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1 20:0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 文
(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学校准备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第1-3题。(6分)
走进语文园地,走近历史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由不同时代的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而来。从古至今,不少英雄豪杰或平凡人物都曾经留下自己的足迹:潜心贯注的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忧心忡忡的刘禹锡,身居陋室,读书弹琴;游历齐鲁的杜甫远望泰山,壮志凌云;邀游太空的杨利伟归途惊心动魄,圆满完成任务;修茸茅屋的瑶族老人,知恩图报,朴实真诚……
他们伟大的精神,如迸溅的火花,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1.文段中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薪火相传 B.遨(áo) C.修茸 D.迸(bèng)
2.文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潜心贯注 B.忧心忡忡 C.壮志凌云 D.惊心动魄
3.以下是同学们的学习心得,其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一定会接过传承中华文化的火炬,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B.漫步语文园地,让我受到极大的鼓舞,原来历史上有这么多值得欣赏和学习的人物。
C.我们初中生认真学好语文,不仅能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还能增长知识才干。
D.一切创新成果都是由人做出来的,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决定了我们有没有科技创
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2分)
A.小江在寄给小学同学的信中写道:“卿近来可好 许久不见,大兄我甚是想念。”
B.我们想要了解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社会生活,可以读《木兰诗》。
C.小勇的书架上摆放着北宋司马迁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D.普希金,法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
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2分)
历史星空,因有众多的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为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有锲而不舍地钻研古代典籍,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闻一多;有在长征时翻越峭壁,半夜寒气逼人也依然酣然人睡的红军战士……这类人,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因为有这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前仆后继的人,使我们拥有了和平幸福、民主平等的美好生活。
A.“事业”是名词,“钻探”是动词,依然”是形容词。
B.“而”是连词,为”是介词,“了”是助词。
C“杰出人物”“翻越峭壁”“寒气遇人”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D.画线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删除“使”字。
6.小南所在的班级要举行诗词“飞花令”活动、为做好准备工作,他梳理了本册课本中的内容,请和他一起填写表格中的相关诗句。(8分)
飞花令 诗句 出处 情感
含“山”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 ① 杜甫《望岳》 志存高远
② , 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放眼长远
③ , 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灵动峭拔
④ , ⑤ 。 陆游《游山西村》 豁然开朗
含“花”的诗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 ⑥ 。 杜牧《泊秦淮》 忧虑痛心
⑦ ,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惜春留春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⑧ 。 龚自珍《乙亥杂诗》(其五) 甘于奉献
7.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8分)
(1)【拟写广告语】请为学校图书馆拟写一条倡导文明阅读的公益广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2)【寻找最美对联】文文搜集了以下名胜古迹的对联,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副对联作简要赏析。(3分)
①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
②华岳三峰凭槛立,黄河九曲抱关来。(陕西潼关)
③荆楚无双地,湖湘第一楼。(湖南岳阳楼)
我最喜欢______(填序号),赏析:
(3)【规范语言表达】你在街上看到某幼儿园门口的宣传语上写着“拖起明天的太阳”,想提醒园长阿姨修改上面的错别字,你该怎样得体地表达呢 (3分)
我会对园长阿姨说:
二、现代文阅读。(16分)
背 佬
①因为山路,因为鄂西盛产山路,我就出生在大山的褶皱里。
②居住在这里,多的是岁月沉重中的叹息,多的是武陵山脉褶皱中跳跃的生生不息的符号。【批注1:画线句极富深意,值得深入品读。】曲曲折折的山路就像弦,弹奏着人生苦痛和日月星辰的交响曲。大山里弯弯曲曲的路,路连着的千家万户,这些便谱成了一段段艰辛多难的乐章。背佬,无疑是乐章中最沉重的音符。
③背佬是乡里人对以背力为生的人的称谓,虽说语含轻视,但背佬依然乐呵呵地答应着。只要有人喊他们做活路,他们高兴得哪还有心思去计较什么称呼呢。
④我所熟悉的背佬姓向,他家木箱内还珍藏着一个“工作证书—一张皱巴巴的恩施地区印制并盖有宣恩长潭公社公章的“社会运力营运卡”。老向住在山上,我和他儿子是小学同学,我叫他向叔。
⑤向叔一家原先住在山上的一间茅舍里,40多年前,在前山后山,到处都是挖族打葛的人群。向叔在背力途中也顺便去挖蕨,抽空背着弄回来捶烂滤粉。那时一户人家一月粮食才十几斤,向叔说,父母总是把这点口粮留给他,父母却吃蕨粑粑,连蕨粑粑都没得吃的时候,全家人就只能吃草根树叶或是金黄色的观音土了。公社给每人每年就发三尺布票,衣裤袜被都在其中了。没有多的布料做鞋子,向叔从小到大就穿着爷爷打的草鞋风里来雨里走,草鞋虽经久耐磨,向叔照样穿不了几天,一个月要十多双呢。
⑥向叔27岁才找到媳妇,他岳父家比他家的日子还难过,向叔媳妇出嫁那天,一床棉絮就是嫁妆了,岳父在邻居家借了被单被面,三天后才还给人家。【批注2:本文重点讲述背佬向叔的故事,第⑥段却特意介绍向叔岳父家的情况,实属多余,删去更好。】
⑦向叔忠厚,做事舍得卖力,合作社领导信任他。往县城去的有十几支人力运输队伍,他担任其中一支的队长。回忆这段日子,向叔津津乐道的是,伙计们被他远远地抛在身后,他脚步轻快,永远走在最前头,从不偷奸耍滑。
⑧一次,背佬们在途中发现了一个生着重病的陌生人,这人出钱恳求背佬们抬他去医院。向叔二话不说,赶紧找了个地方把货物寄存起来,背起病人一路小跑。再晚一点送到医院,病人就不行了。向叔一分钱没要,只接过病者家属递过来的几瓢水,灌饱了肚子,又哼着自创的山歌上路了。
⑨在向叔背力走过的地方,他帮人捎带物品之类的事实在太普通了,只要提起背佬老向,大家背后都说他的好话。只要有活儿干,他就高高兴兴颤颤悠悠地上路,从不和人讨价还价……
⑩向叔真的老了,再也背不动了,也没有人再找他背力了。他的背驼成了一张弓,但步履之间还是那样稳健,做起农活来不比现在的年轻人差。风霜雪雨在他脸上刻下了密密麻麻的皱纹,如今他的耳朵背了,眼中没有了昔日的光彩,但眼神中却有着满足、友善和安详……
在山里,不论坐在车上,还是走在山道上,我心里总也抹不去那些苦难的记忆,那悠悠的杵声,那一声声飞进白云里的“唉哟”。这道人生命运苦难缠绵的风景,终于从岁月的磨难和沉重的人文环境中解脱出来了。【批注3:背佬向叔凭借哪些品质将自已“从岁月的磨难和沉重的人文环境中解脱出来” 】
背篓这原本熟悉不过的生活物事,现又变得渐渐陌生,仿佛随仿佛随着那一声声“唉哟”“唉哟”的号子走过山垭,淡出我的视界……(有删改)
8.“批注1”中的表述很有道理,请说说你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9.你是否赞同“批注2”的观点 请阐述理由。(4分)
10.请结合文本,回应“批注3”提出的问题。(4分)
11.校刊《风华》征稿时将本文收录其中。你觉得本文放入下面哪个栏目最合适 请结合本文内容和主旨阐述理由。(5分)
备选栏目:A.凡人不凡 B.历史长廊 C.人间万象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星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③,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⑤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靳秋田索画之二》)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喝。③茗:茶。④仄:狭窄。⑤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B.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C.忽得十日五日之暇(空闲,闲暇) D.时有微风细雨(时间,日子)
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惟劳苦贫病之人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C.忽得十日五日之暇 D.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B.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C.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D.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6.甲文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强调“斯是陋室”,而结尾处作者却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表明自己态度一陋室不陋,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性格和品质上有哪些相同点。(4分)
(二)诗词对比阅读。(6分)
【甲】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暮春即事
【南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诗歌 叠音词的使用 “闲”情探究
《约客》 示例:“家家雨”是说到处都在下雨,写梅雨覆盖地域广大。“处处蛙”是说到处都可以听到蛙鸣。这两句中叠音词的使用营造了梅雨时节雨声一片的特殊氛围。” 18.“闲坐小窗”与“闲敲棋子”中的“闲”情是否相同 请简声、蚌要分析。(4分)
《暮春即事》 17.请仿照示例,赏析“双双”和“点点”这两个叠音词。(2分)
四、名著导读。(8分)
“爷爷,”小马儿把包子吃得差不离了,拉了拉老者的袖子,“咱们还得拉一趟,明儿个早上还没钱买煤呢!都是你,刚才二十子儿拉后门,依着我,就拉,你偏不去!明儿早上没有煤,看你怎样办!”
祥子呆呆的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
19.联系原著,老者和小马儿最终的命运如何 (2分)
20.选段中祥子“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祥子为什么会难受 这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3分)
21.给《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男主人公提炼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并结合他们的经历阐述理由。(3分)
五、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并按要求作文。
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莫怀戚来说,一家四口散步的场景,是一缕芬芳;对于鲁迅来说,阿长买来的《山海经》,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温暖了你的时光,幸福了你的岁月,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不得出现错别字;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文从字顺;③选材精准,突出细节描写和人物精神。
100
200
100
200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 文 答 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 C
2. B
3. A (选项B中的“让我受到极大的鼓舞”缺少主语,选项C中的“不仅能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还能增长知识才干”逻辑顺序不当,选项D中的一面对两面)
4. B (选项A中的“卿”和“大兄”使用不当,选项C中的“北宋司马迁”错误,选项D中的“法国诗人”错误,普希金是俄国诗人。)
5. A ( 选项A分析不正确。“依然”是副词,不是形容词。选项B、C、D的分析都是正确的。)
6.① 一览众山小② 政入万山围子里③ 飞来山上千寻塔④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⑤ 柳暗花明又一村⑥ 隔江犹唱后庭花⑦ 杨花榆荚无才思⑧ 化作春泥更护花
7.(1)示例:书籍是心灵的明灯,文明是阅读的阶梯。
(2)示例:我最喜欢 ①(填序号),
赏析:这副对联运用数字对仗(“四面”对“一城”,“三面”对“半城”),生动描绘了大明湖的美景——荷花环绕、垂柳依依,湖光山色与济南城融为一体,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展现了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
(3)示例:“阿姨您好!幼儿园门口的标语‘拖起明天的太阳’写得很有意义,但‘拖’字可能是笔误,正确的字应该是‘托’,‘托起’更能体现呵护未来的含义。建议修改一下,这样更规范也更暖心!”
二、现代文阅读。(16分)
8.示例:鄂西多山,生存环境艰苦,但是这里的人民具有坚忍顽强、生生不息的精神。
9.示例一:不同意。理由:第⑥段特意介绍向叔岳父家的情况,说明贫穷在当时是普遍现象,突出向叔在婚后的生活更加艰难,更加突出了向叔坚强不屈的品格,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情节富有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示例二:同意。理由:这部分内容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不大。如果删掉,故事情节更集中,人物形象更突出。
10.为人忠厚、做事认真;善良纯朴、乐于助人;不怕辛劳、不斤斤计较;友善安详、知足常乐。
11.示例:A理由:鄂西背佬向叔是平凡的人,他家贫只能穿草鞋,岳父家更加贫穷,妻子的嫁妆就是一床棉絮;他担任人力运输队伍的队长,从不偷奸要滑;救助重病的陌生人,不要报酬;经常帮人捎带物品;只要有活儿干,从不和人讨价还价......他具有为人忠厚、做事认真、善良纯朴、乐于助人、不怕辛劳、不斤斤计较、友善安详、知足常乐等美好品质,与“凡人不凡”的主题相符合。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12. D
13. A
14. C
15.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16.“陋室不陋”的理解:因为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再加上作者品德高尚,所以陋室不陋。相
同点:两人都情趣高雅、安贫乐道。
(二)诗词对比阅读。(6分)
17.“双双”写出瓦雀成双结对在书案上踱步的生动画面,暗含悠闲意趣;“点点”描摹杨花细碎轻盈飘入砚池的动态,展现暮春景致。叠音词使画面更具韵律感,烘托出诗人读书时的宁静心境。
18.不同。甲诗“闲敲棋子”是因友人未至而百无聊赖,隐含焦躁;乙诗“闲坐小窗”是因醉心典籍而物我两忘,体现超然物外的闲适之趣。
四、名著导读。(8分)
19.小马儿病死在老者的怀里;老者被迫改行,孤独而凄凉地度过余生。
20.祥子想靠自己的劳力赚到一辆车,过上好日子,但是看到有车的老者和小马儿悲惨的处境,祥子意识到辛勤的劳动也换不来温饱的生活,自己将来也可能是这样子,所以祥子心里很难受。这一切把祥子的希望打破了,他对生活、对工作开始变得消极,祥子终于明白奋斗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向命运妥协似乎才是唯一的出路,这预示着祥子的人生态度和命运已经发生了改变。
21.示例:磨炼。祥子在进城之后,怀揣梦想,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但梦想一次次破灭,他最终没能经受住生活对他的磨炼,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保尔的人生经历可谓是坎坷不平,经历了四次死里逃生,最后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是他经受住了生活的磨炼,最终成长为一名钢铁般的战士。
五、写作。(50分)
22.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记忆中的那缕芬芳,是外婆院子里盛开的桂花香。每年金秋时节,那棵老桂树就会开满金黄的小花,香气能飘满整个院子,甚至透过窗户钻进我的梦里。
记得小时候,每到桂花开放的季节,外婆总会搬个小板凳坐在树下。她粗糙的手指轻轻拨弄着枝头的花朵,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摘下来放进竹篮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外婆花白的头发上,给她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我常常蹲在旁边,看着桂花像金色的雨点一样簌簌落下,落在外婆的围裙上,也落在我的心里。
"囡囡,来闻闻。"外婆总会把刚摘下的桂花捧到我面前。我深深吸一口气,那香甜的味道便钻进鼻腔,在身体里蔓延开来。外婆的手上沾满了桂花的香气,连她做的桂花糕都带着这份独特的芬芳。
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嘴里发苦什么都吃不下。外婆连夜做了桂花蜜,一勺一勺地喂我。那甜中带香的味道神奇地压下了嘴里的苦涩,我迷迷糊糊中看见外婆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担忧。她粗糙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背,就像在安抚一个受惊的小动物。
去年秋天,外婆走了。院子里的桂树依然开花,可再也没有人坐在树下摘桂花了。我站在树下,秋风送来阵阵熟悉的芬芳。恍惚间,我仿佛又看见外婆坐在那里,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身上跳动。我伸手接住飘落的桂花,那香气萦绕在指尖,就像外婆从未离开。
这缕芬芳,是童年最温暖的记忆,是外婆留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每当秋风起时,那甜蜜的香气就会唤醒记忆深处最美好的画面,提醒我曾经被这样深深地爱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