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则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早期的地球表面几乎全被海洋覆盖,只有少数几座岛屿不时露出水面。这些岛屿是由质地
较轻的花岗岩组成的,它们浮在玄武岩地壳之上,是所有大陆的前身。
今天,只有在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少数几个地区还能够找到这些原始岛屿的遗迹,
这几片“微大陆”为我们保留了地球太古时代的样子。距今35亿年的叠层石化石,就是在澳
大利亚西部被发现的。而迄今最古老的微生物化石则是在格陵兰岛上被发现的,距今已有37
亿年历史。
早期的微生物生活在幽暗的深海中。大部分深海微生物依靠海底热液喷口产生的化学能生
活,也有少部分微生物演化出光合作用的能力,能够利用热液喷口和荧光生物发出的微光生活,
这就是绿硫细菌和紫硫细菌。这些细菌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分解的不是水,而是硫化氢,所以它
们光合作用的副产品不是氧气,而是硫单质。
因为惧怕紫外线,这些细菌不敢去浅海生活,于是浪费了大好的阳光。大约在30亿至35
亿年前,蓝细菌横空出世,一举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细菌能够分沁一种黏液,挡住大部分有
害的紫外线,它们终于可以在阳光充足的浅海生活了。充足的光能让蓝细菌具备了分解水分子
的能力,因此,蓝细菌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副产物不再是硫单质,而是氧气。
那段时期,整个地球的浅海区遍布叠层石。这些石头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扩张,迅速占领
了地球上所有的浅海海滩,这样的景象一直持续了将近30亿年!换句话说,地球生命史的绝
大部分时期都是被叠层石统治的,它们才是地球生命的王者。
之所以会有这个结果,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细菌没有天敌。生命在演化出来之后,有将近
20亿年维持在原核生物的状态。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细胞核,也缺乏细胞器,无法发展出复杂
的内部结构,只能以最简单的细菌形式存活于世。虽然细菌的种类成千上万,但它们的大小都
差不多,谁也无法做到一家独大,大家只能和平共处,共同演化。
生命最初的30亿年里,来自外部环境的生存压力远比物种之间的竞争压力要大,所以合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2025年春季学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答案
1.答案:D
解析:
A项正确,材料一明确提及“澳大利亚西部发现35亿年叠层石化石”“格陵兰岛发现37亿年微生物化石”,
后者为迄今最古老生命化石,表述与原文一致。
B项正确,材料一强调原核生物因缺乏细胞核与细胞器,维持了近20亿年简单细菌形态,选项准确概括原
文。
C项正确,材料一指出氧气出现后,多数厌氧细菌退居海底,部分细菌演化出有氧代谢能力,成为地表生物
圈主宰,符合原文逻辑。
D项错误,材料二明确指出“叠层石的出现(即蓝细菌的生长)产生氧气,氧气将海洋中的铁元素氧化后沉
积为铁矿床”,叠层石并非直接氧化铁元素的主体,选项将“氧气的氧化作用”偷换为“叠层石的直接作
用”,与原文逻辑不符。
2.答案:C
解析:
A项错误,他们并不存在演化先后关系,如叠层石是蓝细菌活动的结果,而非原始岛屿遗迹。
B项错误,绿硫细菌和紫硫细菌分解的是疏化氢,副产品是硫单质,而非氧气。
D项错误,“真核细胞吞蓝细菌形成叶绿体”是植物的前身,多细胞动物的演化与叶绿体无关,而是“真
核细胞演化成多细胞生物,靠吞吃其他有机体为生”。
3.答案:A
解析:
B项错误,材料二虽提及叠层石与后生动物的竞争,但并未作详细阐释:也并未将“分析衰落原因”作为
核心内容,其论述重点更侧重叠层石的演化历程而非竞争关系的细节分析。
C项错误,材料二用“零落成泥”和“坦然面对”是为了说明叠层石的演化历程,而非突出“生物演化
的残酷性”,更侧重其历史变迁。
D项错误,材料一未提及“元古宙”,而是指出“地球生命史的绝大部分时期都是被叠层石统治的”,并
未具体限定在“元古宙”;因此“元古宙的繁盛”属于材料二的表述,而非两则材料均提及的内容。
4.参考答案:
(1)科学性:①专业术语的精准运用。文中大量使用生物学、地质学专业概念,如“内共生”、“真核细胞”、“元
古宙”、“古生代”等,确保对科学概念的准确阐释。②数据与时间节点的精确性。如材料一中,“距今35亿年
的叠层石化石”、“每年1厘米的扩张速度”等,精准定位地质时间与演化进程;材料二提及“奥陶纪时期“元
古宙”等地质年代,形成严谨的时间线,增强知识可信度。③行文逻辑清晰。如材料一以“蓝细菌产生氧气一一
氧气推动真核生物演化”的因果关系推导生命进化,逻辑严密;材料二按时间顺序梳理叠层石兴衰,体现科学
论证的严密性。(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趣味性:①拟人化表达,如叠层石“疯狂扩张”、“迅速占领浅海海滩、叠层石“坦然面对”现状等,赋予
叠层石人的举动和情感,使得科学内容充满故事性和趣味性:
②形象化比喻,如把合作的主导地位比作“生物演化的主旋律”;把蓝细菌比作为“地球生命的王者”;将叠层
石比作“大地史书“古生物钟”等,语言生动有趣,激发读者想象。③运用情感化词语,如“有意思的是”、“喜
忧参半”、“人群中还流传若它的传说”等,拉近与读者距离,使科学内容更具人文温度。(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5.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