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导入:
对于生活在深山里的姑娘们来说山就是世界。然而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留让小山村台儿沟和台儿沟的姑娘们尤其是香雪知道了山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在香雪和台儿沟的其他姑娘们在知道外面还有更精彩的世界时,她们各自关注的是什么呢?她们又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
哦,香雪
铁凝
诗意笔触展现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学习目标
1、 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2、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目录
01
02
03
04
作者背景
整体感知
文本研读
拓展延伸
ONE
作者背景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那份对新鲜事物天生的好奇,对美好发自内心的追求。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初,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当时代变革的号角吹响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的时候,又将会发生些什么呢?
作者简介
铁凝,原姓屈,女,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父亲是著名画家铁扬,原名屈铁扬,父为油画及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铁凝为长女。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
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
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
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另有小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学10余项。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文学常识
散文体小说,是指小说体裁和散文体裁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散文化了的一种小说,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即用散文的形式创作出的一种小说。
散文体小说不以具体的情节描写见长,甚至很少有情节描写,也没有更多的细节描写,这是小说接近散文的主要方面。
但作为小说,必须多多少少要有情节的安排,有些作品看似是散文,但人物是虚构的,事件也多以虚构为主,情节虽然比一般小说真实,但也是虚构,符合小说虚构的特征。
这类小说往往表现了作者的一种强烈感受,打破了小说的某些限制,自由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题目解说
《哦,香雪》是一篇散文体小说,写的是经过小山村台儿沟的一列火车,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哦”表示领会、醒悟,也包含有赞叹之意,“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天真烂漫、自尊自爱的少女。我们可以从这富有诗意的标题中体会到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倾注的赞叹、喜爱之情。
TWO
整体感知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那份对新鲜事物天生的好奇,对美好发自内心的追求。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初,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当时代变革的号角吹响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的时候,又将会发生些什么呢?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3、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1、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3、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4、“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THRRE
文本研读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那份对新鲜事物天生的好奇,对美好发自内心的追求。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初,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当时代变革的号角吹响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的时候,又将会发生些什么呢?
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这些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人物形象
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生活方面的)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学习方面的)
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她们有共性——向往现代文明(新生活)
但又有差异:凤娇等姑娘的关注点是山外人物质层面的生活方式,香雪关注的还有山外人的精神文化,她超越了一般姑娘,追求的是自尊,文明……(本质没有区别,只是层次不同而已)
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真纯、尊严、执著与坚毅。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香雪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2、鉴赏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分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1)第71自然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2)第74自然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3)第75自然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4)第76自然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1)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品味语言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2)老作家孙犁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你能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首先,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其次,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其三,小说的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小结
(1)叙述视角独特。
小说选取了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村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小说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
艺术特色
(2)全景描述中突出中心画面
小说的叙述结构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连缀。作者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深夜归来时的情景作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犹如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3)人物形象各具其美
小说塑造了“香雪“这一至纯、至真、至善、至美而又自尊上进的山村女孩形象。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各具其美,并有力地衬托了香雪的形象。纯朴、勇敢、泼辣的凤娇有着一颗渴望了解外界的心,她对物质的渴求,也是对新生活的一种纯朴的向往,她有力地衬托了香雪清纯、朴实的形象,并突出了小说渴望现代文明的主题。“北京话”在列车上对香雪的关照,衬托了香雪的与众不同。矿冶学院女生对香雪的慷慨,突出了香雪的追求。香雪爹娘的勤劳,姑娘们之间的友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美好氛围。
(4)抒情意味浓厚,充满诗情画意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散文体短篇小说,其特点在于纯净的诗情和隽永的意境。散文体小说不将重点放在情节的构造上,而着重写人,写人的内心世界,写人的美好。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如水晶的眼睛、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天真烂漫的笑声,这些构成了小说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此外,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都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是那段香雪夜行的情节,香雪的心理、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般,动人心弦。
FOUR
拓展延伸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那份对新鲜事物天生的好奇,对美好发自内心的追求。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初,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当时代变革的号角吹响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的时候,又将会发生些什么呢?
铁凝名句
一旦向往,便锲而不舍地追求。——铁凝《生命与和平相爱》
不过你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能用钱买到的东西都是便宜的。——铁凝《大浴女》
我们都太喜欢等,固执地相信等待永远没有错,美好的岁月就这样一日又一日被等待消耗掉。
——铁凝《珍重身上衣》
假若人生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街上的每一处细小的风景。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愿意把这短梦做的生机盎然。
——铁凝《长街短梦》
过去的事情来不及衡量是否幸福,将来的事情没必要揣测是不是幸福,所以,在你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能想到的幸福,就是用心享受面前的好茶……
——铁凝《幸福就在此刻》
铁凝名句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铁凝《怀念孙犁先生》
今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不断加深,我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我们的物质要求也一再地扩大,虽然我愿意赞美高科技带给人类所有的进步和财富,但我还是要说,以财富和物质积累为核心诉求的变革,不能仅仅成为一种去伦理、去道德、去乌托邦的世俗性技术改革。巨大的物质力量最终并不是我们生存的全部依据,它从来都该是更大精神力量的预示和陪衬。这两种力量会长久地纠缠在一起,互相依存难解难分。它们彼此对立又相互渗透,构成了我们内在的思想紧张。而文学要探究的领域,也应该包括这种紧张。
——铁凝《山中少年今何在——关于贫富和欲望》
谢君一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