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1 20:10:51

文档简介

6月12日1:00前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末考试初一年级
(2)【山高人为峰】
有人曾说:“人不能增加山的高度,而山可以增加人的高度。”请你从下列人物中任选
语文试题
一位,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体情节,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命延人:
①谢磨沙
②阿尔焦姆③朱赫来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2分)
任务一:丈量山魂脊梁
培云山的雾露漫过陡Q·。的山崖,将毛坯古道的福皱浸染成水墨色。偶有
任务三:镌刻如山亲情
白凳掠过深地,惊起凝露获纸坠入嘉陵江—①人感杯凝江水是不是因为融入了
6.学校准备策划组织一次“父爱如山坚定不移,母爱如水润物无声”黑板报设计活动,
太多成水和号角态的原园,才在装色里沉淀出青的般的沉殿。
请你参与。(8分)
运望山崖,抗战时期学生的岩窟已隐于A.郁都苍苍的竹海,只剩下石壁上“等死救
(1)这幅黑板报符合下列哪几条黑板报评比标准,说明你的理由。(4分)
国”的凿痕,仍在雾中显露出倨强的轮ku6
。当年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义无反顾,
孝亲故事
岸道名言
才守住这方水土。②川东游击丛的马晚声早化作幽谷荔浪的阵陈然透,倒是桃盐夫在
①主题明确,内容充实
驿路遗落的陶片,依旧在B芳草萎差处泛者冷光。
③差色渐流时火岛的香热味和浙送的实气在石阶悶思张澄,克比C仙露琼整更令
②色彩搭配,和谐美观
人沉醉。息有D.虹邃在雨轻打芭蕉,那些被修q的碉堡、漫没的商道、新筑的
言有创意,注重细节
现景台,此刻都在雨声中极去形微。④原未山从太屈丛干人的丈量它界是将道的型
念、巴治的尔烈红老的赤返。线线夺进自己指然晓起的券采
④合理布局,重点突出
1.给加点字注音,根遍拼音写汉字。(6分)
孝道内语
毛还()深()驿路()陡ao()轮kuò()修q1()
⑤行距适当,书写整齐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郁有苍苍B.芳草妾妻C.仙露琼浆D.瓢泼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B.②
C.③⑧
D.④
4请仿照例句,续写下面这句话,使其成为一组完整的排比句。(4分)
我梦思未到广表的大漠,在夕阳的全黄中盛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化2
我梦想来到弃腾的江河,从波海的澎湃中感受“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嗜碍。
(此图为黑白配色
我梦怨来到」
的大山,
选择标准」
(只填写序号)
任务二:攀登生命之山
理由:
5.小语阅读(锅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做了以下摘抄笔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8分)
(1)【攀登情节之山】(4分)
(2)临近期末,小雨因父亲不同意他参加同学聚会,与其发生了微烈的争执。争吵

过程中,小雨态度恶劣,甚至对父亲大减大叫。作为他的好朋友,请你从黑板报“名句
(残,的浑繁)
话孝亲”板块中,选择一句作为劝说的依据,写一段劝说词,帮助他正确看符与父母的
筑路
矛盾,建立良好沟通,真正做到孝亲敬老。(4分)
(寒霜的打)
备选名句:
①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别烟的淬炼)
保尔的生命历程
②孝,善事父母者。(《说文解字·老部》)
③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退学
(轰逆的火种)
重庆入中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木考试物一年级话文试题第1页片8页
重庆入中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末考试初一年线语文议0第2页共8页初一下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pī ào yì 峭 廓 葺 2.D. 3.A
4.合乎题干要求即可
5(1)答案:① 参军/参战 ② 写作/创作/著书(字数不对扣 1 分)
5(2)答案:理解 2 分(注意,学生首先要谈对“人不能增加……”这句话的理解,能自圆其说即可,比如
谢廖沙等人对保尔的影响),与人物相关的情节 1 分,人物品质 1 分
示例 1:选择谢廖沙。谢廖沙作为人没办法增加自然界中的山的高度(1 分)。但他即便面对母亲阻拦
依然坚持加入共青团组织;姐姐瓦莉亚牺牲后仍坚持斗争,最终战死(1 分)。谢廖沙经历了许多波折从普
通学生成长为革命战士(1 分),他积极、勇敢,革命意志坚定,他所经历的人生的苦难促成他的成长,从
而增加了人的高度(1 分)。
示例 2:选择阿尔焦姆。阿尔焦姆作为人没办法增加自然界中的山的高度(1 分)。尽管他独自面临全
家的生计问题,但是他依然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后加入布尔什维克,在雪夜中参与铁路抢修(1 分)。阿
尔焦姆经历了许多波折从养家的工人变为革命者(1 分),培养了他坚强不屈、不怕困难的品质,从而增加
了人的高度(1 分)。
示例 3:选择朱赫来。朱赫来作为人没办法增加自然界中的山的高度(1 分)。布尔什维克身份遭白匪
军通缉但仍然没有放弃传播布尔什维克信仰;铁路抢修中虽然历经磨难但以身作则完成任务(1 分),他虽
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是用理想和行动感染了保尔等无数青年(1 分),他拥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不畏困难,从
而增加人的高度。(1 分)
6.(1)答案:
①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紧扣“孝亲敬老,传承家风”,相关板块的内容充实(2 分);②富有创意,注重
细节:有长辈与晚辈进行亲密互动的人物插画,还有代表孝顺的菊花装饰等,细节处丰富,具有一定创意
(1 分);③合理布局,重点突出:板块清晰,标题突出,孝亲故事、名言等合理分布,重点内容醒目(1
分)。(三选二,共 4 分,答第二条和第五条不给分)
(2)三句名言都可以选,同等给分(评分要点:对小雨行为的看法 1 分,选句+理由 1 分,建议/做法 2 分)
示例:“小雨,我理解你想参加聚会的心情,但《礼记》里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
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真正的孝顺不仅是听父母的话,更要用温和的态度和他们沟通。你对爸爸
大喊大叫,只会让他更难过。不如先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商量,比如承诺早点回家,或者用其他方
式让他放心。这样既尊重了爸爸的关心,也能争取他的理解,不是更好吗?”
7.(每空 1 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①青草池塘处处蛙②坐看云起时③浑欲不胜簪④纷纷暮雪下辕门
⑤徒有羡鱼情⑥贾生才调更无伦⑦会当凌绝顶⑧一览众山小⑨直挂云帆济沧海⑩知者不惑
8.(1)B 解析:对花没有怨恨。 “恨”是遗憾不是怨恨。
(2)示例:莺是先到之莺,蝶是未游之蝶(1 分),写出红杏花开无人赏的清冷、寂寥或孤寂凄凉等(1
分),为尾联的联想和情感的升华铺垫了清冷的背景。(1 分)(评分要点:象及特点 1 分+意/情+作用,
作用可答铺垫、衬托、对比等)
9.A\B
A.草色入帘青(映入,是“进入的语境义”)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进入) 《狼》
B.无丝竹之乱耳(结构助词,取独)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结构助词,取独)《爱莲说》
C.挟书研以伴孤寂(表示目的或方式,来) 以我酌油知之(凭、靠) 《卖油翁》
D.即于岗阜回复及林水幽翳处(连词,和) 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孙权劝学》
10.(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携带书籍和砚台来陪伴孤独寂寞的时光,携带古琴和棋具来等待好友的到访。
11.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
12. (一点 3 分,任意两点 5 分)
①都表达了安贫乐道、追求精神自足/追求高雅的生活态度。《陋室铭》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为核心,
强调精神富足高于物质简陋,彰显不慕荣利的品格。 乙文虽未直接言“陋”,但“四壁清旷,空诸所有”
还有对于所居之地的朴素布局,同样体现其甘于清简、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结尾“此亦可以娱老矣”直
抒满足之情,与“何陋之有”异曲同工。
②都表达了亲近自然的雅趣怡情。《陋室铭》通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自然意象,营造幽静脱
俗之境。 乙文开篇即选择“岗阜回复及林水幽翳处”筑居,并详述竹树、花果、瓜菜的田园布局,以“凌
晨杖策,抵暮言旋”的行动融入自然,凸显其亲近自然的志趣。
③都表达了对能以文会友,拥有高雅志趣生活的喜爱。《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强调交
往对象的高雅,也表达了对优雅文化生活的追求。乙文“挟书砚以伴孤寂,携琴奕以迟良友”,准备好琴
棋等待志同道合的“良友”,表达了作者虽处幽境,仍将读书、弹琴、对弈、待友作为精神寄托,期待精
神层面得到共鸣的高雅生活。
【乙文参考译文】
(我)无法占卜定居在著名的山岳,那么就在(有)丘陵土山起伏回环以及林木溪水幽深荫蔽的地方(寻
找居所)。开垦出几亩地,建造几间房屋,插上木槿(枝条)做成篱笆,编织茅草(或芦苇)搭成亭子。
用其中一亩地来种植竹子和树木以获取荫凉,用一亩地来栽种花卉和果树(满足审美享受和部分食物需求),
用两亩地来种植瓜类和蔬菜(满足主要的日常生活所需)。房屋内四壁空旷清简。(几乎)空无一物。将
两三张胡床安放在亭子下面。携带书籍和砚台(笔墨纸砚)来陪伴(排遣)孤独寂寞的时光,携带古琴和
棋具来等待(迎接)好友的到访。清晨(就)拄着手杖(出门散步或劳作视察)。直到傍晚才说(该)回
家了。这样的生活,也足以快乐地度过晚年了。
13. ①心痛/痛苦/纯粹的欣赏;②联想起这片土地上的抗战往事/睁眼再看白桦树
14.①白桦树;②饱经沧桑、倔强坚守(抗争、强悍、静默、幽绿、英气、笔直、伤痕累累、从未倾折、生
生不息、饱经沧桑等原文中出现过的词都可以);③对白杨树和革命先辈们坚持抗争、宁死不屈、乐观积
极的敬佩、赞美(抗争、宁死不屈、乐观积极三选一即可)
15.①视听结合,通过描绘看到的白桦树寂然挺立在黑土地上的情形和听到的风吹过树梢的声音,营造出一
种悲凉沉重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抗战时期先辈们勇敢抗争、英勇牺牲的敬佩和惋惜。
②拟人,将白桦树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它虽饱经磨难却始终坚守土地,表达了作者对和白桦树一
样坚守保卫这片土地的革命先辈们的赞美。
16.指野雀们为了求偶或者安家在歌唱自己的幸福生活(1 分),也表现了作者借他们表现对革命先辈们守
卫这片土地赞美感激(1 分),看到如今这片土地幸福祥和的欢愉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2 分)。
17.(1)小卿烧毁母亲所有照片/没有照片/找不到照片
(2)画像夜间离奇失踪/画像初步完成/画像中的人物逼真
(3)师傅深夜烧毁重画作品/再没提画像/师傅突然消失/画像被烧毁
(4)请求再画
18.通过动作描写(1 分),“起身、净手、擦干、端坐”等词生动展现了师傅作画前的郑重准备和他对画
像的重视(2 分),塑造了师傅严谨、专业的画师形象(1 分),
19.伏笔 1:第 6 段“从未如此小心谨慎、畏首畏尾”,线条“笨拙而胆怯”;第 8 段打破 “从眼睛起笔” 的
老规矩,先画鼻子。(1 分)
分析:师傅作画时的异常谨慎,与师傅资深画师的身份形成反差,暗示他内心有顾虑(可能与画像人物的
秘密身份相关)。(1 分)
作用:照应后文“烧画”行为(或为后文“烧画埋下伏笔”),因画像涉及敏感信息,故绘制时格外谨慎,
完成后必须销毁。使情节自然合理不突兀,结构严谨。(2 分,一点一分)
伏笔 2:第 5 段“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隐约的枪炮声”,第 11 段“遥远的枪炮声来到了城外”。(1 分)
分析:用“枪炮声”的逼近暗示局势紧张,(1 分)
作用:照应后文画像需保密、师傅需隐藏身份(为后文画像需保密、师傅需要隐藏身份埋下伏笔),使情
节自然合理不突兀,结构严谨。(2 分,一点一分)
(找到一处伏笔 1 分,分析伏笔 1 分,作用 2 分,找到文章中其他伏笔一样赋分)
悬念 1:小卿为什么烧毁母亲所有照片(1 分,表述必须是疑问句,表述为陈述句不给这 1 分)
作用:小卿如此思念母亲为何要撕掉母亲画像,引发读者好奇,激发阅读兴趣或者使情节曲折(1 分);推
动情节发展,师傅冒险依据模糊全家福作画(1 分);暗示母亲身份的特殊性或者为母亲身份特殊埋下伏笔
(1 分)
悬念 2:师傅为何深夜烧毁画像(1 分,表述必须是疑问句,表述为陈述句不给这 1 分,)
作用:引发故事的转折,使情节曲折(1 分);设置悬念,师傅为何小心谨慎的画好又要将其撕掉,引起读
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1 分);为结尾揭示其革命者身份埋下伏笔,强化故事戏剧性(1 分)
(悬念表述正确 1 分,作用 3 分,找到文章中其他悬念一样赋分)
20.
示例 1:选《寻亲》2 分,“寻亲”概括了文章内容:女儿寻找消失的母亲(1 分);设置悬念,为什么要
寻亲,寻找哪位亲人,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 分)。
示例 2:选《战火中的肖像》4 分,“战火中的肖像”概括了在战争背景下画肖像的事件(1 分);作为线
索贯穿全文,围绕战火中的肖像写了画肖像、烧肖像、重画肖像、要求再画等事件(1 分,不分析不得分);
暗示文章主旨:表达对战火背景下战士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的赞美(1 分);“战火”与“肖像”形
成反差,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 分)。
示例 3:选《无法完成的画像》4 分
(1)“无法完成的画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因师傅和母亲革命者身份,而画像永远无法画像(“线索”
任选其一)(1 分)
(2)标题内涵丰富:“无法完成”既指画像最终没有完成,也指革命年代战友间无法公开的情谊。(1 分)
(3)深化主题:“无法完成”的画像凸显了革命志士在时代洪流的牺牲精神。(1 分)
(4)设置悬念,为什么画像没有办法完成,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