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课件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课件 (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30 13:5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 泊 烟渚,
日暮 客 愁新。
野旷 天 低树,
江清 月 近人。
孟浩然(689—740年)
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他早年隐居,后曾求仕但未成功,晚年归隐。其诗以五言诗见长,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风格清新自然,与王维并称为 “王孟”,有《孟浩然集》传世。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初读课文
解诗题
夜晚留宿在建德江边
时间:夜晚
留宿
地点
sù (住宿)
宿 xiǔ (一宿)
xiù (星宿)
宿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书写时不要漏掉右半部分“心”字上面的一横。
明诗意
大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指诗人自己




划动小船
停船靠岸
诗人自指
诗意:(我的)行船停靠在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夕阳西下,(我)心里更增添了新的愁绪。
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洲
傍晚
新的哀愁
“移舟泊烟渚。” 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情境背景,即作者将船停靠在一个被雾气笼罩的小洲旁。这种情境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也为后续内容做了铺垫。
“日暮客愁新”
描述了时间的变化和作者的情感变化。随着太阳渐渐西沉,夜晚的来临让作者感到新的忧愁涌上心头。这句话不仅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也突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通过这两句诗,作者成功地渲染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傍晚的雾气、停靠的小船以及逐渐暗下来的天色,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画面。这种环境的渲染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江边的远景
江中的近景
借景抒情
文章接着前两句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进一步描绘了夜晚停船后周围的景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情境背景,即作者在广阔的野外和清澈的江水边感受到的一种宁静与孤独。这种情境不仅延续了前面的情感铺垫,也为后续内容做了更深入的描写。
“野旷天低树” 描述了野外的广阔和平坦。由于四周没有高大的建筑物遮挡,天空显得格外低垂,几乎贴近地面的树木。这句话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辽阔,也突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感。
“江清月近人” 描述了江水清澈见底,月亮倒映其中,仿佛更加接近人的心灵。这句话不仅展示了江边美丽的夜景,也突显了月亮给作者带来的安慰和陪伴。尽管身处异地,但江水和月亮的存在使作者感到一丝温暖和慰藉。
通过这两句诗,作者成功地创造了一个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意境。广阔的田野、低垂的天空、清澈的江水以及亲近的月亮,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令人深思的画面。这种意境的渲染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
这段文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感动,使他们更加理解和体会古代文人的旅途感受。它不仅是一篇课文,更是一种生活的指引,帮助读者思考如何在面对孤独和思乡之情时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慰。同时,这段文字也传达了一个信息:真正的美好不仅仅在于外在的景物,更在于它们带给人们心灵上的触动和持久的记忆。
作者通过“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尽管身处异乡,但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给了作者一种心灵上的慰藉。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温暖与敬意,也激发了读者对自然之美的尊重和欣赏。
人在旅途,漂泊不定,许多诗人都留下了满怀愁绪的诗句,你能说一句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 张继
读一读
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放慢语速和语调,重读“愁”字来读出诗人的愁绪。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诗题中“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写出了诗人此时独特的感受,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习 题

孟浩然
留宿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泊舟烟渚
日落黄昏
宿



旷野无边
借景抒写愁思
江清月明
结构图示
课文主旨
《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全诗的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