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我国的社会保障——高中政治必修二统编版教学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我国的社会保障——高中政治必修二统编版教学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思想政治
更新时间 2025-07-01 08:2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深刻认识到这一制度对于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社会保障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辩证思维看待、分析社会保障问题的能力。
【法治意识】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分析,让学生明白要依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求公民依法履行相应的义务,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鼓励学生关注社会保障问题,积极参与相关的讨论和实践活动,如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言献策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参与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1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含义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
责任主体
建立主体
2.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2.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稳定功能: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减震器)
2.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2)调节功能: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调节器)
2.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3)互助功能: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助推器)
思考探究
说一说:以上对话涉及哪些社会保障形式?分别有着怎样的内容、地位和保障目标?
65岁退休后住在社区居养老服务中心,有人照顾,国家每个月还给我补贴,生活真好!
上班时每个月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还有住房公积金,将来有保障,心里踏实多了!
妈妈身体不好,爸爸生了重病住院,家里没有了收入。村里帮助我家申请了低保,这下我可以安心上学了。
一退伍回来就参加了县政府举办的退伍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接着在县人社局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真心开心!
自从工作时受伤以后,成了残疾人,失去了劳动能力,每月都有政府给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还有残疾人津贴,生活还算过得去。
社会救助
社会优抚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3.社会保障的构成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补充性社会保障
基本保障
(1)
社会保险
(2)
社会救助
(3)
社会福利
(4)
社会优抚
(5)
其他社会
保障形式
企业年金
社区服务
3.社会保障的构成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
(1)地位: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2)内容: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3)作用: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等集资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相关链接
商业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商业保险
相关链接
商业保险VS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
性质 自愿的市场行为 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
经营目标 追求利润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维护社会稳定
经营方式 保险公司经营 由国家经办
费用来源 全部由个人承担 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
保障水平 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相同点 都是减少灾害、防范后患、保障生产、安定社会的有效办法 都是风险转移机制 都有规避风险的作用
3.社会保障的构成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2)社会救助
(1)方式: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成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2)地位: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3)作用: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4)内容: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
3.社会保障的构成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3)社会福利
(1)内容: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
(2)作用: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3)地位: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3.社会保障的构成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
(1)含义: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2)地位:特殊社会保障。
3.社会保障的构成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5)其他保障
企业年金:是企业依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发展战略需要建立的,旨在在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水平的退休收入保障的员工福利制度,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其直接目的是激励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客观上会提高劳动者的退休养老金水平。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指导下社区内部成员的互助活动,主要针对特殊困难成员,以扶贫、帮困或提供必要的服务的形式进行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
归纳总结
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
地位 保障对象 内容 作用 资金来源
社会 保险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缴纳社会保险的公民 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 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 物质帮助 政府
单位
个人
社会 救助 最先形成 历史最悠久 最后一道防线 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灾害救助 最低生活保障等 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政府
社会 福利 最高层次的 社会保障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 社会化服务 实物供给 福利津贴 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 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政府
社会
社会 优抚 特殊社会保障 现役军人 复员退伍军人 军烈属 物质照顾 生活和工作安置 精神抚慰 有利于社会稳定 鼓舞士气 国家
社会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思考探究
思考:如何解答以上困惑?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困惑1: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保普遍比我国的要高。以希腊为例:一年可领14个月工资,还有6周假期;生一个孩子可以得到数千欧元的补助;失业补助比平时工作的工资少不了多少;上学和医疗基本不花钱……“从摇篮保到坟墓”的高福利让希腊人过着舒适的生活。我国能不能也实行高福利社保?
困惑2:作为企业职工每个月都要交好几百的养老保险费,要到五六十岁才能领,万一身体差点,可能没领几年就死了,太不划算,能退保吗?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全覆盖原则)
(1)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等、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适度原则)
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
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权责统一原则)
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总要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兜底线: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坚守社会稳定底线。
织密网:要实现制度最广泛的覆盖,既要实现社会保障权利的普遍拥有和社会保障资源的均等配置,让人人都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
建机制:要持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归纳总结
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4.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课堂小结
多种多样的
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含义
2.社会保障功能
3.社会保障构成
4.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
社会保险(核心)
社会救助(最低)
社会福利(最高)
社会优抚(特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措施
全覆盖原则
适度原则
权责统一原则
总要求
我国的社会保障
1.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鼓励保险公司发挥精算技术、长期产品开发、长期资金管理等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养老保障和跨期财务规划服务。这有利于( )
①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②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③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④通过再分配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2.2024年4月11日,国家医保局召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医保局成立后,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每年都将一些新上市的新药好药增补进入目录,6年累计纳入药品744种,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数量从2017年的2535种,增加至目前的3088种,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上述措施有利于( )
①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②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
③形成和完善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④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下列措施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是( )
①某省不断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②某省规范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发挥好再分配的调节作用
③某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扩大对低收入群体社会优抚力度
④某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4.社保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0.7亿人,同比增加1434万人。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8亿人,覆盖98%的人口。经过多年稳定发展,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养老保险体系。由此可推断出,我国( )
①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③致力于通过初次分配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生活权利
④注重发挥社会互助功能,满足居民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5.《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经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申请按月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该办法的实施( )
①是为了筑牢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②体现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
③保障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④扩大了最高层次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了困难群众生活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课堂练习
6.机器人养老离我们已不再遥远:在深圳,部分养老院里有洗浴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辅助行走机器人等;在江苏,国内首款养老机器人“大头阿亮”随时关照老人吃药、吃饭和休息……智慧养老有利于( )
①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②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③提升养老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
④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课堂练习
7.某地深人实施民生改善行动,不断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强化政府的社会福利筹资责任,确立社会福利投入与财政收入的协同增长机制;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城镇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简称“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惠及困难群众1.5万余人……对此,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持续推进应保尽保→增强更多群体抗风险能力→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②强化政府社会福利筹资责任→补齐社会福利制度短板→充分发挥再分配作用→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③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消除城乡社会保障待遇差距→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统一性→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社会救助力度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降低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课堂练习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