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9 21:1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历史试卷(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你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你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了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实际是运用了以下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2.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这反映出土地改革(  )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 D.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3.“9月27日下午,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决定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大会还选举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等十三人为副委员长。”下列关于这次“大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B. 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D. 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陆羽为避安史之乱隐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专业著作《茶经》。在完成《茶经》期间,他可能看到(  )
①官吏在戏园里观看《窦娥冤》
②书生在茶会中吟诵杜甫诗作
③名医在药房翻阅《本草纲目》
④农民在田间使用曲辕犁耕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在中世纪的西欧,佃户们一生被局限在庄园内,他们通过劳作来提供满足自己、家庭以及领主生存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在当时的情形之下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对这一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西欧庄园,自给自足 B. 庄园法庭,保障权利
C. 庄园土地,束缚发展 D. 庄园发展,强化王权
6.小文同学搜集到了中国古代某一阶段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概况。据此推测,他学习的历史课题应该是(  )
政治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军机处
经济 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军事 戚继光抗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文化 《红楼梦》问世;京剧逐渐成为主要剧种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7.据图1与图2对比可知,元朝的中央机构(  )
A. 加大了对官员的监督力度 B. 参考了中原王朝统治方式
C. 有效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 D. 对边疆地区进行直接管辖
8.如表为1914—1920年中国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表,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净进口货值 净出口货值 入超
1914 569241 356227 231014
1917 549519 462932 86587
1919 646998 630809 16189
1920 762250 541631 220619
A. 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B. 中国经济结构产生变动
C. 北洋政府对实业的重视 D.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9.1937年9月2日,一二〇师在陕北庄里镇举行誓师大会。师长贺龙说:“现在国难当头,我愿带头穿国民政府发的衣服,戴青天白日帽徽,和国民党部队统一番号。看起来我们的外表是白的,但我们的心却是红的,永远是红的。”贺龙的动员讲话(  )
A. 调动了根据地民众抗战热情 B. 有利于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 坚定八路军持久抗战的信念 D. 顺应了合作抗日的时代潮流
10.有学者认为,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从少数人的衷心拥护,到更多人的功利性参与、观望与反对,再到全民狂热的过程。此变化反映了(  )
A.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 B. 农民社会心理的复杂性
C. 农业互助组的合理性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11.漫画《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
A. 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B. 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
C. 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D. 科技水平的变化
12.15世纪左右,西欧的自画像发展起来,开始只是在宗教场景中插入画家自己的形象充当配角,逐渐有人在画自画像的时候“大胆”用上了神像的特征,最后很多画家抛弃了宗教羁绊,纯粹以本人为模特作画。这种变化说明(  )
A.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 古典文化日益复兴 C. 人文主义逐渐流行 D. 自由平等深入人心
13.在原料方面,英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1845年至1849年,毛纺织业原料进口的比重高达43%.1850年,英国加工了全世界46.1%的棉花。在1844年至1846年的进口总额中,生活资料和原料所占比重高达95%.上述材料反映工业革命后(  )
A. 英国城市化的步伐加快 B. 英国急需扩大产品销售市场
C. 英国的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D. 英国需要大量的原料市场
14.有学者认为,俄罗斯的现代化经历了三个高峰:第一个高峰通过实行开明专制,面向欧洲,跨入现代化进程;第二个高峰使俄国经济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第三个高峰以反西方的中央集权方式推动现代化。对俄罗斯这三个高峰理解正确的是(  )
A. 第一个高峰是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 第二个高峰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彻底摧毁了俄国封建残余
C. 第三个高峰是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D. 第三个高峰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俄国逐步建立的“苏联模式”
15.如图地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 拉美人民捍卫主权
C.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洪仁玕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效仿西方资本主义,从多方面革新,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救亡图存打开新思路。
错误:______
正确:______
17.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缅甸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18.1842年《北京条约》签订,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中国的货物所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9.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他重用魏征,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国力有所增强,史称“开元盛世”。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756年,英东印度公司驻广州贸易首席大班毕谷就建议英国政府,立足广州留易,兼顾厦门、福州,进取上海,试探宁波,打通华北通商的枢纽。
——《中英关系系年要录》
材料二:中国的洋务企业发展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方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迫切需要扩大市场的时代,这个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围,于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洋务企业不得不创办,在创办之后又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的封建统治。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诸多因素导致洋务企业不能顺利发展。
一一王莉敏《禁锢洋务企业发展的因素探析一一以上海机器织布局为例》
材料三:“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增长、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重要方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这里“引进来”着眼于吸引外商投资。从“走出去”来看,中国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并大力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走出去”范围更广。
一一摘编自《改革开放 40年:“引进来”与“走出去”》
(1) 据材料一指出,毕谷提出该建议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毕谷的这一想法在近代哪一条约中得以实现?
(2) 据材料二分析,洋务企业不能顺利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请列举洋务派在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创办的军事工业一例。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外开放“引进来”的诸多要素中,最典型的要素是什么?为此我们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写出两点即可)结合所学回答,21世纪初“走出去”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标志性事件。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面临怎样的挑战?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21.为更好地开展复习,徐老师为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识读地图——感知历史细节】两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形势示意图
任务二:

任务三:【整理表格——见证历史现象】两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战争名称 参战国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一战 30多个 4年多 15亿 0.7亿 0.3亿 1805亿美元
二战 60多个 6年 20亿 1.1亿 1.9亿 5万亿美元
任务四:【释读史料——解析历史本源】
史料1:从国际体系的结构而言,德国的崛起和欧洲同盟体系的僵化是两个重要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实力迅速上升,引起了英国对于自身霸权的担忧,英国开始放弃了其扮演欧洲大陆外交均衡者的角色,1904年与法国结盟,1907年与俄国结盟,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德国看到自己处于被包围之中,也加强了与奥匈帝国的联盟关系。从国家层次来看,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是多民族国家,都受到正在兴起的民族主义的威胁。而德国国内的社会问题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摘编自小约瑟夫 奈《理解国际冲突》 史料2: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
请回答:
(1) 根据任务一并结合所学,谈谈图一、图二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
(2) 根据任务二并结合所学,在序号处补充完整相应的历史事件。
(3) 根据任务三分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有哪些?并结合所学,回答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
(4) 根据任务四,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指出中国为实现“持久和平”给出的方案。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认为,天下的人们之所以会苦于连年的战争,就是因为有诸侯王的存在。现在我们仰赖祖辈,使天下刚刚平定下来,却又要分封诸侯国,这不就是在制造战争吗?在这种情况下,却还要寻求安宁,岂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吗?
材料二在建武元年到七年之间,他(光武帝刘秀)便先后分封宗室和西汉故王以及故王之子十人为诸侯王,这十个诸侯王国依次是:中山、鲁、城阳、泗水、淄川、真定、广阳(后来徙封为赵)、太原(后来徙封为齐)、长沙、河间。然而,为了避免这些诸侯王的势力过大,日后形成新的割据力量,重蹈西汉初年的覆辙,光武帝在分封诸侯王的领域上颇费了一番心思,除去太原国外,其余的九国皆封于西汉故王国境内。这是因为西汉故王国领域狭小,并且彼此不相毗连,这样所分封诸侯王的势力便不能在地域上连成一片,从而使他们徒有虚名而已。
——均引自李晓杰著《疆域与政区》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秦始皇提出的问题是对哪一历史现象的反思,并答出他为避免历史教训而建立的重要制度。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出“西汉初年的覆辙”应指什么历史事件,“西汉故王国领域狭小”主要得益于西汉时期哪项措施,该措施始创者是哪位皇帝。
(3) 综合材料一、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始皇与光武帝共同的执政思路。
(4) 综合材料一、二和上述问题,探究秦始皇和光武帝能够提供给后人的启示。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错误,将“《天朝田亩制度》”改为“《资政新篇》”
17.【答案】×,“缅甸”改为“印度”
18.【答案】错误,《北京条约》改成《南京条约》
19.【答案】×,“开元盛世”改为“贞观之治
20.【答案】【小题1】目的:打通华北通商的枢纽。《南京条约》。
【小题2】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的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小题3】引进外资;措施:设置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等;事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小题4】挑战:国际上某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搞逆经济全球化;应对:中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公平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协商谈判解决争端,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答案】【小题1】图一: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是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一战爆发;图二:轴心国集团的建立,加快了二战的爆发,两者都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小题2】①德国突袭波兰;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小题3】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伤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大;都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等。
【小题4】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答案】【小题1】分封制下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郡县制。
【小题2】“七国之乱”;“推恩令”;汉武帝。
【小题3】对地方势力的控制和加强中央集权。
【小题4】加强中央集权与维护国家统一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 。(言之有理即可)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