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孔雀东南飞》婚姻悲剧多重解读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孔雀东南飞》婚姻悲剧多重解读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9 20:0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孔雀东南飞》婚姻悲剧多重解读





封建礼教
没有子嗣
婆媳关系

经济问题

性格冲突

不守妇道

封建礼教
解读:
序文中的“时人伤之”是我们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动机。在当时的社会,“出妻”是较为常见的,不足以引起作者的创作冲动。故事中真正感动作者,使作者提笔创作的是兰芝和仲卿的双双殉情。兰芝夫妇誓死捍卫爱情的行为震撼了作者,在爱的力量的感召下,作者才写下了如此哀婉动人的诗篇。作者的创作动机在于肯定刘兰芝的美丽、忠贞,歌颂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
例: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封建礼教
以焦母和刘兄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造成了刘兰芝的被遣和焦刘二人的悲剧。

没有子嗣
解读:
但从中国文化的总的倾向看,并不赞成出妻。夫义妇顺,琴瑟和鸣,白头偕老,才是中国古代追求的理想婚姻。即使构成了出妻的条件,古人也不会轻易出妻,而是尽力维持夫妻关系,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以无子为理由出妻一般也要等到50岁后。况且,古代有纳妾制度,以无子为理由出妻实在没有必要。
没有子嗣
刘兰芝之所以被遣,是因为无子嗣。的确,从诗中可以推断刘兰芝没有子女;而且,古代“无子”也可以成为被休的理由。《大戴礼记》就有所谓“七出”的条文:“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婆媳关系
解读:
诗中未提到焦父,一般认为,焦母早年守寡,含辛茹苦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常年的孤独寂寞使焦母心理变态,母爱变得极端自私而具有排他性。自从仲卿婚后,媳妇的美貌、贤惠完全征服了焦仲卿,夫妻之爱渐渐取代了母子之爱,因此,焦母对兰芝由不满到妒忌,进而憎恶,必驱之而后快。
婆媳关系

经济问题
解读:
焦母早年失夫又失长子,孤儿寡母度日,家境衰落,而兰芝“受母钱帛多”,因此,焦母要尽快补回损失,“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焦母认为儿媳是买来的,和一个奴婢没有什么两样,焦母和兰芝的关系已经由婆媳关系演化为主奴关系。
经济问题

不守妇道
解读:
兰芝生性活跃,不受封建礼教约束,而焦仲卿又长期不在家,于是焦母的内心产生了一丝怀疑,进而无端猜忌,怀疑起刘兰芝的品行和贞节,她决定对刘严加防范和管束。焦母的管束方式很奇特,就是加重兰芝的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刘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而结果是“大人故嫌迟”。兰芝不堪其辱,提出自遣。为了证明自己的守节,自誓不嫁,最后用生命来换取自身的名誉。
例:自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不守妇道

性格冲突
解读:
夫妻关系上,焦仲卿是庐江府小吏,忠于职守,一心仕途,兰芝独守空房,备受冷落,,兰芝已是一肚子委屈。
例:守节情不移。
相见常日稀。
性格冲突
1.夫妻关系分析
解读:
婆媳关系上,也是十分紧张。焦母对兰芝看不顺眼,苛刻刻薄,已非一日,她故意处处刁难,那造成婆媳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是指刘兰芝不合焦母所认同的传统的礼仪。中国古代,妇女日常行为都有具体规范,《礼记》中就曾提出对妇女要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后来这种规定越来越烦琐,东汉出现了许多专门论述“女诫”“闺训”的书籍,从仪表容貌到言谈举止,从饮食起居到操持家务,从侍奉公婆到和悦弟妹,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包。
例:吾意久怀忿。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女行无偏斜。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性格冲突
2.婆媳关系分析
解读:
1.兰芝从小个性活泼,无拘无束。兰芝作女儿时,深受父母疼爱和娇惯,加之年纪又小,较少受传统礼仪的约束。她个性活跃,喜欢自由。
例1: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性格冲突
3.刘兰芝性格分析
解读:
2.刘母对兰芝言听计从。当县令遣媒来时,她听从了女儿的建议,母女的权威关系倒置,可见其溺爱子女之深。“老姥岂敢言”实际上是兰芝未嫁时就已养成的习惯,可见,兰芝的“举动自专由”在娘家就已形成。
例2: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性格冲突
3.刘兰芝性格分析
解读:
3.兰芝的个性,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和其兄有相似之处。当刘兄要求兰芝嫁给太守之子时,“仰头”二字,形象地体现出了她的性格,面对兄长,她毫不示弱,敢于逼视,目光坚定,不犹豫,不回避,不躲闪,体现了其刚直的个性。
例3:性行暴如雷。怅然心中烦。兰芝仰头答。
性格冲突
3.刘兰芝性格分析
解读:
4.当兰芝“不堪母驱使”时,她没有委曲求全,而是主动提出自遣。面对突如其来的“婚变”,焦仲卿只是一时愤激之语,并无认真的思想准备,而刘兰芝的态度很激烈,她先仲卿一步自杀,可见其性格是何等刚烈。
例4: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举身赴清池。
性格冲突
3.刘兰芝性格分析
解读:
就个性而言,焦母的脾气相当暴躁。焦仲卿的性格显得软弱和委曲求全,一方面固然说明焦仲卿孝顺,另一方面,也是焦母对焦仲卿个性长期压制的结果。
焦母性格刚毅暴躁,兰芝的很多行为,不合焦母所认同的礼仪,因此,她无法忍受——“吾意久怀忿”。
例:捶床便大怒。
性格冲突
4.焦母性格分析
对于长期在刘家家风下形成任专和刚毅性格的兰芝,焦母想要用她所认同的礼仪和焦家家规去要求,不可避免地遭到失败。在某种程度上,焦母和兰芝的性格有某种相似之处,都比较刚强、暴躁。当然,这种性格我们无法以“好”或“坏”来简单评价,每一种性格都有其长处,也必然有其短处。作者无意于把焦母塑造成一个代表封建礼教的抽象符号,把刘兰芝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而是客观地为读者再现了这个家庭悲剧。焦母和兰芝的性格上的缺陷,演化出了不相容的两种力的纠葛和冲突,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