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好吃的水果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情感: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了,体验生活美。
2学情分析
祖国各地有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它们味道鲜美、色彩艳丽,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因此,以水果为题材能极大的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猜、说、看、画、尝等活动,观察感知身边的水果,在此基础上利用画画、贴贴等形式进行表现,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和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魔术游戏
师:瞧,老师带来了一个水果魔术袋,你们想知道里面会变出什么水果么?让我们来玩一个你来描述我来猜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到台上来看一看,摸一摸,描述一下它的样子,让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
学生上台描述。
师:小朋友你们猜出来是什么了吗?真聪明,都猜出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巧妙地把基本形与水果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水果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不同种类的水果。)
活动2【活动】教授新课
1、观察各种水果(形状、颜色、特征)
师:老师的魔术袋里还有很多不同的水果呢,我们来看一看(点击魔术袋出来很多水果)
2、师:你们都认识哪些水果,他们都长的什么样呢?
(学生回答时,重点让他们从形状、颜色、花纹来说)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看和想,学生说出水果的形状和颜色,为接下来剪贴水果做好铺垫。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捕捉瞬间画面的能力,感受生活的趣味。)
3、重点示范
师:你们看,老师又变出一个水果?你们还能让出它么?(出示剪纸西瓜)
(设计意图:通过颜色来选择需要的剪纸材料。)
学生回答,西瓜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那么大西瓜的身上还少了什么?
学生回答,花纹。
师:对了,老师用画笔给大西瓜添加了花衣裳。
(设计意图:通过添画使剪纸水果更加形象。)
4、拿出一张黄色的纸
师:这个颜色的彩纸还能变出什么水果来?
学生回答
5、教师示范,剪梨
师:梨是什么形状,再进行简单添画。小朋友们这样剪一剪,添一添变水果的方法你学会了吗?你想不想也来变一个水果?
师:老师带着大家去参加一个变水果大赛,用刚才的方法看谁能又快又好的变出水果。听清楚比赛规则,音乐开始,比赛开始,音乐停止,比赛结束,准备好了么?比赛开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捕捉瞬间画面的能力,感受生活的趣味。)
6、学生操作剪画水果
师:把剪好的水果贴到黑板上展示。
7、师:时间到啦,请把手中的工具放好,小朋友们变出了各种各样有人的水果,看着老师都想吃,小朋友爱吃水果么?想想你们平时是怎么吃水果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自由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8、请学生上来表演吃水果。
9、师:有没有小朋友再来表演,让我们觉得你的水果更加好吃?
学生表演(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夸张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
10、师:你们看他把嘴巴张的大大的,眼睛睁的大大的,想一口把水果吃了。老师这里也有三个小朋友在吃水果,你来看看谁的水果最好吃,谁吃的最开心!
11、出示图片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她吃的最开心?(嘴巴,眼睛。。。)
师:你们平时吃水果能把嘴巴张那么大么?你们一次能吃多少水果呢?我们在生活中做不到,但是我们能在绘画中做到,这样的方法就叫夸张。
(设计意图:了解夸张的表现手法。)
12、教师示范
师:现在老师就要用这样的方法来画一画小朋友吃水果的样子。请注意看。
教师示范画吃水果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利用粘贴添画的方法,感受画面的遮挡关系,帮助学生构图,降低难度。)
13、有几个小朋友也用这种方法画了几幅画,我们一起去看看。
14、欣赏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拓宽创作思路,学习通过联想进行夸张的表现方法。)
活动3【练习】学生作画
1、师:小朋友们,这种夸张的画法你学会了吗?你们能不能也来表现一幅小朋友吃水果的样子呢?
2、用夸张的方法画一画小朋友吃水果的样子。
3、学生动手画。
(设计意图:自由的用夸张手法表达自己的绘画意图。)
活动4【】展示
1、学生的画贴在开心果园中。
2、介绍自己的画。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和评价自己的绘画作品,感受到夸张手法的美。)
(设计意图:自由的用夸张手法表达自己的绘画意图。)
活动5【测试】拓展
小朋友们,水果不仅好吃,它还有很多祝福的含义,大画家齐白石爷爷就用柿子和橘子画了一幅画,表达了他希望我们世世代代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有美好含义的水果还有很多。举例:石榴、苹果。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