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汇报人:孙老师
汇报班级:X级X班
2.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1.1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
目录
壹
学习目标
贰
新课导入
叁
新知探究
肆
随堂练习
伍
课堂小结
第壹章节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叙述并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2.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第贰章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在第一章中,我们把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 根据小学阶段学习数的经验,接下来就要研究有理数的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也会遇到有理数的运算问题. 例如:
(1)北京冬季某一天的气温为 -3~3 ℃. 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2)李明同学经常对家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并卖出积攒的可回收物. 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零花钱,下表是他某个月零花钱的部分收支情况.
这里,“结余12.0”和“结余-3.2”是怎么得到的?
日期 收入(+)或支出(-)/元 结余/元 注释
2日 3.5 18.5 卖可回收物
8日 -6.5 12.0 买中性笔,记号笔
12日 -15.2 -3.2 买科普书,同学代付
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涉及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 0 相加以及 0 与 0 相加. 引入负数后,在有理数范围内,加法有哪几种情况?
正数 0 负数
正数
0
负数
正数+正数
正数+0
正数+负数
0+正数
0+0
0+负数
负数+正数
负数+0
负数+负数
两数相加共三种类型.
(1)同号两个数相加;
(2)异号两个数相加;
(3)一个数与 0 相加.
第叁章节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法
探究一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向右运动 5m 记作 5m ,向左运动 5m 记作-5m.
5
8
5 + 3 = 8
1.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5 m,再向右运动 3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表示?
3
2.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5 m,再向左运动 3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表示?
-5
-3+(-5)=-8
-3
运动方向
运动距离
方向不变
距离相加
最终结果
符号不变
绝对值相加
-8
例1 填表:
算式 结果符号
+3+(+8)
-6+(-4)
+2024+(+2025)
-1.3+(-9.9)
+
+
-
-
3.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3 m,再向右运动 5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表示?
4.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3 m,再向左运动 5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表示?
5
-3
2
(-3)+5=2
3+(-5)=-2
3
-5
-2
请仿照同号两数相加分析异号两数相加法则:
运动方向
运动距离
方向远的决定方向
距离相减
最终结果
与绝对值大的方向相同
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
5.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5 m,再向左运动 5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表示?
5
-5
5+(-5)=0
6. 如果物体第 1 s 向右 (或左) 运动 5 m,第 2 s 原地不动,那么 2s 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多少,请列出算式.
5+0=5
(-5)+0=-5
或
从上述算式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
与 0 相加
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仍得这个数.
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一个有理数.
例 2 计算:(1) (-3)+(-9); (2) (-8)+0;
(3) 12+(-8); (4) (-4.7)+3.9;
加法计算时:先定和的符号,再算和的绝对值.
解:(1) (-3)+(-9)=-(3+9)=-12.
(2) (-8)+0 =-8.
(3) 12+(-8)=12-8=4.
(4) (-4.7)+3.9=-(4.7-3.9)=-0.8.
练一练
1. 计算:
(1) 180 + (-10); (2) (-10) + (-1);
(3) 5 + (-5); (4) 0 + (-2).
解:(1)180 + (-10) = +(180 - 10) = 170.
(2)(-10) + (-1) = -(10 + 1) = -11.
(3)5 + (-5) = 0.
(4)0 + (-2) = -2.
想一想
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和与原来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加上一个负数呢?请你先借助数轴直观地得出结论,再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说明.
a
任何一个数
正数
负数
+
一个正数
(向右移动某个单位)
大于原来的数
b
b>a
a
c
c>a
0
0
a
任何一个数
正数
负数
+
一个负数
(向左移动某个单位)
小于原来的数
b
b<a
a
c
c<a
总结
当 b>0 时,a+b>a ;
当 b<0 时,a+b<a .
0
0
第肆章节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教材P28】
1. 用算式表示下面的结果:
(1)温度由-4 ℃ 上升 7 ℃;
(2)收入 7 元,又支出 5 元.
解:(1)(-4) + 7 = 3;
(2)7 +(-5) = 2.
2. 口算:
(1)(-4)+(-6); (2) 4+(-6); (3)(-4)+6;
(4)(-4)+4; (5)(-4)+14; (6)(-14)+4;
(7) 6+(-6); (8) 0+(-6); (9)(-8)+ 0.
-10
-2
2
0
10
-10
0
-6
-8
3. 计算:
(1)15+(-22); (2)(-13) +(-8);
(3)(-0.9) +1.5; (4) .
解:(1)原式 = -(22 - 15) = -7;
(2)原式 = -(13 + 8) = -21;
3. 计算:
(1)15+(-22); (2)(-13) +(-8);
(3)(-0.9) +1.5; (4) .
(3)原式 = +(1.5 - 0.9) = 0.6;
(4)原式 = - = .
4. 请你用生活实例解释 (-3) + 2 = -1,
(-3) + (-2) = -5 的意义.
如:某地中午时的温度为 -3 ℃,下午上升了 2 ℃,则温度变为 -1℃,用算式表示为 (-3)+ 2 = -1;
小明周一支出了 3 元,周二又支出了 2 元,则他一共支出了 5 元,用算式表示为 (-3)+(-2) = -5.
第伍章节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有理数
加法法则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汇报人:孙老师
汇报班级:X级X班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