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综合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
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1.班级开展以“探寻龙文化”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摘抄的文字资料,按要求完成(1)~(5)题。
①龙是中华民族dú tè的文化标识,龙文化yuán yuǎn liú cháng。màn bù在龙文化的殿堂,仿佛置身于奇妙的世界,那里miáo huì的龙xíng tài万千。商周的龙神密莫cè,春秋战国的龙变化多duān……建筑、fú shì中有行龙纹、云龙纹等图案,民俗中有舞龙灯、赛龙舟等活动,文学作品中有龙fèng呈祥、龙吟虎xiào、龙马精神等成语。
②新时代,龙的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天行健,______________”,一代代中国人正是在这样的精神传承中开拓创新、拼博奉献。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
dú tè(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màn bù( )
miáo huì( ) xíng tài( ) cè( ) duān( )
fú shì( ) fèng( ) xiào( )
(2)在资料中的横线上,将名言补充完整。
(3)资料中,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修改符号,在文中修改。
(4)同学们不认识资料中的“赋”字,可以借助字典,采用 查字法知道“赋”字的读音。资料中“赋”的意思是 (填序号)。
赋 (上对下)交给:~予。 旧时指农业税:田~丨~税。 作(诗、词)~诗一首。
(5)关注标点符号,展开想象,补写下面这段文字。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图案:
二、选择题
2.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荷(hé) 遭殃(yāng) 屏息凝视(bǐng) 枝折花落(shé)
B.澎湃(bài) 倘若(tǎng) 琥珀(pō) 可恶(wù)
C.徜徉(cháng) 倔强(jiàng) 解剖(pōu) 黝黑(yǒu)
D.一刹那(shà) 窥伺(sì) 开辟(pì) 乒乓(pīn)
3.同学们读的这些句子中,加点部分所表达的感情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操场上活蹦乱跳,把大家都逗乐了。
B.敌人盯着眼前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露出了狐狸般狡猾的笑容。
C.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D.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4.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言,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连续阴雨,所以运动会延期举行。
B.嘉祥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C.联欢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
D.我永远不能忘记同学们的帮助。
三、填空题
5.背一背课文,再填空。
(1)诗词的意味无穷,在诗词中,我们可以领略美妙的画面,“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 菜花稀”;可以赞叹诗人高洁的志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 满乾坤”;可以体会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 时,她在丛中笑”。
(2)这些事——是永不 的回忆:月明的园中, 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3)少年不知 苦,老来方知 迟。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①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②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③士人④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⑤。以至昼(zhòu)夜忘寝(qǐn)食,惟(wéi)读书是务。自幼所作⑥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②[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③[闾里]乡里。④[士人]读书人。⑤[抄录]抄写。⑥[作]写。
6.照样子,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放弃) 太白感其意。(感动)
胤恭勤不倦( ) 家贫无资( ) 下笔已如成人( )
7.借助注释,写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2)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8.两则古文让你体会到车胤和欧阳修有哪些相同的精神?用“√”选出。
不怕艰苦( ) 勤奋好学( ) 坚持不懈( ) 舍己为人(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题目。
《猫》片段
①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②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 )无( ),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9.文中括号按顺序应该填写( )和( )。
10.如果把直线句子改成“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好不好?为什么?
11.波浪线句子和“说他贪玩,的确是,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相比加了语气词,表达效果上带来的变化是:
12.猫性格的古怪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阅读《班长的绝活儿》,回答问题。
班长的绝活儿
①班委选举结束了,张鹏(péng)很不服气,他觉得自己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管理能力都不比新任班长王彬逊色,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同学选了王彬。
②这天早上,戴小可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王彬跟前,说:“班长,孙章君和王萌(méng)打起来了!”王彬连忙跟戴小可跑出教室。孙章君可是个刺儿头,不好惹,往他枪口上撞,绝对是自讨苦吃。张鹂这样想着也跑出去。想看看王彬有什么绝活儿。
③操场上,孙章君好像一只发怒的刺猬,把王萌狠狠地按在地上。王彬拨开围观的同学,俯下身子,用力地把孙章君拉开。孙章君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指着王彬吼道:“你别狗拿耗(hào)子——多管闲事!“王萌是不是做了不对的事情?如果是,我先代他向你道歉。”王彬并没有问他们为什么打架,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孙章君的怒火瞬间消了不少:“我在操场打球,他撞了我居然不道歉!班长,你说这样做对吗?”“王萌做得确实不对,但无论发生什么事,不能通过沟通解决吗?大家能在同一个班是难得的缘分,找个时间你们俩好好聊聊把事情说开就好了。”王彬很讲究以理服人。“嗯!”孙章君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围观的同学对王彬露出崇拜的神情,这可是第一次有人把孙章君说服了。
④中午,王彬吃完饭回到教室,想从课桌里取书,却看到一条仿真蛇。他稍微有些惊慌,但好像想到了什么,马上镇定了。王彬把仿真蛇拿到孙章君面前,说:“这是你的玩具吧?还给你。”
⑤这时,他惊讶地发现孙章君的饭盒里只有两个馒(mán)头和一点咸菜。其实,王彬一直对孙章君的好胜、冷漠感到奇怪。他了解情况,得知孙章君家条件很不好,而且他妈妈患(huàn)有心脏病。王彬心里默默做了个决定。
⑥周末,王彬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去了孙章君家,将学校和同学们的爱心捐(juān)款送到孙章君妈妈手中。孙章君买菜回来,看到小小的屋子里站满熟悉的同学,王萌也在其中,顿时手足无措。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心里筑起的高墙坍塌了。张鹏心服口服,一脸崇拜地看着王彬,对这位班长默默称赞。
13.先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成语,再用换词的方法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傲慢的气势逼人。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逊色: (换个词解释) 镇定: (换个词解释)
14.读相关的段落,简要概括班长王彬所做的事情。
段落 班长王彬所做的事情
②③
④
⑤⑥
15.找句子,写句子。
(1)“孙章君可是个刺儿头,不好惹”,找出文中形象表达这个意思的比喻句,
并抄写:
(2)仿照下面的句子,描写爸爸或妈妈在厨房里的一组连续动作。
王彬拨开围观的同学,俯下身子,用力地把孙章君拉开。
16.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张鹏对王彬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再结合你从对王彬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到的人物特点说说这样变化的原因。
六、书面表达
17.习作。
我们正慢慢长大,在成长过程中也学会了做很多事情。你学会的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把它填在横线上,把你学做这件事的经历、体会写清楚。
要求:①题目:我学会了_______。②能够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心情变化写清楚。③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文中不能出现有关班级、学校、姓名等真实信息。④字数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答案 C B D
1.(1) 独特 源远流长 漫步 描绘 形态 测 端 服饰 凤 啸
(2)君子以自强不息
(3)
(4) 部首 ①
(5)示例:有的龙蜿蜒盘旋,仿佛要腾空而起;有的龙相互缠绕,似乎在嬉戏玩耍。
【详解】(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源”“漫”“端”“服”“啸”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
书写时注意“强”“息”的正确写法。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第①段错别字:“神密莫cè”中的“密”应为“秘”。
第②段错别字:“拼博”中的“博”应为“搏”。
(4)本题考查查字典和词语理解。
部首查字法是根据汉字的部首来查字的一种方法。是在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和释义的情况下用此种方法。结合题干我们不认识“赋”字的读音,可知用“部首”查字法。
结合第②段“龙的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的意思:给龙的精神加入了新的内涵。可知,“赋予”的意思是:指给予、交给。“赋”的意思是:(上对下)交给。
故选①。
(5)本题考查补充句子和标点符号。
例句中冒号提示下文将具体描述“龙图案”的细节 ,可知例句采用 “总写 + 分写”结构,补写时通过多个并列分句展开描述龙图案。
示例: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图案:有的龙腾云驾雾,翱翔九天;有的龙戏珠弄浪,翻江倒海;有的龙昂首嘶鸣,威风凛凛;还有的龙交颈缠绵,温情脉脉。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重荷(hé)——(hè);
B.澎湃(bài)——(pài),琥珀(pō)——(pò);
D.一刹那(shà)——(chà),乒乓(pīn)——(pīng);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A.这句话把小明比作小猴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他的活泼有趣,把大家逗乐,“小猴子”含褒义的感彩。
B.这句话把敌人比作狐狸,生动形象地写出他的狡猾,“狐狸”含贬义的感彩。
C.这句话把鹅比作净角,生动形象地写出鹅的步调从容,“净角”含褒义的感彩。
D.这句话把雨来比作小鸭子,生动形象地写出雨来的淘气可爱,“小鸭子”含褒义的感彩。
综上可知,选项B与其他三句的感彩不同。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关联词搭配不当。“虽然”与“所以”不能搭配使用,应改为“因为……所以……”。结合语句前后因果关系,修改:因为连续阴雨,所以运动会延期举行。
B.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夏天”是季节,不能是“地方”,应调整主语或宾语。修改:夏天的嘉祥是个美丽的地方。
C.搭配不当。“舞姿”不能与“回响在耳边”搭配,应分开描述。修改:联欢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还浮现在我的眼前,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
故选D。
5. 雪白 清气 山花烂漫 漫灭 藤萝 勤学 读书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名言警句、名篇名句理解和默写。
(1)书写时注意“雪”“清”“漫”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漫”“藤”“萝”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勤”“读”的正确写法。
6. 疲倦 贫穷 如同 7.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书本。 (欧阳修)就近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阅读。 8.不怕艰苦(√) 勤奋好学(√) 坚持不懈(√)
【导语】这两篇文言文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了古代寒门学子的勤学精神。《囊萤夜读》以“练囊盛萤”的意象,生动刻画了车胤克服物质匮乏的治学态度;《欧阳修苦读》则通过“荻画地”“借书抄录”等细节,立体呈现了欧阳修自幼的求知热忱。两文皆采用白描手法,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在“家贫”的共同背景下,以不同视角诠释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永恒主题,为后世树立了励志典范。
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胤恭勤不倦:车胤恭敬勤勉、学习不知疲倦。倦可组词:疲倦。故“倦”的意思是疲倦。
家贫无资:家境贫寒,没有钱财供他读书。贫可以组词:贫穷。故“贫”的意思是贫穷。
下笔已如成人:下笔就如同成年人的水平。如组词:如同。故“如”的意思是如同。
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1)则:就。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用……来。所以句子的意思为:夏天的夜晚,就用白色薄绢做成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用来照亮书本。
(2)就:到。闾里:乡里。士人:读书人。之:代词,代指书。所以句子的意思为: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
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由原文“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可知,车胤家贫无油,用萤火照明读书;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无书,借抄苦读。体现了两者不怕艰苦、勤奋好学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
《囊萤夜读》:车胤恭敬勤勉、学习不知疲倦,知识渊博且通晓很多学问。他家里贫穷,常常没有灯油照明,夏天的夜晚,就用白色薄绢做成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用来照亮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财供他读书。他的母亲郑氏用荻草秆在地上写字,教他读书写字。(欧阳修)诵读了很多古人的篇章。等到他年龄稍大一些,家里没有书可读,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写下来。就这样他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只把读书当作最重要的事情。他从小写的诗赋文章,下笔就如同成年人的水平。
9. 忧 虑 10.不好。“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通过双重否定,强调猫抓老鼠的坚定态度;“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语气平淡,弱化了猫的尽职与执着,原句更具感染力。 11.语气更亲切,像是在和读者聊天。 12.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行为的矛盾性:有时老实乖巧睡大觉,有时贪玩离家一天一夜,有时又极其尽职地长时间等老鼠。
【导语】《猫》片段以“古怪”为核心,通过对比手法展现猫的多面性。老实与贪玩、贪玩与尽职的矛盾行为,凸显其性格反差。口语化表达搭配“非……不可”等句式,既显亲切又强化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猫的喜爱,短短两段便将猫的鲜活形象与作者的独特观察展现得淋漓尽致。
9.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文中第②段描述猫“老实”的状态时,提到“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 )无( ),什么事也不过问”。这里需要填入的是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猫悠闲自在、没有烦恼的样子。结合日常积累和语境可知,该成语为“无忧无虑”,指没有任何忧虑,符合猫睡大觉时不问世事的状态。
故填“忧”和“虑”。
1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先分析原句“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和改后句子“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的句式特点,原句采用双重否定句式,改后句子为一般肯定句式。接着对比两者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从语气强弱、情感表达等方面思考,结合文中语境分析哪种句式更能体现猫的性格特点,进而判断改写是否合适。
示例:不好。原句“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用双重否定,语气更强烈,更能突出猫抓老鼠时的决心和尽职;改成“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语气变弱,无法充分体现猫的执着,削弱了表达效果。
1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先明确波浪线句子与对比句的差异在于有无语气词,接着分析语气词(如“啊”“呢”等)在句中的作用,思考其对句子语气、情感表达及与读者互动性的影响,结合语境判断加语气词后在亲切感、情感浓度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得出表达效果的不同。
示例:加语气词后,句子语气更口语化、更亲切,增强了情感的抒发,让表达更具感染力,仿佛作者在与读者自然交流,凸显对猫贪玩的嗔怪与喜爱。
1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
先通读文段,定位到描写猫性格古怪的段落(第①②段),从中提取体现“古怪”的关键信息,即猫在不同行为上的矛盾表现,如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等,将这些矛盾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答案。
示例: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老实时成天睡大觉,贪玩时出走一天一夜不回家,尽职时屏息凝视几个钟头等老鼠。
13. 盛气凌人 漫不经心 比不上 沉着 14. 劝说孙章君通过沟通解决王萌撞人不道歉的问题。 把在课桌里发现的仿真蛇还给孙章君。 组织全班同学去孙章君家并将爱心捐款送给孙章君妈妈。 15. 操场上,孙章君好像一只发怒的刺猬,把王萌狠狠地按在地上。 爸爸走进厨房,挽起袖子,打开水龙头,冲洗着蔬菜,随后拿起锅铲,将油倒入锅中,等油热了就把蔬菜放进去翻炒。 16.张鹏很不服气,他觉得自己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管理能力都不比新任班长王彬逊色,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同学选了王彬。
张鹏心服口服,一脸崇拜地看着王彬,对这位班长啧啧称赞。
示例:王彬处理同学打架时以理服人,归还孙章君玩具,关心孙章君家庭并组织捐款,他的能力、善良、有爱心等特点让张鹏心服口服。
【导语】《班长的绝活儿》是一篇展现学生干部领导智慧的校园故事。文章通过对比手法,以张鹏的视角凸显班长王彬的人格魅力。王彬处理冲突时展现“以理服人”的沟通艺术(③段),面对恶作剧表现出情绪管理能力(④段),更通过深入了解同学困境、组织爱心行动(⑤⑥段),体现了共情力与行动力。文中“刺猬”“高墙”等比喻生动,人物塑造由表及里,最终完成从能力认可到人格钦佩的升华,传递了“真正的领导力源于真诚关怀”的教育理念。
1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结合第③段“孙章君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可知,句中“盛气凌人”指傲慢的气势逼人;结合第③段“孙章君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可知,句中“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的意思。
结合第①段“不比其他任班长逊色”可知,句中“逊色”是比不上,有差距的意思。所以换词可以是“比不上”或“差劲”。
结合第④段“他稍微有些惊慌,但……镇定了”可知,句中“镇定”指从惊慌中恢复平静、不慌乱,所以换词可以是“镇静”或“冷静”。
14.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阅读第②③段内容可知,这两段主要讲王彬跑去拉开打架的两人,并讲道理调解矛盾。因此可概括为:调解孙章君和王萌的打架事件。
阅读第④段内容可知,本段主要讲王彬在自己的课桌里发现仿真蛇,虽然有点怕但很快冷静下来,并把它还给孙章君。因此可概括为:发现并归还孙章君的仿真蛇。。
阅读第⑤⑥段内容可知,这两段讲王彬了解到孙章君家庭困难后,周末组织全班捐款并送到他家,帮助他感受集体温暖。因此可概括为:组织同学帮助孙章君家庭。
15.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和仿写句子。
(1)结合第③段“操场上,孙章君好像一只发怒的刺猬,把王萌狠狠地按在地上。”可知,句中把“孙章君”比作“刺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孙章君打架的样子“好像一只发怒的刺猬”,用发怒的刺猬比喻他不好惹的样子,非常形象。
(2)仿写要求用几个连续的动词描写人物动作。原文例子用了“拨”、“俯”、“拉”三个动词。仿写时需选择厨房场景中连贯的动作描写爸爸或妈妈在厨房里的一组连续动作。
示例:妈妈系上围裙,打开冰箱,拿出鸡蛋,熟练地打在碗里搅拌起来。
16.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第①段“张鹂很不服气…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同学选了王彬。”可知,刚开始,张鹏对王彬很是不服气;结合第②段“想看看王彬有什么绝活儿。”可知,张鹏对王彬不信服;结合第⑥段“张鹏心服口服,一脸崇拜地看着王彬,对这位班长默默称赞。”可知,最后张鹏对王彬很是非常佩服。
结合自己从对王彬语言、动作等描写,说说变化变化的原因。语言表达通顺合理即可。
示例:张鹏态度变化的原因是看到了王彬出色的表现。王彬调解打架时以理服人(语言描写:“王萌做得确实不对,但无论发生什么事,不能通过沟通解决吗?”),能说服难缠的孙章君;发现同学困难后主动关心并组织帮助(动作描写:组织捐款;心理描写:“王彬心里默默做了个决定”)。这些都展现了王彬作为班长的领导才能、沟通能力和关心同学的品质,让张鹏(张鹂)从开始的“不服气”变成了最后的“心服口服”。
17.例文: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当爸爸把崭新的自行车推到我面前时,我的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银色的车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红色的车身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我既兴奋又害怕,双手紧紧抓住车把,手心全是汗。
刚开始练习时,爸爸在后面扶着后座。我歪歪扭扭地蹬着踏板,车轮像喝醉酒似的左右摇摆。“眼睛看前面!”爸爸的提醒让我回过神来。可就在我稍微找到平衡感时,爸爸突然松手了,我连人带车摔进了路边的草丛里。膝盖火辣辣地疼,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第三天傍晚,我鼓起勇气再次尝试。这次我学会了先用一只脚蹬地滑行,感受平衡。渐渐地,我能保持两三秒不倒了。突然,在夕阳的余晖中,我发现自己已经蹬着踏板前进了好几米!风从耳边呼啸而过,我的心像小鸟一样快要飞起来。
现在每当我骑着自行车穿过林荫道,总会想起那个夏天。原来成长就像学骑车,需要跌倒的勇气和再来的决心。车轮转动的每一圈,都记录着我战胜恐惧的喜悦。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这是一篇以“我学会了______”为题的成长类记叙文,要求学生选取一件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审题时需注意三点:一是必须围绕“学会”这一核心,展现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二是要写出真实的心情变化;三是要避免出现真实个人信息,符合考场作文规范。
二、立意。
本文的立意应着眼于通过具体的生活技能学习过程,展现儿童成长中的自我突破和收获。好的立意应当既写出学习技能的外在过程,又能体现内在的心理成长,最好能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长感悟,如“坚持就是胜利”“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积极向上的主题。
三、写作思路。
开头:可采用场景描写法直接切入学习场景,或使用悬念法引出学习内容。要点明学习这项技能的起因,并通过环境或物品描写营造氛围,自然引出下文。
中间:应当按“尝试——失败——再尝试——成功”的基本结构展开。每个阶段都要配合相应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特别是要详细刻画遇到困难时的表现和克服困难的方法,通过具体的细节展现学习过程的曲折。
结尾:可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学会前后的变化,或者用感悟式结尾提炼成长收获。最好能将这项技能的学习体验升华到更普遍的成长道理,但要注意避免说教,应当通过具体感受自然引出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