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假如我是巨人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比较,初步理解和掌握运用对比表现物象大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大小对比的方法,创作一幅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看图片、编故事的活动中,体验想象带来的乐趣。
2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一节课。是全套教材中表现人物造型系列课程中的一课。因为二年级的孩子还属于低段,他们单纯、善良,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本课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发挥想象力,快乐地创作出衣服大小比例悬殊的生动画面,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对比表现巨人和小人之间的大小关系。
难点:运用大与小的对比关系表现自己想象创编的场景。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找巨人(1’-2’) :
师:孩子们你们听说过巨人吗?他会长什么样呢?
生:听说过。身材高大的。
师:咱们班有巨人吗?
生:没有。
师:可是老师今天就请来一位巨人,你看他是谁?(PPT出示学生照片)
请巨人向大家招招手!
付雨辰是咱们班站在队伍最前面的男生,他个子是班级里最小的,课时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展开想象、寻找方法,在画面里把付雨辰变成巨人。我们这节课的名字就叫《假如我是巨人》。(PPT出示课题、板书)
活动2【讲授】二、变巨人(10’):
师:(白板课件出示付雨辰在草地上的图片)同学们看,现在付雨辰是巨人吗?生:不是。
师:那我首先应该怎么办呢?
生:把付雨辰变大、长高一点。
师:(白板图片拖拽展示变大的付雨辰。)好的,就变大试试。怎么样?
生:嗯,可以了。
师:好的那么变巨人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板书)巨人画很大。
现在付雨辰自己好孤单啊,如果画面里再添加点什么就好了,大家说添点什么呢?
生:添点人、树、楼房,而且把它们变小。
师:(按照学生所说在白板课件上添加相应的景物和小人,但是离巨人很远。)
第二个变巨人的方法就是“小人、景物画很小”(板书)。
这回我们再来看看付雨辰,变成巨人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呢?
生:景物离巨人太远了,感觉不到巨人很大。
师:嗯,那怎么办呢?
生:景物添在巨人身边。
师:好,就请你到前面来改一改吧。
(学生到前面白板课件上进行修改:添加的小景物都拽到巨人身边)
师:这回怎么样?付雨辰变成巨人了吗?
生:变成了!
师:那么第三步就是要把添加的小人和景物放在巨人身边(板书)。
其实老师自己还有一种其他的方法,你想学吗?
生:想!
师:好的,那请你仔细看老师的示范,比较看看跟之前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
(边画边讲解绘画的步骤,按照学生之前总结的方法绘画。最后添加上巨人的一只手。)时间关系老师把涂好颜色的作品也带来了。你看,跟刚才那张付雨辰的图片相比,老师刚才画的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只画了巨人的一部分。
师:没错,其实不仅老师用这样的方法画巨人,绘本画家也用过这样的方法呢。你看!(PPT展示绘本《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图片)老师把这个方法起名叫“局部法”(板书)。
刚才我在画面中变成巨人了,你们想不想当一次巨人?
生:想!
师:别急,先给大家看看小朋友们是怎样在画面里作巨人的。
(PPT边展示学生作品边简单介绍画中的故事情节)大家感觉这些巨人都是什么样的巨人啊?
生:善良的、热心的、乐于助人的……
活动3【活动】三、初步创编(3’) :
师,那如果你是巨人,你想做点什么呢?先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生:(选几名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演示动作)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今天就请大家根据我们总结出来的方法
(PPT出示作业要求)用线描的方式创作一张“假如我是巨人”吧!
活动4【练习】四、学生创作(20’):
师:(因材施教,进行技法的个别指导;提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
将创作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活动5【测试】五、提出评价标准(4’):
师:今天的作业要求也是我们的评价标准,请大家再来回顾一下。
生:(齐读回顾)1、巨人画很大;
2、小人、景物画很小;
3、小人、景物放在巨人身边;
4、可以运用“局部法”创作。
师:根据评价标准,谁愿意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的画?
生:(自评、互评、师评)
活动6【作业】六、小结(1’):
师: 通过大家今天的画面,老师看出你们都是热情善良的人。其实无论你的身材是否高大,只要你热情、善良、乐于助人,你在别人心中就会是了不起的精神巨人!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课件14张PPT。我是巨人
——付雨辰?假 如 我 是巨 人绘本作品欣赏学生作品欣赏玩 滑 梯做 游 戏迷 路 了和 平 卫 士植 树 达 人消 防 员1、巨人画很大2、小人、景物画很小3、景物放在巨人身边4、可以适当运用“局部法”作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