相乘得9,两次相乘的积相加是四位数,32×33=1056。
观察第2个竖式两次相乘的积,可发现第2次相乘的积是第1次相乘积的2倍,108×2=216(竖式中数字216,实际表示的是2160。),说明第2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2倍。第1个两位数的因数乘第2个因数的个位得108,可能是54×2=108、36×3=108,27×4=108,不可能是18×6=108,当第2个因数个位是6时,第2个因数的十位上是它的2倍就是12了,不符合要求。试算第1个因数与第2个因数的十位相乘,54×4=216,36×6=216,27×8=216,可能是54×42=2268,36×63=2268,27×84=2268。
【详解】
17.6;6;2
【分析】按照题目给出的“铺地锦”的乘法计算方法,8×7=56,将5写在这一格斜线左上方,6写在这一格斜线右下方。8×4=32,将3写在这一格斜线左上方,2写在这一格斜线右下方。求乘积百位上的数时,3+6+4=13,乘积百位上的数是3,向千位进1。5+1=6,则乘积千位上的数应是6。
【详解】根据分析:
18.√
【分析】将15分成10和5,用12分别乘10和5,再将两个积相加,即可求出算式的积。
【详解】由分析得:
计算12×15时,可以这样算:12×10=120,12×5=60,120+60=180。计算正确。
故答案为:√
19.×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知:两个乘数的末尾各有一个零,那积的末尾不一定只有两个零,可以举出反例证明。
【详解】50×40=2000,乘数50和40的末尾各有1个0,但是积的末尾有3个0。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注意两个乘数的末尾各有1个0,那积的末尾一定有2个0,不是“只有”2个0。
20.×
【分析】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积最小。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积最大。再判断积的位数。
【详解】10×10=100
99×99=9801
一个两位数乘一个两位数,积是三位数或四位数。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1.√
【分析】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积最大。再判断积的位数。
【详解】99×99=9801,积是四位数。
则两个两位数相乘,积最大只能是四位数。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2.69;900;520;680
19200;56000;360;1000
【详解】略
23.5;400;1008;
【分析】125÷5÷5此题应依次计算。
40×(50÷5)此题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24×(23+19)此题先算加法,再算乘法。
【详解】125÷5÷5
=25÷5
=5
40×(50÷5)
=40×10
=400
24×(23+19)
=24×42
=1008
24.91;62;93
910;1392;5980
55;324;7
【分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用百位上的数字去除以一位数,看够不够除,就是说百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数字比较,如果比一位数大或相等就够除,商写在百位上,就是一个三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字比一位数小,就要用百位和十位的数组成一个两位数去除以一位数,商要写在十位上,就是一个两位数;然后看有几个十或几个百即可,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商×除数=被除数,即可解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验算乘法算式是否正确,可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来验算乘法,也可用积÷另一个因数=因数来验算乘法,即可解题;
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没有括号的算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遇到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边的,即可解题。
【详解】637÷7=91 496÷8=62 ☆558÷6=93
验算:
26×35=910 87×16=1392 ☆92×65=5980
验算:
56÷7+47
=8+47
=55
63÷7×36
=9×36
=324
(127-78)÷7
=49÷7
=7
25.×;1458;×;1272
【分析】第一个竖式在计算18×8时,8×8=64应该向前一位进6,用8×1的结果加上6,本竖式直接将8×8和8×1的结果直接并列写在一起造成错误。
第二个竖式在计算24×3时没有进位,导致计算错误;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时,末位应和十位对齐;最后计算时个位数计算错误。
【详解】×;改正: ×;改正:
26.11件衬衫和10顶帽子,各需要付484元和350元,一共应付834元
【分析】总价格=单价×数量,据此求出11件衬衫和10顶帽子各需要多少钱,然后求一共需要的钱数就是将两者相加即可。
【详解】44×11=484(元)
35×10=350(元)
484+350=834(元)
答:11件衬衫和10顶帽子,各需要付484元和350元,一共应付834元。
27.858张
【分析】由题意得,某校举行航空航天手抄报比赛,6个年级全部参加,每个年级都有11个班,每个班选出13张手抄报参加比赛。可以先用6乘11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再乘上13即可算出全校一共选出了多少张手抄报参加比赛。
【详解】6×11×13
=66×13
=858(张)
答:全校一共选出858张手抄报参加比赛。
28.2254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前6小时一共行驶了588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代入数据,求出速度,又照这样的速度,还需17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再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代入数据即可求出17小时行驶的路程,最后再把路程相加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
答:小明家到云南有2254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找出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36棵或37棵或38棵
【分析】总共要种500棵槐树,每排至少要种36棵,种了13排,还没种完,说明每排可以种的比36棵;每排棵要多。每排种36棵槐树时,13排一共种了468棵;每排种37棵槐树时,13排一共种了841棵;每排种38棵时,13排一共种了498棵。每排种39棵时,13排一共要种507棵,比树的总数多,不够种。
【详解】(棵)
(棵)
(棵)
(棵)
507>500>494>481>468
答:每排可能种了36棵槐树,也可能种了37棵槐树,还可能种了38棵槐树。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能力。解决此题时,将每排种36棵和36棵以上的情况列举出来,然后和树的总量进行比较,就能得出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