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 2024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学业水平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2025.6
书写(3 分)
(1)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即可得满分。
(2)卷面虽有修改痕迹,但仍保持整洁、规范,也可得满分。
(3)书写潦草,涂改过多过乱,卷面不整洁,酌情扣分。
一、学校开展“传承‘和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9 分)
1.(6 分)⑴(2 分)一个人吹奏排箫,发出和谐动听的旋律
⑵(4 分)②唱 ③眺 ④颜 ⑤融
2.(8 分)⑴(5 分)①潭影空人心 ②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③不独子其子 ④溯洄从之
⑵(3 分)
示例一:A 示例二:B
“和”是看见他人 “和”是心怀社会
像杜甫那样,心怀苍生,发出 像陶渊明那样,畅想和谐,向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呼喊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
3.(5 分)示例:你好,咸鱼会飞同学!我理解你的心情。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多次
重伤,最后瘫痪、失明,可谓苦难重重,这本书确实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但是,保尔历经苦难却
从未被打倒,他战胜自杀的念头,通过写作实现生命价值。这种直面苦难的精神,也能鼓舞疲惫的
我们。换一种眼光看待这本书,你肯定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细则:
第 1 题 6 分。
⑴ 2 分。根据甲骨文字形想象,意近即可。
⑵ 4 分。每空 1 分。
第 2 题 8 分。
⑴ 5 分。每空 1 分,错、漏、添字,即不得分。
⑵ 3 分。仿照小诗,正确理解所选古诗文内涵,意近即可。
第 3 题 5 分。结合名著内容正确理解苦难价值,4 分,回复方式得体 1 分。
二、班级开展“跟着名家去采风”主题活动,请你参与。(18 分)
4.(6 分)⑴(3 分)①为除不洁,用香水泼向她们 ②用花枝蘸香水,送上“好吃好在”的祝福 ③
宴会上,少女们霸道敬酒
⑵(3 分)示例一:我选择锥栗花。锥栗花是一串一串繁密而细碎的白色的小花,是泼水节前用来
装饰全城、营造节日氛围的花朵,体现了傣族独特的风物。 示例二:我选铓锣象脚鼓,而铓锣象
脚鼓是泼水节开启仪式、引向高潮的乐器,不像北方锣鼓打出许多花点,它极温柔,是傣族特有的
风物。 示例三:我选择泼水粑粑和金米饭。泼水粑粑包在芭蕉叶中蒸熟,金米饭是山花把糯米染
黄蒸熟了的,是傣族泼水节上的特色食物。 示例四:我选筒裙,筒裙则是泼水节少女们穿着的代
表服饰,衬得少女们小腰秀颈,姗姗细步,体现傣族独特的民俗风物。
5.(8 分)⑴(4 分)示例一:[A]傣族少女穿的花枝招展,跳的“嘎漾”太有韵致了,难道是专业
演员?啊?是机关干部和商店营业员?那舞步里的柔美、那眼神里的明亮,更令我惊叹了。 示例
二:[B]宴会上的姑娘们重新梳洗打扮,个个容光焕发、靓丽无比。难道是全市的美人都被动员来了?
啊?比她好看的有的是!处处是美,真是令人应接不暇呢。
⑵(4 分)少女们头上插花、别满黄灿灿的饰物,长裙曳地,这样打扮衬托泼水节的“华丽缤纷,
充满活力”,渲染傣族这一民俗的盛大狂欢;同时,突出泼水节中少女“炫耀青春、比赛娇美”,
表达作者对美好青春生命的赞美。
6.(5 分)示例一:我选择甲。图中少女在黄昏时刻独自在河边洗净筒裙,营造出静谧平和的氛围。
随着节日的落幕,少女们从“高潮狂欢”回归“日常生活”,作者细腻捕捉了这一常人容易忽略的
日常细节,呈现其诗意和静美,打破了节日狂欢的刻板印象,通过亦动亦静的节日氛围,表现民俗
的双重美好与丰富韵味。 示例二:我选乙。图中,泼水节少女装扮精致,沉醉舞蹈,尽显青春娇
美,而一旁已婚妇女因为傣族习俗“一出嫁,即不再参与”,只能在一旁看热闹,眼神“有点惆怅、
凄凉”。这样直观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汪曾祺对已婚妇女丧失了全情投入民俗机会的叹息,也表达
了作者对泼水节民俗的批判性思索。
评分细则:
第 4 题 6 分。
⑴ 3 分。每空 1 分,意近即可。
⑵ 3 分。选择任意一张贴纸,联系文章内容简述其体现的傣族民俗特色,3 分。
第 5 题 8 分。
⑴ 4 分。第一人称 1 分;结合语境描述心理变化和丰富性,3 分。言之成理即可。
⑵ 4 分。结合第 9 段、联系上下文,从渲染节日气氛/少女绽放青春娇美、作者表达赞美和肯
定这两个角度分析,得 4 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得分。
第 6 题 5 分。联系文章描绘图画的画面,2 分;关联作者对民俗较深入的理解,3 分。
三、班级开展科普作品阅读活动,请你参与。(14 分)
7.(4 分)⑴太小、与其他物质之间发生碰撞的概率极低(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⑵科
学家又是如何捕捉它们的 ⑶星际邮差 ⑷示例:揭晓前沿科技奥秘/从读者兴趣入手/围绕特定话题
展开
8.(4 分)本文首先从语文课文入手,介绍中微子的基本性质与关键特质,继而详细说明科学家捕
捉中微子的技术,再说明中微子的重要价值,最后提出对未来的期待。四个部分呈现“概念、特点
→捕捉技术→捕捉价值→未来展望”的逻辑顺序,条理清晰。
9.(3 分)答案一:我选[A]。“中微子”不可见,作者将探测器捕捉中微子类比成巨大渔网打捞深
海鱼,链接受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化无形为有形,帮助受众理解。 答案二:我选[B]。探测器大到难以想象,作者将其与 58 座三峡大坝作比较,链接生活中可以理解
的常见事物,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受众理解。
10.(3 分)因为中微子太小、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特点,目前科学家只能以足够大的探
测器来捕捉。而《带上她的眼睛》中的“中微子通讯工具”体积很小。因此,这一工具在目前没有
可能实现。 评分细则:
第 7 题 4 分。每空 1 分。⑴—⑶空意近即可,第⑷空合理即可。
第 8 题 4 分。参考示例,根据梳理图提炼文章层次 3 分,总结逻辑 1 分。
第 9 题 3 分。针对科普难点,结合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效果,3 分,意近即可。
第 10 题 3 分。推断 1 分,联系文章找到中微子特点与现有探测器规模和“中微子通
讯工具”体积之间的矛盾 2 分。若答能,言之成理,最多得 1 分。
八年级(下)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 5 页)
四、班级开展写景古文专题研读活动,请你参与。(15 分)
11.(3 分)⑴同“现”,显现 ⑵像屏障一样 ⑶ D
12.(4 分)袁宗道来龙湖,并非有意欣赏山水,他原以为龙湖在麻城这样偏远的地方,因此对龙湖
不抱期待,流露出轻视的意味;后来,领略到龙湖山水后,他发出“泉石幽奇至此”的惊叹,态度
转为赞赏。
13.(3 分)答案一:甲句运用比喻,把潭水比作“龙眠之所”,不仅强调潭水的深邃,还让人联想
到龙的存在,增加神秘感。 答案二:乙句运用比喻,将潭中的石头比作“拳头”,突出潭中石头
拔地而起的视觉冲击与力量感,给人惊奇之感。
评分细则:
第 11 题 3 分。每空 1 分。
第 12 题 4 分。结合内容分析未见龙湖时的态度,2 分;结合内容分析见到龙湖的态度,
2 分,意近即可。
第 13 题 3 分。围绕“幽奇”,从用词、句式、修辞等某一角度赏析,意近即可。
14.(5 分)本题采用层级赋分。
第一层级:5-4 分,结合诗文,准确关联龙湖自然特点与李贽人格追求,全面深入地阐述取号
用意。
示例:文中的龙湖地处偏僻,环境幽深宁静,万山瀑流雷奔而下,与溪中石头冲撞形成深潭以
及潭中石头突兀峙立的独特景观。李贽在诗中表明自己不愿劳损精神去讨好世人,任凭他人毁谤谩
骂,也要狂放不羁地生活。李贽以“龙湖”为号,是以龙湖“幽奇”的特质自比,彰显自己在寂寞
中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追求。
第二层级:3-2 分,能结合诗文,从龙湖自然特点或李贽人格追求角度阐述取号用意。
示例一:文中的龙湖地处偏僻,环境幽深宁静,万山瀑流雷奔而下,与溪中石头冲撞形成深潭
以及潭中石头突兀峙立的独特景观。李贽定居于此,喜欢此处景色,所以以龙湖为号。
示例二:李贽在诗中表明自己不愿劳损精神去讨好世人,任凭他人毁谤谩骂,也要狂放不羁地
生活。他以“龙湖”为号,就是彰显在寂寞中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追求。
第三层级:1 分。简单提及龙湖自然特点或李贽人格追求。 示例一:李贽喜欢幽奇的龙湖。 示例二:李贽狂放不羁。 示例三:李贽住在龙湖。
第四层级:0 分。完全脱离诗文,或者答非所问。
示例:李贽是明代思想家。
五、班级开展写作活动,请你参与。(30 分)
15.作文评分细则(30 分)
分类 分数档 文 章
○围绕“新体验”这一话题进行写作,内容明确,过程清晰。
○立意深刻,能围绕“新体验”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思考。
一类 30-27 分 ○文体清晰,能根据文体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流畅,结构合理。
○叙述事件,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描写生动,符合主题的表达需要,感情
真挚。
八年级(下)语文试题 第 3 页(共 5 页)
○虚构故事,想象合理,形象鲜明,构思精巧,寓意深刻;能运用个性化语
言表情达意。
○写演讲稿,针对演讲场合,有对象意识,目的明确,观点鲜明,内容充实,
语言流畅,有感染力。
○科普事理,能从话题出发,顺序安排合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阐释,科学
性强。
○围绕“新体验”这一话题进行写作,内容较明确,过程较清晰。
○立意较深刻,能围绕“新体验”这一话题有较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文体清晰,能根据文体选择较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通顺,结构较合理。
○叙述事件,思路较清晰,内容具体,有一定的描写,符合主题的表达需要,
二类 26—23 分 感情真实。 ○虚构故事,想象合理,形象较鲜明,构思合理,立意较深刻。
○写演讲稿,能根据演讲场合,目的比较明确,观点较鲜明,内容较充实,
语言较流畅,有一定感染力。
○科普事理,能从话题出发,顺序安排较合理,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阐释,
科学性较强。
○写作内容与“新体验”这一话题有关,内容基本明确,过程基本清晰。
○有一定立意,能对“新体验”这一话题有一定的探究和思考。
三类 22—19 分 ○文体较清晰,能根据文体选择表达方式;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合理。 ○叙述事件,思路基本清晰,内容较具体,基本符合主题的表达需要。 ○虚构故事,有一定想象,构思基本合理。
○写演讲稿,演讲场合、对象意识比较模糊,有一定的观点,语言较流畅。
○科普事理,能从话题出发,顺序安排基本合理。
四类 18—15 分 ○根据话题,展开写作。 ○立意模糊,文体不清。 ○叙述事件,思路不清晰,内容空泛,情感不真实。 ○虚构故事,想象不合理。 ○写演讲稿,目的、对象不明确,中心欠明确,语言缺乏感染力。 ○科普事理,逻辑混乱。
五类 15 分以 下 有以下情况之一:①文不对题或内容有严重错误;②文理不通,结构混乱; ③文不成篇,字数不足 200。
说明:
1.评分关注不同文体的特征。
2.对有独到之处的文章,包括见解新颖、思想深刻、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严密、想
象丰富、语言有表现力等,鼓励打高分。
3.套题或抄袭的作文,酌情扣分,扣至 0 分为止。
4.未写题目扣 2 分。
5.特定文体出现格式错误,酌情扣 1-2 分。
6.文中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扣 2 分。
八年级(下)语文试题 第 4 页(共 5 页)
7.错别字每 3 个扣 1 分(重现者不计),不足 3 个不扣分,扣完 2 分为止。
8.字数不足,每少 50 字扣 1 分。
八年级(下)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 5 页)温州市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学业水平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
2025.6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出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
几点
1.全卷共6页,有15道题。满分10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学校开展“传承‘和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9分)
◎理解“和”涵义
1.根据要求,补全以下联想图。(6分)
+头→斛
我和同桌心有灵犀
“一②chang▲一和”
甲骨文“和”
“和”本作“穌”,是形声字。
我还想到了
一在春天③tià0▲望晴空
左边的“篇”指排箫之类的乐
“风和日丽”
器,右边的“禾”表示读音。
我想到了:
老师温柔耐心的教导
“和④yan▲悦色”
“和”字真有意思!根据它
一家人围坐谈天,
形旁“龠”的字形,我想到
“和睦⑤rng▲洽”
了这样的画面:①▲。
(①)根据字形,想象“和”字描绘的画面,补全①。(2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补全②一⑤。(4分)
O寻找“和”智慧
2.根据要求,补全以下小诗。(8分)
寻“和”之旅
轻抚书卷,慢品墨香
“和”是天下为公
拜访古人,去寻觅
像《大道之行也》那样,推己及人,追求
“和”的踪迹
“故人不独亲其亲,③▲”的理想
“和”是享受自然
[甲]
像常建那样,洗净俗念,拥抱
“山光悦鸟性,①▲”的美好
“和”是修炼心境
追寻“和”,是一次次
像王勃那样,打破时空,相信
“④▲一,道阻且长”的执着出发
“②▲一,▲”的真情
是以“和”为弦,共奏动人的和合乐章
(1)根据小诗,补全①一④。(5分)
(2)从以下诗文中任选一项,参照小诗进行仿写,补全[甲]。(3分)
备选: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黄发垂鬈,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C.
(自定诗文)
八年级(下)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发扬“和”精神
3.参考小贴士,结合名著内容,回应网友困惑。(5分)
小贴士:“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方式倡导尊重他人观点,以善意与耐心尝试达成共识。
咸鱼会飞
我都这么累了,为什么还要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充满苦难的名著?!!
596人赞同了该回答>
二、班级开展“跟着名家去采风”手账制作活动,请你参与。(19分)
泼水节印象
汪曾祺
①作家访问团四月六日离京赴云南,是为了能赶上泼水节。
②十一日到芒市。这是泼水节前一天。这天干部带领群众上山采花。采的花名锥栗花,是
一串一串繁密而细碎的白色的小花,略带点浅浅的豆绿。我们到时,全市已经用锥栗花装饰起
来了。
③泼水节由来的传说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一魔王,具无上魔力,猛恶残暴,祸祟人民。其
妻乃乘魔王酣睡,拔取其头发一根,将魔王头颈勒断。不料魔王头落在哪里,哪里即起大火。
魔王之妻只好将头抱着,七个妻子轮流抱持。她们身上沾染血污,气味腥臭。诸邻居人,乃各
以香水,泼向她们,为除不洁,世代相沿,遂成节日。
④节日还没有正式开始,一早起来,远近已经是一片铓锣象脚鼓的声音。铓锣厚重,声音
发闷而能传远,象脚鼓声也很低沉,节拍也似很单调,只是一股劲地咚咚咚咚…,蓬蓬蓬
蓬…,不像北方锣鼓打出许多花点。不强烈,不高昂激越,而极温柔。
⑤仪式很简单。先由地方负责同志讲话,然后由一个中年的女歌手祝福,女歌手神情端肃,
曼声吟诵,同时,有人分发泼水耙粑和金米饭。泼水粑粑乃以糯米粉和红糖,包在芭蕉叶中蒸
熟;金米饭是用一种山花把糯米染黄蒸熟了的。
⑥泼水开始。每人手里都提了一只小水桶,塑料的或白铁的,内装多半桶清水,水里还要
滴几,点香水,桶内插了花枝。泼水,并不是整桶的往你身上泼,只是用花枝蘸水,在你肩膀上
掸两下,一面用傣语说:“好吃好在。”我们是汉人,给我们泼水的大都用汉语说:“祝你健
康。”“祝你健康”太一般了,不如“好吃好在”有意思。接受别人泼水后,可以也用花枝蘸
水在对方肩头掉掸,或在肩上轻轻拍三下。“好吃好在”,一“祝你健康”。但是少男少女
互泼,常常就不那么文雅了。越是漂亮的,挨泼的越多。
⑦主席台上的桌椅都挪开了,为什么?有人告诉我:要在这里跳舞,跳“嘎漾”。台上跳,
台下也跳。不知多少副铓锣象脚鼓都敲响了,蓬蓬咚咚,混成一片,分不清是哪一面锣哪一腔
鼓敲出来的声音。
⑧“嘎漾”的舞步比较简单。脚下一步一顿,手臂自然摆动,至胸前一转手腕。“嘎漾”
是鹭鸶舞的意思。舞姿确是有点像鹭鸶。傣族人很喜欢鹭鸶。在碧绿的田野里时常可以看到成
群的白鹭。傣族少女,着了筒裙,小腰秀颈,姗姗细步,跳起“嘎漾”,极有韵致。在台上跳
“嘎漾”的,就是方才招呼我们吃泼水粑把,用花枝为我们泼水的服务员,全都打扮得花枝招
展。[]我问陪同人:“她们是不是演员?”一“不是,有的是机关千部,有的是商店营业员。”
⑨跳“嘎漾”的大部分是水傣,也有几个旱傣,她们也是服务人员。旱傣少女的打扮别是
一样:头上盘了极粗的发辫,插了一头各种颜色的绢花。白纱上衣,窄袖,胸前别满了黄灿灿
的镀金饰物。一边龙一边风,还有一些金花、金蝶、金葫芦。下面是黑色的喇叭裤,系黑短围
裙,垂下两根黑地彩绣的长飘带。水傣少女长裙曳地,仪态大方;旱傣少女则显得玲珑而带点
稚气。
⑩泼水节是少女的节,是她们炫耀青春、比赛娇美的节日。正是由于这些着意打扮,到处
活跃的少女,才把节日衬托得如此华丽缤纷,充满活力。晚上有宴会,到各桌轮流敬酒的,还
八年级(下)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