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汉简《二年律令·史律》记载:“(试)史学童以十五篇,能风书(朗读文字)五千字以上,乃得为史。有以八体(书写文字)试之,郡移其八体课大史,大史诵课,取最一人以为其县令史。”这反映出汉代( )
A.推广儒学教育 B.加强君主专制 C.完善法律制度 D.重视吏员选拔
2.1946年,太行行署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干部改造整编运动,下表为1948年太行区二地委县级主要干部成分统计。据此可知,这次整编运动( )
总数(人) 地富 中农 贫农
人数(人) 所占比例(%) 人数(人) 所占比例(%) 人数(人) 所占比例(%)
整编前成分 61 18 29.5 20 32.8 23 37.7
整编后成分 35 3 8.6 15 42.8 17 48.6
A.适应了解放战争的需求 B.体现了土地改革的成果
C.强化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D.贯彻了“三三制”原则
3.2019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河西地区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镇的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墓葬群总体以唐代葬制为主,并混杂吐谷浑、吐蕃、北方草原等文化因素。这一考古研究可用于佐证唐朝时期( )
A.内陆边疆长期稳定 B.中外交往日益密切 C.民族交融不断推进 D.疆域版图不断扩大
4.14世纪,英格兰人文主义者乔叟从法语、拉丁语等语言中吸取词汇、表达和修辞来丰富和完善英语,并用英语创作了《坎特伯雷故事集》,全方位展示了当时英格兰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形象。这一做法( )
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使得英语正式成为官方语言
C.反映了反专制求民主的诉求 D.有利于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5.下表为1918—1934年中国主要花色机制棉布进口税率。税率的变化( )
1918年 1928年 1934年
本色市布(7磅以下) 5.62% 7.6% 26.08%
本色标布(7磅以下) 4.69% 7.98% 32.09%
漂白市布(41码以上) 5.62% 10.00% 53.97%
染色市布(33码以下) 4.45% 11.85% 53.83%
A.表明关税自主运动成效显著 B.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体现了进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D.增加了百姓的生活负担
6.《到任须知》是明太祖御制的地方官员施政纲领,第一部分明确规定州县官员上任后必须推行的31项行政事务,具体包括“祀神”“恤孤”“狱囚”“田粮”“制书榜文”“吏典”“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起灭词讼”“犯法民户”“警迹人”等。《到任须知》的颁行表明( )
A.礼法结合成为社会常态 B.中枢行政制度不断完善
C.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地方行政治理的规范化
7.有学者指出,公元前11000—公元前10000年左右,西亚黎凡特地区出现了降水量骤减、气候寒冷的状况,使得动植物种类减少……它迫使人们改变传统的生活模式,转而寻求新的生存方式。其意在说明( )
A.农业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西亚地区农业起源世界最早
C.气候变迁推动农业产生 D.农耕畜牧改变传统生活模式
8.18世纪以前英国有组织、有规则的体育运动一直是贵族男子的专属娱乐运动,女子户外活动仅限于散步。19世纪下半叶可供女性娱乐的运动种类迅速增加,比如健美操、高尔夫、网球、溜冰、划船等。这一变化表明( )
A.政府政策调整促进体育运动勃兴 B.工业革命加速社会生活变迁
C.人文思想的传播实现了男女平等 D.民主政治促进社会观念转变
9.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1964年的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中决定对17个发展中国家和41个最不发达国家予以优惠待遇;在1973年的第七轮多边贸易谈判中则通过了给予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的“授权条款”,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差别和更优惠的待遇”。这表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A.充分保障发展中国家权益 B.努力推动国际贸易协同发展
C.消除了国家间的贸易壁垒 D.有利于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
10.1657年后,东印度公司改变了每次航行前临时募集资金的方式,扩大信用债券的发行,增加信贷基金,由英国公共融资的银行等机构公开筹资。这一做法( )
A.体现了商业模式的转变 B.凸显了价格革命的影响
C.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1.邮票是了解国家形象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政治话语转化为形象的政治符号。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纪念邮票,该邮票反映出新中国( )
A.三大改造成效显著 B.邮驿事业成就巨大 C.交通运输迅速发展 D.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12.三国时期,康僧会对吴主说:“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东晋名僧慧远声称:“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这些现象( )
A.反映了“三教合归儒” B.表明佛教与儒学同本同源
C.利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D.加速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13.明朝正德年间出现了大量使用阿拉伯文装饰的青花瓷,其主要内容为阿拉伯的一些吉祥语句、《古兰经》教义、圣训格句。如图为明正德年间的白釉矾红彩阿拉伯文盘,其盘内外壁的阿拉伯文均摘自《古兰经》。据此可知( )
A.伊斯兰教在中国广泛传播 B.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明朝的制瓷技术世界领先 D.中阿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4.玛雅人在尤卡坦半岛建立起一些各自独立的城邦,城市由祭司统治,职位世袭;阿兹特克人由国王和贵族施行中央集权统治,国王是最高军事长官,无世袭权,可由部落会议推选或罢黜;印加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国王是可世袭的最高领袖,实行高度集权。上述史实可用于印证( )
A.美洲文明的多样性 B.阿兹特克的民主性 C.美洲文明的独立性 D.印加文明的先进性
15.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很多地区实现了宗教自由,结婚和离婚不再需要通过教会,世俗教育兴起,教士也由国家任命,这些都进一步削弱了教会势力。教会迫于压力,开始允许信仰自由,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非基督徒尤其是犹太人的平等权利。据此可知,拿破仑战争( )
A.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民主革命 B.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
C.客观上传播了平等自由思想 D.以实现宗教自由为主要目标
16.1951年,我国文化部发布《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其中指出:“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教育。”并要求各地学习苏联博物馆建设的经验,建立地志性博物馆。至1956年底,全国建成29座地志性博物馆。地志性博物馆的建设( )
A.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起步 B.利于增强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
C.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D.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英国内阁颁布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明确规定除外交部、内政部外,其他官员均由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基本录用条件,英国文官制度正式确立。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经济重建中,英国文官队伍急剧膨胀、文官结构不合理、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凸显。20世纪60—80年代,英国威尔逊政府和撒切尔政府先后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以专才选拔打破通才选拔,以合同制取代终身制,裁撤不合格官员,将部分服务功能进行外包以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管理。
——摘编自李星辰《十九世纪以来英国文官制度的演进及其特征》
材料二 伴随着政府改革推进,清末新式文官选拔制度基本成型。其中学堂选官制度是其核心,为此新式学堂广泛建立,新式考试制度确立。不仅有平时考试,还有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等,考试内容和形式本身不再局限于传统知识的教授,更加注重近代西方已形成的对社会发展有用之知识。并规定凡由学堂考试合格之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奖励,对成绩优异者进行殿试后授予官阶。
——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的文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学堂选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朝廷颁发的关于医药卫生的政令共248件,在这些政令中屡屡可见“民有疾而亲属遗去者罪之”“敢有不省父母疾者罪之”等条令。此外,政府鼓励对前代方药之书进行收集整理,征集、收集医书医方多者可升迁或获得报酬,创设校正医书局对前代医书进行校正。地方医疗卫生机构在这一时期也受到重视和发展,宋徽宗时,京师“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并颁布了《安济法》以加强管理。地方一些有威望、有财力的乡绅也创办“居养院”等医疗慈善机构。
材料二 1949年11月,中央卫生部就专设了中医药管理机构,负责拟定和组织实施中医药行业的方针政策及相关工作。1982年颁布了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街道组织举办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同时政府大力保障中医药教育的发展,1951年12月开始建立中医进修班;1956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地建立了我国第一批中医高等院校。此外,中医在世界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1989年10月,在中国专家的推动下,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总部召开了“针刺术语标准化国际会议”,标志着中医针灸中国标准走向了世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苟天林《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简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推动中医发展的举措,并分析其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造纸术经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良提升后逐步传遍全世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下表为造纸术对外传播的一些关键节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原地区的大量汉族人为躲避战乱涌入新疆,造纸术传入新疆地区
唐朝 公元751年,唐军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在怛逻斯进行战争,中国战败,阿拉伯人利用被俘的唐朝造纸工匠,建立了造纸厂
10世纪后 造纸术随阿拉伯帝国扩张对外传播,900年左右,开罗建立造纸工厂。此后,北非纸张流入欧洲,造纸术随之传播到欧洲各地
新航路开辟后 1575年,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建造纸厂;1694年,荷兰人列顿豪斯在费城建立起造纸厂;1803年,美国移民沃尔特·韦尔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创立该国第一家造纸厂
——摘编自万安伦等《中国造纸术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节点、路径及逻辑探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交流”的角度拟定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三、综合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罗马民法大全》,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国时期至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为止的近1100年间罗马的所有法律和重要法学家的著作,包含《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等四部分内容,其中前三部着重论述私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私法体系,凸显了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查士丁尼在《法理概要》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一序言强调了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
——摘编自苗延波《法治的历程》
材料二 《大清律例》是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它继承了中国几千年的法律传统,是中国古代法制史的一个总结性篇章。《大清律例》包括“律”和“例”两部分,律文一旦确立,除官方规定外,严禁擅自改动,例则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增加,便于随时将统治者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其总体框架分为“名例律”和“六律”,“名例律”对犯罪构成进行了原则性规定,相当于现代法律的“总则”部分,“六律”则与清政府的六个部门相对应。两部分律文共436条,其刑法性条款占全律的70%以上。在具体司法实践的过程中,多数民事案件的判决方式也总是与刑事案件的判决方式雷同。
——摘编自熊德米《〈大清律例〉英译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民法大全》和《大清律例》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A
6.D
7.C
8.B
9.B
10.A
11.D
12.C
13.D
14.A
15.C
16.B
17.(1)评价: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提高了文官的整体素质;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仿效蓝本,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文官长期任职,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2)特点:以考试为选拔方式;与传统科举制联系紧密;深受西方影响;具有近代化特征。
原因:科举制度的弊端;西学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末新政的推动。
18.(1)特点:政府主导与法律保障;医学文献的系统整理;地方医疗机构的普及;民间力量参与。
(2)举措: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立法保障;建立高等教育体系;推动针灸术语国际标准化;构建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体系。
意义:通过专门机构和宪法立法,确立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为其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培养专业人才,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了中医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完善了医疗卫生体系完善,更好服务人民健康;保护了中医药遗产,还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活力,同时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国际影响力。
19.造纸术的传播推动了文明的交流和进步造纸术在魏晋时期传入新疆地区,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文化的传播。唐朝时期传入阿拉伯地区,并且阿拉伯建立了造纸厂,有利于传播东西方文化和保留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欧洲近代的文艺复兴运动奠定基础;10世纪传入非洲和欧洲,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随着美洲的发现,造纸术传播到美洲地区并且建立了造纸厂,加强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中国的造纸术传播到非洲、美洲和欧洲,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推动了世界联系的加强和文明的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20.(1)不同:《罗马民法大全》注重私法体系,保护个人权利,强调法律权威;《大清律例》以刑法为主,民法与刑法判决方式雷同, 随时代变迁增加“例”,服务于封建统治。
(2)阐述:法律是社会的反映,《罗马民法大全》反映了罗马社会对个人权利的重视,《大清律例》反映了清朝封建统治需求;法律反作用于社会,罗马法维护罗马统治,《大清律例》巩固清朝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