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广东卷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云南省河口口岸早期以货物过境贸易为主,口岸城镇功能相对单一。2007年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成立。近年来,该合作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对口岸城镇功能及合作区腹地产生了影响。下图示意该合作区转型升级后的口岸城镇与口岸、腹地中心城市互动关系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合作区转型升级后,口岸城镇( )
①商贸服务能力变化不大②三大产业的比重均等
③产业间的协作能力增强④生产组织功能更强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该合作区的转型升级将促使腹地中心城市( )
A. 生产要素流动加快 B. 外贸依存度降低
C. 单位产值能耗增加 D. 同质化竞争加剧
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某地在相同母质、相邻地块上发育的水田土壤和旱地土壤剖面层次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在水田土壤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土层是( )
A. 耕作层 B. 犁底层
C. 淀积层 D. 母质层
4. 由图可知,相较于水田土壤,旱地土壤( )
A. 剖面层次更为复杂 B. 表层与大气间的热量交换更少
C. 表层淋溶作用更弱 D. 表层水气相对占比波动更频繁
下图反映北京市2000—2020年期间各区工业企业减少数量及2020年底各区工业企业存续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2000—2020年,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数量的大幅减少有助于该区域( )
①升级产业结构②疏解非首都功能
③增加土地资源④缓解人口老龄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2020年底,北京市工业企业存续数量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A. 中心城区企业密度最小 B. 空间集聚的特征明显
C. 呈现同心圆状分布格局 D. 自中心城区向北递增
叠层石发育于滨海区域,它是以蓝细菌为主的原核生物通过生长和代谢活动黏结沉积矿物颗粒而形成的生物沉积构造。由于蓝细菌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因此叠层石沉积结构蕴含了“日——地—月”关系的相关信息。根据对北京周口店地区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10亿年前)叠层石沉积结构的研究,可知那时黄赤交角为29.9±0.7°,一天时长为17.0±0.7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相较于现今,中元古代晚期的地球( )
A. 温带区域范围更大 B. 极夜极昼区的范围更大
C. 自转的角速度更慢 D. 太阳直射区域范围更小
8. 与周口店纬度相同的区域,在中元古代晚期较现今( )
A. 冬至日的白昼更长 B. 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更大
C. 潮汐变化周期更短 D.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更小
某研究利用1990—2019年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总结了我国不同区域呈现出的“中心—外围”“点—轴串珠”两种省际铁路货运网络模式(下图)。图中节点表示省份,节点大(小)表示某省份与周边省份的铁路货运联系强(弱),节点的箭头指向与该省份铁路货运量最大的省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相较于“中心——外围”模式,“点——轴串珠”模式呈现出的特征是( )
A. 货运网络结构更复杂 B. 邻近节点间互惠关系更强
C. 更为单一的货运流向 D. 货运网络层级性明显减弱
10. 1990——2019年,东北地区铁路货运网络一直呈现“中心——外围”模式,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①地理单元相对独立②轻重工业结构比较均衡
③人口季节性流动大④货运铁路干线结构稳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城市地下热岛效应是指城区地下环境温度高于郊区地下环境温度的现象。与地表城市热岛效应相比,城市地下热岛效应研究更关注城区地下温度变化及其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城市地下热岛效应增强可导致城区( )
A. 土壤的碳储存能力提高 B. 园林绿化养护成本降低
C. 表层土壤干岛效应增强 D. 植物垂直分层更加明显
12. 能够减轻城市地下热岛效应的有效举措是( )
①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②增加城区不透水层面积
③多种植冠层郁闭度高的植物④加强城区绿地斑块连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广东沿海某村早期的土地利用,按照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居住用地、耕地和海岸滩涂。随着工业化发展,该村从居住核心区至海岸的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地租竞争力相关。下图示意该区段土地利用及其地租竞争力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影响该村在塘田段种植业用地地租竞争力向海岸方向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溃涝逐渐加重 B. 灌溉水源减少
C. 土壤质地变粗 D. 积温逐渐降低
14. 该村原来零星临时商业活动向上图所示商业区聚集,这种现象有利于( )
A. 优化村域交通网络 B. 减少商铺租金支出
C. 扩大商业服务范围 D. 降低村民消费支出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这些湖泊历史上多与长江自然连通。下图示意自长江中游沙市水文站至感潮河段多个沿江湖泊湖底高程(湖面高程减去平均水深后的高程值)及其与长江水位高程的对比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沿江湖泊与长江相互补给作用最显著的河段是( )
A. I B. Ⅱ
C. Ⅲ D. Ⅳ
16. 在第Ⅳ河段,湖泊湖底高程都低于上图中所示的海平面。除海平面变化外,还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
A. 湖泊淤积减弱 B. 潮汐作用影响强烈
C. 湖底侵蚀加剧 D. 湖泊区域构造下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叶山岛位于太湖东南水域、南宋末年就有村民在该岛定居;至清代,岛上居民已达百余家,村民以渔、农为业,皆会唱曲。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该岛被纳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及徐湾古村被列入苏州市第一批传统乡村名录,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空间发生了显著改变。近年来,当地政府利用古村落和传统戏剧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下图示意1978年以来叶山岛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的变化过程。
(1)指出叶山岛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其对早期村落布局的影响。
(2)在阶段Ⅲ,徐湾古村生产空间类型较阶段Ⅱ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有利条件。
(3)当地拟利用徐湾古村资源打造“戏剧文化村”,请分析该举措对叶山岛古村落保护的益处。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甑皮岩遗址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位于桂林市区的一个石灰岩溶洞内(图1)。该遗址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组成物质中含有较多碳酸盐成分。文化层表面发育许多溶蚀孔洞。在洞穴底部,现存一个未回填的考古探坑。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有关部门在洞内开展了气温和露点温度(气压和水汽含量不变,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
(1)指出洞内未回填考古探坑对该遗址保护性开发可发挥的作用。
(2)根据图2所示,分析洞内气温变化对水汽状态影响,并说明该影响有助于文化层表面溶蚀孔洞形成的作用机理。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晋陕峡谷山西临县段黄河两侧有河流阶地发育。在该地黄河东岸崖壁上发育的微地貌、因其形态各异、凹凸有致而被形象地称为“黄河浮雕”(圈1)、其发育的物质基础由坚硬砂岩和较软泥岩互层构成。黄河浮雕出现于圈2所示部位。图3示意某学者提出的外力作用对黄河浮雕形成的影响过程模式。
(1)根据图3所示过程模式,描述黄河浮雕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过程。
(2)结合图2中阶地①地层沉积环境差异和黄土层最底部的年代,该学者推测黄河浮雕的形成不早于距今6.0万年。请给出此推断的依据。
(3)最近,某中学研学小组在该地考察黄河浮雕过程中,发现在图2中阶地②上粉砂层表层沉积物粒径呈现下粗、上细的特征,同学们推测这与黄河水流中的携泥沙差异性沉降相关。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结果证实该研学小组的推测是合理的。
参考答案
1. D 2. A
3. D 4. D
5. A 6. B
7. B 8. C
9. A 10. B
11. C 12. D
13. A 14. C
15. B 16. D
17. (1)(北侧等高线密集,起伏较大)南侧地形和缓,利于建造村宅及农耕;北、东、西侧地势较高,减少冬季寒潮影响;向南开口,有利于夏季风携带水汽进入,调节小气候;山地为村落提供屏障,利于村落防御。
(2)地理位置优越,距周边大城市近,且大桥开通后受辐射影响强;社会经济发展,旅游需求增长,产品销售市场扩大;大桥建成后便于从外界购买农产品,对本土农业依赖下降;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加大;该村古建资源得到保护,对周边城市吸引力增强。
(3)旅游项目的开展为村落保护提供资金;提高村落知名度,有利于保护性开发;优化村落空间结构,修缮古建筑,实现保护性开发;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人居环境;弘扬戏剧文化,利于村落传统文化延续。
18. (1)有利于展示文化层考古成果;丰富旅游体验;便于继续开展科研考察;减少回填挖土对其他地区的扰动。
(2)影响:春夏气温上升,露点温度上升,气温和露点温度基本重合,相对湿度接近100%,水汽凝结;秋冬气温下降,露点温度下降,冬季气温与露点温度差最大,相对湿度最小,水分蒸发。作用机理: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产生凝结水,覆盖在文化层表面,吸收洞底高浓度二氧化碳,形成酸性水环境,溶蚀文化层,并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带走,形成溶蚀坑洞。
19. (1)流水侵蚀较松软的泥岩,形成凹陷;其上部坚硬的砂岩失去支撑,发生重力崩塌,形成垂直崖壁;高水位时期,流水侵蚀,形成“黄河浮雕”的雏形;低水位时期,浮雕雏形露出水面,接受风蚀作用的改造。
(2)黄土堆积一定是在陆地上才能形成,当黄土能覆盖于河流相砾石层之上时,说明此时水面下降形成阶地,阶地前缘面开始高出水面,浮雕才能形成。黄河阶地面上覆黄土的底界年龄为6万年,所以浮雕形成不会早于距今6万年前。
(3)①准备两个倾角不同斜坡、相同的喷水器、岩土体。②将等量岩土体放置于两个斜坡顶端,用相同的流量喷水。③观察两个斜坡底部收集的沉积物粒径,坡度大的平均粒径大,坡度小的平均粒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