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终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容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
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考古学家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乌尔遗址中发现了一批泥板文书,其中一块泥板提到:“洪
水退去后,恩基神赐予人类谷物与法律。”这一发现可以佐证
A.宗教神话的决定作用
B.文字载体多样化特征
C.原始农业的高超技术
D.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
2.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将全国划分为20个行省,派遣“国王耳目”监督总
督,同时允许各省保留语言和宗教,并修建贯穿帝国的驿道网络。这些举措表明,波斯帝
国
A.强化中央集权兼顾地方文化差异
B,注重总督和军事长官的相互监督
C.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一体化
D.模仿希腊城邦制度完善行政管理
3.15世纪,美洲阿兹特克人把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建立在特斯科科湖的岛屿上,通过人工浮
田种植作物,并修建堤道与陆地相连,几乎所有的浮田都被纳入国家新建的大型水利和灌
溉体系之中。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
A,继承玛雅传统强化城邦联盟
B.依托环境创新农业工程技术
C.发展农业加强封建君主专制
D,凭借军事扩张维持粮食供给
4.12世纪,欧洲一些自治城市兴办大学,其中博洛尼亚大学以研究罗马法著称,其学者强
调“法律应基于理性而非习惯”。与此同时,教会法学家格拉提安编撰《教会法汇要》,
试图协调神学与世俗法的冲突。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宗教戒律束缚人性
B.欧洲封建制度面临严重危机
C.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D,理性主义成为欧洲主流思想
5.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写道:“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而牛顿用自然法
则解释宇宙运行一这两者都证明,人类可以用理性建立秩序。”此观点意在强调
A.科学是引发政治变革的直接动力
B,自然法则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因素
C.理性是人类构建秩序的重要力量
D,王权衰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6.1832年以前,曼彻斯特作为新兴工业城市拥有20万人口却无一个议席,而老萨勒姆选区
仅有11户居民却仍保留两名议员席位。对此,工人阶级激进派领袖科贝特讽刺道:“这
不仅是制度的腐败,更是对‘人民代表’的嘲弄。”这反映了
A,传统贵族经济优势的增强
B,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D,经济危机的严峻性
7.19世纪中叶,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描述:“焦煤镇的天空永远布满烟尘,
工人住在潮湿的贫民窟,童工每天工作14小时。”而同一时期,工厂主却宣称“机器是
进步的象征”。上述现象反映了
A.技术革新与社会公平严重脱节
B.文学创作背离社会现实生活
C.城市化进程必然付出环境代价
D.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彻底失败
8.拿破仑执政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乃至取消了地方原本享有的某些自治权。直到
1882年3月法国才通过法律,允许除巴黎外全国各市均可自行选举市长,不受上级政府
干涉,后又立法增加市镇行政权。上述变化表明,法国
A.地方行政权凌驾于中央
B.共和制度脱离国情
C.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革
D.自治传统得到延续
9.1890年,伊朗国王纳赛尔丁与英国签订烟草专卖协议,引发强烈不满。巴扎商人关闭集
市和主要烟草种植区,民众纷纷拿起武器涌上街头。纳赛尔丁只好同意取消烟草专卖权,
英国被迫同意伊朗以50万英镑的价格赎回烟草专卖权。这反映出伊朗
A.专制制度趋于僵化
B,立宪革命的基础广泛
C.民众民族意识增强
D.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10.图1为1914年8月一1915年12月英国军队征兵人数变化图。据此可推知
(A
00户
4浅树
轮斜0
龄机酸
9腾
20附60
t0的0
逝阁
布0子
4
图1
A,残酷现实冲击民众心理
B,战争结局趋于明朗
C.传统兵役制度有效运转
D.英军占据绝对优势
高一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B C C B A D C A D C A A B
二、材料题:共 4题,共 55分。
16.
(1)特点:完全占统治地位;形成层层等级制度;领主的独立性强;经营方式是自给自足
的封建庄园制;土地占有权与政治统治权相结合;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任答 5点,给 5分)
背景:推行封君封臣制;庄园制度与农奴制盛行;王权软弱;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
国灭亡;战争频繁,社会动荡;查理曼帝国分裂。(任答 3点,给 3分)
(2)原因:与城市经济联系密切;未形成自给自足的闭塞状态;不具有政治独立性(国家
保留较强控制权);自由农民阶层长期存在。(任答 3点,给 6分)
(3)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兴盛。(2分)
17. 进步性:主张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实行人道待遇,保护平民(3分)
局限性:无视国家主权的完整和独立性,肆意侵犯殖民地国家主权;干涉发展中国家内
政。(2分)
进步性时代背景: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法国大革
命冲击封建统治秩序;民族国家发展,国家主权意识加强;(任答 2点给 4分)
局限性时代背景: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扩张,建
立世界殖民体系;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趋于瓦解;资本主义
国家在世界上仍占主导地位。(任答 2点给 4分)
18.
(1)表现: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增速超过发达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金融危机后仍保
持经济的增长。(2分)
成因:实现民族独立;(2分)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抓住机遇(第三次科技革
命),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全球化潮流;加强区域合作(区域经济集团化)。(任答
3点,即 3分)
(2)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更加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分)增强新兴国家的话语权;(1分)推进国际
治理体系变革(1分);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1分)
19. 示例:新航路开辟后,农业因素是全球化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2分)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由印第安人栽种的玉米、甘薯、马铃薯、木薯以及各种
美洲豆类等农业作物开始传往旧大陆。(2分)旧大陆的小麦、水稻、大麦、高粱、谷子等
粮食作物也纷纷被引种到美洲。(2分)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
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1分)
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洲际商业贸易的发展。大西洋贸易中,欧洲从美洲带回的主要是蔗糖、
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和黄金白银;(2分)葡萄牙人的印度洋贸易、西班牙人的太平洋贸
易都是以亚洲的茶叶、生丝、棉花、香料为全球贸易的主要商品货物。(2分)洲际农业商
品贸易促成了美洲白银的持续开采和跨洲际流动,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
成,推动了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由此,新旧大陆的农业经济作物共同构建起了前工业化时代
的全球贸易体系。(1分)
综上所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在工业革命席卷全球之前,农业是
全球化肇始及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因。(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