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暑假每日一练第三章合集(5-6天)-2025-2026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暑假每日一练第三章合集(5-6天)-2025-2026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01 14:21: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5
知识梳理
1、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单摆(滑轨)
运动方向 高度 重力势能 速度 动能 能的转化 机械能
A→O 降低 减小 变大 增大 重力势能→动能 减小
O→C 升高 增大 变小 减小 动能→重力势能 减小
C→O 降低 减小 变大 增大 重力势能→动能 减小
O→A 升高 增大 变小 减小 动能→重力势能 减小
(2)滚摆
运动方向 高度 重力势能 速度 动能 能的转化
下降 降低 减小 变大 增大 重力势能→动能
上升 升高 增大 变小 减小 动能→重力势能
(3)卫星的近地点和远地点
卫星离地球中心最近的点叫做近地点,离地球中心最远的点叫做远地点。
运动方向 高度 势能 速度 动能 能的转化
远地点→近地点 降低 减小 变大 增大 重力势能→动能
近地点→远地点 升高 增大 变小 减小 动能→重力势能
(4)抛球、弹球
运动方向 高度 势能 速度 动能 能的转化
上抛 降低 减小 变大 增大 重力势能→动能
下落 升高 增大 变小 减小 动能→重力势能
注意:斜抛过程中最高点(c点)速度最小,但仍然有水平速度,故动能不减为0。
(5)蹦极(蹦床)问题
蹦极和蹦床问题的核心在于受力分析,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及能量的转化。(过程分析:O点下落起点,A点为弹簧自由长度点, C点为蹦极最低点)
①O→A:自由落体,只受重力,人向下加速,同时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A→B:受竖直向上的弹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弹力从O开始变大,开始F弹力小于F重力,合力F=F重力-F弹力>0 合力方向向下 又因为运动方向向下,所以人继续往下加速,此时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大,人的机械能转化为绳子的弹性势能。
③ B点:受竖直向上的弹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此时受到的F弹力等于F重力,合力为0,之前人一直加速,之后人开始减速,所以在B点速度达到最大。
④B→C:受竖直向上的弹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但是F弹力大于F重力,合力F=F重力-F弹力<0合力方向向上 又因为运动方向 向下,所以人开始减速。此时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小,弹性势能增大。
⑤C点:最低点,速度为0,动能为0,弹簧形变量最大,故弹性势能最大,动能为0,重力势能最小。
考点专练
1、如图是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三点,到达最高点D的示意图,其中两点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球在O点时动能等于零
B.摆球在两点的重力势能相等
C.摆球从A点到O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D.摆球在两点的动能相等
【答案】C
【解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解答】A、摆球在O点时速度不为零,所以动能不等于零,故A错误。
B、摆球在A、D两点的高度不同,所以重力势能不相等,故B错误。
C、球由A点到O点过程中,由于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消耗了一部分机械能,所以摆球从A点到O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故C正确。
D、球由B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由于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消耗了一部分机械能,所以B点的机械能大于C点的机械能,BC的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所以B点的动能大于C点的动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如图,把同一小球从同一高度,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分别沿斜向上和水平方向抛出,小球第一次落地速度为v1,第二次落地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则v1和v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v1>v2 B.v1=v2 C.v1【答案】B
【解析】同一小球在同一高度时,它们的重力势能相同。以相同的速度向不同方向抛出时,它的动能相同。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此时它的机械能相等。
当小球落地时,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即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小球的机械能仍然相同。由于此时重力势能为零,所以动能相等,即v1=v2。故选B。
3、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系在运动员双脚上,另一端固定在跳台O点。运动员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A点处弹性绳正好处于原长;B点处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相等;C点处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整个过程忽略空气阻力,弹性绳的自重不计)
(1)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
(2)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下同);运动员的动能___________。
【答案】不变 增大 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1)[1]O点到A点,运动员自由下落,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2)[2][3]在从A点至C点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为绳的弹性势能,所以运动员的机械能转为绳的弹性势能。A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因此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大;
B点处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相等,所以B点到C点过程中,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大于运动员重力,因此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小;
到C点运动员动能变为0,弹性势能增大到最大值,所以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增大,而运动员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6
知识梳理
1、功: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3、不做功的情况
图示
甲:用力搬石头但没搬动 乙:保龄球离开手后继续滚动的过程中,手对保龄球不做功 丙:竖直向上有力拎滑板,但滑板只在水平方向上有移动距离
原因 ①有力无距 ②有距无力 ③力的方向与距离的方向垂直
4、功的计算
功有大小,科学上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功=力×距离。如果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表示功,则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1)要明确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或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
(2)公式W=Fs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必须是物体在力F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 F是使物体沿力F方向通过距离s的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它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变的。
5、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 N ),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米(N·m ),在国际单位制中,用专门的名称“焦耳”来表示,简称为焦,符号是J。1焦=1牛·米。
6、生活中的功估量
(1)把1 只鸡蛋举高2 米,做的功大约是1 焦。
(2)把一本《科学》从地面捡起放回桌面所做的功大约为2焦耳。
(3)将一瓶500 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并举高,做功约10J。
7、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因此,可以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
考点专练
1、投掷实心球是杭州市中考体测项目之一。以下情景中,人对实心球做功的是( )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答案】A
【解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 ①将球从地上拿起,有力作用在球上,球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定的距离,人对球做功。
②手托球保持静止,有力作用在球上,但球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人对球不做功。
③挥动球,有力作用在球上,球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人对球做功。
④球飞出去,靠的是惯性,有距离,但没有对球施加力,人对球不做功。
综上分析可知,人对实心球做功是①和③。
故答案为:A。
2、如图是小明投掷实心球的过程示意图,实心球在b点离手,d点为落地点,最后滚到e点停止运动。在整个过程中,小明对实心球有做功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答案】A
【解析】做功的两个要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b段时实心球受到推力,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即对实心球做功,故A符合题意;
Bc段、cd段和de段,实心球没有受到人的推力,则人对实心球不做功,故B、C、D不合题意。
3、常用Hippo roller(中间有转轴的塑料桶)运水。下列选项中,小华分别用背背,手抱、平拉、滚拉的方式运满桶水,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相同路程,她对满桶水做功最多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先判断力的大小、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相同,利用功的公式W=Fs分析判断。
【解答】由图可知,AB中小华是用背背、用手抱,即力的方向向上,桶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沿向上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因此不做功;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于滚动摩擦力,则C中滑动摩擦力大于D中的滚动摩擦力。又因为匀速拉动水桶向前运动,所以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C中拉力大于D中拉力,且水平移动的距离s相同,根据W=Fs可知C做功最多,故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
4、如图甲所示,重为5N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等于5 N B.0~2 s内拉力F等于7 N
C.2~6 s内拉力F等于5 N D.2~6 s内拉力F做功84J
【答案】D
【解析】 A.从题目信息中查找有关铁块吸引力的大小;
B.根据乙图确定0-2s内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计算拉力F大小;
C.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根据力的合成可求得2~6s内拉力F;
D.由s=vt可求得2~6s内移动距离,由W=Fs可求得2~6s内拉力F做的功。
【解答】 A.根据题意可知,没有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的任何信息,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在0~2s内处于加速运动状态,即此时的拉力F大于重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即F大于7N,故B错误;
C.由乙图可见,在2~6s铁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因此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和竖直向上的拉力F,根据平衡力的特点,f+G=F,所以F=G+f=5N+2N=7N,故C错误;
D.由v= 可得,2~6s内移动距离s=vt=3m/s×4s=12m,则2~6s内拉力F做的功W=Fs=7N×12m=84J,故D正确。
故选D。
5、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向上运动t1、t2时间(忽略空气阻力),如图所示的图线①、②分别表示这两次运动情况。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拉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  W1=W2 B.F1=F2  W1>W2
C.F1>F2  W1>W2 D.F1【答案】A
【解析】由图象可知,物体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拉力等于重力,由于物体的重力不变,因此拉力相等,从图象中可以判断出t1、t2时间内,两次通过的距离相同,根据功的公式W=Fs,拉力相等,通过的距离也相同,则拉力做的功也相同,即W1=W2,故选A。
6、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
(1)0~1秒内,推力F对木箱是否做功___________(选填“是”或“否”);
(2)3~5秒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___________焦。
【答案】否 400
【解析】(1)0~1s内,由图丙知木箱的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由图乙可知,推力F=100N,有推力,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推力F对木箱没有做功。
(2)由图丙知,3~5s内,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推力F1=200N,木箱的速度v=1.0m/s,时间t=5s-3s=2s
木箱移动的距离s=vt=1.0m/s×2s=2m
则推力做功W=F1s=200N×2m=400J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5
知识梳理
1、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单摆(滑轨)
运动方向 高度 重力势能 速度 动能 能的转化 机械能
A→O 重力势能→动能 减小
O→C 动能→重力势能 减小
C→O 重力势能→动能 减小
O→A 动能→重力势能 减小
(2)滚摆
运动方向 高度 重力势能 速度 动能 能的转化
下降 降低 减小 变大 重力势能→动能
上升 升高 增大 变小 动能→重力势能
(3)卫星的近地点和远地点
卫星离地球中心最近的点叫做 ,离地球中心最远的点叫做 。
运动方向 高度 势能 速度 动能 能的转化
远地点→近地点 重力势能→动能
近地点→远地点 动能→重力势能
(4)抛球、弹球
运动方向 高度 势能 速度 动能 能的转化
上抛 重力势能→动能
下落 动能→重力势能
注意:斜抛过程中最高点(c点)速度最小,但仍然有水平速度,故动能不减为0。
(5)蹦极(蹦床)问题
蹦极和蹦床问题的核心在于受力分析,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及能量的转化。(过程分析:O点下落起点,A点为弹簧自由长度点, C点为蹦极最低点)
①O→A:自由落体,只受 ,人向下 ,同时重力势能 ,动能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A→B:受竖直向上的弹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弹力从O开始变大,开始F弹力 F重力,合力F=F重力-F弹力 0 合力方向向下又因为运动方向 ,所以人继续往下 ,此时重力势能 ,动能 ,人的机械能转化为绳子的 。
③ B点:受竖直向上的弹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此时受到的F弹力 F重力,合力为 ,之前人一直加速,之后人开始减速,所以在B点速度 。
④B→C:受竖直向上的弹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但是F弹力 F重力,合力
F=F重力-F弹力 0合力方向向上又因为运动方向向下,所以人开始 。此时重力势能 ,动能 ,弹性势能 。
⑤C点:最低点,速度为 ,动能为 ,弹簧形变量最 ,故弹性势能 ,动能为 ,重力势能 。
考点专练
1、如图是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三点,到达最高点D的示意图,其中两点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球在O点时动能等于零
B.摆球在两点的重力势能相等
C.摆球从A点到O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D.摆球在两点的动能相等
2、如图,把同一小球从同一高度,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分别沿斜向上和水平方向抛出,小球第一次落地速度为v1,第二次落地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则v1和v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v1>v2 B.v1=v2 C.v13、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系在运动员双脚上,另一端固定在跳台O点。运动员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A点处弹性绳正好处于原长;B点处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相等;C点处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整个过程忽略空气阻力,弹性绳的自重不计)
(1)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
(2)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下同);运动员的动能___________。
《暑假预习》每日一练 6
知识梳理
1、功:一个物体 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 ,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 。
2、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 ;② 。
3、不做功的情况
图示
甲:用力搬石头但没搬动 乙:保龄球离开手后继续滚动的过程中,手对保龄球不做功 丙:竖直向上有力拎滑板,但滑板只在水平方向上有移动距离
原因
4、功的计算
功有大小,科学上规定:功等于 。即:功=力×距离。如果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表示功,则功的计算公式为W= 。
(1)要明确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或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
(2)公式W=Fs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 ,s必须是物体在 。
(3) F是使物体沿力F方向通过距离s的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
5、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距离的单位是 ,功的单位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用专门的名称“ ”来表示,简称为 ,符号是 。1焦= 。
6、生活中的功估量
(1)把1 只鸡蛋举高2 米,做的功大约是 。
(2)把一本《科学》从地面捡起放回桌面所做的功大约为 。
(3)将一瓶500 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并举高,做功约 。
7、做功的过程实质上 ,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 发生了转化。因此,可以用 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
考点专练
1、投掷实心球是杭州市中考体测项目之一。以下情景中,人对实心球做功的是( )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2、如图是小明投掷实心球的过程示意图,实心球在b点离手,d点为落地点,最后滚到e点停止运动。在整个过程中,小明对实心球有做功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3、常用Hippo roller(中间有转轴的塑料桶)运水。下列选项中,小华分别用背背,手抱、平拉、滚拉的方式运满桶水,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相同路程,她对满桶水做功最多的是(  )
A. B. C. D.
4、如图甲所示,重为5N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等于5 N B.0~2 s内拉力F等于7 N
C.2~6 s内拉力F等于5 N D.2~6 s内拉力F做功84J
5、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向上运动t1、t2时间(忽略空气阻力),如图所示的图线①、②分别表示这两次运动情况。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拉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  W1=W2 B.F1=F2  W1>W2
C.F1>F2  W1>W2 D.F16、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
(1)0~1秒内,推力F对木箱是否做功 (选填“是”或“否”);
(2)3~5秒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 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