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同步检测+课件(共30张)+课件素材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同步检测+课件(共30张)+课件素材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01 15:36:53

文档简介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设 计
意 图
多媒体展示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
情境铺设
?
?
?
知道台湾问题的由来
?
?
?
?
?
通过情境一: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意义
?
?
?
学法指导,学会概况
?
?
?
?
?
?
?
?
?
深入理解“一国两制”学会对比分析
?
?
?
?
?
?
?
?
知道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回顾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
?
?
?
?
?
?
拓展,为讨论“解决两岸关系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做铺垫
?
?
引导分析
?
?
?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类引导
?
?
?
?列出台湾沿革图
以期达到情感的升华。
?
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学会从整体来构建知识,
高峰的歌曲《大中国》
《乡愁》余光中(1961年于台湾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
?
?
?
情境一:1992年余光中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第一次回到了祖国大陆。当踏上这片熟悉土地上的时候,他忍不住的哭了起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祖籍福建永春扫墓,接下来先后访问了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他的成行得益于_________政策提出。这一政策是邓小平从民族与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做出的大胆构想。
?
通过视频归纳概括“一国两制”的构想(理论)形成过程
?
选取概括法:即正确选用课本中的知识要点,或现成的带实质性的史事、论断、关键词语来概括
提炼式概括法:即脱开课本原文,依据题意把相关的事实和内容自行浓缩,把长句缩成短句,或把几句 缩成一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精炼准确地表述出来。
时间为纲概括法:即以时间为序来组织答案
?
?
?
?
?
情境二:2002年5月20日,余光中应南京母校百年庆典邀请,又一次回到了大陆。余光中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1992年那个时候回到大陆,要得益于“一国两制” ,但当时对“一国两制”依然不了解,而且还持怀疑态度。但是几年后的两件事情使他更明确了和理解了这一政策。
?
?
播放港、澳回归祖国的视频片断
?
?
?
?
?
?
?
?
?
?
?
?
?
?
?
?
情境三:2008年夏,已经80岁高龄的余光中做客新浪网,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其中有一位赤子情深的网友问:“余老师,作为海峡两岸关系的见证者与经历者,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979?? 1980?? 1992?1994?1995
?
?
说说两岸交往的新鲜事。
?
?
图片
图片

?2015年11月07日,习近平和马英九在马来西亚的70秒的握手,叫“打断骨头连着筋”
?
?
?
?
?
?
?
?
祖国统一 青年有责
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词语,是多少海外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有人有家,有人想家,但他回家的历程却又是那么的艰辛。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余光中三次回家来学习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余光中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台湾诗人,其实我们更熟悉的是他的一首诗——《乡愁》。
诗的最后一句话是“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设问: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不能回到大陆呢?
这段视频反映的“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法指导:概括的方法:
?什么是“一国两制”,他的前提、基础、核心是什么?一国两制的提出是灵感之作吗?
?
几年后的两件事情使他更明确了和理解了这一政策。指的是那两件事情?
?
接下来让我们重温一下18年前这激动人心历史时刻吧!
引导学生结合录像及教材内容理清香港回归过程中的几件大事,在书上划下层次、要点。
?
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何在?深入理解视频中江泽民同志所说:“香港回归,标志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
?
?
在余光中的回答过程中他提到了几个时间段,学们你知道这些时间背后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
?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两岸交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频繁,而出生在21世纪的你们也可以说是这段时间来两岸关系的经历者与见证者了,你能列举出那些两岸交往事情?
?
?
去过厦门的同学对这张图片一定不会陌生。我们来图片的细节,文字部分“一国两制统一中国”“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习近平和马英九在马来西亚的70秒的握手,叫“打断骨头连着筋”,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
?
那么促进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
你又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岸的统一还有很多路要走,那么就两岸而言阻碍统一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这期中当然包括我,也当然包括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让我们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吧!
小结;形成知识结构
升华主题激发爱国热情
?
听歌曲《大中国》
朗读《乡愁》
?
?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逃亡台湾。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由于当时解放军主力投入朝鲜战场,解放台湾就被搁置下来。
?
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
?(根据视频和教材归纳概括)
(1)?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两岸实行“三通”(2)?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叶九条):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
(3)?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4)?1984年“一国两制”构想在人大通过,具有了法律效力(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分析教材小组
合作交流回答
?
?
?
?
?
?
?
?
香港澳门的回归
?
?
?
结合录像及教材内容理清香港回归过程中的几件大事,在书上划下层次、要点。
?
?
?
?
?
?
学生复述课文并谈自己的感想,
?
?
?
?
?
?
(根据教材归纳)
1979年元旦,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1980后,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松。
1992,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5,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纲领性文件
?
?
学生列举
?
?
?
?
?
?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
?
观察分析图片
都提出海峡两岸是一个国家,要统一中国。
?
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
?
讨论作答
?
?
统一的方式不同
(一国两制、三民主义)
?
小组讨论回答
?
?
?
?
?
?
?
?
完成对本节课的知识整体的构建。
?
就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你的设想与建议
评测练习
1.“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 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最大的区别在于
A、法律制度 B、经济政策 C、社会性质 D、政治体制
3.中国在对待台湾问题上一贯奉行决不妥协的政策。“决不妥协”是指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②必须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③凡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④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4.2005年4月一7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民党主席郁慕民先后访问大陆,三位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表明 ①祖国和平统一符台中华民族的心愿 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③“台独”缺乏政治基础 ④国民党、亲民党、新民党官员访问大陆为两岸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A.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定期互访
D.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