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有理数的加法
第二课时加法运算律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
2.通过对加法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概括的能力,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与掌握。
2.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法简化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根据题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例如,( + 3) + ( + 5) = + (3 + 5) = 8 ,( - 2) + ( - 4) = - (2 + 4) = - 6 。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例如,( + 5) + ( - 3) = + (5 - 3) = 2 ,( - 7) + 4 = - (7 - 4) = - 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如( - 6) + 6 = 0 。
一个数与 0 相加,仍得这个数。如0 + 9 = 9 ,- 8 + 0 = - 8 。
计算:
( - 3) + 7
解:异号两数相加, = 3 , = 7 ,7 > 3 ,取7的符号 “+”,用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 - 3) + 7 = + (7 - 3) = 4 。
5 + ( - 9)
解:异号两数相加, = 5 , = 9 ,9 > 5 ,取-9的符号 “-”,用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5 + ( - 9) = - (9 - 5) = - 4 。
3.( - 2) + ( - 8)
解: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 “-”,把绝对值相加,( - 2) + ( - 8) = - (2 + 8) = - 10 。
(二)讲授新课
1.引入加法运算律
计算:3 + ( - 5) 与( - 5) + 3 ,[2 + ( - 3)] + ( - 8) 与2 + [( - 3) + ( - 8)] 。
解:3 + ( - 5) = - (5 - 3) = - 2 ,( - 5) + 3 = - (5 - 3) = - 2 ,所以3 + ( - 5) = ( - 5) + 3 。
[2 + ( - 3)] + ( - 8) = ( - 1) + ( - 8) = - 9 ,2 + [( - 3) + ( - 8)] = 2 + ( - 11) = - 9 ,所以[2 + ( - 3)] + ( - 8) = 2 + [( - 3) + ( - 8)] 。
2.提出问题:通过这两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 + b = b + a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 + b)+c = a+(b + c) 。
3.用生活实例解释运算律
比如,你去超市买东西,先买了一本笔记本3元,又买了一支笔5元,和先买笔5元,再买笔记本3元,最后花费的总钱数是一样的,这就体现了加法交换律。
再如,你有三个存钱罐,第一个存钱罐有2元,第二个有3元,第三个有5元。你可以先把第一个和第二个存钱罐的钱加起来,即(2 + 3)元,再加上第三个存钱罐的5元;也可以先把第二个和第三个存钱罐的钱加起来,即(3 + 5)元,再加上第一个存钱罐的2元,最终得到的总钱数是相同的,这体现了加法结合律。
(三)典型例题
例 1:计算( - 23) + 58 + ( - 17)
分析:观察式子发现-23和-17是同号,且它们的和为整数,可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解:( - 23) + 58 + ( - 17)
= [( - 23) + ( - 17)] + 58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 40 + 58
= 18
例 2:计算+ ( -) + ( - ) + ( + )
分析:式子中有同分母的分数,可先将同分母分数结合相加。
解:+ ( -) + ( - ) + ( + )
= [ ( -] + [( - +) ]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 +
= - +
= - +
= -
例 3:计算15 + ( - 19) + 18 + ( - 12) + ( - 15)
分析:式子中15和-15互为相反数,可先结合相加得0。
解:15 + ( - 19) + 18 + ( - 12) + ( - 15)
= [15 + ( - 15)] + [( - 19) + ( - 12)] + 18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0 + ( - 31) + 18
= - 31 + 18
= - 13
(四)针对训练
1.计算( - 11) + 8 + ( - 14)
解析:( - 11) + 8 + ( - 14) = [( - 11) + ( - 14)] + 8 = - 25 + 8 = - 17 。
2.计算 + ( - + + ( - )
解析: + ( - + + ( - )= ++(-)+(-)=1 + ( - 1) = 0 。
3.计算20 + ( - 15) + 16 + ( - 20)
解析:20 + ( - 15) + 16 + ( - 20) = [20 + ( - 20)] + ( - 15) + 16 = 0 + 1 = 1 。
(五)课堂检测
1.计算( - 3) + 4 + ( - 7) 的结果是( )
A. - 6 B. - 8 C. 6 D. 8
2.计算+ ( - ++ ( - ) 的结果是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1 + ( - 3) = 3 + 1
B. ( - 2) + ( - 5) = ( - 2) - 5
C. 0 + ( - 3) = 0
D. ( - 1) + 1 = - 2
4.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 2) + 3 + ( - 5) + 4 ,错误的是( )
A. [( - 2) + 3] + [( - 5) + 4]
B. ( - 2) + [(3 + ( - 5)) + 4]
C. ( - 2) + [3 + ( - 5) + 4]
D. ( - 5) + [(3 + 4) + ( - 2)]
5.某升降机第一次上升6米,第二次又上升4米,第三次下降5米,第四次又下降7米,这时升降机在初始位置的上方还是下方?相距多少米?升降机共运行了多少米?
(六)课堂小结
1.与学生一起回顾有理数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和结合律(a + b)+c = a+(b + c) 。
2.强调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要仔细观察式子中数的特点,合理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例如,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得0;同号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能凑整的数先相加等。
(七)布置作业(2 分钟)
1.教材课后练习题。
2.补充作业:计算( - 1.5) + 3.25 + 2.75 + ( - 5.5) ;已知a = - 3 ,b = 5 ,c = - 7 ,求a + b + c + ( - a) 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