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综合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30 16:3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综合试题 2024-2025学年
下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一、根据语境写词语
1. 亲爱的少年,在骄阳似火的盛夏,我们迎来了离别时光。此刻,老师心中充满骄傲和①zàn xǔ ,祝福你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②juàn liàn 之情如春风拂面,③zūn zhòng 之意似秋水长流,如今你们④xiōng yǒu chéng zhú ,怀揣梦想,即将奔向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我们⑤yóu zhōng 地感谢这五年时光,它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滋润我们的心灵,记录我们的成长!愿我们都能在未来的道路上,熠熠闪光,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私自(zī) 签字(qiān) B.徘徊(huí) 随意(suí)
C.调度(diào) 承认(chéng) D.旖旎(ní) 侵犯(qīn)
3.下列词语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灯塔 航行 繁忙 手疾眼快 B.特殊 由衷 尊重 一针见血
C.肢体 仪态 胸膛 养尊处优 D.格局 威严 熟练 越越欲试
4.下面一段话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是(  )
俺家的酒,(  )是村酒,(  )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唤做“三碗不过冈”。
A.因,故,因此 B.虽,却,因此
C.虽,却,且 D.因,故,且
三、填空题
5.古诗阅读。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中,“ ”和“夜”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让我们感受到了村庄儿女不分日夜耕织,一片繁忙的场景。后两句诗“ , 。”描写了乡村儿童模仿大人劳作时的天真可爱。
(2)下面根据《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创作的画是( )。
A. B. C.
四、语言表达
6.跟着古诗去旅行,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感受“① ,孤城遥望玉门关”的苍茫边塞。
感叹“三万里河东入海,② ”的壮丽山河。
吟诵起“③ ,小人长戚戚”“④ ,小人喻于利”的名句。
领略“⑤ ,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烟波浩渺。
惜叹“⑥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离别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
请阅读下列两篇短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①曰:以子之矛陷②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①或:有的人。②陷:刺破。
7.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其人弗能应也”中的“弗”读音为“fú”。( )
(2)“吾盾之坚”与“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中,三个“之”字的意思一样。( )
8.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1)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2)其人弗能应也。( )
(3)不可同世而立。( )
9.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个 句(A.反问句;B.疑问句)【填序号】,借助注释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 ? 故事中围观者的思考是:楚人的矛如果赢,则说明 ;若盾赢,则说明 ,这样的“矛”和“盾”是不能同时存在的。(5分)
六、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②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③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拔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选自《草船借箭》
10.仔细阅读选文,按顺序给借箭过程排序。
①再次受箭 ②绳索连船 ③靠近曹营 ④掉转船身 ⑤排船受箭
(②)( )(⑤)( )( )
11.选文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你觉得第四十六回的回目最可能是( )
A.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B.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C.诸葛亮大破魏兵,司马懿入寇西蜀 D.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12.京剧的脸谱往往能识人忠奸邪恶,请根据脸谱颜色及特征给曹操配上恰当的脸谱。( )
A.红色(忠勇、侠义) B.粉色(忠厚、正直)
C.白色(多疑、奸诈) D.绿色(勇猛、暴躁)
13.选文中画线句子采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和 ,从“笑”字体会到诸葛亮当时心里是这样想的: 。
现代文阅读:看看身边的“高手”。(16 分)
高手
①老刘家附近有一个自行车修理摊,摊旁停着一辆用来装工具的破旧平板车,车上放着一副脏兮兮的象棋,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
②常有人围着平板车玩象棋。 老刘棋艺不精,羞于和别人交手,一有闲工夫就在旁边看。
③老刘从没见过修车人下棋,他埋头修车,没车可修就蹲着默默地看着大街,那满额头的沧桑让老刘想到这条街的历史。也许这人根本不会下棋,只是拿来给别人玩,或为了招徕顾客。
④一天,老刘看见平板车旁围着一群人,吵闹得很。 走到跟前,一群十七八岁的小青年和一群常来下棋的中年人战况正酣。青年们兴高采烈,中年人个个一脸严肃,一看阵势就是两个阵营。棋盘上,青年那边棋势占优,就一个小青年在下,一副 (1) 又满不在乎的样子,看来棋艺不一般;中年人这边,一个四十多岁的红脸汉子在下,其他人支招儿,但每走一步都陷入对手的圈套,红脸汉子气得脸红筋胀,最终,败下阵来。
⑤接着,红脸汉子又输了两盘,歇了手,往旁边让:“谁上?”没有应声。 青年们 (2) 地说着刚才那盘棋怎么把对手杀得惨,这让人更憋闷。
⑥这时,修车人挤进来,低着头边摆棋子边说,我玩一把。估计他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这青年的厉害。老刘觉得看这样的人输棋,实在太没意思了。
⑦下棋的时候,修车人压根不听别人的指点,也不管青年们怎么闹腾,只管埋头慢吞吞走自己的。 有时他这边危急了,看一眼,依然慢吞吞地走,还有闲心去吃一个毫无用处的边卒。老刘心里叹息:唉! 典型的臭棋篓子!
⑧在一次平淡的兑棋过后,小青年们 (3) 地喊起来:“我们比他少了一个大子儿!”他们眼睛开始发绿,盯着棋盘。这下老刘心里可踏实多了,能把这群小青年逼到这份儿上就是一大进步。
⑨没走几步,修车人这边又陷入险境,旁边的中年人们开始跺脚、埋怨,修车人依然慢吞吞地走棋。在小青年步步紧逼时,有人来修车。修车人说:“这就完了。”话音落地,他用力把一个棋子拍在棋盘上,挤出人群去。人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小青年哀叹道:“完了! 遇上高手了!”短暂的沉默后,小青年不服气地重新摆棋,要跟修车人再较量一把。修车人埋头盯着手里的活儿,头也不回:“摆上。”他边修车边指挥围观的中年人替他走棋子,内行人管这叫“盲棋”,这可是只有顶尖儿的高手才有的能耐。 围在平板车旁的人个个都屏息静气。这一盘下得很快,没几个回合,小青年稀里糊涂就输了。老刘心里不由得惊叹:嘿! 看不出来,真是高手啊!
⑩小青年们在沉默中散去,中年人们满意地离开…
(有删改)
14.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15.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词语,填写到文中的横线处。(填序号)
(1) (2) (3)
A.眉飞色舞 B.胸有成竹 C.惊慌失色
16.文中第⑨自然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是对修车人的 描写和 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修车人 。
17.文中第⑨自然段中“围在平板车旁的人个个都屏息静气”一句是对周围人的描写,能否删去? 为什么?
18.读完文章后,你认为文中真正的“高手”是谁? 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七、书面表达
19.“特别”的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道彩虹,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使人感怀。请以“特别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要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选取你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把当时情景和自身感受真实地写下来,重点部分写具体。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答案 C D B
1. 赞许 眷恋 尊重 胸有成竹 由衷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赞”“眷”“尊”“胸”“衷”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私自(zī)——zì;
B.徘徊(huí)——huái;
D.旖旎(ní)——nǐ;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
D.越越欲试——跃跃欲试。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对题目给出的句子进行分析可知,“俺家的酒,(  )是村酒,(  )比老酒的滋味。”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家的酒是普通的村酒,但它的味道比老酒还好。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虽……却……等。因此,第一空和第二空选“虽……却……”。“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唤做‘三碗不过冈’。”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客人喝三碗就会醉,所以这个酒被称为“三碗不过冈”。 这里需要一个表示结果的词:“因此”或“所以”。所以,第三个空选“因此”。由此可知答案正确的顺序是:虽,却,因此。
故选B。
5. 昼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C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及理解。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代诗人范成大,全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意: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昼出耘田夜绩麻”以“昼”与“夜”的昼夜交替,勾勒出村庄儿女白天下田除草、夜晚搓麻纺线的连轴劳作,时间词的对比强化了农忙时节的紧张与辛劳,展现了农家生活的质朴与坚韧。后两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则笔锋一转,通过儿童模仿大人种瓜的稚拙动作,以“未解”与“学”的反差,既暗含对农人代代传承的勤劳精神的赞美,又以童趣盎然的画面冲淡劳作的艰辛,形成质朴与天真的诗意交织,生动呈现了乡村生活的本真之美。
(2)根据《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可以逐项分析对应的图片:
A.这幅图中,可以看到一个儿童正在油菜花地里追逐着蝴蝶,蝴蝶飞入菜花中无处寻找。这与诗句中“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描述不符。
B.这幅图中,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吹着竹笛悠闲地回家,这与诗句中描述的村庄儿女不分昼夜地劳作的情景不完全吻合。诗句强调的是农耕和纺织的静态劳作,而这幅图更多地表现了一种动态的活动。
C.这幅图中,有两个孩子正在树荫旁边锄地种秧苗,这与诗句中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相呼应。描绘了儿童在模仿大人进行种瓜种豆的情景,同样体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故选C。
6. 青海长云暗雪山 五千仞岳上摩天 君子坦荡荡 君子喻于义 绿遍山原白满川 故人西辞黄鹤楼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及理解。
①书写时注意“海”“暗”“雪”的正确写法;
②书写时注意“仞”“岳”“摩”的正确写法;
③书写时注意“君”“坦”“荡”的正确写法;
④书写时注意“喻”“于”“义”的正确写法;
⑤书写时注意“遍”“满”“川”的正确写法;
⑥书写时注意“辞”“鹤”“楼”的正确写法。
7. √ × 8. 称赞 不 存在 9. B 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楚人的矛很锋利 楚人的盾很坚固
【导语】这篇《自相矛盾》以简洁的寓言形式,生动展现了逻辑矛盾的核心问题。楚人夸耀盾与矛的极端言辞,形成无法调和的悖论,最终陷入无言以对的窘境。文章语言凝练,对话犀利,“弗能应”三字精准刻画出人物尴尬。通过日常交易场景,深刻揭示了绝对化表述的荒谬性,具有普遍警示意义。结尾“不可同世而立”的论断,既点明主旨,又赋予哲理深度,堪称古代寓言的典范之作。
7.本题考查字音、字义。
(1)“其人弗能应也”中的“弗”读音为“fú”,意思是:不。说法正确;
(2)吾盾之坚,之——的;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之”字是作为结构助词使用的,用于连接词组,表示它们的关系。说法错误。
8.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结合句子“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的意思是:(他)称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在这里“誉”是楚人对自己的盾进行夸赞,所以是“称赞、夸耀”的意思。
(2)其人弗能应也:那个人便无法回答了。弗:否定词,不。
(3)不可同世而立:矛与盾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上。立:存在。
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结合画线句子,“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这是一个疑问句,故选B,或:有人;以:使用;用。子:您,对人的尊称。何如:怎么样。句子意思为: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结合自己的思考,写出围观者的想法,如:楚人的矛如果赢,则说明楚人的盾不是什么东西都穿不透的,不够坚固;若盾赢,则说明矛不是什么都能穿透的,不够锋利。
【点睛】参考译文:楚国有个卖盾又卖矛的人,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那个人便无法回答了。无法被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10. ③ ④ ① 11.A 12.C 13.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曹操生性多疑,这样的天气我们来,我断定他不敢出来
【导语】《草船借箭》选段以精妙的叙事节奏与人物刻画,将智谋博弈浓缩于江面迷雾之中。诸葛亮“绳索连船”“一字摆开”的战术布局,既显军事谋略,又暗合天文气象,展现出对天时地利的精准把控。曹操“不轻易出动”的谨慎与“箭如雨下”的应对,形成戏剧张力,既衬托诸葛亮料敌之准,又暗讽曹军机械武勇。鲁肃的“吃惊”与诸葛亮的“笑”形成鲜明对照,以神态细节凸显智者胸有成竹的从容。全段通过“雾”这一核心意象,将虚实相生的心理战具象化,箭雨纷飞间尽显运筹帷幄的东方智慧,堪称古典叙事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及故事线索。
借箭过程遵循“连船布局—逼近佯攻—调转受箭”的战术逻辑。文中第②③自然段诸葛亮先以“绳索连船”(②)构建移动箭靶,借大雾掩护“靠近曹营”(③);随后“排船受箭”(⑤)时通过擂鼓呐喊制造进攻假象,诱使曹军万箭齐发;待一侧船身箭满后“掉转船身”(④)让另一侧继续受箭,形成“再次受箭”(①)的完整循环。整个过程紧扣“雾”的掩护与“箭”的收集,以动态船阵变换实现智取,展现了诸葛亮对天时、地利、人心的精准把控。正确排序:②—③—⑤—④—①。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及名著回目。
A.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上半句指诸葛亮以草船借箭的奇谋,下半句关联赤壁之战中黄盖诈降的苦肉计。
B.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聚焦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周瑜火攻曹军的经典战役。
C.诸葛亮大破魏兵,司马懿入寇西蜀——涉及诸葛亮北伐与司马懿对战的后期情节。
D.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前半为曹操赤壁前的宴乐,后半为诸葛亮与周瑜的智斗。
选文核心为诸葛亮利用大雾,以草船诱敌射箭的“借箭”奇谋,文中“绳索连船”“擂鼓呐喊”“箭如雨下”等细节直接呼应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而曹操谨慎下令射箭、鲁肃惊慌与诸葛亮谈笑的对照,更凸显此计的出其不意。其他回目或关联赤壁之战整体,或涉及后续北伐,均与选文内容不符。
故选A。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曹操在第③自然段中下令“不要轻易出动”“拔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既显其谨慎多疑,又暗含对诸葛亮计谋的误判,恰合京剧白脸“多疑、奸诈”的典型特征。文中“雾大必有埋伏”的推断虽显谋略,却反衬其因过度猜忌而落入圈套,与白色脸谱所象征的阴险狡诈高度契合。其他颜色如红色(忠勇)、粉色(正直)与曹操形象不符,绿色(暴躁)虽部分符合其性格,但不及白色精准体现其权谋与猜忌的本质。
故选C。
1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及人物形象分析。
选文中画线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从“笑”字可体会到诸葛亮此刻的从容与自信:他深知曹操多疑的性格(第③段曹操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印证了这一点),料定曹军必因大雾不敢贸然出兵,只会以箭雨防御,从而落入自己“借箭”的圈套。这一“笑”既暗含对曹操心理的精准把控,又流露出成竹在胸的智谋与潇洒气度,生动刻画出诸葛亮运筹帷幄、举重若轻的形象。示例:
从“笑”字中,我体会到诸葛亮当时心里是这样想的:曹操生性多疑,如今江上雾大,他看不清虚实,必定不敢贸然出兵,只会用箭阵防御。我只需将船靠近水寨,诱使曹军放箭,便能轻松“借”得十万支箭,既完成了任务,又保全了军士安全,真是妙计!
14.轻视
慢吞吞地下棋 惊叹 15. B A C 16. 语言 动作 棋艺高超,平静而从容地应对一切 17.不能删去。这是对周围人的神态描写,营造出紧张的气氛,与修车人边修车边指挥的从容形成对比,从侧面衬托修车人棋艺高超。 18.真正的高手是修车人。他棋艺高超,却不显摆,也不用赢棋来羞辱别人、抬高自己,有较高的修养,是真正的高手。
【解析】14.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
(1)结合第⑥段“这时,修车人挤进来,低着头边摆棋子边说,我玩一把。估计他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这青年的厉害。老刘觉得看这样的人输棋,实在太没意思了。”可知,老刘心理是觉得没意思。
(2)结合第⑦段“下棋的时候,修车人压根不听别人的指点,也不管青年们怎么闹腾,只管埋头慢吞吞走自己的。有时候他这边危急了,看一眼,依然慢吞吞地走,还有闲心去吃一个毫无用处的边卒。老刘心里叹息:唉!典型的臭棋篓子!”可知,修车人慢吞吞走棋时,老刘在叹息。
(3)结合第⑨段“这一盘下得很快,没几个回合,小青年稀里糊涂就输了。老刘心里不由得惊叹:嘿!看不出来,真是高手啊!”可知,老刘内心时惊叹、佩服的。
15.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眉飞色舞: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1)结合第④段“满不在乎的样子,看来棋艺不一般”可知,小青年应该是“胸有成竹”。
(2)结合第⑤段“说着刚才那盘棋怎么把对手杀得惨”可知,青年们这时应该很兴奋应用“眉飞色舞”。
(3)结合第⑧段“我们比他少了一个大子儿!”可知,青年们发现自己快要输了,心情应该是“惊慌失措”。
16.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结合第⑨自然段画波浪线的部分“‘这就完了。’话音落地,他用力把一个棋子拍在棋盘上,挤出人群去。”中“这就完了”可知,运用语言描写;“拍、挤”可知,运用动作描写,不仅表现他赢得比赛后的淡定从容,而且轻松战胜棋艺不一般的小青年,说明修车人的棋艺高超。
17.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
文中第⑨自然段中“围在平板车旁的人个个都屏息静气”这一句是对周围人的描写,屏息静气的意思是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句中的“屏息静气”表现“围在平板车旁的人”紧张的心态,来烘托出修车人边修车边下盲棋的淡定自若,更能突出他棋艺的高超。故不能删去。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⑦段“下棋的时候,修车人压根不听别人的指点,也不管青年们怎么闹腾,只管埋头慢吞吞走自己的。”和第⑨段“他边修车边指挥围观的中年人替他走棋子,内行人管这叫‘盲棋’”可知,“盲棋”指的是自己不看棋盘,指挥别人走棋子。可知了文中真正的“高手”是修车人,他的棋艺高超。因此结合文章,说明理由即可。
例如:我认为真正的“高手”是修车人。尽管他平日看似只是修理自行车的普通人,但在下棋这件事上,他展现了高超的棋艺和心理素质。修车人在面对围观者的嘈杂和小青年们的挑战时,始终保持冷静,甚至在修车的间隙,以盲棋形式应战,并迅速地战胜了年轻人,展现了他的深厚功力和无所畏惧的心态。
19.例文:
特别的礼物
礼物,说到礼物,大概很多人都会想到精致的手表,贵重的水晶石,让人喜欢的八音盒……在我的小学生活中,我曾得到了比这些更珍贵的礼物。
事情发生的不久,数学的一第次测试,本来信心十足的以为会考的很好,可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差,我的数学成绩怎么会变的这么差?当时接到卷子,我的心已经凉了一大截,眼睛里溢满了泪水,我没有让眼泪掉下来,因为我不想朋友和老师看到平常坚强的我会哭,所以硬是咽了下去,此时,心里非常非常的内疚、绝望,特别是一想到爸爸妈妈对我的付出那么多,可我是怎么回报他们的,仅仅这样吗?
怎么办?怎么办?要是被妈妈知道了,我……我……,我没再往下想,决心把这事隐瞒,等下次再考,就一定考个好成绩,补回这次的失误!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吧!按同学们的说法,胜利的太多,失败会受不了。是吗?是这个原因吗?我想不通,但是那种滋味真的很难受。
躲的过今天,躲不过明天啊!妈妈最终还是发现了,她没有告诉我她偷看了我的成绩单,而是在碰到我时亲切地跟我说:“孩子,一次失败,并不代表次次失败,知道失败了,不是让你整天都垂头丧气,应该赶快找出错在哪?才能让失败属于过去,才能让胜利属于未来呀!”我清楚地记得,妈妈是微笑着对我说这些话的,妈妈的这个笑不同于平常的笑,它包含着妈妈对我的信任和鼓励,是啊,不能再这样子下去了,我要重新振作起来才对!这副模样不像我。
我快过生日了,许多朋友都在为我准备生日礼物,我想妈妈的那些话和那个微笑就是最棒的礼物,那个使我重拾信心的笑,我会永记得。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本题为半命题的作文,要求你以“特别的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特别”的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道彩虹,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使人感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
开头:开门见山点印象深刻的东西或者人物。
中间: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可写从媒体中看到、听到的,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无论写什么,都要通过具体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的感动,表现出“特别”。
结尾:点明中心、呼应开头、抒发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