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课件 2024-2025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3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第一节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课件 2024-2025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3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30 18:2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四章
物态变化
苏科版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 第四章 物态变化
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保护意识。
1.自然界中,与水相关的自然现象有: 、 、 、 、
、 、 、 ,其中固态的是 ,液态的是 ,气态的是 。







水蒸气
霜、雪、雹
云、雨、雾、露
水蒸气
2.冬天水面会结冰,铁在高温下会熔化为铁水,表明物质的状态与 有关。温度是表示的 物理量。常用单位为 。
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活动
4.1
观察水的三态及特征
酒精灯火焰的 部分温度最高,应该用 给物体加热。
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一、物质的三态
(一)酒精灯的使用
外焰
外焰
活动
4.1
观察水的三态及特征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 灭,不可用嘴吹灭。
万一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要立即用 灭。
一、物质的三态
(一)酒精灯的使用
灯帽盖
湿抹布盖
活动
4.1
观察水的三态及特征
1.现象:在烧杯中放入一些小冰块,并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冰的变化情况是: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里的冰逐渐开始熔化为水,冰完全变为水后,继续加热,水面上方有白雾产生,烧杯内水中出现气泡,同时可以听到声音,最后烧杯中的水沸腾(烧开),继续加热,烧杯内水会逐渐减少(减少/增加),甚至完全消失。
一、物质的三态
(二)观察冰的变化
活动
4.1
观察水的三态及特征
2.思考:
(1)实验中,冰的状态发生的变化为:固态→液态→气态。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通常所说的水是液态水,冰是固态的水,水蒸气是气态的水。
一、物质的三态
(二)观察冰的变化
活动
4.1
观察水的三态及特征
2.思考:(1)列举出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物质的三态。
一、物质的三态
(二)观察冰的变化
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水银→液态金属、铁水→液态的铁等。
(三)物态变化
1.概念:
2.物质三态的特点:
状态 形状(固定/不固定) 体积(固定/不固定)
固态
液态
气态
练习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固定
固定
不固定
固定
不固定
不固定
1.下列变化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 )
A.冬天气温下降到一定温度后,水面会结冰
B.长时间敞开口的酒精瓶,瓶内的酒精会减少
C.为了提高环境质量,喷雾车在街道上喷出的水雾
D.衣柜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1
2
一、物质的三态
C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开水时,水面上方的蒸汽是气态的水
B.雾是水在空气中的气态存在形式
C.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存在于空气中
D.干冰是固态的水
1
2
一、物质的三态
C
1.摄氏温标:瑞典天文学家 创立了摄氏温标。
二、温度的测量
(一)摄氏温标及温度计
摄尔西斯
(1)单位:摄氏度(符号℃)
(2)该温标规定,
0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
1 ℃: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 份,每一等份为1℃。
2.温度计
二、温度的测量
(一)摄氏温标及温度计
练习
(1)制作原理:
(2)结构: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刻度及符号等
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测量前,应观察并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二、温度的测量
练习使用温度计
学生实验
1. 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量程:
分度值:
-20℃——100℃
1℃
(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 。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如图4-4(a)所示。
二、温度的测量
练习使用温度计
学生实验
1. 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充分接触
浸没
容器底
容器壁
(3)一般情况下,需要等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 ,如图4-4(b)所示。
二、温度的测量
练习使用温度计
学生实验
练习
1. 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稳定
上表面相平
如图甲、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
二、温度的测量
-21℃
35.9
(1)测量前,应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
二、温度的测量
练习使用温度计
学生实验
2.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2)实验与记录
二、温度的测量
练习使用温度计
学生实验
2.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①记录数据时,要记录数值和单位;
②测量冰块温度时,应将冰块捣碎,以便温度计的玻璃泡能与冰块充分接触。
③测量热水自然冷却过程温度时,热水多少要适量,并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100
80
60
40
20
0
2
4
6
8
10
12
14
温度/℃
时间/min
温度-时间坐标图像
④温度-时间坐标图像
练习使用温度计
学生实验
2.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二、温度的测量
1.根据温度-时间坐标图像,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答:热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开始时温度下降速度较快,后来逐渐变慢,最后基本保持不变。
练习使用温度计
学生实验
2.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2.利用温度传感器的数字化实验和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温度有哪些优点?
二、温度的测量
答:采用数字化实验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准度,比较方便迅速地获取实验数据,有助于发现有关规律。
※(三)体温计
二、温度的测量
结合生活经验,比较两种温度计,认识体温计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二、温度的测量
(三)体温计
1.结构特点:
A.玻璃泡容积大;
B.毛细管内径细;
C.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弯曲;
2.量程与分度值:
量程:35—42℃;
分度值:0.1℃;
3.使用方法:
甩一甩、
等一等、
看一看
4.优点:
精确度高;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三、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太阳对地球的热辐射约有一半能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而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会阻碍地表的热量向大气层外散发,地表的热辐射大部分被反射回来。大气层的这种“保暖”作用就像玻璃温室一样,故被称为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
三、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2)形成原因:城市工厂多,人口稠密,在生产和生活中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城市水面积小、地面含水量少,致使水的蒸发少,且空气流通不畅,热量不能及时传递出去。
2.热岛效应::
(1)定义: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的平均气温的现象。
城市工厂多,人口稠密,在生产和生活中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城市水面积小、地面含水量少,致使水的蒸发少,且空气流通不畅,热量不能及时传递出去。
1. 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合理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38.5℃
B.让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为70℃
C.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
D.人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5℃
D
1
2
3
4
5
6
2. 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等到示数稳定时再读数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1
2
3
4
5
6
D
3. 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度不同
B.体温计内有一弯曲的细管,实验室温度计内没有弯曲细管
C.使用体温计前,需要用力甩动,把液体甩到35℃刻度线以下,实验室温度计不能甩动
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读数,实验室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1
2
3
4
5
6
A
4.测量温度时,A、B、C三位同学按如图甲所示的方法读数,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如图乙所示,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
(a) ;(b) ;(c) 。
1
2
3
4
5
36℃
-14 ℃
37.8 ℃
B
5. 有一支用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病人实际体温是37.8℃,体温计读数是 ℃;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38.5℃,体温计读数是 ℃。
1
2
3
4
5
5
38.2
38.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