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教学课件(共26张PPT)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2.1.2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教学课件(共26张PPT)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一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02 09:5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2.1.2 物质的检验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养成严谨、规范的实验态度,准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认识物质检验和性质探究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增强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依据物质检验的特征反应现象和性质探究的实验数据,进行推理判断,构建 “现象 - 证据 - 结论” 认知模型,用于解释物质组成、性质及变化。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从宏观上辨识物质检验的现象和性质探究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反应原理,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常见离子(如铵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 )和金属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特征反应。
学会设计并实施物质性质探究实验,依据实验现象归纳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
难点
复杂混合物中多种离子的检验顺序和干扰排除,准确运用多种检验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基于实验现象和数据,深入推理物质性质及变化的微观本质,构建完整的物质性质认知体系。
课前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想知道化肥里有没有铵根,检验某溶液是否含硫酸根,或者探究金属铝有哪些性质 。这些都离不开物质的检验和性质探究。比如,怎么通过简单实验确定物质成分?金属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哪些反应?今天,咱们就走进 “物质的检验与性质探究” 世界,学习用实验方法揭开物质的 “神秘面纱”,一起当化学世界的 “侦探”!
01
物质的检验
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①NH4Cl与NaOH溶液反应:
NH4Cl+NaOHNaCl+H2O+NH3↑;
②NH4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
NH4Cl+AgNO3=AgCl↓+NH4NO3;
③(NH4)2SO4溶液与BaCl2 溶液反应:
(NH4)2SO4+BaCl2=BaSO4↓+2NH4Cl。
常见的离子的检验方法
离子 检验方法
H+ ①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呈红色。
②用pH试纸检验,pH<7。
OH- ①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呈蓝色。
②用酚酞实验检验,溶液变红色。
③用pH试纸检验,pH>7。
①加入稀盐酸,用燃烧的木条检验产生的气体,火焰熄灭。
②加入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常见的离子的检验方法
离子 检验方法
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色。
Cl- 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解。
加入少量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解。
Na+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K+ 焰色反应,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焰色反应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的火焰都会呈现特殊颜色,这叫做焰色反应。
根据灼烧时火焰呈现的特殊颜色,可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Li(紫红色)
Ca(砖红色)
Na(黄色)
Sr(洋红色)
K(紫色)
Ba(黄绿色)
部分金属的焰色反应
注意事项
①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呈现焰色反应,金属单质与它的化合物的焰色反应相同。
②焰色反应表现的是某些金属元素的性质,是物理过程,用来检验某些金属元素的存在。
③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去观察,这样可以滤去黄光,避免其中含钠杂质所造成的黄色干扰。
④因为铂丝灼烧时火焰没有特殊颜色,因此常用铂丝作焰色反应的载体,其他金属,如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镍、铬、钨丝等灼烧时火焰也没有特殊颜色,也可以用作焰色反应的载体。
物质的检验方法
→特征反应法:
①产生气体或沉淀,如:与盐酸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与碱溶液在加热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稀盐酸、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②产生特殊气味,如: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③呈现特殊颜色。如:淀粉溶液遇碘单质变蓝色。
→仪器分析法:
元素分析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C、H、O、N、S、Cl、Br等元素。
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
原子吸收光谱仪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红外光谱仪
此外,科学家还借助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例如,用元素分析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C、H、O、N、S、Cl、Br等元素;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等。这些仪器正是依据组成物质的原子(基团)、离子或分子的一些特征性质对物质进行检验的。
红外光谱仪
物质检验的思想方法
人们常依据某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特殊现象及某些物理特征进行物质检验。
例如,根据与碱溶液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稀盐酸、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以检验。
焰色反应、仪器分析等检验手段就是依据物质的物理特征,参照某些标准,灵敏而精准地检测出特定的原子或原子团。
02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物质性质和变化
人们借助感官或仪器可以观察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及其变化现象,但更多的要通过实验,根据特定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和结果,通过分析、归纳等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条件和规律。
化学实验是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主要方法。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向其中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加热该红色液体,发现有气泡从溶液中逸出,溶液重新变成紫色,这说明生成的酸性物质不稳定。实验清晰地呈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变化的过程。
课前导入
实验操作 主要现象 结论
打磨铝片,观察 打磨后的铝片呈银白色 铝是银白色金属,铝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形成一层氧化膜
加热未打磨的铝片,轻轻晃动铝片 铝片内部熔融但不下滴 表层有一层Al2O3,且熔点高于Al单质
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一小片打磨过的铝片,再分别加入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铝片均溶解,且均有气泡产生 Al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用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实验中,我们知道双氧水分解的速率 与反应是否使用催化剂有关,添加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能加快它 的分解。为了解温度能否影响双氧水的分解快慢,我们可以通 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浓度约为15%的双氧水2~3 mL盛放于试管中,观察溶液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有极微量气泡产生 在常温下双氧水分解产生O2很慢
2. 把实验1所用的双氧水置于75 ℃热水浴中,观察溶液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有大量气泡产生 升高温度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
探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思路
(1)确定要研究的化学问题
(2)提出假设:依据已有的知识和一定的化学原理提出假设
(3)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控制某些因素,选择适宜的条件、试剂和仪器。
(4)实施实验:观察、记录化学反应的现象、数据。
(5)得出结论:整理分析有关资料,基于实验证据推理判断,检验所作的假设或解释是否合理。
03
课堂小结
04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金属都能通过焰色反应进行检验
B.将金属钠燃烧,火焰呈白色
C.若某溶液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该溶液为钠盐溶液
D.蓝色钴玻璃是为了滤去黄色等对钾元素的焰色的干扰
D
2.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
A.加热,将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D
3.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无关,进行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硫酸钠溶液没有颜色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
D.加水稀释硫酸铜溶液,溶液蓝色变浅
D
4.氯仿(CHCl3)可用作麻醉剂,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剧毒物质COCl2(光气)和氯化氢,为防止事故发生,使用前要检验氯仿是否变质,应选用的检验试剂是(  )
A.水 B.AgNO3溶液
C.NaOH溶液 D.KI溶液
B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