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30 10:13:08

文档简介

玉溪师院附中2027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
真核对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人用时钟观察时间,古人也有“时钟”:以天空为钟面,以日月为指针,月往日来,是空
间的位移,也是时间的流动。《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先民造字,通过太阳的方位、
月相的盈亏,转喻循环往复的时间。
时间字取象于日和月。从一天之内的时间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月交错的印记。以“夙”
字为例,其本义是“早”,甲骨文字形(见图),上边是月亮,下边是张开的双手,以残月未尽
就开始劳作表示时间早。成语“夙兴夜寐”说的就是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
一月之内的时间字,主要取象于“月”。“朔”是初一,月亮复苏;“融”是初三,新月生辉;
“望”是月圆之日,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月盈则亏,“望日”之后,月光渐次暗淡,到了最后一天,
看不到月亮,这一天叫“晦”。由“晦”而“朔”,就进入了下一个月缺月圆的循环,中间仅一日
之隔,因此“晦”“朔”连用,表示时间短。《庄子》中“朝菌不知晦朔”,说的就是朝生暮死的
菌类,生命连一天都无法跨越。
一日之内,日升日落:一月之内,月圆月缺;日月交替、周而复始。人们以日月的空间变化
为参照,创造了一系列表示时间的字。
时间字取象于农事和物候。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二十四节气代表了农耕与时间协同的智
慧结晶。先民为时间造字,也把农耕生活和物候变化封存在字形当中。
一年之内的时间字,主要是“春”“夏”“秋”“冬”和“年”。人们能将连续的时间划分出
时节,来源于物候的变化和农时的节奏,因此,与时节有关的字取象于物候和农事。
以“年”字为例,甲骨文字形(见图2),从“禾”从“人”,以人负载谷物表示收成。谷物
一年收获一次,收获是一个农事周期节,点,因此“年”由“收成”义引申指“一年时间”。尽管
“年”不是为“一年时间”义造的专字,但也可从词义发展看出时间义与农业生产的关联。今
天的“年”还有另外一个时间义,就是春节,中国人把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叫“过年”,也和农
业社会庆祝谷物收成并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有关。
时间无形,所有时间字,都取象于有形的空间,在词义发展中,有大量时空关联,许多古文字
形体,就是对时间空间化的具象化表现和中国式表达
(摘编自齐元涛《汉字中的时空观念》)
玉溪师院附中2027届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8玉溪师院附中2027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根据各项内容,回
到原文寻找对应语句,然后一一比对,寻找不一致的地方。A项,对应内容为材料一第
一段,选项内容是对第一段的概括,正确。B项,对应内容为材料一第三段,文段通过介
绍“朔”“胐”“望”“晦”代表的时间,展示了一月之内时间的变化,选项说法正确。C
项,对应内容为材料二第二段,通过介绍秦始皇的政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意在说明
汉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民族融合。D项,对应内容在材料二第六段,通
过诗句的两种读法说明汉字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神韵,但并没有比较之意,因此“更
能彰显”说法错误。
2.A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时要在锁定原文内容的基
础上,分析相关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与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判断正误。A项“决
定了汉字的词义发展只能必须紧密围绕日月变化和农事物候展开”说法绝对,结合材
料一最后一段“在词义发展中,有大量时空关联…”可知,汉字的词义发展较为宽
泛,某些时间字的创造及词义,与日月变化和农事物候有关联,但不是都由此而来。
3.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语言、论证结构、论证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信
息类文本的论证特征,调动日常知识储备结合原文中的相关内容对选项中的说法进行
判断。B项,“突出了汉字具有表意更在于表音的独特优势”说法错误,由材料二第三
段“汉字不是通过直接表达语音的编码方式记录语言,而是通过以表意为基础的多种
编码形式记录汉语”可知,汉语是以表意为基础,因此可以准确记录语言,超越时代、
地域,代代相传,从而促进文化认同。
4.①时间字取象于日和月,如从“夙”字可以看出残月未尽就开始劳作的生活状态。
②时间字取象于农事和物候,如“年”字表示收成、收获,反映了人们庆祝谷物收成并
祈祷来年五谷丰登的心理,(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材料二中“汉字中蕴藏着
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一句,指“很多汉字本身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透
过这些汉字,我们能够感受到先人的生活乃至当时的心理状态”。结合题干要求,需要
从材料一中寻找依据。材料一中列举了一些汉字与时间的关系如材料一第二段的“夙”
字,由“上边是月亮,下边是张开的双手,以残月未尽就开始劳作表示时间早”可知,
“夙”通过日月象形记录时间概念,表现了先人残月未尽就开始劳作的生活状态由此
可以提炼观点“时间字取象于日和月”再如材料一第六、七段的“年”字,由“从'禾
从’人’以人负载谷物表示收成”“从词义发展看出时间义与农业生产的关联”“也和
农业社会庆祝谷物收成并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有关”可知,“年”字表示收成、收获,体
现了先人庆祝谷物收成并祈祷来年五谷丰登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由此可以提炼观点
“时间字取象于农事和物候”。
5.①汉字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先民造字取象于对生活的观察,词义发展具有时空关
联。②汉字具有表意性与稳定性,能够超越方言和语音的障碍,准确记录各个时代的语
玉溪师院附中2027届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1/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