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教案+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教案+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2 11:1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口技》教案+说课稿
《口技》教案
授课人:林新红 学校:电力设备厂子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通过注释和查阅工具书准确理解课文,积累本文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时间的词,数词的异用等。
(二)能力目标:
1、养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会在诵读中理解。
2、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
3、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口技表演者的艺术构思。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
1.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 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口技表演者的艺术构思。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2、合作探究法: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互相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培养动脑的习惯,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学习方法
1、 朗读法:反复朗读,明了意思,领悟写法。
2、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下列词语:
叽叽喳喳、噼里啪啦、嘎嘎、淅淅沥沥、轰隆隆、咩咩
请同学们找出以上这组词语的共同点: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词(让学生说)。除了词语可以描摹声音外,口技也是一种描摹声音的传统技艺。口技艺人仅凭一张嘴,能逼真的模拟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将在林嗣环的生花妙笔引领下,去感受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板书课题、作者)
二、读准课文、初步感知
1、简介作者
学生介绍,教师总结。
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进士,善写诗文。著有《铁崖文集》、《秋声诗》等。
2、出自《虞初新志》清代涨潮选编的笔记小说。

3、读准课文
(1)学生小声读:把握读音,读的过程中找出不会读的,或者认为是重点的字词,让学生罗列在黑板上加以纠正。
强调读准下面字音:
林嗣环(sì) 少顷(qǐng) 呓语(yì) 齁声(hōu)
意少舒(shǎo)中间力拉崩倒声(jiàn) 曳屋许许声
(yè)(hǔ)
(2)简单反馈听读感受,教师要肯定学生个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理解,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语调的起伏、节奏的缓急、及口技人在表演时观众的反应。(以第四段为例,引导学生试读。)
(3)学生互读课文。
4、读通课文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参看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1)分小组,每个小组各一段,自己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不会的圈出来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仍然把握不了的,写在小黑板上,集体讨论解决。
(2)各组指派代表逐句疏通课文,教师强调点拨重点字词。
(3)指导学生归纳梳理“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表时间的词等。
①教师指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的解释:
会宾客大宴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当是时
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不能名其一处也
几欲先走
②强调整理古今异义的词、一词多义现象。
三、合作探究
、读懂课文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的词语(明确: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忽然,俄而)
(2)由时间词我们能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讨论: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3)请学生从文章的描写中找出每一个场景刻画了那些声响,进一步了解故事。(发生---发展---高潮)
(4)学生讨论:当我们观看一场表演时,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交流明确:看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
表演者: 表演的内容 表演的道具
观众: 看表演的反应
师生讨论得出结论:最精彩的表演=最复杂的内容+最简单的道具+最热烈的观众反应。
(5)教师引导学生找课文中的原句来印证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
教师协助归纳:
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呓语、大啼、妇呜、絮絮、叱。
渐入梦乡: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
倾盆器(声)、咳嗽。
火场百象: 大呼、齐哭、百千大呼、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无所不有)。
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观众反应:表演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梦中惊醒: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渐入梦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场百象: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结论:表演精彩。
(6)教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一个字来概括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善)
四、质疑问难
学生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如时间够用的话,大家集体朗读一遍。
五、小结;因年代久远,那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场景是无法再现的,但这节课我们看到了,也似乎听到了这场精彩的表演,这都得益于作者同样高超的文字表达,他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口技人的“善”,下节课我们一起去“品读”其写法的精妙。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设计一个图示表现本文的一波三折(选做)。
(提示:可用曲线、简笔画、QQ表情、拼音声调)
附:
板书设计:
读准 火场百象(高潮)
读通 渐入梦乡(发展) “善”
读懂 梦中惊醒(发生)

《口技》说课稿
电力设备厂子校 林新红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我叫林新红,来自电力设备厂子校。我说课的题目是《口技》,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
这一单元的重点要求通过朗读,让学生会联自己实际生活体验,看到作家对“文化艺术”体验和感悟。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说教材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课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积累本文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时间的词,数词的异用等。
2.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
3.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口技表演者的艺术构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
重点:
1.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 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
难点: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口技表演者的艺术构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2.朗读
中读懂简易的文言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三:说教法
1、 朗读法:“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这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1、 朗读法:反复朗读,明了意思,领悟写法。
2、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学情分析
这是七年级下的一篇课文。这一时期,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已经学过了许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学生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另处,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优势条件。
六:说教学理念
1.新课标中要求中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所以重点设为读,背,大量积累。
2、能够体现新课改理念,体现高效课堂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七:教学过程:
(一) 利用一些词语,让学生找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点:拟声词(让学生说),然后说明口技也是一种描摹声音的传统技艺。口技艺人仅凭一张嘴,能逼真地模拟各种声响,能生动地描绘不同生活场景,形成了一种传统技艺。这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本文即是把口技表演用文字描述得活灵活现、让人读后如亲临现场的文章。(意图:这样导入,直奔主题。针对农村学生新课标学习理念没转变过来,只知教师讲,学生记的情况,强调学习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小声读:把握读音,读的过程中找出不会读的或者认为是重点的字词,让学生罗列在黑板上以纠正。
2、学生互读课文,读准字音。
3、以第四段为例,引导学生读出语言的停顿、节奏、和感情。
(意图:初步感受口技表演的艺术魅力)
4、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参看注释,疏通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意图: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受口技表演者的精湛高超的技艺,落实教学重点1。)
①分小组,自己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不会的圈出来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仍然把握不了的,写在小黑板上,集体讨论解决。
②逐句疏通和重点强调相结合。
③归纳梳理“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表时间的词等。
(三)合作探究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标志时间的词语: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忽然,俄而
(2)由时间词我们能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讨论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意图:通过概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课文情节。)
明确: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3)请学生从文章的描写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出每一个场景刻画了那些声响,进一步了解故事。(发生---发展---高潮)(意图:通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诵读,进一步具体感受文章所描摹场景的氛围。)
(4)学生讨论:当我们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一场表演时,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意图:感悟理解作者奇妙的构思,突破教学难点。)
交流明确:看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
表演者: 表演的内容 表演的道具
观众: 看表演的反应
师生讨论得出结论:最精彩的表演=最复杂的内容+最简单的道具+最热烈的观众反应。
(5)教师引导学生找课文中的原句来印证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意图:进一步理解体会作者奇妙的构思)
教师协助归纳:
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呓语、大啼、妇呜、絮絮、叱。
渐入梦乡: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
倾盆器(声)、咳嗽。
火场百象: 大呼、齐哭、百千大呼、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无所不有)。
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观众反应:表演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梦中惊醒: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渐入梦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场百象: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结论:表演精彩。
(6)教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一个字来概括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善)(意图:把握文眼,理解主旨。落实教学重点2。)
(四)质疑问难(意图:让学生反思归纳课堂,解决疑点问题)
学生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如时间够用的话,大家集体朗读一遍。
(五)小结(意图:让学生对本课有个总体认识)
因年代久远,那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场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无法再现的,但这节课我们看到了也似乎听到了这场精彩的表演,这都得益于作者同样高超的文字表达,他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口技人的“善”,下节课我们一起去“品读”其写法的精妙。
(六)作业(意图: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背诵课文
2、设计一个图示表现本文的一波三折(选做)
(提示:可用曲线、简笔画、QQ表情、拼音声调)
八、附:(意图:直观体现教学思路,能简洁体现本节课主要内容让学生更清楚明白)
板书设计:
读准 火场百象(高潮)
读通 渐入梦乡(发展) “善”
读懂 梦中惊醒(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