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七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35讲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复习目标 1.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阐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构建生命观念的结构与功能观。
考点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1.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躯体运动
中枢 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又叫
第一运动区 与躯体运动 的关系 ①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都有代表区
②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 的,但头面部代表 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
躯体运动的
分级调节
第一运动区
倒置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提醒 (1)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运 动越精细且复杂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如体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 的面积很小。
(2)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头面部多为双侧性支配),一侧皮层代 表区主要支配对侧躯体的肌肉,如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可见其左侧肢体 运动。
2.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
①低级中枢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由 系统支配,副交感 神经兴奋,会使膀胱 ;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②高级中枢的调控: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自主神经
缩小
(2)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 使得自主神经系统 。
并不完全自主
3. 人脑的高级功能
(1)基本功能:①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觉;②控制机体的 活动。
反射
(2)高级功能:语言、学习、记忆、情绪等。
①人类的语言活动是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相关的,这些特定区域叫言语区。
言语区 联想记忆 受损引发的病症
运动性语言
中枢(S区) Sport→S 运动性失语,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但不 能讲话,即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听觉性语言
中枢(H区) Hear→H 听觉性失语,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字,但 别人的谈话
视觉性语言
中枢(V区) Visual→V 视觉性失语,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 文字的 含义,变得不能阅读
书写性语言
中枢(W区) Write→W 书写性失语,病人可听懂别人谈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 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能力
听
不懂
看不懂
②学习与记忆
a.定义: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 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特点: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
c.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③情绪
B拆解真题情境推理
[判断正误]
×
×
√
×
√
×
√
√
√
[情境推理]
1. (选择性必修1 P35“思考·讨论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 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
提示: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成年人之所以能有意 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而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还 不能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进行有效的控制
2. (选择性必修1 P39“旁栏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要动用多种器官。这 有什么道理? 。
提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过程,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多 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学习与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有多个脑区和神经 通路的参与
3. 大鼠背脊髓损伤后,排尿反射仍可发生,但机体无法自主排尿,原因是 。
提示:脊髓损伤后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中低级中枢的控制
4. 一位脑出血患者发病时右手、右腿运动障碍,则脑出血可能发生在大脑皮层的什么 部位? 。
提示:左大脑皮层运动区
A. 尿检时主动排尿需大脑经a过程对脊髓进行调控
B. 婴儿的排尿反射过程可表示为膀胱→d→脊髓→b→膀胱
C. a过程产生的神经递质对脊髓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兴奋或抑制
D. 某成年患者能产生尿意但尿失禁,其受损的结构可能是c
D
解析:尿检时主动排尿是在大脑皮层控制下的排尿,需经过a过程对脊髓进行调控,A 正确;婴儿的脑发育还不完善,还不能控制脊髓排尿中枢的活动,所以婴儿的排尿反 射过程可表示为膀胱感受器→d传入神经→脊髓排尿中枢→b传出神经→膀胱,B正 确;大脑皮层可控制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既可控制主动排尿,又可抑制排尿,所以a 过程产生的神经递质对脊髓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兴奋或抑制,C正确;某成年患者能产 生尿意,说明膀胱→d→脊髓→c→脑的通路是正常的,但尿失禁,即能排尿,但排尿 不受大脑皮层的支配,可说明脑→a→脊髓中出现了障碍,故其受损的结构可能是a, D错误。
A. 只要脑干功能正常,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就能正常进行
B. 大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
C. 睡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进行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 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A
解析:A项错误: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的正常进行需要完整的且功能正常的反射 弧,不仅仅需要脑干功能正常。B项正确: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 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再结合题意推测,大脑可通过传出神 经支配呼吸肌。C项正确:睡眠时呼吸运动自主进行,说明脑干可调节脊髓的活动, 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项正确: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 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分步推理 找答案:据题干信息可知,睡眠时呼吸需要 和脊髓的呼吸中枢共同 参与,体现了神经系统的 调节,由以上可以推断C 。
脑干
分级
正确
3. (2024·河北卷)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心肌P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电 位以控制心脏搏动。同时,P细胞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断 剂A和B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别阻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 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 。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 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 调节。
解析:(1)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脑干。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 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解析:(2)神经细胞只有受适宜刺激后,才引起钠离子跨膜转运的增加,进而形成膜电 位为外负内正的兴奋状态。题述两个过程中离子跨膜转运方式相同,均为协助扩散。
脑干
分级
钠(Na)
外
负内正
协助扩散
(3)据图分析,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 神经的作用。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 进行传递的结构为 。
解析:(3)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据图 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当受体阻断剂A与受体结合后,心率比安静时明显加 快,而受体阻断剂B与受体结合后,心率下降,所以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副交感 神经的作用,受体阻断剂B可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 行传递的结构为突触。
副交感
突触
解析:(4)由题图可知,受试者安静状态下心率为每分钟65次,而固有心率为100次/ 分,所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小于固有心率。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与 被完全阻断作用时偏低,据此推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 更强。
小于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
神经作用更强
A. 交感神经活动增加
B. 突触间信息传递增加
C. 新突触的建立增加
D. 新生神经元数量增加
解析: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而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A符合题意;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 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 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C、D不符合题意。
A
溯源教材 找答案: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及 的建立有关, 由以上可以推断B、C 。
新突触
正确
A. “脑中风”患者脑组织受损的原因是缺乏氧气与养料供应
B. 言语障碍的“脑中风”患者可能与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H区受损有关
C. “脑中风”患者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非条件反射都完全消失
D. “脑中风”患者都会同时出现言语、感觉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脑中风”是由脑部某处血管突然破裂或堵塞引发脑损伤 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可推测患者脑组织因缺乏氧气与养料供应而受损,A正 确;S区受损,患者会出现运动性失语症,因此言语障碍的“脑中风”患者可能 与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受损有关,B错误;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的中枢都在脊 髓,“脑中风”患者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正常,只是可 能不受大脑皮层控制,C错误;大脑皮层含有言语区、运动区和感觉区等,不同 区域受损,会出现对应的功能障碍,因此“脑中风”患者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言 语、感觉和运动障碍等症状,D错误。
溯源教材 找答案: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 ,故脑中风患者的非条件 反射 (会,不会)完全消失,由以上可以推断C 。
脊髓
不会
错误 第35讲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复习目标 1.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阐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构建生命观念的结构与功能观。
@考点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考点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躯体运动 中枢 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又叫 第一运动区
第一运动区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①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都有代表区 ②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 倒置 的,但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
躯体运动的 分级调节
提醒 (1)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运动越精细且复杂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如体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
(2)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头面部多为双侧性支配),一侧皮层代表区主要支配对侧躯体的肌肉,如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可见其左侧肢体运动。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
①低级中枢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由 自主神经 系统支配,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 缩小 ;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②高级中枢的调控: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2)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使得自主神经系统 并不完全自主 。
3.人脑的高级功能
(1)基本功能:①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觉;②控制机体的 反射 活动。
(2)高级功能:语言、学习、记忆、情绪等。
①人类的语言活动是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相关的,这些特定区域叫言语区。
言语区 联想记忆 受损引发的病症
运动性语言 中枢(S区) Sport→S 运动性失语,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但不能讲话,即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听觉性语言 中枢(H区) Hear→H 听觉性失语,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字,但 听不懂 别人的谈话
视觉性语言 中枢(V区) Visual→V 视觉性失语,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 看不懂 文字的含义,变得不能阅读
书写性语言 中枢(W区) Write→W 书写性失语,病人可听懂别人谈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能力
②学习与记忆
a.定义: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特点: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
c.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③情绪
B拆解真题情境推理
[判断正误]
1.(2024·甘肃卷)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 × )
2.(2024·安徽卷)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 )
3.(2023·山东卷)睡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 )
4.(2023·全国甲卷)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 )
5.(2023·山东卷)大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 √ )
6.(2022·辽宁卷)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 × )
7.(2024·河北卷)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 √ )
8.(2023·全国甲卷)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 )
9.(2022·湖北卷)医护人员工作时高度紧张,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排尿减少。( √ )
[情境推理]
1.(选择性必修1 P35“思考·讨论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
提示: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成年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而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还不能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进行有效的控制
2.(选择性必修1 P39“旁栏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要动用多种器官。这有什么道理? 。
提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过程,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学习与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有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的参与
3.大鼠背脊髓损伤后,排尿反射仍可发生,但机体无法自主排尿,原因是 。
提示:脊髓损伤后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中低级中枢的控制
4.一位脑出血患者发病时右手、右腿运动障碍,则脑出血可能发生在大脑皮层的什么部位? 。
提示:左大脑皮层运动区
C升华思维实战演练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2025·广东广州联考)如图是人体排尿反射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尿检时主动排尿需大脑经a过程对脊髓进行调控
B.婴儿的排尿反射过程可表示为膀胱→d→脊髓→b→膀胱
C.a过程产生的神经递质对脊髓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兴奋或抑制
D.某成年患者能产生尿意但尿失禁,其受损的结构可能是c
解析:尿检时主动排尿是在大脑皮层控制下的排尿,需经过a过程对脊髓进行调控,A正确;婴儿的脑发育还不完善,还不能控制脊髓排尿中枢的活动,所以婴儿的排尿反射过程可表示为膀胱感受器→d传入神经→脊髓排尿中枢→b传出神经→膀胱,B正确;大脑皮层可控制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既可控制主动排尿,又可抑制排尿,所以a过程产生的神经递质对脊髓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兴奋或抑制,C正确;某成年患者能产生尿意,说明膀胱→d→脊髓→c→脑的通路是正常的,但尿失禁,即能排尿,但排尿不受大脑皮层的支配,可说明脑→a→脊髓中出现了障碍,故其受损的结构可能是a,D错误。
2.(2023·山东卷)脊髓、脑干和大脑皮层中都有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其中只有脊髓呼吸中枢直接支配呼吸运动的呼吸肌,且只有脑干呼吸中枢具有自主节律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只要脑干功能正常,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就能正常进行
B.大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
C.睡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进行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解析:A项错误: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的正常进行需要完整的且功能正常的反射弧,不仅仅需要脑干功能正常。B项正确: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再结合题意推测,大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C项正确:睡眠时呼吸运动自主进行,说明脑干可调节脊髓的活动,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项正确: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分步推理 找答案:据题干信息可知,睡眠时呼吸需要 脑干 和脊髓的呼吸中枢共同参与,体现了神经系统的 分级 调节,由以上可以推断C 正确 。
3.(2024·河北卷)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心肌P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电位以控制心脏搏动。同时,P细胞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断剂A和B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别阻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 脑干 。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 分级 调节。
解析:(1)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脑干。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心肌P细胞能自动产生动作电位,不需要刺激,该过程涉及Ca2+的跨膜转运。神经细胞只有受刺激后,才引起 钠(Na) 离子跨膜转运的增加,进而形成膜电位为 外负内正 的兴奋状态。上述两个过程中离子跨膜转运方式相同,均为 协助扩散 。
解析:(2)神经细胞只有受适宜刺激后,才引起钠离子跨膜转运的增加,进而形成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的兴奋状态。题述两个过程中离子跨膜转运方式相同,均为协助扩散。
(3)据图分析,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 副交感 神经的作用。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 突触 。
解析:(3)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据图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当受体阻断剂A与受体结合后,心率比安静时明显加快,而受体阻断剂B与受体结合后,心率下降,所以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受体阻断剂B可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突触。
(4)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据图分析,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有心率。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比较此时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强度: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更强 。
解析:(4)由题图可知,受试者安静状态下心率为每分钟65次,而固有心率为100次/分,所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小于固有心率。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与被完全阻断作用时偏低,据此推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更强。
人脑的高级功能
4.(2024·广东卷)研究发现,耐力运动训练能促进老年小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发生,改善记忆功能。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的是( A )
A.交感神经活动增加
B.突触间信息传递增加
C.新突触的建立增加
D.新生神经元数量增加
解析: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而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A符合题意;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C、D不符合题意。
溯源教材 找答案: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及 新突触 的建立有关,由以上可以推断B、C 正确 。
5.(2025·山东青岛调研)“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由脑部某处血管突然破裂或堵塞引发脑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脑中风”患者脑组织受损的原因是缺乏氧气与养料供应
B.言语障碍的“脑中风”患者可能与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H区受损有关
C.“脑中风”患者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非条件反射都完全消失
D.“脑中风”患者都会同时出现言语、感觉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脑中风”是由脑部某处血管突然破裂或堵塞引发脑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可推测患者脑组织因缺乏氧气与养料供应而受损,A正确;S区受损,患者会出现运动性失语症,因此言语障碍的“脑中风”患者可能与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受损有关,B错误;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的中枢都在脊髓,“脑中风”患者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正常,只是可能不受大脑皮层控制,C错误;大脑皮层含有言语区、运动区和感觉区等,不同区域受损,会出现对应的功能障碍,因此“脑中风”患者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言语、感觉和运动障碍等症状,D错误。
溯源教材 找答案: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 脊髓 ,故脑中风患者的非条件反射 不会 (会,不会)完全消失,由以上可以推断C 错误 。
提醒 完成限时跟踪检测(三十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