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洗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回忆生活场景,抓住洗澡时的动态、表情、气氛、场景等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洗澡场景。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的能力,表现生活趣事,体验绘画活动的趣味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己和身边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并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课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洗澡时的情景,体会爱清洁,讲卫生的快乐。通过洗澡这一课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动物、汽车、楼房和地球也爱清洁、爱洗澡,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也需要洗澡,把他们画出来;利用学生熟悉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所想、所思用语言、表演、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能力。 教师在指导构图时,重点要放在处理主次关系上,主体的大小、位置关系要突出,能不能关注生活中有趣的事件并大胆表现。内容是否自然。在前面设置的《吃虫草》、《认识身边的树》等课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造型表现基础。掌握了各种各样的形及一些常用的表现方法,这节课应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
3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洗澡的特点创造性的表现。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方法,突出平凡事件的趣味。适当添加背景和环境。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谈话 导入
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小猪的形象,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2、课件图片导出 小猪太脏了,小朋友不想和它一起玩。它需要洗澡。)出示课题 汉字与图,根据学生回答揭示并板书课题。
学生参与活动,并发表观察后的想法学生一起思考,并回答问题 激情引趣。通过小动物的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导出 小猪太脏了,小朋友不想和它一起玩。它需要洗澡。)出示课题。 洗澡动画和汉字,根据学生回答揭示并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二、探究 新知
二、了解洗澡1、①洗澡的时候都需要用什么工具。进行初步认识。②总结: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孩子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开心。2、③观看大熊猫视频,看动态,与美术作品对比。④看大象摄影作品,与美术作品作对比。3、⑤小动物找妈妈游戏,拼摆,感受各种动物的表现方法、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的亲密感情等体验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初次感受重难点,并部分解决重难点。以模仿形式为主。感受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的亲密。⑥欣赏名作《洗澡》,体会母子感情,渗透情感教育。体现课程的教科书重点欣赏内容在本课中的作用。回归教材
活动3【活动】三、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听音乐做洗澡动作,活跃气氛,同时,教师提问,帮助学生发现洗澡时的表情。木偶人拼摆人物动作,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借助木偶人的形象,画人物动态,再进行后面的细致刻画,会降低难度。
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摆出人物动作,结合表情,凸显洗澡时的特征。
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掌握绘画的表现技巧,更能使学生在看动画,做动作中有兴趣的接受美术技能训练。以观察为主创作。
活动4【活动】四、欣赏联想,扩展思维
除了小朋友、小动物爱洗澡,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品可以洗澡?
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并且在此过程中,学习他人的优点与不同的创意。
在创作中可使用小木偶人进行。展开想象为主。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不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创作欲望,扩宽学生的创作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在欣赏时加入自己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分享感受的快乐,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表达,善于交流的人设计目的:从学生回忆自己的洗澡到观看动物洗澡的视频,拓展到周围环境中物品的“洗澡”,从常见到想象,引导学生思路从窄到宽,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想象洗澡的情节,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活动5【练习】五、评析作品抓住主要矛盾来进行创作
1、主体形象突出,表现洗澡特点和环境。 2、构图饱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在欣赏时加入自己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分享感受的快乐,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表达,善于交流的人。)3、形式多样的创作。可使用蜡笔水彩等方式进行。 学生进行创作
大胆评述 画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创作,教师参与小组创作,并及时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活动6【活动】六、评价与分享
师生双边互动,总结与归纳。 升华本课主题。
活动7【测试】七、课后拓展与小结
欣赏视频《给妈妈洗脚》体会小辈对长辈的关爱。师总结,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爱心的人。
课件48张PPT。
从妈妈目光中,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细心、体贴的照顾,画家用洗澡的场面表现温馨的母爱主题,和妈妈在一起真的很幸福呀。这幅画表现了
什么内容?跟着音乐一起动一动吧~~~还有谁喜欢洗澡?你觉得哪幅图比较好?
为什么? 哪幅图主体物突出?它们也喜欢洗澡小男孩张着嘴微笑,在端着满满一盆水向妈妈
走来的同时,也带着满满的爱来孝敬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