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13:0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寿县寿春中学 江明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了解臧克家与闻一多,了解写作背景。?
3.了解对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感知文章的内容,领会闻一多的精神品格,体会文章的中心。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
3.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感悟文意,理解闻一多的精神品格。?
2.掌握作者的选材角度及记叙重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揣摩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语言的形象美、抒情美及音乐美。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了解闻一多的生平事迹;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学唱《七子之歌》。?
教师:准备多媒体、准备音乐文件《七子之歌》。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结构与中心;了解本文夹叙夹议的表达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学生齐唱。)
( http: / / www.21cnjy.com )澳门回归之日,《七子之歌》传唱大江南北,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著名的爱国学者、诗人和大勇的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深入了解闻一多的精神品格。
二、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齐读课文
2、字词教学(课件)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2)积累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
2.这篇课文的结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3.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4.本文在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什么??
学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最后明确:?
1.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写了闻一多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
2.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课文两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3.记叙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4.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组织
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纲领,第七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自然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四、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意,为后面深入理解文意作铺垫。?
学生细细揣摩,互相交流,明确:?
1.“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的“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探究文章的中心,深入领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品味本文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及中心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这一节课,我们要深入钻研课文,具体而深入地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崇高精神与品格。
二、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学生朗读1~7自然段,思考:?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
(2)作者从哪些方面详细叙写闻一多先生编写《唐诗杂论》时的情况?突出表现了什么??
(3)略写闻一多先生写作《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两书,意在说明什么??
学生共同研讨,明确:?
(1)作者所选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这三件事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表现出来了。?
(2)写闻先生研究唐诗,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写他研究的详细内容,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3)简略介绍写作《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两书,意在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介绍写《唐诗杂论》不同。
教师小结:作者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给人印象深刻。?
2.学生齐读第二部分,思考:?
闻一多先生后期的思想品格较前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抓住闻一多先生的言行,分析、比较、交流讨论,明确:?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前期,做了再说,做了不一定说;后期,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就做。前后期所走的不同道路,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其一心谋求救国救民道路的爱国思想、执著的态度、言行一致敢作敢为的做人原则,是始终如?一的。??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各选取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多前后期具有典型性的三件事来写,并作繁简处理,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揣摩,相互交流,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最后再共同总结。?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发言,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能急于打断学生;但要随机应变,巧妙点拨、引导,以求对本文语言特色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四、朗读课文,再次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格,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了本文,我们不仅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技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与精神,并把它们贯彻落实到我们平时的实际行动当中。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