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6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学案+检测+课件(共30张)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优课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6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学案+检测+课件(共30张)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01 15:47:40

文档简介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重点】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福利国家的有关内容?
【难点】“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学习方法?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第一目录和“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表格回答问题)?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的利与弊。
3、福利国家的出现?
材料:以德国为例。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国家巨大的负担。连现今的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都感慨万千地说,德国人的生活有些优越得过头了。??
【思考】
(1)这种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
(2)实施福利制度有什么消极与积极影响影响?
(3)西方福利制度实质上是什么??
【当堂检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
A.实行国有化 B.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
C.扩大政府开支 D.政府直接采购
2、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
A.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凯恩斯主义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3、下列有关对西欧福利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福利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B.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C.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D.福利政策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的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主要结果是( )
A.促进了社会和谐 B.强化了国家机器
C.阶级矛盾基本消除 D.消除了社会不公的现象
二、企业的自我调整—“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1、材料一:20世纪末,美国约有70﹪的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
材料二:西门子公司1996年营业额达118亿马克,但西门子家族只拥有公司股票的4﹪左右就控制了西门子公司。
【思考】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实质及影响
2、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变化?为何要改变经营方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应回答内容)?
3、经营者革命的影响??
【拓展训练】
1、“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
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2、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矛盾正在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3、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消除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己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D、图示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4、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低收人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社会消费
5、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灾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政府还举行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摘自岳麓版《必修1》
材料二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应对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斗争取得应急抢险抗灾重大阶段性胜利,开始转入全面恢复重建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中央财政在已经于春节前安排第二笔17.5亿元的冬春救助资金的基础上,前几天又对10个重灾省份下拨了专门增加的3.4亿元春荒救助资金。同时,春节前还下拨了7.1亿元的重灾省份城乡低保群众人均补助,城市15元、农村l0元的临时补贴,连续补贴三个月。中央政府官员李立国说,在倒损民房的恢复重建上,各地还普遍制定减免行政收费等措施,发挥农民自建房屋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恢复重建主体地位。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在灾害发生后,我国政府救灾的主要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测评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40%?38%?36%?34%?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8%?34%?43%?37%?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2%?27%?37%?36%?43% 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解析】C? 从材料表格看,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中低收入的国家工业比重则呈上升趋势。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之所以下降,是由于第三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发达国家逐步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故选C。 2.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 D.重塑政府形象 【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目的。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据此选C。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主要结果是(??? )   A.促进了社会和谐????????????   B.强化了国家机器   C.阶级矛盾基本消除??????????   D.消除了社会不公现象 【解析】A? 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行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起到了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B项关系不大,C、D的说法错误,社会福利政策只是缓解矛盾,并不能消除矛盾和社会不公现象。 4. 20世纪60年代,美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以下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为国家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 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④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C? “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故④正确。同时这一措施,促进更多人开办旅馆业,从而为国家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5.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 )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英国病”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此举实在国家干预的背景下推行国有化改革措施,目的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恢复和发展生产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课件30张PPT。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重点】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福利国家的有关内容?
【难点】“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学习方法?观察图片说背景学法指导
1.看图片说明,它是图片信息的直接提示。
2.联系相关历史知识,思考图片所隐含的历史信息。 被轰炸后的伦敦 观察图片说背景1932年,纽约,人们排队领取面包 凯恩斯罗斯福历史反思:现实原因:理论基础:实践经验: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 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观察图片说背景国家宏观调控解读材料谈措施

1945年7月艾德礼战胜丘吉尔开始执政,其中心措施之一就是实行国有化。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此后,政府先后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作用:积极——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消极——国有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低下。——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经济计划 指导经济发展

战后法国第一任总统戴高乐说: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不使它失去优点”。 目的:减少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的有序性。解读材料谈措施特点:指导性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它通过调整利率、发行证券等方式影响美国经济。解读材料谈措施国家宏观调控——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
A.实行国有化 B.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
C.扩大政府开支 D.政府直接采购
2、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
A.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凯恩斯主义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BA效果检测 福利国家 ,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国家宏观调控——实行福利制度,建立福利国家解读材料谈措施国家宏观调控——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国家宏观调控——利用财税政策等调节生产福利国家它是泛指西欧北欧地区实行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基本内容是:由政府来推行“充分就业”、“公平分配”、“社会福利”等政策,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贫困、不平等之类的“弊病”。在所有制形式上, 实行国家、合作社、私人等经济并存,以私人经济为主的制度。在分配上,保证资产阶级的应得利润,又坚持建立“从摇篮到坟墓”全民社会福利制度,从而尽可能缓和劳资矛盾,谋求两大阶级之间的“谅解”和“共存”。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以德国为例。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国家巨大的负担。连现今的德国总统约翰斯·劳都感慨万千地说,德国人的生活有些优越得过头了。??
【思考】
(1)这种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2)实施福利制度有什么消极与积极影响影响?
积极: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消极: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工作积极性。
(3)西方福利制度实质上是什么?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表现。
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
福利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表现
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 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工作积极性
福利国家的出现内容:
特点:
实质:
影响:
分析表格述结果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0——1982经济发展1.“黄金时代”2.“滞涨”时期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3、下列有关对西欧福利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福利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B.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C.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D.福利政策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的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主要结果是( )
A.促进了社会和谐 B.强化了国家机器
C.阶级矛盾基本消除 D.消除了社会不公的现象D效果检测A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之一:国家干预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之二:企业自我调整解读材料谈措施企业自我调整1——“人民资本主义”含义:股票呈现分散化趋势,普通职工拥有股票。实质: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影响: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企业自我调整2——“经营者革命”解读材料谈措施董事长总经理经营权所有权解读材料谈措施国家
宏观
调控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利用财政税收政策调节生产实行福利制度,建设福利国家企业自我调整“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国家政策分配政策所有权经营权 学法指导
1.仔细审题,找出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现象。
2.结合历史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 结论。判断正误辨实质判断正误辨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西方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运行过程仍然以市场调控为主,而苏联的经济计划是指令性的。1、“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
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2、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矛盾正在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BB拓展训练3、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消除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己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D、图示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A4、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低收人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社会消费
B5、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B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灾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政府还举行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摘自岳麓版《必修1》
材料二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应对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斗争取得应急抢险抗灾重大阶段性胜利,开始转入全面恢复重建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中央财政在已经于春节前安排第二笔17.5亿元的冬春救助资金的基础上,前几天又对10个重灾省份下拨了专门增加的3.4亿元春荒救助资金。同时,春节前还下拨了7.1亿元的重灾省份城乡低保群众人均补助,城市15元、农村l0元的临时补贴,连续补贴三个月。中央政府官员李立国说,在倒损民房的恢复重建上,各地还普遍制定减免行政收费等措施,发挥农民自建房屋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恢复重建主体地位。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
做法:社会救济、以工代赈、通过立法保障民众利益和社会保险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3)据材料三指出在灾害发生后,我国政府救灾的主要措施。
措施:中央拨款救助灾区;确保低保群众生活补助;减免行政收费;安置房屋倒塌的受灾群众恢复重建民房。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关注民生是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政府救灾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