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1 23:2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一)
一、单选题
1.庙号起源于商代,对国家有大功的、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被特别追赠庙号。当时的庙号只有三种: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中兴者曰“中”,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这体现了( )
A.王权与神权结合的政治特色 B.早期原始民主政治得以延续
C.祭祀活动带有宗法德政色彩 D.儒家为政以德思想源远流长
2.据《汉书》记载,西汉“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诸陵”。西汉后期,汉元帝废止徙陵制度,“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无)有动摇之心”。这一变化体现了( )
A.商人地位的提高 B.中央集权的弱化 C.社会秩序的稳固 D.统治思想的变化
3.宋神宗元丰年间,徐州地区的36个冶铁作坊因政府关闭河北市场而开工不足,冶户和冶工均有“失业之忧”。经苏轼上疏请求后,中央政府撤销禁令,“使铁得北行”,冶户们“皆悦而听命”。该材料侧面说明( )
A.宋辽关系相对稳定 B.文官政治运行高效
C.王安石变法效果好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4.明末小说《二刻拍案惊奇》指出:“徽人因是专重那做商的,所以凡是商人归家,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多少为重轻……犹如读书求名的中与不中归来的光景一般。”这反映出当地( )
A.营商环境日趋严苛 B.农商互助的经营模式
C.民众宗族意识强烈 D.经商的风气较为浓厚
5.1913年,时任河南民政长的张凤台发布了《河南保存古物暂行规程》:“近来奸商土痞私发盗卖,日有所闻,不独有玷国光,实于学术、宗教、历史、美术损害匪浅,因订古物保存规程十五条,令行各该县知事遵照办理,以资保存而防遗失。”据此可知,当时( )
A.地方势力倒卖文物现象普遍存在 B.文物保护法律体系逐渐完善
C.文物保护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 D.中国文物保护取得显著成果
6.20世纪初创刊于北京的《启蒙画报》,创作了很多或长或短的歌谣,再配上或精或粗的图像,以吸引少年儿童阅读。下图《渔儿乐》表明当时中国知识界( )
渔儿乐,我披我蓑荡我桨。钓鱼要钓别处鱼。 撒网不撒自家网。小儿摇小舟,摇到天下五大洲。大鱼小鱼一齐到,那个鱼儿不上钩。 大鱼小鱼一齐到,那个鱼儿不上钩。
A.意识到海洋开发的重要 B.注重引导少儿认识探索世界
C.极力宣传爱国主义思想 D.开始加大寓教于乐宣传力度
7.苏区十分注重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倡导“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加强地方党组织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地方党组织成为将革命群众铸就成为“真正的铜墙铁壁”的“钢筋龙骨”。上述举措有利于( )
A.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B.推动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C.动员群众参加抗战 D.壮大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
8.下表是美国对华技术进出口管制政策演变表。其中,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对华技术进出口管制政策双放松的核心动因是( )
时期 技术出口限制 技术进口限制 总体政策特征
20世纪50-60年代 高 高 全面封锁
20世纪70-80年代 低 低 双放松
20世纪90年代 中 中 波动调整
21世纪初 中高 中 选择性收紧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技术交流加强 B.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C.冷战背景下制衡苏联的战略需要 D.国内的反共势力对政府施加压力
9.1979 年12月,上海市对60余只蔬菜小品种的价格管理权下放,实行由菜场自由选购,农商协议成交,收购价适当浮动,零售价实行“死毛利,活价格”的做法。但这些放开的小花色品种只占总上市量的2%—3%。此后,这一比例不断突破,到1984年已调整到85%。据此可知, 当时( )
A.蔬菜统购包销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B.政策调整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
C.体制改革中的市场因素占主导地位
D.“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10.据下图信息可知,人类早期文明( )
A.相似性多元性并存 B.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C.世界文化的传承性 D.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11.从12世纪末起,英格兰就有仲夏节活动的记录;13世纪,威尔特郡的佃农和拉特兰内恩河谷的年轻人有庆祝活动;15——16世纪,仲夏节活动多样,包括篝火游戏、仪式、模拟加冕游行等。上述记载可以用来研究中世纪英格兰( )
A.社会阶层的变动规律 B.休闲生活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C.城市自治兴起的原因 D.对外文化的交流与创新状况
12.有学者指出,财富从伊比利亚转移至西欧大洋沿岸,激起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商业竞争和对世界海洋控制权的争夺,为了提高筹集商业资金的效率和减少不必要的中间消耗,国家从间接统治转向直接统治,“直接统治表现为对公民进行语言、货币和法律体系的统一”。该学者意在强调( )
A.西欧政治世俗化源于产业变革 B.经济发展推动欧洲国家实现统一
C.商业竞争促进了民族国家崛起 D.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扩张性
13.17世纪时,法国慈善事业中捐助者关心的往往是拯救穷人灵魂、改造其道德品质。18世纪中叶以来,法国舆论将减轻穷人的痛苦视为国家的责任,认为贫困不是来自于原罪,而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社会与经济组织。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拓展政府职能 B.民主政治影响力日益扩大
C.贫富分化问题得到缓解 D.思想解放与理性主义传播
14.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强调权利和义务相结合的原则。1977年,苏联颁布的宪法规定: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支付社会保险金,个人受保情况与其贡献和地位相关联。这些规定( )
A.表明社会保障臻于完善 B.缓和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
C.有利于加强国家认同感 D.缓解了特定群体的生存压力
15.下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可用来说明( )
A.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滞胀 D.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快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蝶变: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基本可以认定为起始于东晋。其后多年间,它在不同的时代精神和人文背景影响下具有变化性。
材料一 下表
朝代 相关记载 出处
南北朝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南朝民歌 《华山畿》
晚唐 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张读 《宣室志》
南宋 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 薛季宣 《游祝陵善权洞》
清 英台乃造梁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坠入茔中。绣裙绮襦,化蝶飞去。 邵金彪《祝英台小传》
——据马紫晨《梁祝中原说——梁祝故事本末、影响、价值及其发生地》等整理
材料二 著名民俗学家钱南扬先生竭二、三十年搜罗所得,辑成《梁祝戏剧辑存》一书,共收入元明清三代有关梁山伯、祝英台戏文十八篇,从地域来看,覆盖浙江、安徽、山西、湖北、四川、河北、广东、江苏八省......在戏曲中,祝英台的形象内涵日渐深化。她已不再是悲悲切切、怨天尤人、自叹薄命的弱女子,而产生了和须眉男儿一试高下的念头。如在《同窗记·山伯赛槐荫分别》中,祝英台这样唱道:
〔驻云飞〕远别双亲,贫夏从师一、二春。奴本成坤顺,也效希贤圣。
——据杨莉馨《论梁祝故事主题的演变轨迹》等整理
为什么“梁祝”的故事称为“历史的蝶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谈判期间,于右任设宴招待毛泽东一行,并邀请了张治中等国民党官员参加。席间,于右任赞佩毛泽东《沁园春·雪》①一词的气势过人,毛泽东称赏于右任是国民党内的有识之士,他不但熟诵于右任的《越调·天净沙》②,还称引其中二句笑着答道:“何若‘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 ’发人深思矣!”说罢,两人抚掌大笑,举座皆欢。
——凌士欣《诗书结缘话遗憾——毛泽东与于右任一三事》
注:①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到达山西省留村, 写下《沁园春·雪》。②1941年,时任行政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到西北考察国防工业、了解政情,在参观成吉思汗墓时,写下《越调·天净沙》。
材料二 《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概况(下表)
《中央日报》 大约30篇。毛泽东抵渝前,抓住蒋介石发电报三邀毛泽东一事进行大力报道。毛泽东抵渝后,除发表国共两党代表人会晤协商的消息外,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几乎没有,并且新闻稿也力求简单,排在要闻版中不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蒋介石的领导核心地位。
《新华日报》 不下60篇。在毛泽东去渝之前,在舆论压力下积极回应。毛泽东在渝期间,报道集中于毛泽东一行人抵渝引发了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的活动这三方面。如《建立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欢迎毛泽东先生》等。
——摘编自许爱超《多方媒体视角下的重庆谈判研究》
材料三 漫画《庆祝后该是努力建设的开始》(下图)
注:漫画上方是由喜庆的灯笼组成的“双十”字样,灯笼上写着“庆祝胜利” “中华民国万岁”等字样。漫画下方的人物,一手拿着笔、尺和圆规,一手拿着镰刀、锤子和铲。
(1)文章合为时而著。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一首诗词进行解读。
(2)结合材料二、三,赏析漫画《庆祝后该是努力建设的开始》。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之前,各老解放区内执行各自制定的进出口税则,新解放区则沿用旧中国的进出口税则。1951年5月16日,新中国第一部关税法则颁布实施。该税则将进口商品分为必需品、需用品、非必需品、奢侈品和保护品五大类。必需品适用税率分为免税(农作物种子、书籍、科学仪器等)、5%(农药、飞机、机车等)……20%(磷、羊毛、铁皮等)十级;非必需品适用税率分为50%(豆类、咖啡、收音机等)……100%(茶、饮料、海产品等)五级;奢侈品适用税率分为120%、150%、200%(烟、酒、迷信品等)三级;保护品适用税率按国内商品批发价与进口商品到岸价格之间的差额适当加高的价格来核定。该税则的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52.9%。
——摘编自裴洙烨《论中国关税制度改革》等
材料二 1985年,我国以国际通用的《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为基础,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进出口商品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新中国第二部关税法则。根据该法则,程控电话设备、鱼翅、燕窝等高级产品及香蕉等热带水果进口商品的税率分别从12.5%下降到9%、150%降至60%、25%降低到12%。修改后的税则,税级从免税到150%共18级。除免税外,3%到150%的税率又可分为四组。
——摘编自孙文学《中国关税》
提取材料信息,以“关税 转型”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三、综合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方尖碑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19世纪20年代,法国驻埃领事劝说埃及总督阿里送一座方尖碑给法国,以讨好路易十八,1833年,原本矗立于卢克索神庙前的两座拉美西斯方尖碑中的一座被运抵巴黎,竖立在协和广场。英国殖民者闻讯后大为不满,为了平衡,阿里只能许诺向英国也赠送一座方尖碑,1878年9月,由总督伊斯梅尔赠送的方尖碑抵达英国,并被立在泰晤士河边。方尖碑抵达英法后,在美国引起了舆论热议,《纽约时报》提出:一个没有埃及方尖碑的城市想让其居民感到自豪和快乐简直是笑话。美国舆论界认为:能够像法国和英国一样拥有一块方尖碑,意味着美国可以与它们平起平坐。最终,总督伊斯梅尔同意赠送一座方尖碑,1881年,这座方尖碑被竖立在纽约中央公园。如今埃及国内只剩下5块方尖碑,方尖碑的故乡似乎没有方尖碑了,20座数百吨的庞然大物万里漂泊,诉说着文明衰落的苦难与忧伤。
——整理自金寿福《法老的文化使者?——古埃及方尖碑漂洋过海记》等
谈谈你对“如今方尖碑的故乡似乎没有方尖碑”的理解。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C
6.B
7.D
8.C
9.B
10.A
11.B
12.C
13.D
14.C
15.A
16.示例:
“梁祝”的故事自东晋以来不断演变,是不同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社会阶层深刻变化的产物。
东晋时期,士族门阀制度盛行,门第观念浓厚,个体命运深受政治束缚。梁祝故事中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士族门阀制度对婚姻的限制。
唐朝时期,士族门阀制度衰落,庶族地位上升,政治理念逐渐走向开放,谢安将梁祝事迹封为“义妇冢”,体现了统治者对民间文化的引导与规训。
唐宋以来,儒家、佛教、道教“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到社会各领域,梁祝故事融入多种文化元素,内涵更加丰富。化蝶情节体现了佛教的超脱思想。
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追求自由。祝英台追求爱情的行为和比肩男儿的思想,对传统礼教形成了有力冲击。
东晋至明清,江南经济逐渐崛起,市民阶层兴起并发展壮大,他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加。梁祝故事通过说唱、戏曲等多种形式在民间广泛传播,形成地域特色。地域版本的多样性是人口流动与经济交流的产物。
综上,梁祝故事的历史蝶变反映了不同时代各种因素相互交织,推动民间故事演变的复杂历程,彰显了社会发展对民间文化的影响。
17.(1)示例一:《沁园春·雪》理解
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剧。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军毅然东征抗日。《沁园春·雪》借北方壮丽的雪景和对历代历史人物的评价,歌颂当代革命英雄,体现出无产阶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示例二:《越调·天净沙》理解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民族危机严重。日本加紧政治诱降,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右任赴西北考察,坚持备战抗战。《越调·天净沙》借追忆成吉思汗的伟业,寄托其鼓舞士气、驱除外敌、收复山河的愿望,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两个示例任选一个)
(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共商国计。共产党《新华日报》的积极宣传报道、国民党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使民众看到“团结民主、和平建国”希望。漫画中“庆祝胜利”、“中华民国万岁”,反映了作者在抗战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重庆谈判成功充满了信心,“笔、尺、圆规、镰刀、锤子和铲”,说明作者对规划建设一个新中国充满热情。
但从国民党《中央日报》对中共努力的消极报道、极力凸显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可以看出,蒋介石政府缺少诚意,坚持独裁。重庆谈判后不久,蒋介石便发动了内战,致使作者“和平民主建国”的愿望破灭。
18.示例:
关税 转型
从1951年新中国第一部部关税法则的颁布到1985年了第二部关税法则的制定,关税政策的演变折射出国家经济战略的转型。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西方经济封锁与国内经济亟需恢复的双重压力,需通过关税来保护民族工业,恢复国民经济。这一时期的关税政策按商品属性进行分类,不同商品关税税率差异较大,体现了意识形态与经济安全的双重考量。必需品低税甚至免税,奢侈品重税,凸显“重生产、抑消费”的导向。算术平均关税达52.9%,形成严密的贸易壁垒。这些政策体现了新中国的统一和独立自主,适合当时的国情,有力保障了国内工业基础建设。但一定程度上导致消费品匮乏与市场封闭。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亟需融入国际市场,对外大力吸引资金与技术。广大人民消费需求升级,国内市场供给不足。这一时期的关税政策大幅度调整进口税率(或降低部分进口商品税率)并调整税级结构。这是对外开放下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体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适应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为此后的关税改革提供了借鉴。但也面临传统产业竞争压力增大的挑战,加剧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摩擦。
从1951年到1985年,关税从行政指令工具转变为宏观调控杠杆,体现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关税政策的嬗变反映了经济制度、经济模式的革新,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缩影,更是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迈向现代,逐步融入全球的生动见证。
19.示例:
19世纪以来,伴随工业革命浪潮,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英、法等西方国家展开了对埃及的争夺,埃及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英、法、美等殖民者通过劝说等方式迫使埃及总督“赠送”方尖碑,这一行径是西方殖民者对埃及及其文化侵略的体现,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文化暴力。
埃及先后向英法美“赠送”方尖碑,是埃及作为殖民地,处于被动、弱势、受侵略地位的写照。也侧面体现了埃及政府文物保护意识的缺乏。作为方尖碑的故乡,如今埃及国内只剩下5块方尖碑,这说明尽管世界殖民体系已经瓦解,但去殖民地化的任务远未结束。
国家主权的独立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基础。在此之上,构建完善的国家文物保护体系、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以及强化文物立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措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