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陀螺教学设计
【教材、学情分析】
《陀螺》一课选自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主题,这是本套教材继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之后,第二次安排与童年生活有关的主题。与第一次不同的是,本单元编排的课文,不仅有童年的欢乐,更有经历挫折带来的成长。而《陀螺》就是讲述“我”玩陀螺的烦恼与快乐。对于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大脑发育正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时期,也是发展创造力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和各方面的能力都开始增强,兴趣爱好有所分化。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们对文本会有一定思考和探究,更容易进行问题上的探讨,自主意识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原则,主要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努力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3.学生说说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批注,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策略与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并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注式阅读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培养他们的反思和评价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本课批注式阅读的进阶教学正是基于这些理论,旨在通过设计有层次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探索、分析和评价,逐步掌握批注的技巧和方法,以实现深度阅读和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梳理单元重点,提出批注。
1.教师谈话导入,关注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学习任务。
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2.提出疑问:你知道什么是批注吗?
3.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后,教师明确什么是批注。
4.教师出示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关于批注的内容,再次理解批注。
5.揭示课题,书写课题。
[设计意图:童年生活是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课堂伊始,借助人文要素,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落实的语文要素,利于学生拉近与文本的关系,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便于完成课时目标。]
二、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作者心情变化。
学习活动一:赏读句子,识陀螺别称。
教师出示三个句子,学生朗读。
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抽打“角锥”的大多是拖鼻涕穿开裆裤的,他们的兴趣在于抽鞭子,对陀螺的质量往往不在意。
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1.读准儿化音“冰尜儿”。
2.读准多音字“盯”。
3.通过关键词“小家伙”,读出作者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4.了解“角锥”是什么。
5.处理“鸭蛋”加双引号的原因。
同样是陀螺,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表述,是因为它们背后有着不同的情感。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出示三个句子,读准这三个句子中有关陀螺的不同表达,理解意思和情感。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学习活动二: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1.学生默读课文,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2.学生分享自己的批注。
3.把体会作者“我”心情变化的句子画出来。
[设计意图:第一层次的圈画批注,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批注,怎样批注,批注的位置等。再由学生画一画体会作者“我”心情变化的句子画出来,出示课后习题,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三:在“我”心情变化处作批注。
1.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些句子,用一两句话,或者是几个关键词批注出作者的心情变化。
2.师生交流,体会作者心情。
(1)课件出示: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体会批注什么,如何做批注。学生交流时,通过抓关键词体会作者“难过”的心情。
(2)课件出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作者“期待”的心情。
(3)课件出示: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学生互评批注,再次明确批注方法。读出作者“兴奋”的心情。
(4)课件出示: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学生读出作者“失落”的心情。
(5)课件出示: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学生读出“自豪”的心情。
(6)学生借助板书上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说一说他各个阶段的心情。
3.学生交流“鸭蛋”的样子,体会“鸭蛋”和大陀螺“战斗”的激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维批注,记录下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交流汇报时,学生通过关键词、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等批注作者的心情,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
学习活动四:结合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对文中谚语作批注。
1.学生批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师生交流:生活中,我们看问题,看事物时,不能从表面出发,而要看内在的本质啊。
[设计意图: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理解升华,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与经验谈各自的体会与领悟,将自己的感受进行批注,品味文章蕴含的情感与道理。]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共同体会作者笔下童年的笑与泪,记住这美好的童年。
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再次出示单元导语页,学生再次体会童年的美好,将学生的阅读学习由课本引向课外,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做到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
板书设计:
写批注
画批注
聊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