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A.太阳将积雪晒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烛油
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钢水
D.白糖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基础巩固练
D
2.某地出现高温天气,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的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时其温度降低
A
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
C.乙物质在BC段(不包括B、C点)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C
4.小王同学在某次实验中给某种固体物质加热时,发现这种物质从50 ℃开始熔化,到85 ℃才熔化完,则这种物质属于 ,它在熔化时要 (选填“吸”或“放”)热,且温度 。
5.(2024贵州一模)修复断裂的冰雕作品时,只需要在断面喷洒一些水,当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就把断开的两部分冰雕“焊接”在一起了。
非晶体
吸
升高
凝固
6.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已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 (选填“吸”或“放”)热,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型。
7.(2024黔东南凯里市期中)如图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BC段 (选填“吸”或“放”)热,温度不变,该物质的熔点是 ℃。
吸
熔化
凝固
晶体
吸
0
8.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C
能力提升练
9.(多选题)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 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奇物质”是晶体
B.“神奇物质”在55 ℃时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C.“55 ℃保温杯”是利用“神奇物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工作的
D.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
ACD
10.(2024贵州)中国铸币发展史源远流长,如图所示,“钱范”是古代铸造钱币所用的模具,由正、背两块组成,内部均刻有图文。铸币时,合上正、背两块,将液态金属灌入其内,待液态金属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属钱币。下表提供两种材料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请回答:
材料 熔点t/℃
铝 660
铁 1 525
(1)已知铜的熔点为1 083 ℃,若想复刻铸造纯铜钱币,应选择表中哪种材料制作“钱范”
(2)根据所选“钱范”的材料,写出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多少 为什么
答案:(1)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熔点为 660 ℃,铁的熔点为1 525 ℃,而铜的熔点为1 083 ℃,因此若用铝制作“钱范”,当铜水倒入时,“钱范”将会熔化,不能达到铸造的目的,因此应选用铁制作“钱范”。
(2)因选用铁制作“钱范”,铁的熔点为 1 525 ℃,因此所灌注铜液
的温度不能超过 1 525 ℃,如果超过1 525 ℃,则高于铁的熔
点,会导致“钱范”熔化,不能达到铸造的目的。
11.科学探究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 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素养培优练
-4
(2)他们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中所示: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凝固点/℃ 0 -2 -4 -6 -8
盐水浓度/% 15 18 21 24 27
凝固点/℃ -11 -15 -18 -17 -1.8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
先降低后
升高
(3)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 ℃,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
。
(4)在测量浓度为21%的盐水凝固点时,某一时刻测得盐水温度如图乙所示,则此时该盐水处于 态。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不准确
不是所有浓度都测量了,在浓度为21%附近可能存在比-18 ℃ 还低的凝固点
固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共12张PPT)
1.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雾凇”形成
B.玻璃上形成水珠
C.“雪人”没熔化却变小了
D.湿衣服逐渐变干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第五节 跨学科: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基础巩固练
C
2.(2024贵阳南明区一模)水循环造就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下列景观中,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 )
B
A.白茫茫的雾 B.洁白的雾凇
C.晶莹的露珠 D.长长的冰凌
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 )
D
A.湿手被吹干 B.冰袋中的冰变成水
C.樟脑丸消失 D.口中呼出的“白气”
4.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变小属于升华现象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B
5.(2024遵义红花岗区三模)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在上述实验中,碘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升华和凝固 B.汽化和凝固
C.汽化和凝华 D.升华和凝华
D
6.(多选题)(2024黔东南从江县期中)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水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关于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冬,洗好后结冰的衣服,过了几天发现晾干了,这是升华现象,需要
吸热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镜子变得模糊,这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夏天洗手后,感到手很凉快,这是因为手上的水蒸发时吸热
D.深秋的清晨,我们会发现地上的草叶上结了霜,这是凝华现象,需
要吸热
AC
7.(2024贵阳白云区期中)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手抛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后,其外壳破裂,干冰会快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时从周围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达到快速灭火的效果。
升华
吸收
8.教材样板题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再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测得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并且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这一实验说明,当冰与盐混合在一起后,冰的熔点会降低,易拉罐底部的白霜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白霜的形成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凝华
放出
9.某年冬天,寒潮几次袭击大连地区。当寒潮来袭时,小明看到家里的窗玻璃上出现了美丽的“冰花”。这些“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还是在窗玻璃的室外表面上形成的 并解释“冰花”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骤然遇到温度远低于0 ℃的玻璃,在玻璃的内表面上凝华形成小冰晶。
10.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某些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成气体,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直接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C
能力提升练
11.如图所示的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处发生的物态变化伴随着
(选填“吸热”或“放热”);图中②处水蒸气有的 形成小水滴,有的 形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图中③处温度较高时冰晶会 (后三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水滴,与空中的小水滴一起形成雨。
吸热
液化
凝华
熔化
12.在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红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体积相等的食用油和温水。她先将干冰放入油中,干冰沉底后,观察到油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干冰完全消失后,烧杯中油的体积并未发生变化,这说明干冰在油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用手触摸杯底,感觉到很凉,说明 ;接下来,将干冰放入温水中,干冰沉底后,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杯子上方产生大量“白气”,这个“白气”的主要成分是
(选填“小水珠”或“水蒸气”);水杯上方有大量的“白气”,油杯上方没有出现大量“白气”,这两个对比实验可以说明“白气”的初始物质主要来自 (选填“杯内”或“杯外”)。
素养培优练
升华
升华吸热
小水珠
杯内(共14张PPT)
1.时逢夏收,收割的新鲜小麦含水量高,需及时脱水变为干粮后才能堆积保存。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小麦中水分蒸发的是( )
A.将小麦装在袋中,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照射
B.用谷物烘干机将小麦烘干
C.将小麦平铺在通风的场地进行晾晒
D.开放广场作为晒场,将小麦充分摊开晾晒
第三节 探究: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基础巩固练
A
2.关于“研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的测量工具有体温计和秒表
B.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C.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D.沸腾时有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D
3.“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物理学知识对此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只能暂时止沸
B.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D.“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
4.(多选题)(2024遵义湄潭县月考)湄潭翠芽是遵义市特色产业,在制茶、喝茶过程中包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摘单芽时,芽上的露珠变干是汽化现象
B.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蒸发的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C.泡茶的水需要先加热至沸腾,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D.刚泡的茶很烫,通过向茶水表面吹气可以加快蒸发使茶水变凉
ACD
5.商场的洗手间内都配有热风干手器,它可以很快将湿手吹干。机器吹出热风,提高了手上水分的 ,同时加快了水分表面的 ,使得水分蒸发加快。
温度
空气流速
6.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请画出水温变化的大致图像。
答案:如图所示
7.炎热的夏日,小明感觉很热,于是到游泳池去游泳,游泳完上岸后感觉比下水前凉快多了,有风吹时甚至感觉有点儿冷。请你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游泳完上岸后,小明身体表面会附有大量的水,水蒸发时吸热,故感觉比下水前凉快多了;有风吹时加快了身体表面的空气流动,使水的蒸发加快,身体表面的温度下降,所以感觉有点儿冷。
8.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 (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烧杯
94
(3)当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不断上升且变大,到达水面破裂,说明整杯水正在 。
(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会儿,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一判断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沸腾
错误
9.如图所示,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A
能力提升练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
水 100 ℃
煤油 150 ℃
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
10.探究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烧瓶中的水沸腾
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稍降低一些后,将一个大注射器接到密闭的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看到水又沸腾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某制药厂在制药时,为了从药液中提取抗菌素粉剂,采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从而除去水
分,但要求药液的温度必须保持不超过80 ℃,根据上述实验原理,可行的方法是 (选填“提高”或“降低”)药液表面的气压。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降低
11.(2025遵义一模)a、b两个实验小组用相同的酒精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如图甲,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的是 (选填“A”或“B”)图。
(2)由乙中图像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过程中温度 。
(3)进一步分析可知, 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小。
(4)对实验进行评估可知,b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你给他们的合理化建议是 (填写一条即可)。
(5)利用图丙所示的装置,继续探究水中加盐后沸点有什么变化。于是,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并搅拌均匀,将装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烧杯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和烧杯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这说明 .
。
A
不变
a
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盐水的沸
点比纯水高
12.科学思维 现有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在A杯中装有一些水,开口向上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空杯B倒扣放入盛水的容器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容器中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发现 (选填“A”“B”或“A和B”)杯中的水不会沸腾。
素养培优练
A和B(共14张PPT)
1.在高速公路上常常会看到“前方有雾小心驾驶”的警示语,雾是空气中的哪种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氮气
2.(2024海南)用塑料袋套在绿叶上并扎紧袋口,过一段时间后,塑料
袋的内表面就会出现一层水珠。水珠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第2课时 液化
基础巩固练
C
A
3.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A.水蒸气比开水的温度高
B.水蒸气蒸发时吸热
C.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D.水蒸气液化时吸热
C
4.医生为病人检查口腔时,拿着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使小镜子升温,防止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D.使小镜子升温,放入口腔中病人不觉得凉
B
5.(多选题)(2024黔西南兴仁市期中)小明进行实践活动时,观察了厨房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蒸馒头时,最上层的比下层的馒头先蒸熟,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
放热
B.放在案板上的冻肉表面会出现一层水珠,这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冻肉表面液化
C.煮汤时,揭开锅盖,锅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这里的“白气”实际是水蒸气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个现象与露珠
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
ABD
6.遵义是中国名茶之乡,这里生产的茶深受人们喜爱。泡茶(如图所示)时,会看到水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放热
液化
7.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对气态乙醚加压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 (选填“降低”或“升高”)
温度。
液化
降低
8.(2024贵阳开阳县二模)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由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为后续大规模舱外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力保障。如图所示,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1)发射火箭时,周围庞大的白色气团(小水滴)主要是水蒸气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
(2)请例举生活中与白色气团相同的物理现象,写出两条。
答案:(1)周围庞大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小水珠。
(2)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冬天,人说话时呼出的白气;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9.如图所示,项目学习小组自制了一款干旱地区浇灌装置,下端的金属弯管埋在土壤中,管口和风扇暴露在地表,有风吹过时抽气风扇转动,潮湿的空气进入管道,水蒸气遇到金属管后凝结成水滴,经渗水孔渗入植物的根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管的温度比水蒸气高
B.金属管的温度比水蒸气低
C.水蒸气在金属管中变成水滴时会吸热
D.该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B
能力提升练
10.小明发现,夏天汽车从阴凉的地下车库开出后,车窗玻璃常会有雾,可以擦车窗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除雾,雾是由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此过程要 (选填“放”或“吸”)热。
外侧
液化
放
11.科学探究 为了解某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小雪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50 mL的水,开始探究。
(1)小雪先给A试管加热,A试管中的水吸收热量,当温度达到 时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导管C流到B试管中,B试管中水面会升高,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成水。
沸点
液化
(2)小雪每隔1 min记录B试管中水的温度,持续加热到第10 min,B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且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此时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这表明B试管中的水 。
(3)该供暖系统就是利用水蒸气 放热供暖的。
99
沸腾
液化
12.现在流行一种空气能热水器,它主要由如图所示的部件组成,其中蒸发器裸露在空气中。制冷剂是一种在常温下极易汽化的液体,它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的过程与电冰箱的制冷过程相同。
素养培优练
(1)其工作过程如下:
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迅速汽化并从外界空气 热量,变成蒸汽。
B.生成的蒸汽被电动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进入冷凝器。
C.在冷凝器中,蒸汽状的制冷剂发生 现象变成液体,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水被加热。
(2)为了使整箱水都能受热,冷凝器应该安放在水箱的下部,这样做的理由是水受热以后,密度 ,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形成对流,将冷
凝器安放在水箱的下部可以将整箱水加热,因为水不易导热,如
果将冷凝器放在水箱上部,则下部的水不能加热。
吸收
液化
放出
变小(共11张PPT)
水资源短缺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甚至在沙漠中,巧妙的取水方法可以让我们暂时摆脱危机。
【活动任务】
任务一:了解收集露水的方法,分析其原理,了解影响露水多少的因素。
1.收集露水的方法:使用干净的塑料薄膜、金属薄板等,在傍晚时铺在空旷草地或挂在低矮树枝上,清晨就能收集上面聚集的露水。
2.原理:夜间气温下降,近地面空气遇冷,在物体表面液化成小
水珠,形成露水。
实 践 探究在干旱地区如何取水
3.影响露水多少的因素
(1)天气状况:晴朗无云白天温度高地面水蒸发快,晚上,地面热量散失
快,气温下降明显,水蒸气易液化,露水多;阴天时,地面降温慢,露水较少。
(2)地理位置:靠近水源地区,水蒸发快,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易形成较多露水;沙漠等干旱地区,空气干燥,露水少。
(3)植被情况:植被茂密地区,植物蒸腾作用释放水蒸气多,且植被表面利于水蒸气液化,露水较多。
任务二:简易露水收集工具制作与收集活动。
1.工具制作
(1)材料准备:①大型塑料薄膜:面积约2~3 m2,用于收集露水。②绳子:长约5~6 m,粗细适中,用于固定塑料薄膜。③容器:多个,如塑料桶或干净的盆,用于承接露水。④支撑物:可选择树枝、竹竿等,长度根据实际场景而定,用于撑起塑料薄膜。
(2)制作步骤:①找一处开阔、植被较多且空气流通良好的草地或空旷场地。将支撑物(树枝或竹竿)插入地面,围成一个类似帐篷的框架结构,高度控制在1~1.5 m,方便后续操作。②把塑料薄膜覆盖在搭建好的框架上,用绳子将塑料薄膜的边缘紧紧固定在支撑物上,确保薄膜平整且无漏洞,防止露水流失。
③在塑料薄膜最低处放置收集容器,确保塑料薄膜上的露水能自然流
入容器中。为了增加收集效率,可让塑料薄膜有一定倾斜角度,加速露
水汇聚。
2.收集活动
(1)时间选择:露水通常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形成,凌晨时分是收集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气温较低,水蒸气容易在物体表面液化成露水。
(2)收集过程:到达布置好收集工具的场地,轻轻取下收集容器,注意不要晃动塑料薄膜,以免未汇聚的露水洒落。查看容器内收集到的露水,将其转移至干净的储存瓶中。若收集工具上还有较多未汇聚的露水,可轻轻晃动塑料薄膜,使其流入容器中。
任务三:收集量少的改进方案。
1.优化工具设计
(1)增加冷凝面积:原塑料薄膜面积小,可将其更换为5~8 m2的更大尺
寸,并用更多支撑物搭建复杂些的立体结构,像多坡面造型,让薄膜呈多个倾斜面,增加水蒸气液化与露水汇聚面积。
(2)改善收集结构:在塑料薄膜边缘设置多个引流槽,将其与更多收集容器相连,使不同位置的露水都能高效流入对应容器,不致流失。
2.调整选址策略
(1)靠近水源地:若上次选址离水源远,可重新选择在池塘、河流等
水体附近且通风好的地方,因这些地方水蒸气更充足,能增加露
水形成量。
(2)优化植被环境:优先选植被茂盛的区域,如茂密草丛或小型树林旁,植物夜间蒸腾作用释放水蒸气,利于露水汇聚。
3.改变收集时间
(1)延长收集时长:若收集时间短,可从傍晚就开始布置工具,让薄膜提前冷却,延长水蒸气液化时间,一直收集到清晨太阳升起后一段时间,增加露水收集量。
(2)根据天气调整:查看天气预报,在湿度大、温度降幅大的夜晚收集。湿度高水蒸气多,温度骤降利于水蒸气快速液化成露。
【实践应用】
1.科学态度与责任 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下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 )
D
A.打在枝
头的霜
B.屋檐下
的冰挂
C.冰雪消融
D.山间的云雾
2.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 凝华
B.凝固 汽化
C.汽化 液化
D.熔化 液化
C
3.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某学生发明了一项简易技术,如图所示,可以将露水收集起来转化为淡水。他们的这项发明还获得了一项关于开发新水源的技术竞赛奖。人们用塑料布来收集露水,在进行收集露水的活动中,运用到哪些物理知识或为如何收集更多的露水提供哪些改进方法
(写出两点即可)
(1) .
。
(2) 。
(3) 。
收集的是露水,露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遇冷液化形成的,应用到了液化现象
石头将塑料布压得向下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把收集工具放到草木比较多的地方
4.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河流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居民生活用水紧张,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
问题:(1)请分析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
答案:(1)原因:自然方面,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降水模式改变。人为方面,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需水量大增;水污染严重,大量水资源被污染无法使用;用水效率低,浪费现象普遍。
(2)提出有效开发水资源的措施。
答案:(2)措施:跨流域调水,改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海水淡化,增加淡水来源;提高节水意识,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治理水污染,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共14张PPT)
1.(2024遵义湄潭县月考)深秋的湄江河畔,枫叶含丹,银杏金光,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午,暖阳普照,不少行人在河边赏秋色,拍照片。此时气温最接近( )
A.0 ℃ B.5 ℃ C.20 ℃ D.30 ℃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 测量:温度
基础巩固练
C
2.(2024遵义名校联考期中)如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C
3.(2024黔东南一模)如图是某温度计的示数,该温度最有可能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体的正常体温
C.黔东南夏天的室外温度
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
A
4.(多选题)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异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均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
力甩
ABD
5.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液体的温度为 ℃。
1
21
6.如图所示是护士用来测量病人体温的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
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 ℃。
热胀冷缩
37.8
7.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 和 。
(2)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之处: 。
(3)某小组同学在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应记为 ℃。
量程
分度值
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
36
8.有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8 ℃,粗心的小明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他先测量甲的体温,示数是 38 ℃,再测量乙的体温,示数是39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8 ℃,乙的体温是39 ℃
B.甲的体温低于38 ℃,乙的体温是39 ℃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 ℃,乙的体温是39 ℃
D.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C
能力提升练
9.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自制温度计,用相同容积的玻璃泡,内装同一种测温物质。将它们放入同一杯热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利用玻璃泡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B.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液体读数
C.如图乙所示的自制温度计精确程度比图甲的高
D.两个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升高的长度相同
C
1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此温度计是根据 (选填“液体”或“气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标准大气压下)中,液柱在O处,则O处所表示的温度是 ℃,当气泡运动到A处时,A处所表示的温度比O处 (选填“高”或“低”)。
气体
0
高
11.物理学与日常生活 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如图甲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2)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乙所示)。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
(3)学校用如图丙所示的“测温枪”来测学生体温,它是利用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体温的。
B
红外线
12.“碳纳米温度计”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温度计”用直径不到头发百分之一的筒状碳纳米管制成。研究人员在长约千分之一毫米、直径仅为万分之一毫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液态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范围是18~490 ℃。此外,用于制造碳纳米管的石墨在50~500 ℃之间体积随温度的变化极小,因此碳纳米管本身的直径和长度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用它制成的温度计能精确到0.25 ℃。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素养培优练
(1)碳纳米温度计内的碳纳米管的直径是 m,其测温原理是
。
(2)碳纳米温度计的分度值能达到 ,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3)如果想要提高碳纳米温度计的测量精度,请你提出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 。
10-7
液体的热胀冷缩
0.01 ℃
不能
使用热胀冷缩更明显的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