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30 21:4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思维能力.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语言藏巧思,幽默见智慧!今天,我们穿越千年,与九岁的杨氏之子相遇,看他如何妙语连珠,轻松化解难题。
2.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意思,学以致用,仿照文言文方式自我介绍。
3.这则文言文出自哪里呢?(3分)
活动一:初读文,感古文之韵
1.自由大声朗读文言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学生读古文。
2.出示文中出现的两个多音字,学生交流多音字读音,教师引导:在这里是谁为谁设果?
据义定音,为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为”“应”在文中分别读什么音?为什么?关注词义,指名抢答。
预设:(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3.出示文言文: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可以在哪些地方停顿。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没错,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可以在人物、事物或地点、动作后面进行停顿。有了这样的发现,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请你。
4.出示: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交流停顿。交流点拨:文言文中,人物和事件之间通常需停顿。
出示标有停顿的课文,赛前自由练读。(正确朗读;流利诵读;个性诵读)
读好停顿,读出韵味。配乐朗读。
(8分)
活动二:深读文,明古文之意
1.交流我们在学的文言文当中,你有哪些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预设:借助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查资料来理解文言文。
2.出示学习要求:
读一读:自由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生互助理解文言文)老师读一文言文。话筒随机到谁跟前,谁说这句话意思,说的不准确补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相机引导:填补省略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 )为( )设果。
孔(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活动三:深探究,寻聪惠之处
1.初识杨氏子,理解“ 甚聪惠”
(1)聊聊印象:杨氏之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预设:聪慧、机智…)
(2)画找句子:找出文中介绍杨氏之子的句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小组学习,出示任务。独学:默读课文,杨氏之子的机智具体表现在哪里 圈画关键词句,简单批注。
合学:小组合作,组长整理信息。
小组合作,其他组补充。
预设:
聪慧1:应答巧妙——听出话中之意,同以姓氏做文章。
(1)问: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的话中之意是什么 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拿姓氏做文章,逗逗杨氏之子)指导读好孔君平开玩笑的语气。
(2)答:杨氏之子应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里 (孔君平拿“杨梅”逗杨氏子,杨氏子就以“孔雀”回敬)
(3)小结:杨氏之子听懂了孔君平的话中之意并巧妙地应答,难怪课文一开篇就说他甚聪惠。
聪慧2::思维敏捷(快)——话音刚落,应声回答。
(1)联:联结学生生活,体会“应声”之快。
(2)解:孔君平话音刚落,杨氏之子就不假思索地应答,果然思维敏捷。
(3)读:师生合作对答,指导学生读出杨氏之子反应快、应答快。
聪慧3:委婉有礼——关注“未闻夫子”,应答得体。
(1)比:对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谈发现。“未闻”使语气显得委婉有礼)
(2)想:体会“未闻”“夫子家”背后杨氏之子思考的过程。(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也就不是我家的果)
(3)小结:同是反驳,多了“未闻”两字,既体现了杨氏之子对长辈应有的礼貌,还得体地回敬了对方,这就是“言语智慧”。
出示句子: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游戏拓展,加深理解。
(1)如果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李君平,你又该怎么答呢?
预设(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2)如果是柳君平,我们还可以说。
预设(未闻柳树是你家的树)您家我们可以给他换个称呼。(夫子家),这样就更有礼貌了。
(3)如果是黄君平,我们还可以说。
预设(未闻黄桃是夫子家果)。
(4)如果是胡君平,我们还可以说。
预设(未闻葫芦是夫子家植)。
4.带着对聪惠的赞叹再读文言文。
5.小剧本
《杨氏之子》短剧剧本
角色
1. 杨氏子:九岁聪慧少年,机敏善辩
2. 孔君平:杨氏好友,儒雅风趣
3. 书童:杨家仆人
第一幕:访友遇子
场景:杨家厅堂
[书童引孔君平入内,屋内陈设古朴雅致。杨氏子捧书从侧门出]
杨氏子(躬身行礼):孔先生安好,家父出门未归,还请稍坐。
孔君平(笑着摆摆手):无妨!数月不见,贤侄愈发俊朗,可有精进课业?
杨氏子(恭敬应答):每日读书习字,不敢懈怠。(示意书童)上茶!
第二幕:巧对妙答
场景:杨家厅堂(书童端来果盘,杨梅鲜红欲滴)
孔君平(拈起杨梅,挑眉逗趣):杨家果树上竟结出“杨”梅,此是君家果?
杨氏子(眼珠灵动一转,拱手回应):未曾听闻孔府庭院养着孔雀,这“孔”雀难道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先是惊愕,继而抚掌大笑,书童忍俊不禁]
第三幕:赞别
孔君平(起身拍杨氏子肩膀):好个伶俐儿郎!此等急智,他日必成栋梁!
杨氏子(谦逊行礼):先生谬赞,侄儿班门弄斧了。
[孔君平满意离去,杨氏子送至门口,躬身目送]
教师小结:聪慧的不得了是不是 但是聪慧的比较这很难比的高下,必须我们要横过来比的,要不是把比他一个人要比好多人才比得出来。孩子在世说新语里面有很多儿童幽默智慧的故事。(8分)
活动四:诵古文,立文化自信
同学们学到这啊,相信你们一定对杨氏之子这则小古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带着对故事的理解,对儿童智慧的敬佩,再读一读这则小古文。在竹简中读,在古文中读。
有没有同学已经背过了呢?同学们的表现可真不错,我们试着来填空背一背。有没有勇气一起来背背,老师来为你们开头。
老师更希望大家能以本节课为起点,打开我们中国古典书籍的大门。每一部典籍都凝聚着新人的心血与智慧,他们世代守护,薪火相传。走进典籍,我们就知道生命该通往何处,就知道我们的脚步该迈向何方。同学们,英雄自古出少年,江山带有才人出。希望我们以全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让典籍中的文字活起来。老师更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成为言谈间流露风趣与幽默,举止间尽显风度和智慧的谦谦少年。
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在我们的校园故事大赛的时候,也可以收集一些我们平时的幽默小故事,还可以到我们的古典书籍中去寻找这些耐人寻味的文言文小故事呢。(3分钟)
作业布置:1.将这则文言文以讲故事的形式讲给伙伴听。
2.多读读《世说新语》中的其它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