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9讲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9讲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30 11:33:11

文档简介

第39讲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复习目标 1.利用模式动物设计实验,探究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免疫失调的原因、接种疫苗的作用和器官成功移植的原因; 2.通过总结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等知识,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
@考点1 免疫失调
考点1 免疫失调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与免疫缺陷病
笔记:2024湖南卷T9:借助甲状腺疾病情境,考查自身免疫病可能出现的症状(角度新颖)
2024江西卷T10:以探究化合物Y的抗炎效果实验为背景,结合柱状图,考查免疫失调(多元化呈现信息,考查实验分析能力)
项目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 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 组胺 等物质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所致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
笔记:理解概念时注意关键词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HIV
HIV 详解
遗传物质 RNA
遗传信息 传递过程
特点 由于遗传物质是RNA,艾滋病病毒突变率高,变异类型多
(2)艾滋病
艾滋病(AIDS) 详解
全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病毒存在部位 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作用机理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 辅助性T细胞 ,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传播途径 主要有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发病症状 淋巴结肿大、发热、体重下降等;引发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HIV浓度 和辅助性T 细胞的变化
预防措施 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①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②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③使用的注射器及检查和治疗器械必须要经过严格消毒;④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提醒 (1)艾滋病病原体(HIV)是逆转录病毒,需要的逆转录酶最初不是宿主细胞提供的,病毒本身就含有逆转录酶。
(2)HIV侵染人体细胞时,进入细胞的并不是只有其RNA:HIV是一个囊膜病毒,通过囊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使囊膜内包括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所有物质被吞噬进入细胞。
(3)感染了HIV不能立即被检测出和发病:艾滋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可能感染后多年才会发病。
(4)艾滋病直接死因: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B拆解真题情境推理
[判断正误]
1.(2023·北京卷)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正常反应。( × )
2.(2023·北京卷)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 )
3.(2023·北京卷)过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 )
4.(2023·北京卷)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吸附于肥大细胞。( × )
5.(2023·湖南卷)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 )
6.(2020·全国卷Ⅱ改编)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 )
7.(2020·浙江1月选考改编)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握手、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 )
8.(2023·浙江1月选考)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运送至右眼球引发自身免疫。( × )
9.(2019·浙江4月选考)HIV不会感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 × )
[情境推理]
1.(1)(2024·新课标卷节选)HIV会感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细胞凋亡,使机体抵抗病原体、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的原因是  。
提示:(1)辅助性T细胞参与淋巴细胞的活化,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凋亡会影响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2)设计实验验证某血液样品中有HIV,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
提示:(2)实验思路:将血液样品取出适量均分成3组,甲组加抗HIV的抗体,乙组加无关抗体,丙组不加抗体。一定时间后,检测杂交带情况。预期结果:甲组出现杂交带,乙组和丙组没有出现(或实验思路:提取样品血液中的总RNA,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或PCR扩增技术检测是否有HIV的RNA。预期结果:存在HIV的RNA会出现杂交带,否则不会出现)
2.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肥大细胞被激活的过程是  。
提示: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吸附的抗体结合
C升华思维实战演练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2025·贵州贵阳模拟)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艾滋病患者出现症状后,体内辅助性T细胞数量减少
B.由于HIV具有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的效果难以持久
C.HIV攻击免疫系统时由于未产生浆细胞,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D.引起免疫逃逸的原因可能是HIV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未发生变化
解析:HIV破坏免疫系统,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出现症状后,体内辅助性T细胞数量减少,A正确;HIV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不稳定,具有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正确;HIV破坏免疫系统,但机体仍存在部分体液免疫应答,因此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C错误;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可推测引起免疫逃逸的原因可能是HIV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未发生变化,D正确。
溯源教材 找答案:HIV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分泌产生抗HIV的 抗体 ,这是目前HIV检测的重要依据,由以上可以推断C 错误 
2.(2025·山东聊城一模)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表现为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另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能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酶IDO,IDO能导致T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RA属于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病
B.树突状细胞作为APC可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C.RA患者的T细胞中IDO基因表达导致T细胞凋亡
D.可通过使用免疫抑制疗法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解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的树突状细胞不能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属于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紊乱引发的自身免疫病,A正确;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能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正确;RA患者的树突状细胞产生的酶IDO导致T细胞凋亡,但树突状细胞不是T细胞,C错误;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可通过免疫抑制疗法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D正确。
剖析题眼 找答案:由题干信息可知, 树突状 细胞产生的酶IDO能导致T细胞凋亡,不是“T细胞产生的IDO酶使T细胞凋亡”,由以上可以推断C 错误 。
3.(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花粉过敏是接触过花粉的机体再次接触花粉后,产生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花粉过敏是由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紊乱引起的免疫失调
B.机体再次接触花粉时,花粉会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C.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D.花粉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失调,不受遗传和个体差异影响
解析:花粉过敏是由于机体免防御功能紊乱引起的免疫失调,A错误;机体再次接触花粉时,花粉会与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B错误,C正确;过敏反应具有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错误。故选C。
解题方法
1.判断三种免疫功能异常类型的方法
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区 别 发生时间 再次接触抗原 每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某些细胞表面 主要在血清中
联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考点2 免疫学的应用
考点2 免疫学的应用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疫苗
笔记:2024贵州卷T10:以组合型选择题的形式,要求选择出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
概念 通常是用 灭活 的或 减毒 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作用 使机体产生相应的 抗体和记忆细胞 ,当特定病原体入侵时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引发二次免疫反应
主要 类型 ①减毒活疫苗:病原体在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可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②灭活的死疫苗:病原体已被杀死,安全性很好,主要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常需多次接种 ③新型疫苗
笔记:该疫苗保留了病毒的部分抗原性
提醒 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可以是病原体的某种成分如蛋白质、多糖荚膜等。
2.器官移植
(1)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 生理功能 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
(2)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 白细胞抗原 。
(3)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器官供者与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免疫抑制剂 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提醒 (1)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能识别自身细胞的HLA,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细胞。如果是异体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的不同而发起攻击。
(2)除了同卵双胞胎,要想在世界上找到两个HLA完全一致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3)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
3.免疫学应用
笔记:2024广东卷T17:考查肿瘤治疗方案的合理性(设问灵活新颖)
免疫预防 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免疫诊断 利用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
免疫治疗 ①免疫增强疗法:输入抗体、细胞因子等 ②免疫抑制疗法:输入免疫抑制剂
笔记:凝集反应:如ABO血型的鉴定
沉淀反应:如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
标记技术:如免疫荧光法
B拆解真题情境推理
[判断正误]
1.(2024·甘肃卷)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 √ )
2.(2023·湖南卷)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 )
3.(2021·广东卷)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 √ )
4.(2020·浙江7月选考)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 )
5.(2020·山东卷)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 )
6.(2018·江苏卷)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 )
7.(2022·湖北卷)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 × )
[情境推理]
1.(2024·新课标卷节选)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接种疫苗在免疫应答方面的优点是  (答出2点即可)。
提示:在不使机体患病的条件下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产生的免疫力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力可保持一定时间
2.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容易移植成功,这是因为  。
提示: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C升华思维实战演练
疫苗的研制和使用(科学探究能力)
1.(2025·广东惠州模拟)早在我国公元610年(隋代),医学著作中记载宫颈癌相关病症:“疣目者,人手足边或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人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人体的表皮细胞是HPV的唯一宿主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实验中一般使用大肠杆菌来培养HPV,实现病毒快速增殖
B.通过手术切除“疣目”结构,可以治愈宫颈癌
C.男性和女性都可以通过接种宫颈癌疫苗,预防HPV的感染和传播
D.宫颈癌患者需要及时接种宫颈癌疫苗,达到治愈效果
解析:人体的表皮细胞是HPV的唯一宿主细胞,所以大肠杆菌不能作为宿主细胞来培养HPV,A错误;癌症患者都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手段治疗,所以通过手术切除“疣目”结构,可以治疗宫颈癌,但不一定治愈,B错误;男性和女性接种HPV疫苗后,人体血液中的相关淋巴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并产生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此种蛋白质在免疫学中称为抗体,可以预防宫颈癌,C正确;接种宫颈癌疫苗是为了预防宫颈癌,起不到免疫治疗的作用,D错误。
剖析题眼 找答案:题干信息:“人体的表皮细胞是HPV的唯一宿主细胞”,HPV 不能 (能,不能)在大肠杆菌中寄生,由以上可以推断A 错误 。
2.(2024·贵州卷)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下列疾病中可通过接种疾苗预防的是( A )
①肺结核 ②白化病 ③缺铁性贫血 ④流行性感冒 ⑤尿毒症
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③④
解析: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①正确;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②错误;缺铁性贫血是由铁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营养性疾病,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③错误;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预防,④正确;尿毒症、肾脏病变引起的内环境稳态失调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⑤错误;A正确,B、C、D错误。
事例支撑 找答案:白化病是遗传病,缺铁性贫血是机体缺乏铁导致的营养不良疾病, 不能 (能,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排除 ②③ 。
器官移植
3.(2025·河北秦皇岛校考模拟)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转变为前T细胞,前T细胞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抑制特异性免疫功能)等。下列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病原体
B.抑制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或活性增加利于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C.辅助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处于枢纽作用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D.胸腺激素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影响前T细胞中特定基因的表达
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后,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病原体暴露出来后,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或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A错误;由题目信息可知,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是抑制特异性免疫功能,因此其数量增加或活性增加利于器官移植的成功率,B正确;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不仅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还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因此辅助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处于枢纽作用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C正确;由“前T细胞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可知,胸腺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影响前T细胞中特定基因的表达,进而诱导前T细胞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等,D正确。
溯源教材 找答案: 细胞毒性T细胞 可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使其暴露病原体,病原体再与 抗体 结合并被其他细胞吞噬、消灭,由以上可以推断A 错误 。
免疫学的其他应用
4.(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为提升T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研究人员在体外对病人自身的T细胞进行改造,包括在细胞表面引入单克隆抗体和在细胞内表达细胞因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CAR-T除了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外,还可以呈递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
B.CAR-T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可被机体识别但不会引起自身的免疫排斥反应
C.利用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可提升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
D.利用细胞因子加速T细胞分裂分化的特点可提升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解析:CAR-T不具备呈递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的功能,A错误;CAR-T细胞来自患者自身的T细胞改造的,该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后,回输到体内,可精准高效地杀伤肿瘤细胞,一般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所以CAR-T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可被机体识别,但不会引起自身的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利用单克隆抗体能与特定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连接到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T细胞上,可提升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和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C正确;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提升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D正确。故选A。
提醒 完成限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第七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39讲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复习目标 1.利用模式动物设计实验,探究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免疫失调的原因、接种疫苗的作用和器官成功移植的原因; 2.通过总结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等知识,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
考点1 免疫失调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与免疫缺陷病
笔记:2024湖南卷T9:借助甲状腺疾病情境,考查自身免疫病可能出现的症状 (角度新颖)
2024江西卷T10:以探究化合物Y的抗炎效果实验为背景,结合柱状图,考查免疫失调 (多元化呈现信息,考查实验分析能力)
项 目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 念 已免疫的机体,在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 刺激时所发生的组 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的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 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 了症状 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 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 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 缺陷病
项 目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发 病
机 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 入机体时,与吸附 在细胞表面的相应 抗体结合,使细胞 释放 等物 质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 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 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 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所 致
举 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 敏反应,皮肤过敏 反应等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 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
笔记:理解概念时注意关键词
组胺 
2.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HIV
HIV 详解
遗传物质 RNA
遗传信息
传递过程
特点 由于遗传物质是RNA,艾滋病病毒突变率高,变异类型多
(2)艾滋病
艾滋病(AIDS) 详解
全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毒
病毒存在部位 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作用机理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 ,使T细 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传播途径 主要有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发病症状 淋巴结肿大、发热、体重下降等;引发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辅助性T细胞 
HIV浓度
和辅助性T
细胞的变化
预防措施 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①不与他人共用牙刷 和剃须刀;②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③使用的注射器 及检查和治疗器械必须要经过严格消毒;④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 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提醒 (1)艾滋病病原体(HIV)是逆转录病毒,需要的逆转录酶最初不是宿主细胞提供 的,病毒本身就含有逆转录酶。
(2)HIV侵染人体细胞时,进入细胞的并不是只有其RNA:HIV是一个囊膜病毒,通过 囊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使囊膜内包括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所有物质被吞噬进入细胞。
(3)感染了HIV不能立即被检测出和发病:艾滋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可能感染后多年才 会发病。
(4)艾滋病直接死因: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B拆解真题情境推理
[判断正误]
× 
× 
√ 
× 
√ 
√ 
× 
× 
× 
[情境推理]
1. (1)(2024·新课标卷节选)HIV会感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细胞凋亡,使机体抵抗病原 体、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的原因是   。
提示:(1)辅助性T细胞参与淋巴细胞的活化,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 化,辅助性T细胞凋亡会影响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2)设计实验验证某血液样品中有HIV,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
提示:(2)实验思路:将血液样品取出适量均分成3组,甲组加抗HIV的抗体,乙组加无 关抗体,丙组不加抗体。一定时间后,检测杂交带情况。预期结果:甲组出现杂交 带,乙组和丙组没有出现(或实验思路:提取样品血液中的总RNA,通过核酸分子杂交 技术或PCR扩增技术检测是否有HIV的RNA。预期结果:存在HIV的RNA会出现杂交 带,否则不会出现)
2. 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肥大细胞被激活的过程是   。
提示: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吸附的抗体结合
A. 艾滋病患者出现症状后,体内辅助性T细胞数量减少
B. 由于HIV具有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的效果难以持久
C. HIV攻击免疫系统时由于未产生浆细胞,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D. 引起免疫逃逸的原因可能是HIV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未发生变化
C
解析:HIV破坏免疫系统,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出现症状后,体内 辅助性T细胞数量减少,A正确;HIV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不稳定,具有高度变异 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正确;HIV破坏免疫系统,但机体仍存在部分体液免疫 应答,因此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C错误;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 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可推测引起免疫逃逸的原因可能是 HIV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未发生变化,D正确。
抗体 
错误 

A. RA属于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病
B. 树突状细胞作为APC可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C. RA患者的T细胞中IDO基因表达导致T细胞凋亡
D. 可通过使用免疫抑制疗法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C
解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的树突状细胞不能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 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属于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紊乱引发的自身免疫病,A正确; 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能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 正确;RA患者的树突状细胞产生的酶IDO导致T细胞凋亡,但树突状细胞不是T细 胞,C错误;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可通过免疫抑制疗法来治疗类风湿关节 炎,D正确。
剖析题眼 找答案:由题干信息可知, 细胞产生的酶IDO能导致T细胞凋 亡,不是“T细胞产生的IDO酶使T细胞凋亡”,由以上可以推断C 。
树突状 
错误 
A. 花粉过敏是由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紊乱引起的免疫失调
B. 机体再次接触花粉时,花粉会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C. 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D. 花粉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失调,不受遗传和个体差异影响
解析:花粉过敏是由于机体免防御功能紊乱引起的免疫失调,A错误;机体再次接触 花粉时,花粉会与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组胺引 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B错误,C正确;过敏反应 具有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错误。故选C。
C
解题方法
1. 判断三种免疫功能异常类型的方法
2. 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区别 发生时间 再次接触抗原 每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某些细胞表面 主要在血清中
联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考点2 免疫学的应用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疫苗
笔记:2024贵州卷T10:以组合型选择题的形式,要求选择出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 疾病
概 念 通常是用 的或 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作 用 使机体产生相应的 ,当特定病原体入侵时可以抑制病原体 增殖或引发二次免疫反应
主 要
类 型
笔记:该疫苗保留了病毒的部分抗原性
提醒 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可以是病原体的某种成分如蛋白质、多糖荚 膜等。
灭活 
减毒 
抗体和记忆细胞 
2. 器官移植
(1)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 的技术 叫作器官移植。
(2)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 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 。
(3)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器官供者与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 相近; 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生理功能 
白细胞抗原 
免疫抑制剂 
提醒 (1)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能识别自身细胞的HLA,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细胞。 如果是异体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的不同而发起攻击。
(2)除了同卵双胞胎,要想在世界上找到两个HLA完全一致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3)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
3. 免疫学应用
笔记:2024广东卷T17:考查肿瘤治疗方案的合理性(设问灵活新颖)
免疫预防 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免疫诊断 利用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
免疫治疗 ①免疫增强疗法:输入抗体、细胞因子等
②免疫抑制疗法:输入免疫抑制剂
笔记:凝集反应:如ABO血型的鉴定
沉淀反应:如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
标记技术:如免疫荧光法
√ 
× 
√ 
× 
√ 
× 
× 
[情境推理]
1. (2024·新课标卷节选)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接种疫苗在免疫应答 方面的优点是   (答出2点即可)。
提示:在不使机体患病的条件下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产生的免疫力针对特定病原体; 产生的免疫力可保持一定时间
2. 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容易移植成功,这是因为   。
提示: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 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A. 实验中一般使用大肠杆菌来培养HPV,实现病毒快速增殖
B. 通过手术切除“疣目”结构,可以治愈宫颈癌
C. 男性和女性都可以通过接种宫颈癌疫苗,预防HPV的感染和传播
D. 宫颈癌患者需要及时接种宫颈癌疫苗,达到治愈效果
C
解析:人体的表皮细胞是HPV的唯一宿主细胞,所以大肠杆菌不能作为宿主细胞来培 养HPV,A错误;癌症患者都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手段治疗,所以通过 手术切除“疣目”结构,可以治疗宫颈癌,但不一定治愈,B错误;男性和女性接种 HPV疫苗后,人体血液中的相关淋巴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并产生专门抵抗这种病 原体的蛋白质,此种蛋白质在免疫学中称为抗体,可以预防宫颈癌,C正确;接种宫 颈癌疫苗是为了预防宫颈癌,起不到免疫治疗的作用,D错误。

能 
错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⑤ D. ③④
A
解析: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①正确; 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②错误;缺铁性贫血是由铁摄入 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营养性疾病,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③错误;流行 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预防,④正确;尿毒症、 肾脏病变引起的内环境稳态失调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⑤错误;A正 确,B、C、D错误。
事例支撑 找答案:白化病是遗传病,缺铁性贫血是机体缺乏铁导致的营养不良疾 病, (能,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排除 。
不能 
②③ 
A. 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病原体
B. 抑制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或活性增加利于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C. 辅助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处于枢纽作用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D. 胸腺激素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影响前T细胞中特定基因的表达
A
器官移植
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后,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 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病原体暴露出来后,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或被其他免 疫细胞吞噬、消灭,A错误;由题目信息可知,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是抑制特异性免疫 功能,因此其数量增加或活性增加利于器官移植的成功率,B正确;辅助性T细胞分泌 的细胞因子不仅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还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因此辅助性T细 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处于枢纽作用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C正确;由“前T细胞在胸 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可知,胸腺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影响 前T细胞中特定基因的表达,进而诱导前T细胞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 胞、抑制性T细胞等,D正确。
细胞毒性T细胞 
抗体 

误 
A. CAR-T除了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外,还可以呈递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
B. CAR-T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可被机体识别但不会引起自身的免疫排斥反应
C. 利用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可提升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
D. 利用细胞因子加速T细胞分裂分化的特点可提升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A
解析:CAR-T不具备呈递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的功能,A错误;CAR-T细胞来自 患者自身的T细胞改造的,该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后,回输到体内,可精准高效地杀 伤肿瘤细胞,一般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所以CAR-T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 原可被机体识别,但不会引起自身的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利用单克隆抗体能与特 定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连接到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 胞的T细胞上,可提升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和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C正 确;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辅助性T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提升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D正 确。故选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