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精卫填海》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30 17:1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精卫填海教学内容: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语言运用.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审美创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文化自信.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4思维能力.能感受文中神奇的想象和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教学难点:能感受文中神奇的想象和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神话导入,诵读强记看图说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这些神话故事都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而且都出自《山海经》一书。(学生介绍《山海经》)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读准字音、易错字形、划分并读好断句,小组汇报。(对“少女”做古今异义补充:古义指小女儿,今义指少年女子。)多形式诵读:(生领读、全班齐读、男女赛读、指名读)仿古诵读:出示竖版古文,去断句、去标点读。古今对读(或小游戏)。结合注释,梳理过程读故事1.独立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任务,学生发言)2.同桌合作:用“ ”画故事背景,“ ”画出起因,“ ”画出经过。(汇报)3.补充资料,对比联想。 (1)想要讲好故事,必查资料。观察三组词语和图片资料,说说你看的看法?西山——东海 精卫——东海 木石——东海(生1:我发现西山到东海距离很远。生2:精卫对比于东海而言,太渺小。生3:木石很渺小,东海辽阔,几年可能都填不满。)通过对比联想,学生体会:精卫“弱小”,东海“强大”;西山离东海“遥远”;西山之木石“渺小”,东海“巨大”。 (2)独立思考:故事并没有一个结果,但精卫是主角,她去填海,到底填了没有?(生1:没有,因为困难太大了。生2:填了,因为神话故事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形象师生配合,思维引导。其实,精卫填海时会遇到重重困难,假如你是东海之神,精卫想填平你,你会怎么说?(狂笑两声......)精卫会怎么面对这样的海神?(怒目圆瞪......)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填海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面对困难,精卫会怎么做?展开想象讲一讲。面对好友的劝说,精卫...... 衔小树枝被刁难时,精卫......面对凌冽的寒风,精卫...... 面对 ,精卫......几百万年过去了,精卫......故事讲到这里,如果让你从中选择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故事,你会选什么?挑一个说说。(坚守、凄凉、复仇、改造、探索、生存)4.凡讲故事,必查资料,《山海经》中,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人物:“炎帝”。补充资料:农耕部落的首领。当他发现土地越来越少,最需要的是什么?(土地)身为炎帝的小女儿,你觉得她受父亲命令,跑东海去干什么?(去寻找土地。)“游”的字义:①在水里行动。②各处行走:闲逛。③考察,巡行。根据女娃的特殊身份,这里的“游”是哪个意思呢?(第三个)女娃溺水后,化成鸟儿,往来于东海,她依然在为父亲、为部落做些什么?(想要把它填成陆地)所以,请你重读“常”字: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三遍)这个鸟不简单,这个神很伟大!“不同身形却永恒初心”,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意志坚定、永不放弃、不畏艰难、坚韧执着)结合锦囊,讲好故事真意小组合作,结合锦囊,讲演故事。锦囊:(1)借助注释。(2)借助插图,将场景、环境仔细描绘。(3)发挥想象,补充细节(心情、动作、困难、立下的宏愿等)(4)带上夸张的动作,引人入胜。情感升华,联系生活实际1.今天的人,上古的神,我们都是一脉相承,今天的我们,一直按照祖先的样子生活。我们也常会用“精卫”来形容 意志坚定、永不放弃、不畏艰难、坚韧执着的人。你会用“精卫”来形容谁呢?(孔子,游走于东周列国,处处受挫,却把他的思想带到各地。玄奘, 历经无数的坎坷,取得真经,把佛法带回中国。袁隆平,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创造了粮食生产的奇迹,我仿佛看到了那只精卫的影子,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2.他们身上,传承“精卫”的精神,更是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叫作:意志坚定,这种精神叫作:永不放弃,这种精神叫作:不畏艰难,这种精神叫作:坚韧执着。课堂总结:所有神话故事都是以天地山海为伴,“开天辟地、填海、奔月、射日”都是祖先对天地山海的交往。让我们一起再次背诵。(挖空)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