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
1.会写“律、崖”等4个生字;
2.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1934 年,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踏上长征之路。红军战士们跨越滔滔江河,翻越高耸雪山,穿过茫茫草地,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进行了数百次战斗,辗转十余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9月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的过程。
写作背景
朗读诗歌,读出磅礴的气势,边读边找出总领全诗的句子,并思考这句话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等闲 逶迤 磅 礴 云崖 岷山
词语我会认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理解题目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了哪些大山?
五岭
乌蒙山
岷山
七律·长征
首联
表现红军对长征中的千难万险毫不畏惧。
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
平常
大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万水千山都看得极为平常。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
总领全诗
英雄气概
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主题,即红军战士们面对长征途中的重重困难毫不畏惧,将艰难险阻视为平常之事。这种坚定的决心和乐观的态度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也为后续内容做了铺垫。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
要放慢节奏,字字有力量,读出红军长征中困难重重的意味。
要放缓慢,读出红军战士把长征中的困难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包括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等。然而,红军战士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这句话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乌蒙山
诗意: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也就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雄伟磅礴,可在红军看来,就像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乌蒙:指乌蒙山,位于贵州与云南交界处,在文中用来象征长征途中的另一重大自然障碍。
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观,在文中强调乌蒙山的高大险峻。
走泥丸:比喻大山如滚动的小泥球,在文中形容乌蒙山虽然高大险峻,但在红军眼中却如同轻巧的小泥球,易于跨越。
难
夸张
对比
藐视困难
不怕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军战士们面对长征途中的重重困难,却能以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克服一切。“五岭逶迤腾细浪” 描述了五岭山脉的景象。五岭是指位于中国南方的五座主要山脉,在红军长征途中,它们绵延不断,形成了巨大的自然障碍。然而,诗句中将这些巍峨的山脉比作“细浪”,仿佛它们只是波涛中的一道小波纹,轻柔而易于跨越。这句话不仅展示了红军战士们的乐观态度,也突显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从容不迫。
五岭 :指中国南方的五座主要山脉(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在文中用来形容长征途中的自然障碍。
逶迤:形容山脉或道路蜿蜒曲折的样子,在文中用来描绘五岭的绵延起伏。
“乌蒙磅礴走泥丸” 描述了乌蒙山的景象。乌蒙山位于贵州与云南交界处,地势险峻,气候恶劣,是红军长征途中又一重要挑战。然而,诗句中将这座巍峨的大山比作“泥丸”,仿佛它只是一个可以轻易滚过的小土球。这句话不仅展示了红军战士们的乐观态度,也突显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决心。
作者通过夸张的手法,将五岭和乌蒙山这样宏伟的自然障碍缩小为“细浪”和“泥丸”,表达了红军战士们面对巨大困难时的乐观和坚韧。这种精神不仅是战胜自然的胜利,更是精神上的胜利,展现了红军战士们无畏的精神风貌。
金
沙
水
拍
大
渡
桥
横
“金沙水拍云崖暖” 描述了红军渡过金沙江的情景。金沙江是中国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水流湍急,两岸峭壁林立。诗句中提到的“云崖”,指的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尽管环境险恶,但红军成功渡江后,心中感到一股暖意。这句话不仅展示了红军战士们的胜利喜悦,也突显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
金沙:指金沙江,在文中用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自然障碍。
云崖:指高耸入云的悬崖,在文中描绘了金沙江两岸的险峻地形。
暖:形容心中的温暖感,在文中表达了红军成功渡江后的喜悦和希望。
大渡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文中象征了红军长征中的另一重要挑战。
铁索:指泸定桥上的铁链,在文中强调了这座桥的简陋和危险。
寒:形容寒冷或危险的感觉,在文中表达了红军过桥时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这两句诗通过“暖”与“寒”的对比,深刻反映了红军战士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金沙江的成功渡过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而大渡河的铁索桥则充满了寒冷和危险。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更深刻地展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作者不仅表达了对红军战士们的敬仰之情,还传递了一种重要的生活哲学——即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它教会学生理解历史的重要性,欣赏红军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并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这段话鼓励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一个坚强、乐观的人,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指位于四川西北部的山脉,在文中用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自然障碍。
千里雪:形容广阔的雪山景色,在文中描绘了岷山地区终年积雪的壮丽景象。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的三个主要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文中泛指所有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
尽开颜:指脸上露出笑容,在文中形容红军战士们在胜利面前的喜悦和欣慰。
“更喜岷山千里雪” 描述了红军翻越岷山时的景象。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海拔高、气候寒冷,常年积雪覆盖。诗句中提到的“千里雪”,形象地描绘了这片广袤无垠的雪山景色。尽管环境极为恶劣,但红军战士们依然充满了喜悦之情,因为他们即将迎来长征的胜利。这句话不仅展示了红军战士们的乐观态度,也突显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信念。
“三军过后尽开颜” 描述了红军战士们翻越岷山后的喜悦情景。经过长期艰苦的行军和战斗,红军终于翻过了最后一道大山,胜利在望。此时此刻,每一位战士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充满了胜利的喜悦。这句话不仅展示了红军战士们的乐观态度,也突显了他们为革命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后的欣慰。
《七律·长征》是 在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 。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表现出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的 精神。
毛泽东
乐观主义
七言律诗
主题概括
七律长征
不怕远征难——只等闲
万水千山
金沙江——暖
万水
千山
五岭——腾细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大渡河——寒
乌蒙——走泥丸
岷山——千里雪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总起)
分述
(总结)
课文结构
填空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
课堂演练
A.七律( lù ) 云崖( yá ) 等闲( xián )
B.迤逦( yí ) 逶迤( yí ) 铁索( suǒ )
C.长征( zhēnɡ ) 磅秤( bànɡ ) 磅礴( pánɡ )
D.岷山( mín ) 蒙骗( ménɡ ) 乌蒙( ménɡ )
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C
(1)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平常。
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在毛泽东的心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么,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请拿出纸和笔,写下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