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介绍了摩擦起电、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等内容,是整个电学的基础。本节是本章的重点与关键,学生对于本节教材学习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对于电学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积累。本节内容通过探究、分析、归纳来认识静电,防止和利用静电,循序渐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因此本节不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能力培养上都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认识验电器并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并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能够利用验电器检验物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电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2)在实验探究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3)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教学难点】
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带电及带电量多少
【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三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初二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例如冬天脱毛衣时会出现火花,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会出现吸引现象等等,但学生不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学生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
教师实验: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羽一个、碎屑若干、塑料棒一根。
学生实验:塑料梳子一把、塑料棒、直尺、铅笔、圆珠笔、毛皮、玻璃棒、橡胶各两根、丝绸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碎纸屑、泡沫屑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情景中反应的现象与哪个物理量有关呢?
同时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电呢?
如果我们的生活离开了电会是什么样的呢?
既然电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那什么是电呢?板书
电是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回答。
贴近学生的生活,选用幽默的一些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摩擦起电
新课
用气球摩擦干燥的头发后能将头发吸引,启发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实验器具,想办法探究物体摩擦带电。
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简单介绍其余两种使物体带电的基本方法:接触带电、感应带电考考你:下列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干燥的天气脱毛衣会听见轻微的刺啦声B、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头发随梳子飘起C、化纤衣服穿身上易招灰尘D、擦黑板时粉笔末四处飘落
学生积极思考。
小组成员间互相协作,使手中物体带上电,实验后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
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作为实验用具,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
我们通过实验了解了,物体摩擦可以带电,那么物体摩擦后产生的电都一样吗?
同学们分组利用实验器具来进行探究。
结论:摩擦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反之亦成立。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上带的电称为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上带的电称为负电。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你们知道物体为什么会带电吗?老师详细解释。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同学们积极思考。
认真选取实验器具,开展探究实验。同学们大胆猜测,认真讨论发言。
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发现物理规律,体会物理的奥妙。
验电器的认识
老师介绍验电器的组成部分。
结合课本提问有关验电器的问题。
学生结合学习的知识积极回答。
学以致用,使学生掌握验电器的有关知识。
巩固与练习
例1、三个带电或不带电小球甲、乙、丙,已知甲跟乙相排斥,乙和丙相吸引,如果乙带正电,则() 甲一定带负电 B、丙一定带负电 C、丙可能不负电D、甲可能不带电例2、用经过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一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这表明验电器原来()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以上三者均有可能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
针对于教学目标,引导学上回顾本节课知识
学生总结知识点。
安排作
业
回家收集更多有关产生电的方法,并呼吁家人节约用电。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电是什么
一、实验探究(一) 二、实验探究(二)
三、验电器
1、摩擦起电 1、两种电荷:正电荷 1、原理
负电荷
2、构造
2、物体带电
2、电荷间作用规律
3、使用
手机木电了
手机木电了14.1
电是什么
课后作业:方案(B)
一.
必做:
1.〈山东枣庄〉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 )
A.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B.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
2.在有些地毯的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 )
A.使地毯更耐用
B.不锈钢丝能发光,好看
C.不锈钢丝能把人行走时与地毯摩擦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
D.不锈钢丝容易传热
3.〈湖北黄石〉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所示)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3题)
A.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
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
C.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
D.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4.〈南京改编〉如图所示,将一根针
( http: / / www.21cnjy.com )插在绝缘底座上,把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这表明:带电物体能________轻小物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将塑料棒取走,铝箔条由于________不能立即停止转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4题)
5.〈江苏扬州〉如图,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题)
6.〈福建漳州,实际应用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1μm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6题)
7.〈长沙,易错题〉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
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D.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8.玻璃棒被丝绸摩擦后,去接触原来已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由张开变为完全合拢,则( )
A.验电器原来带负电
B.验电器原来带正电
C.接触后验电器带正电
D.接触后验电器带负电
9.〈多选题〉下列现象中,表明橡胶棒一定带电的
是( )
A.将橡胶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吸引
B.将橡胶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排斥
C.将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箔片先闭合后张开
D.将橡胶棒靠近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仍然闭合
二.选做:
10.〈动手操作题〉将泡沫塑料搓成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小球(小球要干燥),用涤纶线把它们穿起来,挂到支架上,如图(a)所示。将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去靠近小球,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当两球与笔杆接触后,又会发生什么现象?此时将带电的笔杆在两球中间穿梭往返,发现小球会自动“让道”,如图(b)。小球间距离时远时近,悬线间夹角时大时小,非常有趣。请你亲自试一试,记录有关的现象,并作出解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10题)
11.为了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宇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把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放在A处,然后用绝缘丝线将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悬挂在B、C、D处,发现的情况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11题)
(1)由此,小宇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小宇需要比较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小球悬挂在B、C、D三处时受到的排斥力大小,在你看来,小宇是通过分析什么现象来作出比较的?你能简述他的分析过程吗?
(3)如果将用丝线悬挂的带正电的小球换成带负电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请你描述一下。
答案
必做
1.A 点拨: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因此A正确。
2.C
3.B 点拨: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缺少电子,当它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验电器上的一部分电子就会转移到玻璃棒上,这样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就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荷,金属箔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4.吸引;运动状态;惯性 点拨: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说明铝箔条受到了带电塑料棒的吸引力的作用,这表明: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铝箔条在吸引力的作用下旋转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塑料棒取走,没有了吸引力,由于惯性,铝箔条不能立即停止运动。
5.细丝张开;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点拨:由于摩擦起电,细丝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因此细丝会张开。
6.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点拨: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7.B 点拨:本题容易错选A。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则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C和A互相排斥,则它们带同种电荷,因此C带负电。
8.A 点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电荷,去接触原来已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由张开变为完全合拢,说明验电器由原来的带电状态恢复到不带电状态,故C、D不正确。验电器由带电状态恢复为不带电状态,属于正、负电荷中和现象,当带正电的玻璃棒与带等量负电的验电器接触时,会发生正、负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选项A正确,B不正确。
9.B、C 点拨:如果气球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橡胶棒不带电,将橡胶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会被吸引,因此A错误;将橡胶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排斥,表明橡胶棒和气球带有同种电荷,因此B正确;将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先闭合后张开,说明橡胶棒与验电器带有异种电荷,因此C正确;将橡胶棒靠近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仍然闭合,表明橡胶棒不带电,因此D错误。
选做
10.解:(1)将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去靠近小球,会发现小球向笔杆靠近。这是因为塑料笔杆因摩擦而带上了电荷,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能够吸引小球。
(2)当两球与笔杆接触后,会发现两球远离笔杆。这是因为两球与笔杆接触后带上了与笔杆相同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两球远离笔杆。
(3)将带电的笔杆在两球中间穿梭往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现小球会自动“让道”。这是因为笔杆与两球带同种电荷,当笔杆靠近两球时,它们相互排斥,因此小球会自动“让道”。由于笔杆与小球的距离不同,排斥力的大小不同,因此小球间距离会时远时近,悬线间夹角会时大时小。
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明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1.解:(1)电荷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越小;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2)小宇是通过悬挂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来判断和比较两带正电的物体间排斥力的大小的;小球悬挂在B处时偏转角度最大,小球受到的排斥力最大;小球悬挂在C处时偏转角度次之,小球受到的排斥力次之;小球悬挂在D处时偏转角度最小,小球受到的排斥力也最小。
(3)小球全部偏向竖直方向的左侧,且偏转角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处、C处、D处。
点拨: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和通过现象回答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二是根据实验提供的信息推断电荷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第1节
电是什么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学习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两种电荷的推导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然界只有
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叫
。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
4.电荷量: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
,简称
,符号
。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玻璃、塑料等。
二、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电荷
1、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
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做接触起电。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2、认真观察15.1-1并阅读33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
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
(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
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可用“+”表示。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可用“-”表示。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__
,异种电荷
___
。
3、电荷量: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用Q表示。
单位是
,简称
,符号
。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⑴、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
_________
的性质。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⑵、用专门的检验仪器。
5、验电器:观察课本33页图15.1-2,结合课本的有关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种新的仪器——验电器。
(1)验电器的原理是
;
(2)验电器的用途是
;
(3)验电器的构造有
。
探究点二
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认真阅读元电荷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由
和
组成,
位于原子的中心,
带正电,
带负电。
(2)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
______
,常用符号
表示e=
。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
,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带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4)注意:“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探究点三
导体与绝缘体
1、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演示实验:
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
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2、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如:
、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如:
、
、
等;
(3)金属导电靠的是
,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是靠
。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拓展练习】
物理学中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的电荷称为_____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做“梳棉”,只有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后,才可用于纺线。梳棉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_______程度(填“潮湿”或“干燥”),以防止因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不便和危害。
3、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散热风扇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粘很多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时与空气摩擦带上了_______,可以_______轻小物体的缘故。验电器是根据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4、在学完摩擦起电后,小明用毛皮摩擦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________带电;若通草球被排斥,则通草球__________带电。(均选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
5、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__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电子,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甲所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若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 如图乙所示,则此带电小球带______电。
6、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
)
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B.一定带正电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一定带负电
7、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8、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已知B排斥A,B吸引C,则把A和C靠近时,将(
)
A.互相吸引
B.互相排斥
C.没有作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
)
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10、一个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
(
)
A.该物体中只有电子
B.该物体没有质子
C.该物体得到了电子
D.该物体得到了质子
11、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了电子
B.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
D.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消失了
12、用手拿一铜棒和丝绸摩擦,则铜棒上
(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正电或带负电不能确定
D.不带电
13、当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地时,金属箔就闭合,这是因为
(
)
A.金属箔中电子转移到大地
B.金属箔中质子转移到大地
C.大地上的原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D.大地上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14、下列四组物质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
)
A.人、大地、油
B.金属、电木、橡胶
C.石墨、大地、盐水
D.玻璃、纯水、陶瓷
15、导体容易导电是由
(
)
A.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
B.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离子
C.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
D.导体中存在大量的带电粒子第1节
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了解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教学重难点
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三、教学过程
采用提问的形式:电是什么?看过闪电吗?知道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课本里学过电荷有几种?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学生踊跃回答,老师做些补充:电是物质中存在的一种能,人们利用它来使电灯发光机械转动等,闪电是阴雨天气中云层间的放电现象。电荷是构成物质的许多基本粒子所带的电,习惯上把物体所带的电叫电荷。
一、摩擦起电
1、使不带电的物体获得电的过程叫起电,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静电。相互摩擦的两种不同的物体带的是异种电荷,其中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这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凡是与玻璃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凡是与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负电荷。
那么丝绸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同学回答。
3、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如用圆珠笔笔杆或用塑料梳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小纸屑被吸引。
4、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依靠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物体失去电子带上了正电,物体得到电子带上了等量的负电。问学生:为什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带负电荷?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由于构成玻璃棒的原子对其电子的束缚比较弱,摩擦时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就易转移到丝绸上,这样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点,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但它们所带的电荷是相等的。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解释毛皮和橡胶棒摩擦起电的过程。
5、摩擦起电注意事项:摩擦起电只有在干燥的环境下才容易发生。潮湿、手上有汗无法完成静电实验。
二、验电器
1、验电器的作用:实验室里总是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的构造如图11-1-2所示:由金属球、绝缘塞、金属杆、金属箔片组成。
3、验电器是怎样工作的呢?
让一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当一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就带上了正电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了物体);当一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就带上了负电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电子由带电体转移到验电器上)如11-1-3所示
4、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带电体带电多少不同,验电器的两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不同,因此可用验电器来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
思维拓展:将带电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会使验电器带上与带电体性质相同的电荷,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接触带电.如果此时用一个与验电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带电体接触该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原先张开的金属箔就会闭合。这种现象叫做电中和.
三、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与电有关的现象解释
应用
:静电喷涂
给物质微粒带上电以后,带电微粒就能在异种电荷的吸引下定向运动,绘喷出的雾状油漆带上电,让它飞向带异种电荷的喷涂物件
静电植绒
给绒毛带上电,让它飞向事先涂了胶的带异种电荷的布面
静电除尘
给烟囱或空气中尘埃带上电。让它飞向一定的地方,就可以达到静电除尘的目的
静电复印
利用正、负电荷能相互吸引的原理,使带静电的光敏材料表面在曝光时,按影像使局部电荷随光线强弱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存留静电潜影,经一定的干法显影、影像转印和定影而得到复制件
防护
:油罐车尾拖一条铁链
行驶中的油罐车里的油跟罐壁摩擦时会产生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火花放电,酿成事故,因此,在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将摩擦产生的静电随时由铁链引入大地,以保证安全
避雷针
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当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建筑物会感应上与云层相反的电荷,这些电荷会聚集到避雷针的尖端,达到一定的值后便开始放电,这样不停的将建筑物上的电荷中和掉,永远达不到会使建筑物遭到损坏的强烈放电所需要的电荷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PPT上面的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第1节
电是什么
1.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5.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应当那个让学生人人动手,进行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意识。摩擦起电的原因最好还是用多媒体动画来说明,这既能 帮助学生复习原子结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药多列举生活中摩擦起电的实例,以丰富学生对摩擦起电的认识,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要突出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使学生感到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
七、课后练习14.1
电是什么
一、必做题目:
1.如图所示,将一塑料梳子与干燥的头发摩
( http: / / www.21cnjy.com )擦几次,然后将梳子靠近碎纸屑,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梳子与头发____________,使梳子带了电的缘故。
(第1题)
2.摩擦起电是( )
A.正电荷转移的过程
B.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时转移的过程
D.创造电荷的过程
3.两个悬挂着的通草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A球与B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B.A球与B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两球一定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D.两球中一定有一个带电,另一个可能不带电
(第3题)
4.将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带正电的通草球时,通草球将( )
A.向橡胶棒靠拢
B.远离橡胶棒
C.保持原位置不动
D.无法确定
5.如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
是( )
A
B
C
D
6.用带正电荷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这是因为( )
A.玻璃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金属箔上
B.金属箔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负电荷转移到了金属箔上
D.金属箔上的负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7.运汽油的汽车都有一条铁链子拖地,其作用是( )
A.发出声响,让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
B.通过它向空气和大地散热
C.作为运油车的统一标志
D.通过与地相连的铁链,使油罐因摩擦起电而带的电荷导入大地,从而避免造成危害
8.(2015·自贡)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如图所示)。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
A.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分子间相互排斥
D.分子间相互吸引
(第8题)
9.(2015·义乌)有甲、乙、丙三个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吸引;再用乙靠近丙,发现丙被排斥(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第9题)
二、选做题目:
10.(一题多变题)如图所示,是用丝线吊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A、B、C、D四个带电小球分别靠近时的情形,已知A球带正电,那么B、C、D三个小球所带电荷的种类分别是( )
(第10题)
A.负、正、正
B.负、负、正
C.正、负、负
D.正、负、正
一变: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已知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则甲、乙和丁的相互作用是( )
A.甲吸引丁、乙排斥丁
B.甲排斥丁、乙吸引丁
C.甲、乙都吸引丁
D.甲、乙都排斥丁
二变: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任意两个靠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均相互吸引,已知甲带正电,则乙球不可能________;若丙球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则乙球一定________。(均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11.(一题多解)要检验经过摩擦后的一支塑料圆珠笔杆是否带电,你有哪些方法?说出你的方法步骤。
答案
必做
1.
梳子吸起碎纸屑;摩擦起电
2.B 点拨:本题容易错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A或C或D,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是不同的,它们在摩擦过程中,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强的物体就会夺取电子,而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物体就会失去电子,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可见,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3.D 点拨:本题容易错选A,错解原因是误认为两个通草小球相互吸引,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由题图可知A、B两球相互吸引,则有两种情况:一是两球带异种电荷;二是两球中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4.A 点拨: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而通草球带正电,它们由于带异
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5.B 点拨:A中两球都带正电荷,它们应该相互排斥,因此A错误;B、D中两
球带异种电荷,它们应该相互吸引,因此B正确,D错误;C中两球都带负电
荷,它们应该相互排斥,因此C错误。
6.D 点拨:用带正电荷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上的负电荷
(自由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金属箔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荷。
7.D
8.B 点拨:通过摩擦后,塑料绳带上了同种电荷,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而
使细丝张开。故选B。
9.B 点拨:有甲、乙、丙三个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
现乙被吸引,则乙有两种可能: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负电;再用乙靠近
丙,发现丙被排斥,即说明乙和丙一定带电,且带同种电荷,即乙一定带负
电,丙也一定带负电。故选B。
选做
10.
A
一变:A
二变:带正电;不带电
点拨:本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这类问题的解答应注意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带电体的基本性质两个方面去分析。如果两个小球相互排斥,则只有一种情况,即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如果两小球互相吸引,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两球带异种电荷;另一种是一个球带电,另一个球不带电。根据上述方法逐步分析即可求解。本题易误认为物体相互吸引就带异种电荷,而实际上物体相互吸引可能有一物体带电,一物体不带电,也可能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11.解:方法一:根据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进行检验。
方法:让塑料圆珠笔杆靠近一些小纸屑,如果小纸屑被吸引,则说明圆珠笔杆一定带电,否则不带电。
方法二:用验电器检验。
方法:将塑料笔杆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圆珠笔杆带电,否则说明圆珠笔杆不带电。
方法三: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检验。
方法:用细线吊起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让塑料笔杆分别与小球靠近,如果笔杆吸引其中的一个,排斥另一个,则圆珠笔杆一定带电;如果圆珠笔杆与两个小球都相吸引,则圆珠笔杆一定不带电。(共30张PPT)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
验电器、静电感应
课后作业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知识点
摩擦起电
问
题
这是什么原因造
成的这种现象?
这与电有关。
知1-导
鼠标点击图片观看现象
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
轻小物体。
将摩擦过的梳子靠近细水流附近水流将会
。
探究活动:
吸引
被吸引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
带了电荷。
2
知识点
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
知2-导
鼠标点击图片观看实验
演示实验:
1、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
再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
2、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
再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
3、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提出问题: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
间发生相互
的现象。
(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
间发生相互
的现象。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的现象。
排斥
排斥
吸引
1.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
荷种类不同,大量事实表明,自然界有两种电荷。
2.
我们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
荷,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3.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例1】〈江苏盐城,图形信息题〉如图是用带电小
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
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B
(来自《点拨》)
【解析】
由图可知,A中两球都带正电荷,它们应
该相互排斥,因此A错误;B、D中两球带异种
电荷,它们应该相互吸引,因此B正确,D错
误
;C中两球都带负电荷,它们应该相互排斥,
因此C错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泡沫小球,
发现泡沫小球被吸引,则泡沫小球_________带电;
若泡沫小球被排斥,则泡沫小球_________带电。(均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跟踪练习
(来自《教材》)
知2-练
2.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时,
它们____________;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用丝绸
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靠近时,它们____________。这
两次实验说明: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异种电
荷相互____________。
(来自《典中点》)
知2-练
跟踪练习
3
知识点
验电器
知3-导
用什么仪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1.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验电器张角越大,说明带电体带的电荷越多。
【例1】〈广东茂名〉如图所示,一个验电器的两个
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
片一定(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
D
(来自《点拨》)
【解析】
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
的两个金属箔片便会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
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金属箔片便会张开一定
的角度。
带电体带的电荷越多,验电器箔片的张角
越大。因此根据验电器箔片张角的大小,可以
比较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
球,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甲所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另一带电小球再与验电器
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如图乙所示,则此带电小
球带________电。
跟踪练习
甲
乙
(来自《典中点》)
知3-练
4
知识点
静电感应
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
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异
种电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
体的导体的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摩擦起电
静电感应
电荷
两种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正电荷
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
1.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
面黏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擦过的镜面因_______而
带了电。带电体有_______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
镜面上。
(来自《教材》)
2.
—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
个金属箔片一定(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
(来自《教材》)
3.
四个悬挂着的带电泡沫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如
图所示。那么,D球可能(
)。
A.带与A球相同的电荷
B.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
C.带与C球相同的电荷
D.带与A球不同的电荷
(来自《教材》)
4.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
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鉴定( )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C.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带正电
D.小球一定不带电
(来自《典中点》)
5.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a,靠近一个由b、c
两部分合在一起组成的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如
果把b、c分开后再移去a(a、b、c跟地面绝缘),则( )
A.b带正电、c带负电
B.b带负电、c带正电
C.b带正电、c带正电
D.b带负电、c带负电
(来自《典中点》)
必做:
《典中点》第2、9、10、12、13、16、19、
23、24
选做:《典中点》第25、26题
必做:
《点拨》Ⅲ第1-9题
选做:《点拨》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