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
导学单
1.一边读,一边画,诗人都望到了哪些景物?借助注释,结合诗句,你望到了怎样的景象?
2.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与柳宗元并称为“刘柳”,与白居易并称为“刘白”,被白居易称作“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后我们还会学习他的《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等。
作者简介
你知道吗?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千米(我国四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我们安徽省境内的巢湖名列第五名。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古称“云梦泽”。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踊跃展学
月明星稀 风清月朗
风月无边 皓月当空
波光粼粼 水平如镜
水天一色 ……
“和”字很好地表现出了水天一色、天地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我们似乎可以听到月光与湖水吞吐演奏的优美乐章,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湖光秋月两相和,
诗词大意:洞庭湖
上月光和水色交相
融和,
望 洞 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踊跃展学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踊跃展学
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是多么宁静和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 潭 磨 螺
洞dòng 庭tíng 和hé
潭tán 磨mó 螺luó
(洞庭湖)
(家庭)
(和谐)
(潭水)
(磨刀)
(青螺)
读一读,写一写
资料包袋
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把凹凸不平的铜面进行反复打磨,把铜面磨平、磨光,制作成了铜镜。
和
读一读,记一记
hé
和睦 和平
hè
曲高和寡
huó
和面 和泥
huò
和药 和稀泥
hú
和了
磨
mò
磨坊 石磨
mó
磨炼 折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词大意:湖面
风平浪静如同未
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
诗词大意:远远
眺望洞庭湖山水
苍翠如墨,
这里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湖面比作铜镜,同时用“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与上文月光与天色相和照应,相映成趣。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LOGO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情感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诗意
提问?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