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2025年6月
学校
班级
姓名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考
2.请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
生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须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知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计划以“竹”为主题设计一期文化长廊,现征集了各版块材料,请你参与整理与检查
工作。
版块一竹间日志
进入竹林,翠色盈目。①炽热阳光下,修长竹叶泛金辉;微凉风起处,斑驳竹影舞清姿。②细
细观礁,淡青色的竹竿上布满细密的纹路,那是岁月走过的足迹。③奇妙的是,当靠近根部,竟能
听见轻微的“咯吱”声。④拨开湿润的泥土,细密的根须逐渐显露,如一张精心编织的网。曾听
说,竹子的根须能在上壤的缝隙中穿梭自如,探寻养分和水分,并且牢牢固定植株,使其在恶劣环
境中屹立不倒,简直将生命的顽强展现得
此时,我蓦然醒悟,看似纤弱的翠竹,为何能够禁得起疾风骤雨的摧折:真正的强大,原来是
刚柔并济的舞蹈。
1.下面是同学们对文段中加点字读音的判断,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炽”应读作“zh”
B.“露”应读作“1心”
C.“露”应读作“mù”
D.“折”应读作“shé”
2.在文段中的横线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览无余
B.人木三分
C.淋漓尽致
D.波澜起伏
3.文段中的第①一④句是日志作者对竹子的描写。你从修辞的角度判断,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
法的一项是(2分)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版块二竹韵千年
材料一
“竹”是象形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楷书的演变过程中,其字形逐渐葡化,但基本特征一两根
细枝上垂下的叶子一始终未变,既保留了象形的美感,也承载着人们对竹子谦逊品格的推崇。
这一演变过程,凝聚着中国人对竹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寄托。
七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材料二
大雪压竹时,竹枝低垂却从不沾泥;等到红日升起,它依然昂首与云并肩。这是竹子的特性,
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处世态度。竹子一生都在向上生长,即使枯死,也留下挺拔的竹节。这种精
神,足以让趋炎附势者羞愧,使卑躬屈膝者警醒。“劲节”二字,不仅是竹子的特质,更是一种顶天
立地的风骨。
材料三
如今,当人们闲庭信步于青青翠竹之下,一种无限惬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翠竹四季常青,
姿态优美,,①,情趣盎然。正因如此,无论是城市公国,还是乡野村寨,总能看到一丛丛、
一片片的翠竹点缀其间,
②
4.你想为材料一搭配“竹”的古代字形,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米
5.根据材料二和下面词典中查到的内容,你判断加点词“劲节”意思是
(2分)
劲
jin
名0力气。②精神;情绪。B趣味。
jing形坚强有力。
6.将下列词语和语句依次填人材料三中①②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韵味独特②不仅陶冶了人的高尚情操,更能美化生活环境
B.①独具韵味②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更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
C.①韵味独特。②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更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
D.①独具韵味。②不仅陶治了人的高尚情操,更能美化生活环境
版块三竹风文创
学生文创产品:竹制笔筒
图片
简介
青竹为骨,翰墨为魂。竹制笔筒以天然竹节为材,经同学们巧
手打磨成简约实用的文具。筒身镌刻着世代相传的家风箴言
【甲】“宁静致远”,墨色宇迹与竹纹相映成趣,其笔画连绵婉转,似
竹叶般摇曳多姿。晨光中展卷时,先祖的淳谆救诲随竹香沁入书
页。一雕一琢,承载着长辈的殷殷期许;一笔一画,流淌着中华文
化的隽永墨香【乙】这方寸竹器如静静立于书案一隅,伴你伏案耕
耘,必能将竹之精神悄然写入你的青春华章。
七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