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5张PPT)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整体理解本文记叙的线索;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自然恬淡的语言,朴素的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乐以教和”的含义。
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
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生于一八九
八年。我国漫画艺术的先驱,同时也是
近代有名的随笔散文家、西洋美术音乐
家兼教育家,更是多国语言的翻译家,
一生著作多达一百五十多种,堪称著作
等身。其以寥寥数笔刻画出的漫画,韵味无穷,号称“中国漫画之父”。
他的主要作品收集在《缘
缘堂随笔》里,另外还出版了
《护生画集》、《子恺漫画集》、
《音乐入门》等。翻译作品有
《猎人笔记》、《源氏物语》、
《西洋画派十二讲》等。
缘缘堂
对丰子恺而言,随笔和漫画是两位
一体的:“在得到一个主体以后,宜用
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用形象表达的
就作漫画。”他的散文往往偏重描写平
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读者可在字里行
间察觉出生活的情趣与生命的源头,体
会到生活的美与哲学。其实,古今中外凡是脍炙人品的佳作莫不拥有这样的特色,那就是借着敏锐的观察,加
以丰富的情感表达,自然能创出“凡景
语皆情语”的作品,而这种寓情于景的
手法,正是丰子恺将俯拾即得的生活场
景赋予一种新奇的美感,唤起世人对平
日视而不见的事物给予无穷的关注。
←缘缘堂内景
对丰子恺作品的评价
他在各地发表的散文,能找到的我全读了。阅读时我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感到亲切的喜悦。他写得十分朴素、非常真诚。他的悲欢、他的幸与不幸紧紧地抓住我的心。 ——巴 金
清幽玄妙,细腻深沉,富有哲学味。 ——郁达夫
他不把文字故意写得很艰深,以掩饰那实际内容的空虚。他只是平易地写去,自然有一种美,文字的干净流利和漂亮,怕只有朱自清可以和他媲美。——赵景琛
他所取的题材,原并不是
什么有实用或深奥的东西,任
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
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
思议。 ——吉顺润一郎
缘缘堂
掌握字词
寂寥( ) 嘈( )杂
冗( )长 里弄( )
工尺( ) 陶冶( )
乐( )以教和( )
liáo
cáo
rǒng
lòng
chě
yě
yuè
hé
乐
yuè
lè
音乐
快乐
和
hé
和平,和谐
hè
应和,附和
huó
和面
hú
和了
huò
和稀泥
丰子恺:本义:欢乐,和乐
仓皇:cāng huáng匆促而慌张。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 寂寥liáo:寂静空旷。
山色空蒙雨亦奇:山色迷蒙,若有若无,这种雨天景色也很不寻常。
解释词语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东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背诵
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
嘈cáo杂:声音杂乱,喧闹。 冗(rǒng)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柴:chái
弄(lòng)里:小巷里
梅花三弄:nòng
拉的很熟:shú:熟知并做来顺手
工尺(chě):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发出。
从容:cóng róng悠闲舒缓,不慌不忙。
和(hè)着歌:随着曲子唱。
卖唱:靠唱歌换钱维持生活。
陶冶(yě):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惜别:舍不得离别。 依依:留恋,不忍分离。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乐(yuè)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朗读课文,并思考:
1、本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2、复述本文的故事梗概。
3、明确本文的线索。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经过:
事件的结果:
前天
西湖山中三家村小茶店
“我”和两个小女孩
山中遇雨,到小茶店避雨。
听琴——借琴——为安慰两个女孩拉琴——女孩唱和——与山村青年齐声歌唱。
与山村青年依依惜别,以这天的经历和感受实证了“乐以教和”。
1、本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2、复述本文的故事梗概。
前天我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两女孩怨天尤人,而我却觉雨中山景更有趣,并兴趣盎然地拉起了胡琴,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女孩,而且引来了村里许多人,尤其是引得那些青年们都一起唱起了歌,一时,歌声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拉近了,所以,当我们离开山村时,竟那么依依不舍了。
3、明确本文的线索。
事情线索:
山中遇雨
各人反应
作者借琴
作者拉琴
乐以教和
依依惜别
“我”的感情变化:
感情线索:
扫兴
反觉趣味
借琴安慰
拉琴得乐
欣然惜别
怨天尤人
转忧为喜
喜极而歌
难舍难分
两女孩的感情变化:
思考: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分别写了
什么内容?
五个自然段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观看几米的作品《向左走,向右走》,想像生命中的巧遇,进一步体会作者山中避雨的巧遇。
那年的冬天特別寒冷, 整个城市笼罩在阴湿的雨里。 灰濛濛的天空,迟迟不见着阳光, 让人感到莫名的沮丧, 常常走在街上就有一种落泪的冲动……
在同一幢公寓里……
她住在城市郊区的一栋旧公寓大楼里,每次出门,不管去哪里,总是习惯性地先向左走 。
他住在城市郊区的一栋旧公寓大楼里,每次出门,不管去哪里,总是习惯性地先向右走。
10月15日
阳光被不断飘过的云朵遮住,屋內的光线忽明忽暗。
他从不曾遇见她……
他近來不是过得很好,晚上偶尔会到城市中的上流餐厅拉琴赚点外快.
10月28日 天气晴
不练琴时,他喜欢在外面闲晃,绕到城里的公园去喂鸽子,常常呆坐整个下午。
11月7日 天气阴湿,有一种冬天来时的淡淡忧郁情绪.
有时候他会觉得空虛无力。
11月11日 午后,开始刮起一阵阵的冷风。
她习惯向左走,他习惯向右走,他们始终不相遇.
11月19日 冬天的阳光将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她正在翻译一本悲惨的小说,让她常常觉得世界一片灰暗。
11月23日 天色暗得很快,五点不到天就黑了。
不工作时,她喜欢逛到城里喝杯咖啡,在街上散步,看来往的行人,和路边的野猫说话。
12月2日 厚重的云层在远方缓慢地移动。
有时候她会感到人生乏味。
12月10日 太阳出来了,屋內却感到特別潮湿。
就像城市里的大多数人一样,一辈子也不会认识,却一直生活在一起 。
12月20日 好像又要下雨了。
于是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里的喷水池前相遇了。
他们有如失散多年的恋人。
他们度过了一个快乐又甜蜜的下午。
黄昏时候,突然下起倾盆大雨。他们匆忙留下彼此的电话号码,仓惶地在大雨中分手。
他还是习惯性地向右走……
她还是习惯性地向左走……
大雨将他们心淋得湿透了,但是他们的心是温暖的。
这一夜,两人都兴奋得失眠......
雨,滴滴答答的下了一整夜。
但是,人生总有许多的意外, 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 12月23日 寒流来袭,清晨的气温,降得好低好低。
哪儿都不敢去,害怕错过任何一通电话……
望着模糊的字迹,打了一通又一通错误的电话……
12月24日 雨下不停的圣诞夜。
他们沮丧得无法入睡。 收音机里传来市府广场前倒数读秒的欢呼声,一年又这样过去了。
12月31日 气温低寒,冷气团徘徊不去,雨仍持续地下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谁也没有再遇到谁。
走在人群中,格外思念那段甜蜜却短促的相逢, 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都市中,无助的寻找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身影。
心情无缘无故的低落,对自己的孤单,感到有些莫名的哀伤。
她还在这个城市吗? 还是早就离去?
下雨的日子就会想起他。
她怎么可以无声无息的,就在这个城市消失?
他们却……
逗过同一只黄色小花猫,喂过同一只流浪狗,
在阳光微弱的早晨,听到同一只乌鸦的叫声。
亲过同一个宝宝。
隔壁传来的提琴声,听起来好悲凉。
记得今天好像是她的生日,不知道她现在人在哪里?
回忆日渐模糊,几乎要怀疑那一个遇到爱情的下午,根本不曾发生。
他们……决定离开这个荒寒的城市。
到一个阳光灿烂的地方旅行。
……
他还是习惯向右走。
她还是习惯向左走。
那年的冬天特別寒冷, 整个城市笼罩在阴湿的雨里。 灰濛濛的天空,迟迟不见着阳光, 让人感到莫名的沮丧, 常常走在街上就有一种落泪的冲动……
但是冬天总是会过去,春天总是会来……
1、作者平时与这次对音乐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思考
2、文章将两个女孩前后两种心境进行比较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把胡琴与钢琴、小提琴进行比较 “这种乐器很有意思”指的是什么?
明确:文章将作者平时与这次对音乐的不同感受作比较,突出了“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即一种和谐的美感,由此看出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
1、作者平时与这次对音乐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文章将两个女孩前后两种心境进行比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文章将两个女孩前后两种不同的心境作比较,突出了女孩后来和大家融合在一起同声歌唱的快乐心情。从而也看出音乐的感染力的确可以使人相处得更加和谐。
3、为什么把胡琴与钢琴、小提琴进行比较 “这种乐器很有意思”指的是什么?
胡琴
钢琴
小提琴
明确:突出了胡琴的优势,意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让许多的普通人能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艺术的陶冶,以便更好地发挥“乐以教和”的作用。
“有意思”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胡琴价廉,可演奏寻常小曲,发音还可听,更重要的是在民间流行。
4、为什么把胡琴与钢琴、小提琴进行比较 “这种乐器很有意思”指的是什么?
明确:“乐”,音乐,本文指音乐艺术,胡琴演奏。“和”,和睦,祥和,和谐,或相互理解,心灵沟通等。“乐以教和”的意思是:音乐艺术,可以教育人们达到和谐协调的境地,或可以促进人们心灵的沟通,融洽感情。
谈谈对“乐以教和”的理解。
文章中哪一个段落能具体体现“乐以教和”这一主题的?
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拉琴、众人齐唱这部分。
①“荒山”“苦雨”直接写出了当时的客观环境,更从反面显出了“温暖”的可贵。
②“温暖”二字,既是写环境的温暖,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
③这一“闹”字更加写活了当时的环境,也学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闹气氛,更写出了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充满了喜悦。
④“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是不同于以前的,是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氛热烈的趣味,因为音乐拉进了人与人自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
体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不加雕饰,句句都显得自然平易,都是从作者内心里流淌出来的。然而,正是这种由情而发的文字,才更生动更形象,更富于表现力。
明确:这里点出了具体地点,而且以排比的形式,使我们的视线跟着它一个一个地不断转移:剃头店里——裁缝店里——江北船上——三家村里,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立体感,而且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了胡琴在民间的确是处处可见。此外,连说四个“有之”,则又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语气显得更加肯定。
例1、“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明确:这里不用陈述句,而是连用了两个反问句,更强调了作者此行感到的音乐的趣味,感到的在音乐的作用下,人与人之间那种和谐亲密真挚的感情。这样,让人们对“乐以教和”的道理深信不疑,也让读者更为之动心。
例2 、“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 ”
小结:
本文充满了诗情画意,那雨中静静的小茶店,那 “山色空蒙雨亦奇” 的景色,那伴着琴声的《梅花三弄》,那雨窗之下的悠悠的琴声,那伴着琴声的《渔光曲》,那山村青年的齐声歌唱,那与山村青年依依惜别的情景……都饱含着浓浓的诗意,它们就像一幅幅图画,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真挚之美,清纯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深邃之美,和谐之美……真是美不胜收!
丰子恺既是文学家,又是画家,还是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他在诸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艺术功底,通过散文体现出来,必然闪烁着多种美的光彩。难怪日本友人评价丰子恺,说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欣赏:
西湖风光
西湖风光:
断桥残雪
西湖风光:
花港观鱼
西湖风光:
九溪烟树
西湖风光:
平湖秋月
西湖风光:
苏堤春晓
西湖风光:
云栖竹径
西湖风光:
南屏晚钟
西湖风光:
三潭印月
西湖风光:
雷峰夕照
西湖风光:
柳浪闻莺
西湖风光:
曲院风荷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水光潋滟:水色阳光满湖映照,潋滟,水满满的样子。
山色空蒙:山景迷茫烟雾蒸腾。 亦:也。 欲:要。
西子:西施,战国时越国的美女。
淡妆浓抹:妆饰的淡或浓,这里比晴或雨。 总相宜:都是适宜的、美丽的。
【题解】 这首诗把西湖比西子,说明西湖的美,宜晴宜雨。
说一说:
你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它?
说一说:
说一些和雨有关的词句,并解释意思,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山雨欲来风满楼
释义 山雨到来之前,风已先至吹满楼。
欲:将,快要。
出处 许浑 咸阳城东楼诗: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用法 常用以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时的迹象和情势。
时雨春风
释义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时雨:促使草木生长的及时雨。
出处 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文康 儿女英雄传三七回:“ 骥儿承老夫子的春风化雨,遂令小子成名。”
用法 比喻良好的教育,也用以称颂师长的教诲。
近义 细雨润物/谆谆教诲。
反义 误人子弟。
暴风骤雨
释义 来势急猛的大风大雨。暴:突然而强烈。骤:急速。
出处 吴承恩 西游记六九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用法 比喻来势急速猛烈,声势浩大。
近义 狂风暴雨/疾风骤雨/飙风暴雨。
反义 和风细雨/雨丝风片/微风毛雨。
未雨绸缪
释义 天还没有下雨,就先修补房屋,把门窗绑牢。绸缪:用绳索缠捆,引申为修补之意。
出处 诗经 豳风 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用法 比喻事先采取预防措施,或事先做好准备。
近义 防患未然/有备无患/曲突徙薪。
反义 江心补漏/临渴掘井/临阵磨枪/临渊结网/临时抱佛脚/亡羊补牢。
栉风沐雨
释义 以风梳发,用雨洗头。栉:梳头发。沐:洗头。
出处 陈寿 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洗猎暴华盖于原野,伤生育 之至理,栉风沐雨,不以时隙哉!”
用法 形容不避风雨,奔波劳苦。
近义 披星戴月/风餐露宿/风吹雨淋。
反义 养尊处优/饱食终日/高枕而卧。
础润而雨
释义 柱下石基潮润,为将要下雨的征兆。础:柱子下面的基石。
出处 淮南子 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苏洵 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用法 喻事情发生前的征兆。
近义 月晕而风/蚁封穴雨。
反义 毫无迹象/征兆全无。
说一说:
1.你对音乐的看法。
2.你最喜欢的音乐旋律。
3.你平日以何种音乐作为欣赏或消遣。
4.你如何受到音乐的影响。
作业:
1.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知识。
2.欣赏我国的民乐和世界著名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