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7.1 力 弹力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1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力 弹力》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对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基本物理概念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对力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它是力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续学习重力、摩擦力、压强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于如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三、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学生能准确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单位;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力,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对生活中力和弹力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弹力的方向;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尤其是力的相互性;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方向的判断;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及读数。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和视频:展示短跑运动员用起跑器起跑、跳水运动员压跳板、拉弓射箭等图片和视频。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动有趣的生活和体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自然地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举例分析:列举运动员举杠铃、狗拉雪橇、火车头拉车厢、铲车举重物等例子,分析每个例子中物体之间的作用关系金锄头文库。
得出概念:总结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强调力的相互性,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
学生活动
列举一些生活中力的例子,并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物体
教师活动
介绍单位:介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举例说明 1N 的力大约有多大,如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1N。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学生自己举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教师活动
实验演示:演示用手挤压气球、用脚踢足球等实验,让学生观察气球形状的改变和足球运动状态的改变。
学生活动
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列举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例子,如拉橡皮筋、推桌子等。
-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师活动
- 实验体验:让学生用手拉伸弹簧、挤压海绵、弯曲塑料尺等,感受物体在发生形变时对手产生的力。
学生活动
学生用手拉伸弹簧、挤压海绵、弯曲塑料尺等,感受物体在发生形变时对手产生的力
-教师活动
讲解概念:讲解弹力的概念,即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强调弹性形变的特点是撤去外力后物体能恢复原状。
分析条件: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一是两物体要直接接触,二是物体要发生弹性形变,二者缺一不可,举例说明相互接触的物体如果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就不会产生弹力,如水平地面上两个相互接触但没有挤压的木块。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验观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存在,理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活动
举例分析:以手拉弹簧、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绳子拉物体等为例,分析弹力的方向。如手拉弹簧时,弹簧对手的弹力方向与手的拉力方向相反;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桌面向上;绳子拉物体时,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 总结规律:总结出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与接触面垂直或与绳子收缩的方向一致。
教师活动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
介绍构造:展示弹簧测力计,介绍其构造,包括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等。
讲解原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演示: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边演示边讲解使用方法,包括观察量程和分度值、调零、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等。
学生活动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或拉力,记录数据,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七、作业设计
成长资源
八、教学反思
在学生活动中注重促进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评估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