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长
征
胜
利
万
岁
—长征精神 永放光芒—
杨成武
长征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和凸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
了解作者及长征的背景,掌握“回忆录”的相关文学常识。
壹
了解人物形象,理解长征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内涵。
贰
探究本文写人叙事的手法,学习用表达方式来进行场面描写。
叁
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革命情怀,传承革命文化。
肆
Proficiency Target
素养目标
文学常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PART ONE
01
作者介绍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中共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主要作品有《杨成武回忆录》《杨成武军事文选》等。
写作背景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国民党当局却鼓吹“攘外必先安内”,实行“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政策,集中兵力对红军实行围剿政策。
中共中央出现左倾错误,临时中央以及完全不懂中国实际的洋顾问(“国际顾问”李德)改变了过去毛泽东等人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造成红军对国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伤亡惨重,根据地缩小,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只能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红军长征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文体知识—回忆录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回忆录,一种文学体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法,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要求真实可靠,不许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语言朴素自然,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回忆录共有两种形式:
(1)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一般不拘于形式,内容也未必完备;
(2)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记述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文体知识—回忆录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回忆录特点:
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人物的经历和观感。
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以个人为主线,串联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
整体感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PART TWO
02
字词积累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跋涉 窑洞 巍峨 给予
迂回 雷霆 马镫 缴获
歼灭 追剿 驻扎 蒙蒙亮
彝族 寒噤
bá
yū
jiān
yí
yáo
tíng
jiǎo
jìn
wēi
dèng
zhā
jǐ
jiǎo
mēng
拍手称快:形容因事情有称心如意的结局而高兴愉快的样子。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运筹帷幄:指在帐幕中谋划军机,拟定作战策略。
题目解读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长
征
胜
利
万
岁
“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长征胜利”是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万岁”这一表达欢呼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层次梳理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第一部分(1-8) 红四团抵达陕北吴起镇。
第二部分(9-22) 毛泽东亲自指挥长征最后一仗——回击二马骑兵的吴起镇战斗。
第三部分(23-44) 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时间顺序。从局部来说,文章也多次点明时间的变化,比如写中央召开会议,分别以“太阳快要出来”“天刚蒙蒙亮“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来交代时间的变化。
线 索
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可使文章脉络清晰,符合回忆录文体的一般要求,也符合读者的认知习惯,有利于读者阅读。
作用
整体感知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有何作用?
整体感知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红军在陕北会师后,整编、会师等事件很多,本回忆录重点写了哪几个主要事件?
红军到达陕北
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
召开全军干部会议
探究文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PART THREE
03
探究文本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在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指战员到达陕北后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场面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
如第2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
如第2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第8段“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如第2段“我们都很高兴”。
如第4段“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灿烂的阳光”侧面烘托出指战员喜悦的心情。
知识链接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探究文本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毛主席的讲话内容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大篇幅地写毛主席的发言?
内容
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时间;
总结了红军长征途经地;
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成就;
总结了红军长征的困难;
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意义。
原因
突出毛主席对长征胜利的重要作用,展现其领袖气质,表现作者对毛主席的钦佩和崇敬之情。
借毛主席之口,全面高度评价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
照应上文对红军的兴奋、激动心情的描写,并上升到理论意义的层面,使文章内容深入推进,让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
探究文本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作者回忆全军干部大会时,为什么要插入邓小平同志的对话?
表现出红军内部之间的团结、友善以及顾全大局。
展现出红军对内部同志的关心和爱护。
表现长征胜利后,作者以及红军内部的欢欣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探究文本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作者是如何刻画邓小平这一形象的?
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从邓小平同志与“我”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
“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更拉近了邓小平同志与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他尤为平易近人。
“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则是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邓小平同志丝毫没有首长架子。
探究文本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红军战士们身上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经历了艰难的长途跋涉,终于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战士们沸腾欢呼,兴奋激动;在全军干部会议上,作者听了毛主席的讲话,更加明确了革命目标,对胜利充满信心。
不怕牺牲,勇敢战斗
在吴起镇战斗中,尽管战士们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奋不顾身投入战斗,并且取得了胜利。
坚强乐观,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探究文本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红军战士们身上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亲民爱民,也深受百姓爱戴
工农红军打掉了地主豪绅的反动民团,老百姓欢天喜地慰问红军,可以看出红军的威信。
遵守军纪,服从指挥
尽管经历了艰难的长征,红军官兵还是列队进入吴起镇;在战斗中,听从统一指挥,歼灭敌军。
语言品析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
运用拟人手法,烘托人物心理,写出了红军战士的喜悦之情;具有象征意 义,暗示革命必将胜利;侧面表现苏区的良好的群众基础。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运用排比手法,宣告了国民党围剿 计划的破产也宣示了共产党的不可战 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广泛宣传革命 思想,这种思想如种子一般,会让无 数人走上革命的道理。
语言品析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
这段写作者到达吴起镇后看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的感慨。长征途中历经艰难,但是红军战士们始终惦念苏维埃,写出了战士们坚定的信念,也指明了长征胜利的原因。
语言品析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你们一一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
这段写作者去参加全军干部会议听到毛主席“同志们,辛苦了!”的问候时的感慨。毛主席等党的领导人为了革命不知疲倦地操劳,这一点全体官兵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这段话写出了以作者为代表的红军官兵对党的领导人的爱戴之情,也说明了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
探究文本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从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论述中,长征的胜利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宣言书:力量的宣示
宣传队:革命的宣传
播种机:为革命未来打下基础
敌人仍然强大,红军部队损失惨重,但经过长征,队伍没有打散,而且还经常能打胜仗,让蒋介石觉得自己无力消灭红军。
十一个省两万人民都知道了红军的存在,打了那么多胜仗,又扩充了那么大的队伍。
建立了那么多苏维埃政权、当地游击队和地下组织,到达陕西以后留下了一万多精干,这都是在播种。
探究文本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长征如此艰难,为什么还能取得胜利?请结合文本回答。
我们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怀揣理想,信念坚定
百姓拥护,军民同心
原来那里有一股反动民团,经常下山来作恶,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这次把他们消灭了之后,附近各县的乡邻全都拍手称快,他们欢天喜地,抬着猪、羊来慰问红军,红军的威信更加高了。
探究文本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长征如此艰难,为什么还能取得胜利?请结合文本回答。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正确领导,率先垂范
听从指挥,共克时艰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命令,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归纳总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PART FOUR
04
归纳总结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本回忆录为何重点写了“红军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这三个主要事件?
红四团到达吴起镇,渡尽劫波兄弟在,历尽艰难之后终于到达目的地的欣喜、题动令人终生难忘;
吴起镇战斗,长征中的最后一仗,这一仗告了蒋介石“追剧”计划的彻底破产,意味着长征终获胜利
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毛主席总统长征精神,从理论高度总结了长征的价值和意义,永远激励着中国革命者奋勇前进。
这三件事是作者记忆中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都很好地体现了“长征胜利”这一核心。
归纳总结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回忆录的文体特点是真实、广泛、突出。本文是如何体现以上特点的?
10月18日这一天,进吴起镇之前,我们刚翻过一个小坡……(1)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13)
8时整,我们埋伏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都有些急了……(14)
打完二马骑兵,我们在吴起镇休整了一个星期,10月30日……经过几天的行军,于11月6日,在甘泉县附近的区域里……(22)
吴起镇战斗之后,有一天,我和黄开湘同志……(23)
记录的时间具体到某一天,详尽真实
归纳总结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回忆录的文体特点是真实、广泛、突出。本文是如何体现以上特点的?
1935年10月18日,抵达吴起镇;
10月的某一清晨,打响伏击战;
10月30日前一个星期,歼灭千佛山反动民团;
11月6日,抵达陕北甘泉附近区域;
吴起镇战斗之后,参加全军干部会议。
作者将自身的经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节点详实,具体到某一天,对应史料,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归纳总结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回忆录的文体特点是真实、广泛、突出。本文是如何体现以上特点的?
十月十八日这一天,进吴起镇之前,我们刚翻过一个小坡,带路的同志指着前面的一个村庄,说那就是吴起镇时,队伍中顿时沸腾起来了!
“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
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是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
长征艰难,会合可贵,因此红军沸腾、兴奋、激动
写作特色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感情充沛,语言精炼
这篇回忆性文章充满了充沛的情感,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着欣喜和自豪,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篇语言精炼简洁,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记叙准确,可信度高
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很多会议材料和人物讲话,并记述了很多细节,使文章显得准确而可信。
叙述方法多样
在记叙三件事情时,作者使用了多种方法,例如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等,使这篇记叙性散文充满了文学性。
文章主旨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本文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在记叙过程中,运用场面、动作、心理及侧面描写来表现红军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记叙中融入抒情、议论,更好地表达了长征胜利后作者的喜悦之情及对革命烈士的追思及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
长征胜利万岁
胜利到达吴起镇
歼灭二马骑兵战役
消灭反动民团
全军干部会议
粉碎蒋介石“追剿”计划
吴起镇战斗
路遇小平同志
毛主席的讲话
板书设计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当堂检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PART FIVE
05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B.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人民军队不仅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丰碑,而且谱写了长征这样的伟大英雄史诗。
C. 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D. 9月11日,“革命理想高于天”雕塑落成暨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祭奠仪式,在广西桂林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举行。
当堂检测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D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十送红军》等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B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将“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对调。C项,成分残缺,“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成为”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可在其后加“的精神动力”。
当堂检测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2.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长征胜利结束距今已经数十年,人们仍对长征A______________,世界上的许多人都记住了长征,长征将在人们的记忆中继续长征下去。
中国革命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出来的,因而,与之相匹配的不可能是坦克或机械化装备,而只能是打着绷带、穿着草鞋的脚板。①红军战士心怀坚强的信念,②蔑视一切艰难险阻,③用脚板来丈量革命的长度与宽度。④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⑤这种丈量即使不如轮子转得快速,⑥却显得十分实用、十分奏效,⑦也十分成功。
用草地的淤泥、雪山的坚冰、大渡河铁索上的热血踩出来的中国革命的脚印中蕴含的艰辛与悲壮不是其他的惨烈可以相比的。长征是人的意志力、忍耐力的集中体现,长征是纯体力的长征。在路上有艰险、身后有追兵的夹击下,红军经历B______________,克服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脚是可信赖的保障。它在每一方向、
念念不忘
千难万险
每一空间上的移动,都跟革命有关,都跟一种希望的萌生有关。尽管许多人在前行的路上倒下了,但更多的人踩着他们的脚印继续前行。“二万五千里”,这是中国革命的脚板从起点到终点踩出的距离,也是无数C______________的工农红军用热血铺成的距离。
当堂检测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前赴后继
解析:A处,结合前文“人们仍对长征”和后文“世界上的许多人都记住了长征”可知,人们没有忘记长征,故此处可填“念念不忘”之类的成语。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B处,结合前文“在路上有艰险、身后有追兵的夹击下”和后文“克服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等可知,长征过程中,红军经历了很多艰险,故此处可填“千难万险”之类的成语。千难万险:形容艰难险阻极多。C处,结合前文“尽管许多人在前行的路上倒下了,但更多的人踩着他们的脚印继续前行”可知,红军不怕牺牲,一个人倒下了,千万个人站起来,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里填的成语修饰的是工农红军,故此处可填“前赴后继”之类的成语。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粗词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B. 陆羽是唐朝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经》,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
C. 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一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D. 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当堂检测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C
解析:文中加粗词的引号标示特殊含义,“小米加步枪”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A项,标示突出强调。B项,标示特定称谓。C项,标示特殊含义。“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D项,标示讽刺和反语。
4. 文中标黄部分出现了两个“长征”,请解说其意义有何不同。
当堂检测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第一处“长征”是名词,指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二处“长征”是动词,意为“长存”,形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将在人们的记忆中长久保存。
5. 文中第二段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语句:①;修改为:红军战士心怀坚定的信念。
语句:⑤;修改为:这种丈量虽然不如轮子转得快速。
解析:对于本题来说,可从语法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前一个“长征”作主语,明显是名词;后一个“长征”作谓语,是动词。明确了词性之后,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各自的意义即可。
解析:语句①,搭配不当,“坚强的信念”应该改为“坚定的信念”;语句⑤,关联词使用不当,结合语境,应将“即使”改为“虽然”,和后文的“却”构成转折关系。
6. 最近几年,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长征精神,很多地方都在举行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参与者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徒步行走,体验长征。甲、乙两名学生针对“重走长征路有没有意义”展开辩论。请你站在乙的角度,对下面的甲的话进行反驳。(100字左右)
甲说:重走长征路没有意义。时代已经不同了,不必再去吃那些苦,很多参与徒步行走的人就是在作秀。
当堂检测
“
党
政
不忘初心使命
牢记忠党爱国
重走长征路当然是有意义的。既不为吃苦也不为作秀,而是为了学习红军战士为实现革命理想,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更能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解析:本题要求反驳甲的话。首先要阅读甲的话,明确己乙的立场是“重走长征路是有意义的”。然后要指出“重走长征路”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明确这个活动是一种实践,重在整个过程中体悟红军战士的精神。
—学习完毕 感谢聆听—
杨成武
长征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和凸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
长征精神 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