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综合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新教材)
一、单选题
1.下列物体重力最接近1N的是( )
A.一张作业本纸 B.一头大象
C.一个苹果 D.一张书桌
2.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
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3.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
B.水泥路面上刻划出一道道的横线
C.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D.游泳运动员身穿高科技泳衣“鲨鱼皮”参加比赛
4.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B.运动员穿带有冰刀的溜冰鞋
C.注射针头做得很尖
D.给坦克车装上履带
5.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
A.托里拆利实验 B.马德堡半球实验
C.阿基米德实验 D.伽利略斜面实验
6.如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镊子 B.独轮车
C.钓鱼竿 D.船桨
7.如图所示是工人提升重物的情景,若不计滑轮所受重力及摩擦力,其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8.以下事例中,重力做功的是( )
A.冰球在水平的冰面上滚动 B.皮划艇在平静水面快速滑行
C.跳水运动员下落 D.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起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9.【2016·三明卷】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西瓜,如图所示,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桌面的压力
B.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地球的吸引力
C.西瓜的重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
D.西瓜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
10.如图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盛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甲、乙烧杯中,待小球静止后,两个烧杯内液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 B.乙烧杯中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大
C.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大 D.乙烧杯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 果是使跳板发生 。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 发生改变。
12.汽车刹车后不会立即停下,这是因为汽车具有 。如果是在雨天,汽车会滑行更远,这是因为汽车受到的 较小。
13.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用一水平推力把物体A向右移动(不落地),如图乙,则物体A在移动过程中对桌面的压强 ,所受摩擦力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已知ρa=16g/cm3,ρb=2g/cm3,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 ,压强之比为 。
15.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液体中,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中悬浮,在乙中漂浮,则鸡蛋在甲中受到的浮力 在乙中受到的浮力,甲的密度 乙的密度(均选填“>“、”<“或”=“)。
16.功率是用来表示 的物理量。电梯在某次上升过程中,所用拉力为2×104N,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6×104W,则电梯上升的速度为 m/s。
17.如图,一辆正在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该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动能 ,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8.如图所示,重为50 N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10 N,如果绳重、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及摩擦均不计,2 s内力F的功率是 W,若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20 N,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那么物体A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 N。
三、作图题
19.如图所示,斜面上的小球被挡板A挡住,请作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挡板A的压力示意图.
20.如图所示,用杠杆将物体A吊起,O点是支点,请画出拉力F1的力臂L1和物体A所受的重力G及其力臂L2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
21.小明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2个猜想。猜想1: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2: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光滑斜轨道与水平直轨道平滑连接,将体积相同、质量为m和2m的两个小球分别从斜轨道上高度为2h、h处由静止释放。3次实验中,小球进入水平直轨道推动纸盒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分别测出小球与纸盒一起运动的最大距离,由此判断出小球撞击纸盒时的动能大小。
(1)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中“物体”指的是 (选填“小球”或“纸盒”);
(2)图甲、乙所示的2次实验中,小球都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2次实验中小球运动到斜轨道底端时的 相同;
(3)对比图 和图丙所示的2次实验,可以验证小明的猜想 (选填“1”或“2”)是正确的。
22.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重量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 86%
4 8 0.1 2.5 80%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通过比较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比较2、3两次实验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 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表格中第4次实验空格中数值:绳端移动距离 m;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填“高”或“低”);
(4)若每个滑轮的质量为100g,第三次实验中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为 J(不计绳重)。
五、计算题
23.2025年春节晚会,人机协同共同呈现民间艺术的独特“秧歌”魅力。智能机器人的质量为70kg,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智能机器人在舞台上沿水平直线匀速运动,受到的水平阻力为智能机器人自身重力的0.02倍,其运动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N/kg。求:
(1)智能机器人所受重力为多少N?
(2)0~4s内,动力对智能机器人做的功为多少J?
24.如图甲所示,密度为千克/米3的均匀长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另有一高为0.35米,底面积为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0.3米深的某种液体,如图乙所示。将长方体由平放变为竖放,长方体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恰好相等。
(1)求长方体的质量m;
(2)求液体的密度;
(3)在竖放的长方体上水平截取一部分,并将截取部分放入容器中,使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截取部分的质量最小,求放入后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
25.在一次学校举办的科技展中,小卓利用力传感器(力传感器可以显示轻质细杆对物体作用力的大小),设计了一个“智能鱼缸水位控制器”,其部分装置如图甲所示,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50cm2,容器放在升降台上,容器正上方天花板上用轻质细杆(体积忽略不计)连接力传感器,细杆下端黏合着由两个横截面积不同,材料相同且不吸水的实心圆柱体M、N组成的物体,且M物体的高度。缓慢向容器中注水,容器中水量多少与细杆对物体作用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相关信息,,g取。求:
(1)该组合物体的重力;
(2)该组合物体材料的密度为多少;
(3)在注水过程中,当轻质细杆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2F1时,用升降台将容器向上移动3cm,然后将细杆撤去,待水面稳定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D A B D C C C
1.C
【详解】A.重力大小最接近1N的物体的质量
一张作业本纸的质量在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头大象的质量在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00g左右,故C符合题意;
D.一张书桌的质量在8k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故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不会消失,故A错误;
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伤害,惯性与物体质量有关,物体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乘客会保持原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乘客会向前倾,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是力,故C错误;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不能马上停下来,故D正确。
故选D。
3.B
【分析】根据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A. 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水泥路面上刻划出一道道的横线,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 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游泳运动员身穿高科技泳衣“鲨鱼皮”参加比赛,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因为水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为了防止河水压跨堤坝,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穿的带有冰刀的溜冰鞋,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注射针头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给坦克装上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A.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装有水银的细玻璃管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是,故A符合题意;
B.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明浮力大小所遵循的规律,故C不符合题意;
D.伽利略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镊子、钓鱼竿和船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由题知,不计滑轮所受重力及摩擦力。
A.图中直接用手提升物体,拉力F=G;
B.图中使用的是滑轮组,n=2,拉力FG;
C.图中使用的是定滑轮,拉力F=G;
D.图中使用的是滑轮组,n=3,拉力FG;
可见,D选项最省力,拉力FG。
故选D。
【点睛】分析各个选项与物重的大小关系,得出最省力的选项。
8.C
【详解】A.冰球在水平的冰面上滚动,在重力的方向上冰球没有通过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皮划艇在平静水面快速滑行,皮划艇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跳水运动员下落时,运动员受重力作用并在重力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重力做了功,故C符合题意;
D.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起停在空中静止不动,杠铃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A.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桌面的压力,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不符合题意;
C.西瓜的重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符合平衡力的条件,故C符合题意;
D.西瓜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A.因为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同一只小球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小球的重力,故A错误;
B.因为小球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小球的重力,小球在两杯中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小球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根据浮沉条件可知
ρ甲液>ρ球,ρ乙液=ρ球
所以
ρ甲液>ρ乙液
故C正确;
D.两杯中液面相平,ρ甲液>ρ乙液,根据p=ρ液gh可知,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p甲液>p乙液
故D错误。
故选C。
11. 形变 运动状态
【分析】力的两个作用效果为: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详解】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跳板发生形变,所以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形变;
跳板弹起过程中,弹力推动运动员向上运动,所以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12. 惯性 摩擦力
【详解】[1]汽车刹车后不会立即停下,这是因为汽车本来就处于运动状态,当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汽车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2]在雨天,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减小,因此汽车刹车后车会滑行更远。
13. 变大 不变
【详解】读图可知,在从图甲向图乙的运动过程中,物体A的重力不变,因此,对桌面的压力始终不变;受力的面积由大变小,所以压强在逐渐变大;在移动的过程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大小不变,所以摩擦力的大小也不变.
14. 1:1 4:1
【详解】[1]由题意可知,,所以,因为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其重力,所以,故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
[2]由题意,得,所以甲、乙两正方体的体积之比为
所以甲、乙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为
则由柱体压强公式可得,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15. = <
【详解】[1]鸡蛋在甲液体中悬浮,说明此时鸡蛋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重力。当鸡蛋在乙液体中漂浮时,浮力同样等于鸡蛋的重力。由于鸡蛋的重力不变,因此两次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2]鸡蛋在甲液体中悬浮,说明甲液体的密度等于鸡蛋的密度。而在乙液体中漂浮,说明乙液体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因此,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16. 物体做功快慢 0.8
【详解】[1]根据功率的物理意义可知,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电梯上升的速度为
17. 减小 减小
【详解】[1][2]洒水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中不断洒水,在此过程中,洒水车的质量不断减小,速度不变,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也变小,所以机械能减小。
18. 40 32
【详解】[1][2]拉力F移动的速度v=2m/s×2=4m/s
2s内力F的功率是P=Fv=10N×4m/s=40W
物体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有用功,水平拉力F做的功为总功,由公式知道,物体A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f=ηnF1 =80%×2×20N=32N
19.
【详解】分析:(1)先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确定小球的重心;然后根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
(2)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压力的作用点是小球与挡板的接触点,根据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的关系,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
解答:小球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小球的球心,方向竖直向下;压力的作用点在小球与挡板的接触点上,方向垂直于挡板向右.分别过重力的作用点和压力的作用点画出重力G和压力F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点睛】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箭,五把力的符号标箭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20.
【详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作用在重心,从作用点起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重力,A对杠杆施加的拉力对杠杆来说是阻力,过支点O向阻力作用线作垂线,即为阻力的力臂L2;O点是杠杆的支点,从支点向拉力F1作用线作垂线,即是力臂L1;如下图所示:
21.(1)小球
(2)速度大小
(3) 甲 2
【详解】(1)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木块被小球撞击距离的远近来表的小球具有动能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中“物体”指的是小球。
(2)小球都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因此是为了使2次实验中小球运动到斜轨道底端时的速度大小相同。
(3)[1][2]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小球在斜面下滑的高度不同,因此选用甲、丙所示的2次实验,实验中,当质量相同时,小球的速度越大,木块被撞击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有关,小明的猜想2是正确的。
22.(1)匀速
(2) 1、2 提升的重物
(3) 0.4 低
(4)0.03
【详解】(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匀速升高,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
(2)[1]根据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升高的高度的关系:s=nh,在实验1、2、3、4中,绳子的有效段数分别为2、3、3、4,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绳子段数不同,提升的重物相同,效率相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
[2]比较2、3两次实验,可以看出提升的高度相同,绳子的段数相同,第三次物重更大,机械效率更高,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1]丁图装置绳子的有效段数为4,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2]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是分别用丙丁装置完成的,丁装置中有2个动滑轮,动滑轮重力大于丙中动滑轮的重力,而实验提起物体的重力相同,第4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小于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4)第三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为
有用功为
额外功为
克服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为
第三次实验中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为
23.(1)700N
(2)168J
【详解】(1)智能机器人所受重力
(2)由图乙可知,智能机器人沿动力方向运动的距离,智能机器人匀速运动,智能机器人受到的动力为
动力对智能机器人做的功为
24.(1)4.5kg
(2)
(3)735Pa
【详解】(1)长方体的体积为
长方体的质量
(2)长方体对地面的压力为
长方体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长方体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将长方体由平放变为竖放,长方体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液体的密度
(3)要使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截取部分的质量最小,则应使液面上升至容器口且液体不溢出,此时截取部分排开液体的体积
因为长方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所以截取部分沉底且浸没在液体中,则截取部分的体积
截取部分的重力
则放入后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
25.(1)6.6N
(2)
(3)1890Pa或2460Pa
【详解】(1)根据图乙可知,容器中没有水时压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所以该组合物体的重力为
(2)由图乙可知,当加入600cm3的水时组合体恰好浸没在水中,此时组合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杆对它竖直向下的压力及竖直向上的浮力,此时组合体受到的浮力为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组合体的体积为
组合物体的质量
组合物体材料的密度为
(3)①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水的体积在0~150cm3时,细杆对物体作用力的大小不变,则当注入水的体积为,水面恰好与M下表面接触,此时容器内水的深度为
故用升降台将容器向上移动3cm,容器底刚好接触M下表面,由图乙可知,水面从M的底部上升到M、N的结合部时,注入的水的体积
根据体积关系可得
则M物体的底面积
此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的变化值等于浮力增加值,即
则有
解得
由图乙可知,从C到E,水面从N下表面到上表面,注入水的体积为300cm3,浮力变化量为
N的体积等于排开水增加的体积,即
故N的高度为
N的底面积为
当杆的示数为2F1时,M所受浮力为
此时M排开水的体积
M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故当杆的示数为2F1时,容器中水的体积为
当容器向上移动3cm时,由于M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3.5m,因M下方水的体积大于M两侧水的体积,则容器向上移动3cm时,M一定浸没在水中,且容器内水的体积为270cm3,设N浸入水中的深度为,则有
即
解得
此时组合体排开水的体积
若组合体漂浮,则浮力等于重力,即
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故撤去杆后,M、N漂浮,稳定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②若向容器中注水的体积较多,则整体受到的浮力较大,此时杆对物体的作用力向下,根据二力平衡可得F浮总=G+2F1=6.6N+2×0.6N=7.8N
此时整体排开水的体积
而物体的体积VM=SMhM=40cm2×15cm=600cm3
因为V排总>VM,所以此时N物体也进入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V排N=V排总-VM=780cm3-600cm3=180cm3
则N浸入水中的深度
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水=hB+hM+hN浸=3cm+15cm+9cm=27cm
此时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S容h′水-V排总=50cm2×27cm-780cm3=570cm3
用升降台将容器向上移动3cm时,由上图可知物体M与容器底接触,虽然此过程中水面会上升,但圆柱形容器足够高,所以没有水溢出,将细杆撤去,待水面稳定后,因为该组合体物体材料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整体在水中仍然漂浮,稳定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