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学设计+同步检测+课件(共34张)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学设计+同步检测+课件(共34张)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01 16:03:24

文档简介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标分析】
(1)知识目标:掌握近代中国铁路、航运、航空及邮政事业的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逐步认识到中国近代化之路充满荆棘,试着分析其原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交通与通讯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唯物主义历史、辨证观点全面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近代交通与通讯发展脉络及特点。
【教学难点】
近代交通与通讯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环节】
情景导入——“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走这条路不是中国民族选择的结果,而是外国影响造成的。于是而有种种变态”。
——陈旭麓
在欧美的血风腥雨中,中国社会蹒跚进入近代,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在此背景下进入近代化。
一、近代中国的交通
(一)铁路
设问: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历程及特点?(由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探究:结合材料探究中国近代铁路为什么起步晚,发展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层层递进设问、探究,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心。
(二)近代中国的水运
设问:中国近代水运发展历程及特点?(由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三)近代中国的航空
设问: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历程及特点?(由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探究:新闻稿纠错——李鸿章欧洲之行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稿形式,再现当时出行使用的交通工具,加深了解近代交通的变化。
近代中国的通讯
设问一:近代中国邮政发展概况。(由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设问二:近代中国电报发展概况。(由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探究一:结合材料探究,近代中国通信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小组合作)
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层层递进设问、探究,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通讯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强国之心。
总结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1、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通讯
3、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4、政府政策的推动
积极影响
①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④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消极影响
① 列强加强对中国政治经济的控制和掠夺
②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总结,使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由于西方工业化的冲击,中国被迫开始近代化,中国的近代化带有殖民地化的烙印。只有民族独立富强,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自己的近代化。
【板书设计】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近代交通
(一)铁路
(二)水运及航空
近代通讯
(一)邮政
(二)电报
三、近代交通通讯变化的因素、影响。
评测练习
1.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如果你想从张家口出发到北京旅游,最方便和实惠的出行方式,你会选择( )

A B C D
3.“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4.铁路成为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主要的因素有( )
①铁路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 ②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③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④清政府从一开始就支持建设铁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我们在欢庆青藏铁路通车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这样的一条史实:光绪六年(1880)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后来刘、李等人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可以体味。从材料可得出其“步履之艰”的原因有( )
①中国自建铁路遭到传统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②列强在中国投资兴建铁路并控制了兴建权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④地主阶级洋务派拒绝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下图为中国保存至今的最早的蒸汽机车,它于1882年开始运行。这辆机车应该运行在( )
淞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汉铁路
7.新式交通工具的引人和发展,最符合历史潮流的( )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8.1890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这样感慨:“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此,果能各处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鲜。”这说明①火车运力大、速度快、费用低 ②19世纪90年代末,火车已经基本为清朝官员所接受③清末铁路已大规模投入商业运营(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9.下列有关近代电讯邮政事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B.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C.民国时期,邮政得到进一步发展
D.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信事业无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