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预习检测
深坳( ) 梭镖( ) 砍fá( )
摇撼( ) yīn切( ) 功xūn( )
_________:形容想尽了办法,用尽了心机。
_________:形容非常惊恐。
_________:一层一层堆积,形容很多或很厚。
_________: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ào
biāo
伐
hàn
殷
勋
绞尽脑汁
魂飞魄散
重重叠叠
郁郁苍苍
新课导入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了美丽的井冈山,那里群山巍峨,云雾缥缈,而在那山间,一片片翠竹随风摇曳。它们历经风雨,见证了无数革命先辈的奋斗与牺牲,每一根竹子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井冈翠竹》,聆听翠竹的心声,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井
冈
竹
翠
井冈山
位于江西省西南部,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开展了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使广大农民群众翻身得解放。同时,红军还多次击退国民党军队的 “围剿”,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作者简介
袁鹰( 1924—2023 ),原名田锺zhōng洛,江苏淮安人,作家。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其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人事景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搏。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等。
写作背景
作者于1960年10月第一次瞻仰革命圣地井冈山后写的一组散文中的一篇。当时,我国正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作者访问井冈山,看到当地人民改造山河的艰苦创业,想到老一辈革命家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英雄伟绩,感受到了井冈山的精神和井冈山人的性格——在任何逆境中含辛茹苦、奋斗不息的战斗精神和不畏风雨、不避强暴、巍然挺立的坚强性格。受到深刻教育和强烈感染的作者,在返回北京后陆续撰写了一组散文《井冈山记》,旨在向广大青年传达其所见、所闻、所感。他从众多给自己留下难忘印象的井冈山景物中,选中毛竹作为写作对象,创作了《青山翠竹》。原文在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时,更名为《井冈翠竹》。
任务一
理脉络·赏翠竹之美
理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文章脉络,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第1~2段)
第二部分
(第3~12段)
翠竹的神采
(3-9)革命战争年代
(10-1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四部分
(第13段)
赞颂翠竹、赞颂井冈山人和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翠竹的贡献
井冈翠竹
赏翠竹之美
2、通过梳理文章脉络,我们发现作者对翠竹的描写贯穿全文,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片翠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井冈翠竹外形、生长环境的语句,分析其特点。
示例:
第____段的___________(语句),运用了_________手法,
体现了翠竹的_________特点。
赏翠竹之美
第2段: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排比、比喻、拟人,总写了井冈翠竹茂密繁盛、修直挺拔的姿态,把竹子比作“岗哨”“奇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井冈翠竹的革命风采。
苍翠繁盛
修直挺拔
亭亭玉立
赏翠竹之美
第8段: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拟人,写出了毛竹在血雨腥风的恶劣环境下生长,具有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顶真,给人以“无穷无尽”之感,突出井岗翠竹坚贞不屈和生命力的顽强。
生命力顽强
赏翠竹之美
第8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引用,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写出井岗翠竹顽强、旺盛、有着永不屈服的生命力
坚韧顽强
生命力旺盛
赏翠竹之美
第12段: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拟人,运用了“穿、钻、滑、转、流、挤、走”等一系列动词,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生动形象写出了井冈翠竹投身新时期建设的热情和干劲,表现出它乐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乐于奉献
赏翠竹之美
苍翠繁盛
修直挺拔
亭亭玉立
生命力顽强
坚韧顽强
生命力旺盛
乐于奉献
任务二
探事迹·悟翠竹之魂
探事迹
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感受到了翠竹的魅力,但作者为何要如此浓墨重彩地描绘这片翠竹呢?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在特点吗?
提示:文章中有一句话提到,这片土地上的竹子,不是我们见到的普通的竹子,更是什么?(寻找文章的中心句)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探事迹
时期 人 事件
革命战争年代
红军
用竹子搭帐篷、当罐、当碗、做扁担和吹火筒(生活用具)
做梭镖、摆竹钉阵(武器)
百姓
冒着生命危险提着竹筒为红军送粮
毛委员
朱军长
带领队伍用竹扁担挑粮
速读3-12段,梳理出文章围绕竹子写了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哪些人和事,完成表格。
探事迹
时期 人 事件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建设者依靠竹子盖房落脚,用竹筒盛水蒸饭,
开启建设工作。
建设者
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修建竹道,
把井冈山的竹子运下山。
悟翠竹之魂
从革命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巧用竹子,到建设者们用竹子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这些事件仿佛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展开。然而,每一个事件背后,都蕴含着人物独特的精神力量。
合作探究:再读课文,从这些与竹子有关的事件中,你读到了人物的哪些精神品质
用“我从 (事件/语句)中,读到了 (人) 的精神品质”的格式回答。
悟翠竹之魂
“红军用竹子制作梭镖、竹钉阵等武器对抗敌人”的事件
红军的英勇无畏、敢于斗争
悟翠竹之魂
“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红军的积极乐观
悟翠竹之魂
“毛委员和朱军长用竹扁担挑粮”的事件。
老一辈革命家的以身作则、艰苦奋斗
悟翠竹之魂
“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井冈山军民坚贞不屈、顽强抗争
悟翠竹之魂
“建设者依靠竹子盖房落脚,用竹筒盛水蒸饭,开启建设工作”的事件。
建设者们的乐观积极、自力更生
悟翠竹之魂
“为了搭起滑道,他们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悬岩绝壁;
为了找寻水路,他们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滩”
建设者们的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悟翠竹之魂
“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
井冈山的人民无私奉献、胸怀大局
悟翠竹之魂
革命战争年代
积极乐观、艰苦奋斗
坚韧顽强、生生不息
坚贞不屈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不畏困难、迎难而上
艰苦奋斗、干劲十足
无私奉献
翠竹特点:苍翠茂密、一望无际、修直挺拔、健壮美丽、生生不息、生命顽强、争先恐后、势不可挡、用途广泛
井冈精神
两者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悟翠竹之魂
竹子的特征
革命者和建设者的品质
竹子的用途
相似
联想
歌颂井岗精神
物
志
托物言志
请同学们齐读第6段,思考第6段提到了哪些和竹子有关的东西
竹筒
硝盐罐
竹筒饭
联想
联想
缺粮的岁月
红军的积极乐观
考点
——托物言志
★常见的考查形式:
(1)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2)分析外在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3)品读文章,提取所言之志。
★答题模板: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的特征),表现了......的精神品质,表达了......的志向(态度),委婉含蓄,富有表现力。
悟翠竹之魂
巧妙地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将翠竹的特质与井冈山人民及革命精神紧密联系起来,歌颂了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悟翠竹之魂
13段: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井冈山的翠竹是什么?
——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所以本文还运用了什么手法
象征
象征
革命精神
竹子
任务三
品文韵·传井岗之志
品文韵
文章语言很有特点,富于艺术感染力。读一读下面的语句(课后习题二),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变化、修辞手法的运用、情感的抒发等角度,体会其表达效果,并仿照示例作一些评析。
示例:
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
人,等待当年用竹简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二十年。
写毛竹“等待”,用拟人手法赋予毛竹以深情,真切动人。“等待”“等”的反复运用,营造出回环往复的美感,充满诗意。
品文韵
1.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把这一副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展开联想,把革命事业比作“重担”,并抓住“挑”这个动词,把“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与“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联系起来,把井冈山与北京城联系起来,使井冈翠竹的艺术形像更加高大,深化了中心思想。
品文韵
2.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四个“一天比一天”,极力渲染出在艰苦环境下,人们千劲饱满地奋斗建设,创造出辉煌业绩的场景。反复的词语、排比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层层推进了文章的情感。
品文韵
3.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穿云钻雾,呼啸而来”,这里的动词有形有声,既描绘了滑道高耸入云的画面,又表现了毛竹下滑速度之快、声势之大。后面“滑”“转”“流”“挤”“走”五个动词,用拟人手法把竹子和人融为一体,把井冈山人急于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革命热情表现得酣畅淋漓。大量四字词语的使用,也使语言铿锵有力,富于动感和节奏感。
传井冈之志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和驻赣部队,首站就是井冈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传井冈之志
同学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就要深入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思考在新时代如何传承井冈山精神。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传承井冈山精神的理解和做法。
传井冈之志
我会好好学习,无论多大的困难,都要努力克服,成为一个勇敢坚毅的人。
我会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忘历史,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记叙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井冈翠竹的无限赞美和敬佩之情,歌颂了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革命气节。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切(yīn) 梭镖(piāo) 迢迢(zhāo) 意气风发(fēng)
B.坚韧(rèn) 砍伐(fá) 稠密(zhōu) 坚贞不屈(qū)
C.功勋(xūn) 深坳(yòu) 幽谷(yōu) 穿云钻雾(zhuān)
D.扁担(dàn) 修长(chánɡ) 摇撼(hàn) 鬼哭狼嚎(háo)
D
课堂检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砍伐 修长 重重叠叠
B.深拗 呼啸 搅尽脑汁
C.竹鞭 梭镖 慢山遍野
D.封琐 蒸饭 魂飞破散
A
课堂检测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为了设计出一个完美的方案,在办公室里绞尽脑汁,对着电脑屏幕思索了整整一夜。
B.窗外,春天的气息早已弥漫开来,漫山遍野都是嫩绿的新芽和盛开的花朵,一片生机勃勃。
C.回想起过去在那个充满血雨腥风的战场,敌人的炮火轰鸣,战友们的呐喊与倒下,仍让他心有余悸。
D.那时的每一场战斗都仿佛是一场生死较量,稍有不慎就会魂飞魄散。
魂飞魄散: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通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突发的、极其恐怖的事情时的惊恐状态。而句中说的是战斗中的生死较量,用“魂飞魄散”来描述,程度过重,与语境不符。
D
课堂检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C.他的写作水平明显增强了,这得益于他日常的勤奋练习。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A.有误,缺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
B.有误,否定不当,可删去“不再”;
C.有误,搭配不当,将“增强”改为“提高”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