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共34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共34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思想政治
更新时间 2025-07-01 08:5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1.政治认同: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性,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2.科学精神: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理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困难、挫折。
3.政治参与: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教学重难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
【核心素养】
议 题
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
议题一:科学社会主义为啥是科学的
议题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曲折性
资本主义剥削下的残酷现实
议题一:科学社会主义为啥是科学的
情 境 1:
残酷现实之下,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畅想未来理想社会……
漫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这一现状会加剧什么的对立?
这样下去,迟早会出大事!理想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
结合教材第11、12页“探究与分享”内容,就以下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1)三个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如何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各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他们美好的理想却化为了泡影?
(3)如何看待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思想源头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1.产生的原因
2.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期 代表人物 内容
初期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 莫尔、闵采尔、 康帕内拉、温斯坦莱 用文学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
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中期 (18世纪) 梅叶、摩莱里、 马布利、巴贝夫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晚期 (19世纪初) 圣西门、 傅立叶、欧文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大生产与协作相结合,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贵族家庭
实业制度
说服
未能实现
富商家庭
和谐制度
富翁出资
没人支持
工厂管理者
新和谐公社
新村实验
无法持续下去
思考:如何评价三人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
3.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1)积极意义:
①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其揭露和批判;②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历史局限性:
①根本原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③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资本主义发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历史前提
(1)表现: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斗争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武装斗争)、思想理论斗争。
(3)意义:标志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待遇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思想斗争
更高的
政治地位
我们的思想革命的思想
名称 时间 斗争目的 斗争形式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1 提高工资 经济/政治斗争
英国第二次宪章运动 1842 获得选举权 政治斗争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4 反抗资本家的过度剥削 经济/政治斗争
思考:从斗争形式来看,三大工人运动为什么会最终失败?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思想理论的斗争。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参考答案:
(1)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奋斗精神、为人类美好生活奋斗的伟大理想信念等;
(2)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孤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吸收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他们以批判的态度审视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思想材料,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3)与所处时代有关。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充分暴露,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和阶级基础。
情境2:结合教材第13、14页“探究与分享”以及第14页相关链接内容,谈谈马克思、恩格斯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因?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的创立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①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意义: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②意义: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
①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
理论基石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创立的意义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摘自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在《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第五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情 境 3:
《共产党宣言》手稿的一页,头两行为马克思夫人燕妮的手迹
(1)查找教材,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结合本节课教材知识和材料,谈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
(1)主要内容
①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从领导社会变革的力量来看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
③从理想目标来看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之而奋斗。
01
02
03
①该书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打开了通向未来的大门,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③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2)意义/科学性
思想来源
01
02
03
04
【小结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历史前提
理论基石
诞生标志
空想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人运动的兴起
唯物史观和
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01
02
03
编辑标题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知识拓展:空想社会主义 VS 科学社会主义
阶级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明确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革命斗争 否认社会革命,反对阶级斗争 主张阶级斗争
人民群众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
理想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社会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
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特征
联系: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议题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情 境: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思考:(1)结合材料,说说19197年俄罗斯的革命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2)综合所学,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怎样的?
思考:(1)结合材料,说说19197年俄罗斯的革命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2)综合所学,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经验。
参考答案: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伟大的尝试:巴黎公社
(1)时间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存在了72天。
(2)意义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2.一国成功: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建立
(1)时间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所有制关系);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分配关系)。
(3)意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3.多国实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4.严重曲折
遭遇挫折:社会主义国家遭遇严重挫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当时这些国家生产力发展不足,无法承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西方的和平演变;
☆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没能进行有效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社会生产力;
☆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对反对党一味退让,甚至不顾人民利益,允许取消共产党执政地位等等;
☆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对待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照搬照抄,脱离本国国情;
根本原因:国家执政党在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面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趋势: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站 起 来
富 起 来
强 起 来
5.前途光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应坚信: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诞生标志:
历史前提: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主义从一国
到多国的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实践
理论
俄国十月革命
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严重曲折
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不可动摇
1.《共产党宣言》开篇就指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对当时的社会情形描述正确的是( )
①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在多个国家取得胜利
③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④工人阶级已经成为统治阶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2.《共产党宣言》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 )
①阐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 
③强调了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正义性 
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3.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也有坎坷曲折。在其发展进程中,人们通常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伟大的飞跃。关于这三次飞跃表述正确的是( )
①巴黎公社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现实的飞跃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④二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4.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不能靠阶级斗争,而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没有贡献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掩饰资本主义的弊端
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