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3.斯他林和贝利所在发现促陕液素的实验中,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后研磨并制成提
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胰液分泌明显增加。为排除神经调节的干扰,他们在
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实验前切除了该段小肠的所有神经,仅保留血管连通。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缙误的是
A.切除小肠神经是为了排除神经对实验结果的直接形响
生
物学
B.若直接将稀盐酸注人狗的静脉,胰液分泌不会显著增加
C.该实验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传统神经调节的观念,探寻新的调节方式
D.该实验表明促胰液索是以盐酸为原料合成的化合物,其活性受稀盐酸的影响
考生注意:
】签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武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4.心房钠尿肽(ANP)是心房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一种多肽类澈素,当机体血容量增多、血压升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高时,心房壁受到牵拉刺澈,ANP分泌增加。ANP通过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的受体结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签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窝
合,抑制水和钠离子的重吸收,还能舒张血管,从而降低血压。下列有关AP的叙述,错误
改动,用粮皮擦干净后,再逃涂其他答策标号。回签非选择遁时,将答策写在答题卡
的是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A.ANP的分泌过程中,心房肌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参与了多肽的加工与运输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B.ANP从分泌细胞中出来,需要依次经过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才可到达靶细胞
C,ANP作用使血压降低时,心房肌细胞分泌祕的ANP会诚少,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D.ANP与受体结合后,可能通过改变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通透性来抑制钠离子的重吸收
符合题目要求的。
5.如图表示某种植物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几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说法
1.人食用辣椒后,辣椒素会刺激口腔和胃肠道的痛觉神经末梢,导致人体出现面红耳赤、出汗
等现象。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错误的是
A.辣椒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发体温调节反应
160
25
140
B.人体出现面红耳赤现象是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增加导致的
120
100
C.出汗是人体通过蒸发散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表现
0
*0
D.该过程中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持续升高
0000
2.如图为人体排尿反射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0714212835429566370力849198s应 60
大脑
开花后天数
A.在开花后的第714天,生长素含量迅速增长可能与种子发育有关
B.细胞分裂素在开花后14天含量较高,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
交越神经
副交感神草
C.脱落酸在开花120天以后含量显著增加,可能与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有关
D.图中未标出乙烯含量变化,不能说明乙烯在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没有作用
防胱
6.科研人员对某区域鼠妇种群进行研究时发现,鼠妇偏好潮湿环境,且蚂蚁等天敌会捕食鼠
妇幼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膀胱内尿量充盈时,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兴奋,产生的兴奋可传至脊髓和大脑
A.潮湿环境可能通过形响鼠妇的出生率来促进种群数量增长
B.若脊衢与大脑之间的联系中断,患者不能产生尿意,但能完成排尿反射
B.蚂蚁等天敌属于影响鼠妇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C.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缩小以促进排尿,此时该神经纤维膜外为负电位
C.当该区域鼠妇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膀胱的作用通带相反,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D.若人为减少蚂蚁数量,短时间内鼠妇种群的增长速率可能加快
生物学试题第1页(共8页)
生物学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