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历史中考专题复习:近代的社会生活和科技文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历史中考专题复习:近代的社会生活和科技文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01 21:0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专题复社会生活和科技文化
一、张謇兴办实业
1.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弃官回乡,走上
“实业救国”的道路。
2.
创办的实业:(1)1899年,创办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南通大生纱厂建成投产。(2)1901年建成面粉厂和通海垦牧公司。(3)1903年,开办了轮船公司等。(4)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和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3.经济和教育主张:(1)重视维护国家主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民族利益,提倡在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2)提出了“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口号,即以实业养教育,以教育促进实业。
4.评价: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4
1.剪发辫: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绝大部分男子都剪掉了辫子。
2.易服饰:(1)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一律废止。新式服装如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起来。(2)服饰的变化,适应了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
3.改称呼:(1)在平等思想的影响下,叩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繁复的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继后又改为从西方传来的握手礼。(2)“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政治理想相同的人之间互相称“同志”。(3)在20世纪中叶以后,“同志”、“先生”逐渐成为民众间的一般称呼。(4)这些变化表明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等级观念。
三、思想文化
1.魏源:(1)在鸦片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间编成了《海国图志》,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该书主张设厂制造舰船、枪炮,学习西方养兵练兵的方法,培养掌握西方技术的人才,鼓励学习科学技术,改革以科举考试取士的制度,设立翻译馆,翻译介绍西方书籍。(3)《海国图志》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世界有重要作用。
2.严复:(1)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2)译述赫胥黎的《天演论》,介绍了进化论思想。(3)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认为中国若不求进步必然灭亡。(4)这些主张对当时救亡图存、变法维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四、教育
1.
科举制度的废除:(1)由于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考试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废除科举制度。(2)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2.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1)18
( http: / / www.21cnjy.com )98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2)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奉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弃官回乡、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著名企业家是
A.张謇
B.左宗棠
C.荣宗敬
D.周学熙
2.下列关于张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创办大生纱厂     
 B.主张引进外资
C.创建南通博物苑     
D.被誉为面粉业大王
3.《军警为行人剪辫》图中所反映的事件,应发生在
A.戊戌变法后
B.戊戌变法后
C.
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阐述这一生物界“优胜劣汰”法则的书是
A.《制碱》
B.《海国图志》
C.《狂人日记》
D.《天演论》
5.魏源写作《海国图志》一书的目的是
A.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介绍西方教育思想
D.宣传西方“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理论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张謇按照他
“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南通兴办实业的同时,还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
请回答:
(1)列举张謇在南通创办的实业及文化教育事业。
(2)你是怎样理解张謇的“父教育而母实业”这一思想含义的?
(3)毛泽东曾说过,对于张謇“我国人民不可忘记的”。你认为张謇的思想中,最值得记住的思想有哪些?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回答:
(1)在材料一中魏源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派别的意愿?这一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解决内忧外患,这一派别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派别的意愿?1898年6月,在这一派别的推动下,光绪帝下诏变法,这一变法史称什么?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材料三比材料一有了怎样的进步?
8.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欧风东渐,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詹天佑
②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礼节、称呼变化简表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变化
叩头
点头鞠躬、握手
称呼变化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1)据图①,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____________。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____。
(2)图②中电话机首先在中国哪个城市使用 电话发明于哪次工业革命时期
(3)随着清王朝被推翻,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一律废止。式样活泼、色彩绚丽的新式服装逐渐流行起来。服饰的变化,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图③、图④是两款新式服装,请分别写出其名称。
(4)表格中,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答案
1.A
2.D
3.C
4.D
5.B
6.(1)实业:①1899年,创办的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纱厂建成投产。②1901年建成面粉厂和通海垦牧公司。③1903年,开办了轮船公司等。文化教育:①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②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2)以实业养教育,以教育促进实业。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才,提高中国科学技术水平,才能改变中国民族工业落后的状况。
(3)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实业救国、科教兴国等爱国思想。
7.(1)主张学习外国的长处,用以抵抗外国侵略。
(2)洋务派;奕訢;洋务运动。
(3)维新派。百日维新运动。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答变官制、改革制度、政治变革等均给分。
8.(1)京张铁路;史蒂芬孙。
(2)上海;(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
(3)新式旗袍,中山装。
(4)国民的人格平等观念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封建等级观念。(符合题意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