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开国大典》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开国大典》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30 14:0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开国大典
绣红旗
开国大典
学习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汇集 预定 爆发 就位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语调 完毕 检阅 制服 坦克 一致 距离 高潮 次序 擎着 瞻仰 电钮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bào
xuān
qíng

zhì
zhān
niǔ
我会读
排山倒海
写出下列意思对应的词语。
1.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 )
2.郑重举行仪式。 ( )
3.高级首长在军队或群众队伍面前举行检验仪式。 ( )
4.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 )
排山倒海
就位
典礼
检阅
瞻仰 瞻望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 )这鲜红的国旗。
·从山脚抬头( ),只见四周绿树成荫,一排排房屋掩映在树丛之中。
瞻仰
瞻望
恭敬地看着。
往远处看。
生字我会写
会写字
zhèng
音序:
Z
左右
偏旁:

9
形近:
政府 精兵简政
笔顺:
组词:
结构:
笔画数:
征服 南征北战
zhǎn
音序:
Z
上下
偏旁:

10
形近:
灯盏 把盏
笔顺:
组词:
结构:
笔画数:
盘子 脸盆
xuān
音序:
X
上下
偏旁:

9
形近:
宣传 宣布 照本宣科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喧闹 喧哗 锣鼓喧天
结构:
zhì
音序:
Z
左右
偏旁:

8
形近:
制度 制止 出奇制胜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刺刀 尖刺 寒风刺骨
结构:

音序:
J
左右
偏旁:

11
形近:
距离 差距 行距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拒绝 抗拒 拒之门外
结构:
lóng
音序:
L
左右
偏旁:

11
形近:
隆起 数九隆冬
笔顺:
组词:
笔画数:
降落 夜幕降临
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群众入场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开国大典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总体情况
(1—3自然段)
具体过程
(4—15自然段)
开国大典
自由朗读1-3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开国大典的哪些信息?
时间
地点
参加典礼的人员
人数
会场的具体位置。
会场的布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3
会场布置衬托出庄严、隆重的气氛。
阅读课文第4—15自然段,圈出表示时间或标明时间节点的词语,整理到下面的时间轴上。
早上六点钟
下午三点整
阅兵式开始
阅兵式完毕/傍晚
晚上九点半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4
人们的心情十分急切、激动。
场面气势恢宏,气氛热烈。
请你阅读第五到十自然段,找出作者在描写“大典中”前三个场面时的“点”和“面”,分别做上标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这一段中,为什么三十万人中重点写毛泽东?
领袖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从哪里看出热烈又庄严的气氛?
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热烈的氛围
群众对毛泽东的敬爱之情
急切的心情
夸张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激动、兴奋
反复
哪里是“点”,哪里是“面”?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齐”说明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革命领袖都充满了崇敬之情。
反复
震撼人心的效果。
体会到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
8
9
五星红旗是战士用鲜血染红的。旧社会的穷苦百姓一直被压迫,被外来者侵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说明中国人民翻身推翻了旧社会的统治,翻身农奴当家作主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毛主席宣读公告
10
聚焦阅兵式
请同学们默读第11—13自然段,说说这个场面写了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了什么?
检阅部队
各兵种行进
群众欢呼
威武
庄严
激动、自豪
抓关键
词句
各个方阵的行进顺序
“面”的描写


“点”的
描写
一面多点
点面结合的好处:阅兵式的部分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不仅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更突显了各个队伍的特点,也表达了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着装统一
齐步行进
各式各样的炮,一字形前进
战车师
骑兵师
人民空军
人字形飞机
整齐前进,挺胸站立
六马并行,完成一致
人字形飞过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3
群众欢呼
感知游行盛况
这段语言描写生动,再现了人民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喜悦、激动的心情以及对领袖爱戴的深厚情感。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换掉括号里的词,对比体会。
红流 游行队伍
流 走
光明 光亮
代指游行队伍,表明了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①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
②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摆脱了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双关
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为何会如此激动?
新中国成立前,劳动人民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饱受欺凌,国家的状况更是内忧外患,而今中国人民终于当家作主了。
5
6
7
8
9
10
“面” 的描写
“点” 的描写
一点
一面
11
12
13
“面” 的描写
“点” 的描写
多点罗列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 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 、 的感情。
开国大典
自豪
激动
主题概括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聚焦典型
结合
烘托气氛
布置隆重
人数之多
群众热烈
……
小练笔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喜欢的场面。
写作点评及交流
影片推荐:
课下,请同学们利用网络看一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直观地感受那精彩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