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温故培优】专题0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2025年人教版数学四升五暑假温故培优精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温故培优】专题0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2025年人教版数学四升五暑假温故培优精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1 18:1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数学四升五暑假巩固培优精练(人教版)
专题0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果用一条虚线表示下面五个人的平均身高,( )项画得最合理。
A. B. C.
2.小琪玩拍球游戏,三次的平均成绩是98下。第一次拍了96下,第二次拍了100下。她第三次拍了( )下。
A.96 B.97 C.98 D.99
3.某校篮球队5名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57厘米,小奇加入篮球队后,现在队员们的平均身高比原来高了2厘米。下面关于小奇身高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他的身高不到157厘米 B.他的身高在157厘米-159厘米之间
C.他的身高是159厘米 D.他的身高超过了159厘米
4.4位同学在一起练习投篮,每人投10次。下面是他们投中次数情况统计图。虚线所在的位置能反映4位同学在这次练均投中次数的是( )。
A. B. C. D.
5.表格中是四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的成绩,王鹏和李杰的成绩被墨水弄脏了,请推测一下李杰跳了( )个。
A.82 B.89 C.95 D.85
6.某小学四年级4个班的学生做“爱心卡”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图中虚线所在的位置能反映出平均每班制作“爱心卡”张数的是( )。
A. B. C.
7.四(1)班学生平均身高1.45米,四(2)班平均身高1.42米,小明在四(1)班,小刚在四(2)班。小明和小刚比,( )。
A.小明一定更高 B.小刚一定更矮 C.无法确定
8.工人叔叔修机器第一天修了3台,第二天修了4台,第三天上午修了3台,下午修了2台。平均每天修( )台。
A.2 B.3 C.4 D.12
9.萍萍不小心将自己的测试成绩单染花了,但如果认真思考会发现不影响阅读。根据信息,萍萍的数学测试成绩是( )。
语文 数学 科学 英语 平均分
91分 8 6分 83分 87分
A.86分 B.87分 C.88分 D.89分
10.下面四幅图表示4个同学1分钟投篮情况,( )图中虚线所代表的位置能正确表示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
A. B.
C. D.
二、填空题
11.下图是三位同学1分钟拍球个数情况统计图。明明拍了96下,乐乐拍了92下,三人的拍球平均数是92下,佳佳拍的个数比92个( )(填“多”或“少”)。
12.如图所示,四(1)班按照身高从低到高的顺序,从前往后排座位。第1行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第5行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8厘米,第1列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以上数据中,你认为用( )厘米代表四(1)班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更合适。
13.李艳参加歌咏比赛,各位评委的评分分别是:89分、91分、93分、94分、94分、94分。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李艳的平均得分是( )分。
14.王红的身高是140厘米,小丽比王红矮5厘米,小东比王红高2厘米。三人中,( )的个子最高。三人的平均身高是( )厘米。
15.小红在一次期末测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4分,语文和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1分,小红的英语成绩是( )分。
16.学校运动会上立定跳远比赛前三名平均成绩是176cm,其中两人的成绩分别是182cm和174cm,另外一人的成绩是( )cm。
17.下面是中国探月工程嫦娥1号至6号的成功发射年份统计表。计算发现大约平均每( )年发射1次,可以预测嫦娥7号的发射时间可能会在( )年。
飞行器 嫦娥1号 嫦娥2号 嫦娥3号 嫦娥4号 嫦娥5号 嫦娥6号 嫦娥7号
发射年份 2007年 2010年 2013年 2018年 2020年 2024年
18.小明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95分,他的英语成绩是98分,语文成绩是92分,那么他的数学成绩是( )分。
19.四年级体育达标测试,王梅5次的仰卧起坐平均成绩是41个,她的总成绩是( )个,如果去掉其中一次的成绩,她的平均成绩是43个,则去掉的成绩是( )个。
20.观察统计图,再完成问题。
奋发小学课外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图
(1)从图上看出女生人数最多的是( )小组,( )小组的总人数最多。
(2)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 )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人。
21.跳绳被称为“运动之王”。灵灵想要三次跳绳的平均个数至少达到187个,她第一次跳了185个,第二次跳了192个,第三次至少要跳( )个。
22.下面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每分钟电脑打字个数情况统计图。
(1)男生一分钟打字个数在( )的范围人数最多。
(2)小雷12分钟打字432个,他打字速度属于( )的范围。
(3)男生和女生打字速度最接近的范围是( )。
23.小明身高150厘米,小丽比小明矮8厘米,小华比小明高2厘米。小丽和小华相差( )厘米,这三个人的平均身高是( )厘米。
24.为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某省2020—2023年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分别为14条、19条、27条、32条,平均每年出台政策( )条。
25.小红参加一次学科测试,语文、科学、英语的成绩分别是85、95、90分,这三科的平均成绩是( )分。数学成绩公布后,她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那么她的数学成绩是( )分。
三、判断题
26.有8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7cm,其中最高的是139cm。( )
27.小强身高1.4m,他在平均水深是1.2m的泳池内游泳,肯定不会有危险。( )
28.明明所在班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60cm,冬冬所在班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58cm,所以明明一定比冬冬高。( )
29.小敏3分钟跳绳180个,她每分钟一定跳60个。( )
30.小华身高145厘米,所以他去平均水深130厘米的河里游泳不会有危险。( )
31.小明所在小组的平均体重是36千克,小明的体重一定是36千克。( )
32.小明所在班级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小刚所在班级平均身高是138厘米,所以小刚一定比小明高。( )
33.甜甜4次跳绳的总成绩是400下,她每次跳绳的成绩肯定都是100下。( )
四、计算题
34.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82×101-382 58×59+58×42-58
5400÷12÷5 2+4+6+…+50
五、作图题
35.烘焙店最近5天面包和蛋糕的销售数量如下表:
日期 6月20日 6月21日 6月22日 6月23日 6月24日
面包/个 36 40 35 38 36
蛋糕/个 26 25 28 26 30
(1)请根据数据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至少写两点)
(3)这5天平均每天销售面包多少个?
36.下面是方图书店甲、乙两本漫画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数量(单位:本)情况统计表。
方图书店甲、乙两本漫画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数量情况统计表
月份 1 2 3
甲漫画 80 120 140
乙漫画 100 140 120
(1)根据统计表,将下边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方图书店甲、乙两本漫画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数量情况统计图
(2)乙漫画在今年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销售数量是( )本。
六、解答题
37.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成绩在110次及以下的男生有( )人。
(2)该校四年级共有( )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
(3)该校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一分钟跳绳成绩超过140次的被评为优秀等级。该校四年级学生一分钟跳绳评为优秀等级的( )生人数多。
(4)结合统计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38.跳绳被称为“运动之王”,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消耗热量。乐乐和君君也坚持每天跳绳,下表记录了他们连续3次的跳绳成绩(单位:个)。
乐乐、君君连续3次跳绳成绩统计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乐乐 140 135 145
君君 120 132 117
(1)请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第( )次跳绳乐乐和君君跳绳个数差距最大。
(3)请你帮乐乐计算一下,他平均每次跳绳多少个?
39.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各题。
明慧商场去年电视、空调销售情况统计表
(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第( )季度销售电视最多,第( )季度销售空调最少。
(3)如果你是商场经理,根据电视、空调的销售情况,将如何安排货源?
40.四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表。
(1)请根据上表数据完成上面的统计图。
(2)( )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 )班最少。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41.某校四年级(1)班同学参加体质健康测试。小明调查了全班男、女生1分钟跳绳测试的等级情况,并制成了下面的统计表(单位:人)。
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待合格
男生 10 9 2 1
女生 12 6 1 1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任务。
(1)将下面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某校四年级(1)班同学1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统计图
(2)( )等级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多;( )等级总人数最少。
(3)为了使该班1分钟跳绳测试成绩更加理想,请你根据以上数据,提出建议。
42.某小学四年级全体学生电脑打字速度情况如下图。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男生打字速度在( )段的人数最多,是( )人。
(2)女生打字速度在( )段的人数最少,是( )人。
(3)小明12分钟打了432个字,他属于( )段。
(4)该校四年级一共有( )人,男生比女生多( )人。
43.为大力推行“全民阅读”,花城小学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下面是四(1)班学生张强和赵亮3~6月的阅读时间情况统计表。
月份 3月 4月 5月 6月
张强 20 22 32 38
赵亮 25 35 40 34
(1)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
(2)赵亮3~6月阅读的总时间是( )小时,张强3~6月平均每月阅读( )小时。
44.我会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能回答下列各题。
某蛋糕店第四季度甲、乙两种蛋糕的销售情况如下: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横向统计图。
(2)这三个月中,( )月两种蛋糕的销量相差最大。
(3)请问甲蛋糕这三个月的平均销售量是多少盒?
45.请你根据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解答下面的问题。
(1)周六,( )类书籍借阅的人最少;周日,( )类书籍借阅的人最多。
(2)( )类书籍人数相差最大。
(3)周六周天,平均有多少人借阅科技类书籍?
(4)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己尝试解答。
46.四(1)班开展了“美丽食堂”的主题实践活动,下面是关于菜品口味的调查表。
第15周(周一周二)每日最喜欢菜品投票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星期/种类 荤菜 半荤半素 素菜
周一 30 10 5
周二 20 17 8
(1)请根据表格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统计图判断四(1)班最不喜欢是哪一种类的菜品。请尝试分析其中的原因,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47.某小学在开展速算比赛中,六年级两个班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比赛,两个班选手的成绩如图所示。
(1)根据统计图完成表格。
班级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六(1)班
六(2)班
(2)根据上面的数据,你认为哪个班是速算比赛成绩较好?为什么?
(3)如果要在每个班参加比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2人参加决赛,你认为哪个班实力更强一些?简单说明理由。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B
【分析】根据题意,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5个人的身高可能有的高于平均数,有的低于平均数,有的等于平均数;以此逐项分析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A.所有同学的身高都低于平均数,不合理。
B.有二位同学身高高于平均数,有一位等于平均数,有二位低于平均数,合理。
C.只有一位同学的身高高于平均数,有一位等于平均数,三位同学都低于平均数,不合理。
故答案为:B
2.C
【分析】根据总数=平均数×次数,先算出三次的总成绩,再减去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成绩即可解答。
【解析】98×3=294(下)
294-96-100=98(下)
所以第三次拍了98下。
故答案为:C
3.D
【分析】平均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它一般比这组数据的最小值大,一般比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小。据此解答。
【解析】由题意得,某校篮球队5名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57厘米,小奇加入篮球队后,现在队员们的平均身高比原来高了2厘米。那么说明小奇肯定比原来5名队员的平均身高要高,即小奇比157厘米高。现在队员们的平均身高比原来高了2厘米,说明现在队员们的平均身高为:157+2=159(厘米)。小奇一人的身高使得全队的平均身高都增加了2厘米,也就是增加了5个2厘米,那么小奇的身高肯定比159厘米还高。
故答案为:D
4.C
【分析】平均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它一般比这组数据的最小值大,一般比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小。据此解答。
【解析】A.由图可知,虚线所在的位置等于最大值,它不可能表示平均值。
B.由图可知,虚线所在的位置位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但丙超出虚线的部分不足以补全乙和丁低于虚线的部分,所以它也不可能表示平均值。
C.由图可知,虚线所在的位置位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且甲和丙超出虚线的部分刚好足以补全乙和丁低于虚线的部分,所以它可以表示平均值。
D.由图可知,虚线所在的位置等于最小值,它不可能表示平均值。
故答案为:C
5.D
【分析】已知四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1个,根据“平均数×总份数=总数”,可得四名同学跳绳的总成绩为:91×4=364(个),用总成绩减去张军、刘亮两人的成绩就是王鹏和李杰的成绩和,是364-98-92=174(个),李杰成绩的个位是5,则王鹏成绩的个位应是9,即王鹏成绩是89个,用王鹏和李杰的成绩之和减去王鹏的成绩,可得李杰的成绩。
【解析】91×4-98-92
=364-98-92
=266-92
=174(个)
174-89=85(个)
因此,王鹏跳了89个,李杰跳了85个。
故答案为:D
6.C
【分析】平均数是反应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在最低的和最高的之间。比平均数多的部分和比平均数少的部分是相等的,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
A. 有3个班制作的数量比平均数高,1个班制作的数量和平均数相等。是不可能的。
B. 有2个班制作的数量比平均数高,1个班制作的数量和平均数相等。1个班比平均数少一点。是不可能的。
C. 有2个班制作的数量比平均数高,2个班比平均数少一点。虚线所在的位置能反映出平均每班制作“爱心卡”张数。
故答案为:C
7.C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大于这组数据中的最小数,一定小于这组数据中的最大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不能反映某一个数据的情况。
小明的身高可能比他所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高,也可能比他所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低,小刚的身高可能比他所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高,也可能比他所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低,所以无法确定小明和小刚谁高谁矮。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四(1)班学生平均身高1.45米,四(2)班平均身高1.42米,小明在四(1)班,小刚在四(2)班。小明和小刚比,无法确定。
故答案为:C
8.C
【分析】根据题意,把第一天、第二天和第三天修的台数相加,求出3天修的总台数,再用3天修的总台数除以3,即可求出平均每天修多少台。
【解析】(3+4+3+2)÷3
=12÷3
=4(台)
平均每天修4台。
故答案为:C
9.C
【分析】根据题意,用平均分乘4就是萍萍四门的总分,再用四门的总分减去语文的分数和英语的分数就是数学和科学的总分。根据数学和科学总分的个位上数,想哪个一位数与6相加与两科总分的个位数相同,由此可以推断出数学的分数。
【解析】87×4=348(分)
348-91-83
=257-83
=174(分)
8+6=14
即数学得分的个位数上是8,即萍萍的数学测试成绩是88分。
故答案为:C
10.C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大于这组数据中的最小数,一定小于这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
A.,虚线所在的位置表示的个数与最少的相等,不能作为每人投进的平均数;
B.,虚线所在的位置表示的个数与最多的相等,不能作为每人投进的平均数;
C.,虚线所在的位置表示的个数基本与B和C两个同学投进的个数相等,低于投进最多的个数,大于投进最少的个数,可以作为每人投进的平均数;
D.,虚线所在的位置表示的个数低于最少投进的个数,不能作为每人投进的平均数。
四幅图表示4个同学1分钟投篮情况,图中虚线所代表的位置能正确表示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
故答案为:C
11.少
【分析】平均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它等于这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由题意得,明明拍了96下,乐乐拍了92下,三人的拍球平均数是92下,可以先用92乘3算出三人拍球的总数量,然后再减去明明拍的数量和乐乐拍的数量即可算出佳佳拍的数量。最后再与92下比较大小即可。
【解析】92×3-96-92
=276-96-92
=180-92
=88(下)
88<92
佳佳拍的个数比92个少。
12.138
【分析】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数值最低和最高的,以及单独的一个数值都不能代表平均数;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第1排属于前面,都是个子矮的,那么第1排同学的平均身高不能代表全班的平均身高;
第5排属于后面,都是个子较高的,那么第5排同学的平均身高也不能代表全班的平均身高;
而第1列同学包含从矮到高的同学,那么第1列同学的平均身高更能代表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即以上数据中,你认为用138厘米代表四(1)班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更合适。
13.93
【分析】先将各个分数比较大小,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将剩下的分数相加求和,用总分数除以4,求出李艳的平均得分。
【解析】89<91<93<94=94=94
去掉一个89分和一个94分。
(91+93+94+94)÷(6-2)
=372÷4
=93(分)
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李艳的平均得分是93分。
14.小东 139
【分析】小丽的身高是王红的身高减5厘米;小冬的身高是王红的身高加2厘米;三个人的身高比较后选出个子最高的人。三人的身高相加求出总和再除以3即为三人的平均身高。
【解析】140-5=135(厘米)
140+2=142(厘米)
135<140<142
(135+140+142)÷3
=417÷3
=139(厘米)
即王红的身高是140厘米,小丽比王红矮5厘米,小东比王红高2厘米。三人中,小东的个子最高。三人的平均身高是139厘米。
15.100
【分析】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4分,语文和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1分,根据“总数=平均数×份数”即可求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的总分和语文、数学两科考试的总分。然后再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的总分减去语文、数学两科考试的总分,即可求出英语考试的分数。
【解析】94×3-91×2
=282-182
=100(分)
因此小红的英语成绩是100分。
16.172
【分析】根据题意,用平均成绩乘3算出三人的总成绩。再用总成绩减去两人的成绩就是另外一个人的成绩。
【解析】176×3=528(cm)
528-182-174
=346-174
=172(cm)
所以,另外一人的成绩是172cm。
17.3;2027;表见详解
【分析】嫦娥1号至6号共发射了6次,用嫦娥6号成功发射年份减去嫦娥1号的成功发射年份求出间隔了多少年,再除以发射的次数即可求出大约平均几年发射一次;
用嫦娥6号成功发射年份加上平均发射一次飞船间隔的年数即可求出嫦娥7号可能发射的年份。
【解析】(2024-2007)÷6
=17÷6
≈3(年)
2024+3=2027(年)
计算发现大约平均每3年发射1次,可以预测嫦娥7号的发射时间可能会在2027年。
飞行器 嫦娥1号 嫦娥2号 嫦娥3号 嫦娥4号 嫦娥5号 嫦娥6号 嫦娥7号
发射年份 2007年 2010年 2013年 2018年 2020年 2024年 2027年
18.95
【分析】根据题意,用平均分×3=三门总分,用三门总分减去英语成绩,再减去语文成绩,就是数学成绩。
【解析】95×3=285(分)
285-98-92
=187-92
=95(分)
那么他的数学成绩是95分。
19.205 33
【分析】用5次的仰卧起坐平均成绩乘做仰卧起坐的次数就是总个数;去掉其中一次的成绩,即(5-1)=4次的仰卧起坐平均成绩是43个,即4×43,求出去掉其中一次成绩的仰卧起坐的总个数,再用做5次仰卧起坐的总个数减去去掉其中一次成绩的仰卧起坐的总个数,即可求出去掉的成绩是多少个。
【解析】5×41=205(个)
205-(5-1)×43
=205-4×43
=205-172
=33(个)
四年级体育达标测试,王梅5次的仰卧起坐平均成绩是41个,她的总成绩是205个,如果去掉其中一次的成绩,她的平均成绩是43个,则去掉的成绩是33个。
20.(1) 文艺 科技
(2) 139 15
【分析】(1)从统计图中观察女生每组人数,比较后找出女生人数最多的是哪个小组;再把每个小组的男生和女生人数相加,比较出哪个小组总人数最多。
(2)把三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相加求出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把每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分别相加,再比较大小,用两数相减求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多少人。
【解析】(1)16<19<27
20+16=36(人)
18+27=45(人)
39+19=58(人)
58>45>36
从图上看出女生人数最多的是文艺小组,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
(2)58+45+36=139(人)
20+18+39=77(人)
16+27+19=62(人)
77-62=15(人)
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139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
21.184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87乘3等于三次跳的个数,减去第一次跳的个数,再减去第二次跳的个数,即等于第三次跳绳的个数。
【解析】187×3-185-192
=561-185-192
=184(下)
第三次至少要跳184下。
22.(1)20~30(不含30)
(2)30及以上
(3)10~20(不含20)
【分析】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每分钟打字个数,灰色横直条代表女生,白色横直条代表男生;
(1)比较统计图中白色横直条的长短,即可得到男生一分钟打字个数在哪个范围人数最多;
(2)先根据打字速度=打字总数÷时间,计算小雷的打字速度,再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其所属范围;
(3)分别计算各个打字个数范围男女生人数的差值,比较差值大小,差值最小的范围即为男女生打字速度最接近的范围。
【解析】(1)男生一分钟打字个数在20~30(不含30)的范围人数最多。
(2)432÷12=36(个)
36>30
所以,小雷12分钟打字432个,他打字速度属于30及以上的范围。
(3)10以下(不含10):22-15=7(人)
10~20(不含20):34-33=1(人)
20~30(不含30):39-37=2(人)
30及以上:28-24=4(人)
1<2<4<7
所以,男生和女生打字速度最接近的范围是10~20(不含20)。
23.10 148
【分析】小明身高150厘米,小丽比小明矮8厘米,小华比小明高2厘米,因此用小明的身高减去8厘米,即可求出小丽的身高,用小明的身高加上2厘米,即可求出小华的身高。然后再用小华的身高减去小丽的身高,即可求出小丽和小华的身高相差多少厘米。将小明、小丽、小华的身高相加求出三人的身高之和,然后再除以3,即可求出三个人的平均身高。
【解析】小丽:150-8=142(厘米)
小华:150+2=152(厘米)
相差:152-142=10(厘米)
平均身高:(150+142+152)÷3
=444÷3
=148(厘米)
因此小丽和小华相差10厘米,这三个人的平均身高是148厘米。
24.23
【分析】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将2020—2023年出台的所有政策条数相加再除以4,即可求出平均每年出台政策多少条。
【解析】(14+19+27+32)÷4
=92÷4
=23(条)
为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某省2020—2023年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分别为14条、19条、27条、32条,平均每年出台政策23条。
25.90 98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已知语文、科学、英语的成绩分别是85、95、90分,一共有3科。先用加法算出三科的总成绩,再除以3科算出三科的平均成绩。因为数学成绩公布后,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所以用加法算出四科的平均成绩,再用四科的平均成绩乘4科,算出四科总成绩;最后用四科的总成绩减去三科的总成绩得出数学成绩。
【解析】(85+95+90)÷3
=(180+90)÷3
=270÷3
=90(分)
(90+2)×4-270
=92×4-270
=368-270
=98(分)
所以,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0分;数学成绩是98分。
26.×
【分析】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应小于最大值,大于最小值。据此判断。
【解析】有8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7cm,其中最高的应大于平均身高,即大于147cm,不可能是139cm。
故答案为:×
27.×
【分析】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平均水深1.2m的泳池,说明某些区域的水深可能不超过1.2m,也可能超过1.2m,甚至还可能超过小强的身高1.4m,因此存在危险的可能性。
【解析】平均水深1.2m并不表示泳池所有区域的水深都是1.2m。若某些区域水深超过1.4m,小强在此处游泳会有危险。因此,题目中“肯定不会有危险”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8.×
【分析】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明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60cm,但是明明可能低于160cm,冬冬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8cm,但是冬冬可能高于158cm,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明明可能身高158cm(低于班级平均),冬冬可能身高160cm(高于班级平均),因此无法确定明明一定比冬冬高。
故答案为:×
29.
×
【解析】根据题意,小敏3分钟跳绳的总个数为180个,用180除以3,就是平均每分钟跳的个数。平均数仅表示整体的平均速度,并不能说明每分钟都恰好跳的个数。例如,可能存在1分钟跳60个,某分钟跳70个,另一分钟跳50个,但总和仍为180个。因此,题目中“每分钟一定跳60个”的结论不成立,应判断为错误。
【分析】根据分析可知:
180÷3=60(个)
题目中给出小敏3分钟跳绳180个,每分钟的平均数量60个。但题目中的“一定”表示每分钟都必须恰好跳60个,而平均数并不能保证每一分钟的实际数量都相等,因此结论不一定成立。原题说错误。
故答案为:×
30.×
【分析】平均水深130厘米表示的是河流不同位置水深的平均值,但实际各区域的水深可能高于或低于平均值。小华身高145厘米,若某些区域水深超过145厘米,就会有危险。据此解答。
【解析】平均水深130厘米的河流中,可能存在比130厘米深或浅的区域。例如,若某处水深150厘米(超过小华身高),则会有危险。由于平均数无法保证所有区域水深均≤145厘米,因此题中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1.
×
【分析】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反映的是整体水平,不能确定每个个体的具体数值。小明的体重可能高于、等于或低于平均体重。
【解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小明所在小组的平均体重为36千克,说明全组体重总和除以人数等于36,但小明的体重可能不等于36千克。例如,若小组有3人,体重分别为35千克、36千克、37千克,平均为36千克,但小明可能是其中任意一个数值。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2.×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大小,由此即可进行判断。
【解析】根据分析可得:
139厘米、136厘米分别是小明、小刚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并不是他们实际的身高,因此不确定他们两人谁更高,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3.×
【分析】总成绩除以跳的次数等于平均每次跳绳的成绩,平均数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据此解题。
【解析】400÷4=100(下)
甜甜4次跳绳的总成绩是400下,她每次跳绳的成绩肯定都是100下。这句话错误,可能比100下多,也可能比100下少,也可能等于100下。
故答案为:×
34.38200;5800
90;650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a+b)×c=a×c+b×c,把原式变为382×(101-1),再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即可。
根据乘法分配律a×c+b×c=(a+b)×c,把原式变为58×(59+42-1),再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即可。
根据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把原式变为5400÷(12×5),再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即可。
从1加到50是50个数,2+4+6+…+50是其中的双数相加,就是有25个数相加,相邻的两个加数之间相差2,数据个数是25,25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加数26为25个加数的平均数,因此选取最中间的那个数26乘个数25即可简算得解。
【解析】382×101-382
=382×(101-1)
=382×100
=38200
58×59+58×42-58
=58×(59+42-1)
=58×100
=5800
5400÷12÷5
=5400÷(12×5)
=5400÷60
=90
2+4+6+…+50
=26×25
=650
35.(1)(2)见详解;(3)37个
【分析】(1)根据数据分别绘出对应日期的面包和蛋糕的销售数量,黑色直条表示面包销售数量,白色直条表示蛋糕销售数量,并标出数据。
(2)从数据中比较面包哪天销售量最多;蛋糕哪天销售量最多。
(3)把这5天的销售面包量相加再除以5,即为这5天平均每天销售面包多少个。
【解析】
(1)
(2)40>38>36>35,6月21日面包销售量最多;
30>28>26>25,6月24日蛋糕销售量最多。
(答案不唯一)
(3)(36+36+38+35+40)÷5
=185÷5
=37(个)
答:这5天平均每天销售面包37个。
36.(1)见详解
(2)120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即可。
(2)求乙漫画在今年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销售数量是多少本,先用加法把乙漫画三个月的销售总量算出来,然后再除以3即可解答。
【解析】(1)作图如下:
(2)(100+140+120)÷3
=(240+120)÷3
=360÷3
=120(本)
故乙漫画在今年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销售数量是120本。
37.(1)7
(2)136
(3)女
(4)一分钟跳绳成绩在141~160的男生比该成绩段的女生多多少人?(答案不唯一)
5人
【分析】(1)观察统计图可知,成绩在110次及以下的男生有7人。
(2)将所有男生人数加上所有女生人数,即可求出学生总人数。
(3分别求出跳绳成绩在141~160,161及以上的男生人数以及女生人数,再比较大小。
(4)可提出问题:一分钟跳绳成绩在141~160的男生比该成绩段的女生多多少人?用28-23列式解答。
【解析】(1)成绩在110次及以下的男生有7人。
(2)7+5+30+27+28+23+5+11=136(位)
该校四年级共有136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
(3)28+5=33(人)
23+11=34(人)
34>33
该校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一分钟跳绳成绩超过140次的被评为优秀等级。该校四年级学生一分钟跳绳评为优秀等级的女生人数多。
(4)一分钟跳绳成绩在141~160的男生比该成绩段的女生多多少人?(答案不唯一)
28-23=5(人)
答:一分钟跳绳成绩在141~160的男生比该成绩段的女生多5人。
38.(1)图见详解;
(2)三;
(3)140个
【分析】本题涉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数据比较以及平均数的计算。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根据给定的数据准确画出对应长度的直条;比较差距大小需计算每次两人跳绳个数的差值;计算平均数则依据平均数的定义,即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解析】(1)复式条形统计图如下:
(2)140-120=20(个)
135-132=3(个)
145-117=28(个)
28>20>3
所以,第三次跳绳乐乐和君君跳绳个数差距最大。
(3)(140+135+145)÷3
=420÷3
=140(个)
答:乐乐平均每次跳绳140个。
39.(1)见详解
(2)一;四
(3)见详解
【分析】(1)如图,统计表的1格表示200台,根据统计表中的电视、空调销售情况,完成统计图即可。
(2)300<500<600<700,据此可知第几季度销售电视最多,350<400<450<750,据此可知第几季度销售空调最少。
(3)第一、四季度的电视销售较多,第三季度空调销售较多,据此安排货源。
【解析】(1)完整的统计图如下所示:
(2)300<500<600<700,第一季度销售电视最多。350<400<450<750,第四季度销售空调最少。
(3)第一、四季度的电视销售较多,第三季度电视销售最少。所以第一、四季度增加电视机进货量,第三季度减少电视进货。又因为第三季度空调销售量大,第四季度空调销售量小,所以第三季度增加空调进货量,第四季度减少空调进货量。
40.(1)见解析;
(2)四(2);四(3);
(3)四(1)班参加兴趣小组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7人。
(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和统计图中的图例,在统计图中画出相应的直条即可;
(2)计算出四年级各个班的人数,然后比较即可求解;
(3)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的数据,问题合理即可,比如:四(1)班参加兴趣小组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解析】(1)如图:
(2)四(1)班:27+20=47(人)
四(2)班:30+23=53(人)
四(3)班:25+18=43(人)
四(4)班:32+20=52(人)
四(5)班:20+26=46(人)
53>52>47>46>43
因此四(2)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四(3)班最少。
(3)(答案不唯一)四(1)班参加兴趣小组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27-20=7(人)
答:四(1)班参加兴趣小组的男生比女生多7人。
41.(1)见详解;
(2)良好;待合格;
(3)见详解
【分析】根据统计表良好人数数据画直条补充完整统计图,并标数据完成(1),并按等级分别比较男女生的人数相差多少,比较后找出人数相差最多的从而解答(2)第一空;把四个等级的人数分别相加,比较即可解答(2)第二空;按优秀、良好和合格、不合格分别分析和比较,即可解答第(3)题。
【解析】(1)如图:
(2)12-10=2(人)
9-6=3(人)
2-1=1(人)
1-1=0(人)
0<1<2<3
10+12=22(人)
9+6=15(人)
2+1=3(人)
1+1=2(人)
22>15>3>2
(良好)等级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多;(待合格)等级总人数最少。
(3)从统计图中观察男生和女生优秀和良好的人数较多,而合格和待合格的人数较少,建议合格和待合格的人多加强锻炼,尤其是跳绳运动,提高班级整体成绩。(答案合理即可)
42.(1) 10~20(不含20) 38
(2) 10以下(不含10) 15
(3)30以上
(4) 206 2
【分析】统计图中,黑色直条代表男生每分钟打字人数,白色直条代表女生每分钟打字人数。
(1)根据黑色直条越长,对应的人数就越多,据此解答即可;
(2)根据白色直条越短,对应的人数就越少,据此解答即可;
(3)用432除以12,求出小明平均每分钟打字的个数,再对比四年级学生1分钟打字个数看小明属于哪一段即可;
(4)先将男生和女生分别相加,求出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再将男生和女生人数相加即为总人数,最后用男生人数减女生人数即为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
【解析】(1)由分析可知,男生打字速度在1分钟10~20(不含20)个字段的人数最多,是38人;
(2)由分析可知,女生打字速度在1分钟10以下(不含10)段的人数最少,是15人;
(3)432÷12=36(个)
36>30
小明12分钟打了432个字,他属于30以上段。
(4)15+36+35+16
=51+35+16
=86+16
=102(人)
22+38+32+12
=60+32+12
=92+12
=104(人)
102+104=206(人)
104-102=2(人)
所以该校四年级一共有206人,男生比女生多2人。
43.(1)见详解
(2)134;28
【分析】(1)根据张强和赵亮3~6月的阅读时间情况统计表中的数据,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即可;
(2)把赵亮3~6月阅读时间相加,即可解答;把张强3~6月阅读时间相加,求出阅读总时间,再用阅读总时间除以4,即可解答。
【解析】(1)如图:
(2)25+35+40+34=134(小时)
(20+22+32+38)÷4
=112÷4
=28(小时)
赵亮3~6月阅读的总时间是134小时,张强3~6月平均每月阅读28小时。
44.(1)见详解
(2)十二
(3)66盒
【分析】(1)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横向统计图。
(2)分别计算出三个月的两种蛋糕的销量差,再选出销量相差最大,列式计算即可。
(3)先把甲蛋糕这三个月的销量求和,再除以3,就是平均销售量;列式计算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横向统计图如下:
(2)63-60=3(盒)
75-65=10(盒)
90-70=20(盒)
20>10>3
这三个月中,十二月两种蛋糕的销量相差最大。
(3)(63+65+70)÷3
=198÷3
=66(盒)
答:甲蛋糕这三个月的平均销售量是66盒。
45.(1)旅游;生活
(2)旅游
(3)101人
(4)周日借阅文艺类书籍比周六借阅文艺类书籍多多少人?38人
【分析】(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分别把周六、周日借阅书籍的人数从大到小排序,得出周六借阅的人最少的书籍;周日借阅的人最多的书籍。
(2)分别把各种书籍周六、周日的借阅人数相减,再比较,找出 哪类书籍借阅人数相差最大。
(3)先把周六周天科技书籍借阅人数相加,求出总人数,再除以2,就是平均有多少人借阅科技类书籍。
(4)结合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提出合理问题并解答。例如:周日借阅文艺类书籍比周六借阅文艺类书籍多多少人?用176减去138,求出差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1)186>164>138>110
198>176>108>92
周六,(旅游)类书籍借阅的人最少;周日,(生活)类书籍借阅的人最多。
(2)文艺类:176-138=38(人)
旅游类:186-108=78(人)
科技类:110-92=18(人)
生活类:198-164=34(人)
18<34<38<78
(旅游)类书籍人数相差最大。
(3)(110+92)÷2
=202÷2
=101(人)
答:平均有101人借阅科技类书籍。
(4)周日借阅文艺类书籍比周六借阅文艺类书籍多多少人? (答案不唯一)
176-138=38(人)
答:周日借阅文艺类书籍比周六借阅文艺类书籍多38人。
46.(1)见详解
(2)素菜;原因、建议见详解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把四一班周一周二的每一项菜品相加,再进行比较,选出数量最少的,就是四(1)班最不喜欢的菜品;合理分析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1)根据表格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如下:
(2)30+20=50(人)
10+17=27(人)
5+8=13(人)
13<27<50
根据统计图判断四(1)班最不喜欢的菜品是素菜。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吃素菜,但还是希望大家荤素搭配有益于身体健康。
47.(1)表见详解
(2)六(1)班;原因见详解
(3)六(2)班;原因见详解
【分析】(1)根据平均数=总数÷数据个数,代入数据计算出六(1)班和六(2)班平均分,再根据众数的意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数)和中位数的意义(按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求出六(1)班和六(2)班的众数和中位数,完成统计表。
(2)比较两个班的平均数,哪个班平均数高,哪个班成绩好,据此解答。
(3)找出两个班成绩最好的分数,比较两个班最好成绩的人数,人数多,说明哪个班实力强,据此解答。
【解析】(1)六(1)班:
(90+85+80+90+100)÷5
=445÷5
=89(分)
得90分出现的次数最多
80<85<90=90<100,90居于中间位置
六(1)的众数是90;中位数是90。
六(2)班:
(70+100+100+75+80)÷5
=425÷5
=85(分)
得100分出现的次数最多
70<75<80<100=100,80居于中间位置
六(2)班众数是100,中位数是80。
如图:
班级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六(1)班 89 90 90
六(2)班 85 100 80
(2)89>85,六(1)班的速算比赛成绩较好,因为六(1)平均成绩高。
(3)六(2)班实力更强些。六(2)班成绩最好的两人成绩都是100分,六(1)最好的一人成绩是100分。所以我认为六(2)班实力更强一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